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今日当精进 >> 《极乐愿文大疏释》61-70课思考题参考答案 Back

《极乐愿文大疏释》61-70课思考题参考答案

日月心 今日当精进 2021-04-26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第61课


1.什么是害心?

害心是指对与自己关系不好的敌人,或者虽然不是敌人,但由于心怀恶意而对他人拥有的财产、受用、名誉、地位等生起难以堪忍的嫉妒心,并希望能够加害此人或其遇到不幸,诸如此类的不良居心就是害心。


2.现在有些人以密宗的名义行持降伏法,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有些人不了知密宗甚深行为的意义,也没有生圆次第的境界,对自己或施主的怨敌魔障生不起刹那悲心,一开始就对它们怀着嗔心、害心,一直企图消灭对方,在这种心态驱使下念诵猛咒、做降伏仪式。虽然这些人美其名曰:“我是在行持密宗的降伏事业”,但实际上完全是恶意恶语,这种以密宗为借口的行为后果极其可怕。

在末法时代,大多数学密宗的人是为了解脱,但也有个别人的发心是企图依靠密法摧毁自己的怨敌。如果有这样的发心,就不是真正的大乘佛教徒了。

当然,如果有慈悲心的基础,修降伏法完全是可以的。以前法王在光明梦境中面见托噶如意宝时,托噶如意宝说:“如果不夹杂自私、嗔恨之心,真正以利益众生为出发点,那仅仅做个降伏法的形象也有无量的功德。”但是,如果最初的发心就完全是害心,那密宗根本不开许这样的降伏法。


3.害心有何果报?

异熟果报是堕入三恶趣中,从恶趣出来以后还将感受不悦意的余报。如《华严经》云:“嗔恚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被他人求其长短,二者恒被于他之所恼害。”

感受等流果报:来世即使侥幸获得人身,相貌也会非常丑陋。害心还会导致愚昧无知。有些人愚笨得要命,学过的知识马上就忘得一干二净,这就与前世产生害心有很大的关系。以害心还会导致身心常为种种痛苦所逼。生害心还会导致受到众人的憎恨。

同行等流果:由于往昔的串习力,生害心者生生世世唯有生起害心,无有生起慈心的机会。

增上果:生害心者来世将转生于空旷恐怖、边鄙野蛮、时有争论的环境中,比如以色列等经常发生战争的国家。这种人经常惨遭礌石兵刃而横死。


4.学习了害心的道理之后,你有何感想?今后你将如何对治害心?

第一问思路,参考果报回答,比如智慧不够、学的东西很快忘记、身体不好、人际关系不好等等都是果报;参考害心的表现,对照相续回答,口蜜腹剑、幸灾乐祸等都属于害心,比如看到日本核泄漏美国911等时觉得很开心、看到战争片敌人被杀时的开心,属于看到怨敌出现不如意时自己幸灾乐祸。

我们应时时观察自心,通过安住慈悲心来灭除相续中的嗔恨心。一定要以各种方便法来断除这种心态,否则以后必定会感受难忍的痛苦。今后应该对包括害心在内的十不善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从内心深处发愿:一定要断除十不善业,努力行持十善业,当一个好修行人!争取对善恶因果有全面认识并能如理取舍因果。



    第62课


1.看了两个小乞丐的公案,你有何感想?今后你应该怎么办?

两个小乞丐的命运鲜明对比,国王种姓的小孩因为他的善良之心立即成熟果报所致。婆罗门种姓小孩因害心的果报立即成熟而丧命。

对于学习大乘佛法的人来说,一定要有一颗慈悲善良的心,对任何众生都要平等关爱,如果没有这样的善心,最起码也不能以恶心伤害众生,否则一定会感受报应。心的力量非常大,因此大家千万不要在烦恼的推动下随便发恶愿,否则这些恶愿的果报现前时是很可怕的。

今后不要蔑视乞丐,否则令他们生嗔心、发恶愿是很不好的。现在很多人恶狠狠地对别人说:“我杀了你”、“我吃了你”、“我降伏你”……这样发恶愿特别可怕。一般来说,如果口中说出这种恶语,心里肯定已经有了恶心,这样必定会造下恶业。


2.解释教证:“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恶,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车轹于辙。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言即行,福乐自追,如影随形。”

《法句譬喻经》中,世尊说的这段偈颂意思是:心是一切法的根本,是诸法中尊,也是一切的驱使者,如果内心产生恶念,则一切所言所行都是恶,罪业和痛苦会跟随而来,就像车轮碾过后留下痕迹一样;如果内心产生善念,则所言所行都是善,福德和快乐会随后而至,就像影子紧随身体不相舍离一样。


3.解释教证:“谁制烧铁地?女众从何出?佛说彼一切,皆由恶心造。是故三界中,恐怖莫甚心。”

教证出自《入行论》,讲害心的过失,地狱里燃烧的铁地是谁制造的?铁柱山的女众是从哪里出生的?佛说这些没有其他的作者,这都是转生地狱者的恶心感召的,所以三界中最恐怖的就是这个心。包括地狱的烧铁地在内的一切痛苦都是由害心感召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彻底断除害心。


4.解释教证:“心为敌中敌,心外无他敌,如燧木自焚,心为自心毁。”

教证出自《念住经》,在一切怨敌当中,心是最可怕的怨敌,除了自己的心以外,再也没有更厉害的怨敌了,犹如燧木通过摩擦而毁坏自己一样,以恶心也会毁坏自心的一切福德和善根。


5.列举《十善业道经》中的远离害心的八种功德。

一无损恼心;二无嗔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


6.断除害心有何利益?

从现世的角度看,如果一个人断除害心,则会过得安乐富足,心情恒时欢喜,谁也不能令其生畏,而且能使众人舒心悦意。如果一个人无有害心,他在任何团体中都会很快乐。无有害心者死后将感受善趣和解脱的安乐。佛经中说:“慈心不损恼,无有害心者,不伤诸有情,彼士转善趣。”《正法念处经》中说:“若人舍离嗔,彼人趣涅槃。”



    第63课


1.什么是邪见?

邪见是指对真理的颠倒认识。有的人明明不知道所知法的真实体性,还认为自己的迷乱分别念是正确的,这种人就是具邪见者。比如,造善业会感受善趣的安乐,造恶业会感受恶趣的痛苦,一切众生都存在前生后世,三宝的加持力不可思议,修行佛法可以获得解脱……这些道理本来是千真万确的,没有任何可怀疑的,但是由于前世的业力和即生的不良熏染,有些人不但不懂这些道理,反而执持与之相反的见解,这就是颠倒的邪见。


2.请列举各种类型的大邪见。

首先,认为业因果不实有、行善作恶都一样、三宝不真实、前生后世不存在,这就是非常严重的大邪见。

其次,认为为父母杀害众生是积累善根,或者宰杀旁生作上供下施是有功德的,或者像奉持邪道的宗派那样视损害为正法,这也属于大邪见。

另外,声称“饮酒、吸烟没有过失”、“杀生、吃肉没有罪过”,以此类语言诋毁因果也属于大邪见。本来自己没有任何证悟的境界,却喜欢奢谈禅宗和密宗的高深法语,而且以一些相似的理由诋毁业因果。

有些人尽管一善未做、唯造恶业,却认为自己不会堕入恶趣,肯定能获得人身,这也属于不信因果的大邪见。

还有些人因为愚痴而侮辱三宝的威望,说什么:“僧众无有本尊,本尊无有加持力。”“我交钱请僧众念经,可是却没什么效果,看来三宝没有加持。”“出家人只不过是剃个光头而已,实际上和我们在家人没有什么区别。”等等。诸如此类的言论也属于大邪见。

如果视僧人为有过失者也属于大邪见,视自己的上师有过失也属于大邪见。

视正法为非法、非法为正法也是大邪见。


3.如果有些僧人和上师确实没有内证的功德,我们能否轻视他们?为什么?

因为一切众生都具有如来藏,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切众生和佛都是平等无二的。即便在鹞鹰、豺狼等最凶残的旁生中,也没有对自己的孩子毫无慈悲心者,这样的慈悲心就是如来藏的明分。只要具足因缘,这种慈悲心就会逐渐发展、成熟,最终会与三世诸佛的大悲心无二无别。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不能把众生看得太低劣了,也不应该对暂时无有功德者生邪见。


4.经论中说:“十不善中邪见重。”为什么邪见的过患如是严重?

因为邪见是一切罪恶的根本,一旦有了邪见,其他不善业都会随之而来。现在很多人就是因为持有不信因果的邪见,所以才肆无忌惮地大造杀、盗、淫、妄等恶业。而且,从产生不信因果的邪见开始,到尚未生起诚信因果的正见之前,以往的一切善根不会生起,也就是说,邪见能使人善根断绝、无法恢复如初。由于这些原因,所以邪见的罪业极为严重。


5.什么样的人容易产生邪见?

那些不知羞耻、愚昧无知、经常转生于无暇边鄙之处、连三宝的名字也没有听过、为恶友所欺、无有信心、满腹怀疑之人容易产生邪见。总而言之,那些福报浅薄的人容易生起邪见。如《妙法莲华经》云:“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


6.邪见有何果报?

根据意乐强弱不同,其异熟果报是相应地堕入三恶道:以上品邪见会堕入地狱,尤其是堕入无间地狱感受其余所有地狱的痛苦;以中品邪见会堕入饿鬼;以下品邪见会堕入旁生。如《华严经》云:“邪见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佛本行集经》亦云:“以邪见故,邪见因缘,命终舍身,堕于饿鬼,受饿鬼苦。”

邪见者即便从恶趣解脱出来,侥幸获得人身,也会因为往昔不善业的等流而转为邪见者,令人身空耗。如《华严经》云:“(邪见者)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邪见还会使人的心不堪能。


7.解释教证:“若欲趋善趣,当修习正见,邪见者行善,其果亦难忍。”

如果想趋往善趣、获得解脱,一定要修习前后世、业因果、三宝、四谛等正见,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的正见,才谈得上在此正见摄持下进一步修持善法,否则,如果相续中存有邪见,即便行持善法也将感受恶趣的难忍苦果。


8.《因缘品》云:“若将纯净吉祥草,系于腐烂之鱼上,彼草亦会变腐烂,依止恶友亦复然。”这个教证说明了什么道理?你今后打算如何行持?

有些人本来很好,人格、见解、行为都很不错,但由于恶知识和恶友的影响,相续中产生了各种邪见,行为也变得非常不如法,最终误入歧途,这是非常可惜的。因此在闻思正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接触的人,不要被某些恶人偷走了自己的正见。


9.有些人为了今生的幸福安乐,尽力作消灾延寿、顶礼转绕、净除罪障等佛事,然而,由于往昔的业力感召而屡遭病痛、失败等厄运。这能否说明三宝无有加持、因果不真实?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这种看法是非常严重的邪见。实际上,广行善法之人今生遭受痛苦,这并不是三宝没有加持、因果不真实。恰恰是由于因果真实不虚,以行持善法之力使得往昔的恶业在现世提前成熟,感受完此果报后便可尽除此恶业,如今造的善法在后世必将成熟果报,绝不会虚耗;也正是因为三宝有加持力,才使往昔的恶业迅速现前,通过感受暂时的痛苦而清净宿世的恶业。这就是所谓的“大福者临趋善趣,痛苦犹如燃烈火。”



    第64课


1.有些人虽然积累了滔天大罪,今生却过得越来越幸福快乐,不必感受任何违缘和痛苦。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这种暂时的快乐并不妙,这是往昔的点滴善果在现世成熟,之后便会彻底耗尽,如今所造的恶业虽然暂时没有成熟,但必将于后世成熟,那时就永远没有解脱的机会了。这就是所谓的“重罪者临堕地狱,福德犹如降大雨”。

就像播下种子后不可能马上收获庄稼一样,造了善恶业后也不可能立即现前苦乐果报,但无论如何,因果是不会空耗的,以后必定会成熟相应的果报。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否则很可能在遇到违缘时对因果产生邪见。


2.解释教证:“有者所造诸罪业,纵未即时如刀砍,然死降临头上时,罪业之果必现前。”

这是龙树菩萨的开示,意思是有些人造了罪业后,虽然不像身体被刀砍后立即流血那样迅速感受果报,但在死亡降临(或罪业成熟)时,果报必定会毫厘不爽地现前。因此,有些人造了罪业后,并没有立即显现恶果,反而在一段时间内过得很快乐,这些愚人甚至会觉得越造罪业越幸福,这样的想法完全是不懂因果的邪见,最终他们必将亲身感受造罪的果报,任何人都不能代替他们。


3.学了具髻国王的公案,你有何感想?

如果只看前六天的情况,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天上居然降下金银财宝,看来杀父亲、杀阿罗汉没有过失,反而有很大的福德。但看了第七天的情况,就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因果。

通过这个公案应该明白,有些人天天造恶业,可是不但没有感受痛苦,反而过得幸福快乐,而有些人精进行持善法,却出现各种违缘,这些暂时的现象不能说明因果不存在。实际上,行善之人今生感受痛苦,造恶之人今生享受安乐,这完全是有可能的,因此我们不应对因果产生邪见。


4.学了给热国王的两个儿子的公案,你有何感想?

公案里两个王子由于造了杂业而感受相应的果报——因为往昔出家而获得阿罗汉果位,因为生邪见而转生为邪见者,可见因果非常微妙,一点都不会错乱。

从这个公案还可以看出,临终生邪见的过患非常大。在临终之际千万不要对上师、三宝和道友产生邪见,那时应该以清净心忆念中阴窍诀或者诸佛菩萨的名号,否则,虽然你一辈子行持善法,但临终的一个邪念也会把以前的善根全部摧毁。邪见的力量确实很大,能焚毁相续中的信心、福德、智慧等一切善根。


5.什么是世间正见?

如果能认定因果的确存在,并诚信乃至微细以上的因果,这就是所谓的世间正见。


6.如果一个人今生无有邪见、诚信因果,细致取舍善恶、如理行持,则来世有何利益?

这样的人生生世世会受益不尽:此人连微小的恶业也谨慎不造,微小的善法也欢喜行持;对戒律极为重视,哪怕一分居士戒或一天的八关斋戒也认真守持;恒时欢喜出家;具有视上师为真佛的清净心,恒时恭敬、欢喜善知识;懂得仅闻一句佛法也有巨大意义,因此喜欢闻法;诸天龙鬼神也欢喜赞叹此人;经常生于正法兴盛、善友云聚的环境;暂时转生于天界获得圆满的增上生;究竟往生清净刹土获得决定胜;等等;有诸如此类的无量利益。



    第65课


1.什么是五无间罪?请按照不同经论的观点解释。

按照共通的说法,五无间罪是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恶心出佛身血以及破和合僧,不包括杀害上师、阿阇黎,但是此处按照《祖法金藏论》中的说法,所谓五无间罪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杀害上师阿阇黎等具有法眼的诸智者、恶心出佛身血,造了这些罪后,死后不经中阴而直堕地狱。也就是说,按照这部论典的观点,对于杀害父母亲,杀害给自己传授声闻乘法、菩萨乘法、密乘法的上师阿阇黎,杀害声闻、缘觉阿罗汉,以及以恶心损害佛陀的色身,不管是自己造、唆使他人造还是随喜他人造这五种罪业,死后都将不经他世而立即堕入无间地狱。


2.请解释“无间”的意义。

在《大乘义章》中,对“无间”有四个方面的解释:一、趣果无间。舍此身已,次身即受。二、受苦无间。造五逆罪者,一劫之中于阿鼻地狱受苦,日日夜夜无有间断。三、寿命无间。造五逆罪后,于地狱中,一劫之中寿命无有间断。四、身形无间。阿鼻地狱纵广八万四千由旬,一人入中身亦遍满,一切人入身亦遍满,不相障碍。


3.为什么上师对我们的恩德超过佛陀?恭敬上师有何功德?不恭敬上师、违背上师教言、舍弃上师有何过患?

第一问:因为佛陀虽然在世间宣说了八万四千法门,可是我们生在末法时代,没有亲见如来尊颜的缘分,现在依靠善知识的慈悲摄受,我们才有了听闻佛法的机会,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上师对我们的恩德已经超过了佛陀。

第二问:不管是给自己传授一般法的上师还是传授高深大法的上师,只要这些法对自己的相续有利,我们就要恭敬他们。如果我们对上师有恭敬心,那么依靠上师、诸佛菩萨的加持和无欺的法性缘起力,自然而然会得到共同和不共同的成就。

 第三问:1)不恭敬上师,我们不可能得到任何佛法的利益。帝洛巴尊者说过:如果一个人对上师没有至诚的恭敬心,他的相续中绝不可能产生任何世间和出世间的功德。在现实中,我们看到有些人对所有有法恩的上师都不屑一顾,这样的人很难得到传承上师的加持。如果自己不恭敬上师,那么过患也是相当大的。续部中说:“闻一偈颂者,若不当作师,百世转为狗,成为具痣者。”意思是,如果在某人那里听受过一个偈颂,如果不把他当作上师来恭敬,则以后会于一百世中转生为狗,以后即便得到人身,也会变成身体有恶痣者或者肢体残缺者。麦彭仁波切在《君规教言论》中也说:“佛说如若不恭敬,仅赐一句法上师,百世连续转为狗,复转生于劣种中。”意思是,佛在经典中说,如果不恭敬仅仅赐予自己一句佛法的上师,则将连续于一百世转生为狗,之后会转生于屠夫、妓女等下贱种姓。

2)依止上师、堪布、阿阇黎以后,无论他是好是坏,都不能违背其教言,续部中说:“依止上师后,无论其好否,岂能违教言,彼若失此印,堕金刚地狱。”《事师五十颂》中说:“勿令阿阇黎,少分生烦恼,无智相违背,定入阿鼻狱。”依止上师后,对上师的少许教言都不能违背,否则也是有果报的。

3)续部中又说:“纵然无功德,依师若舍弃,侮辱诸上师,诽谤三世佛,其罪说不尽。”即便一个人没有任何超胜的功德和境界,完全是一个凡夫人,在依止他之后也不能舍弃他,也不能诽谤他,如果诽谤他就相当于诽谤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诸佛,这个罪业是无法言说的。有些人有这样的想法:我与某上师关系不好,不如我把他舍弃了,依止另一位上师。这样的想法是不可能成功的。这样的人确实是无法度化的,佛经和续部里讲得很清楚,如果和一位上师发生了严重的矛盾,就等于和一切上师发生矛盾。


4.请解释教证:“闻一偈颂者,若不当作师,百世转为狗,成为具痣者。”

意思是,如果在某人那里听受过一个偈颂,如果不把他当作上师来恭敬,则以后会于一百世中转生为狗,以后即便得到人身,也会变成身体有恶痣者或者肢体残缺者。


5.学了小驼背阿罗汉的公案,你有何感想?今后你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

当小驼背比丘的业力现前时,得阿罗汉都要感受这样可怕的果报,甚至目犍连、舍利子那样的圣者都没办法救助,业力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小驼背比丘是获得阿罗汉果位的圣者,最后也因饥饿而示现圆寂,而且以前他给母亲喝灰汤,后来自己也要喝灰汤,这种因缘确实非常奇妙。所以,如果对父母不恭敬、虐待,来世一定会亲身感受相应的果报。

现在世间有很多惨烈的遭遇,很可能就是以前伤害过父母等众生,所以现在必须以亲身感受痛苦来偿还业债。因此要对这样的因果之理产生坚定的信心,应该孝敬善待父母和一切众生。



    第66课


1.看了匝哦之女的公案之后,你有何感想?

父母是极为严厉的对境,只要对他们稍作饶益或损害就会感召巨大的果报。如果自己曾经恭敬承事过父母,将来会获得无量的安乐,反之,如果自己对他们不孝顺,也会感受无边的痛苦。《正法念处经》亦云:“供养父母,能生梵福。以福德故,后得涅槃。”因此应该恭敬、孝顺父母。


2.既然父母对我们有大恩德,我们应如何报答父母的恩德?

父母对子女有深恩厚德,若要用供养财物、辛勤劳作等世间手段报答他们的恩德,则即便将父母扛在双肩上百年之中转绕四大部洲,或者以遍满大地的七宝供养父母,都无法回报他们的大恩大德。《佛说父母恩难报经》中说:“父母于子有大增益,乳餔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无有怨心于父母,此子犹不足报父母恩。”

如果让父母信仰佛法、受持戒律、生起智慧或者趋入佛门(出家),才可以报答父母的恩德。《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经》中说:“若其父母无信心者令住正信,若无戒者令住禁戒,若性悭者令行惠施,无智慧者令起智慧。子能如是于父母处善巧劝喻令安住者方曰报恩。”

在世间,如果有人给父母买一套房子、办一份养老保险或者供养很多钱财,人们都会认为这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从世间的角度看,这样孝养父母当然是在回报父母的恩德,可是从佛教的角度看,仅此根本不足以回报父母的恩德。《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中说:“非饮食及宝,能报父母恩。引导向正法,便为供二亲。”所以我们应以出世间的方式报答父母的恩德。不过,有些人的父母刚强难化,本来子女想引导他们学佛,可是他们反而砸佛像、烧经书,对这样的父母暂时就只能以世间的方式报恩了。当然,做子女的还是不要放弃这样的父母,应该想方设法逐渐度化他们。



    第67课


1.请解释教证:“承事应敬者,尤悯无怙众,不忘报恩德,乃是圣者行。”

这里讲到了圣者的三个法相:1承事值得恭敬者。父母、师长、德高望重者以及自己的领导都是值得恭敬者,恭敬他们对自己是有利的,所以应该恭敬承事他们。2悲悯无依无怙者。世间有很多无有依怙的可怜者,修行人应该以不希求任何回报的发心去帮助他们。3不忘于己有世出世间恩德者。


2.学习这节课后,你对知恩图报这个问题有何认识,今后你打算如何行持?

知恩图报的确是世间最大的善德,中国人常说:“知恩图报,善莫大焉。”古来的高僧大德也特别赞叹知恩图报者。应该对三宝、父母、即便是对自己有少许恩德之人,我们也不应该忘记他们,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恒存知恩图报之心。世间有一种奇妙的缘起,如果一个人具足这种缘起,就会得到天尊的帮助,这种缘起就是知恩图报。现在有些人由于对父母、上师始终有一颗感恩的心,所以得到天尊的护持,他的事业广大,美名流布,一切所作都吉祥圆满。因此大家应该常怀感恩之心。对一切众生怀有善心,如果没有这样,至少也要对自己的恩人怀有善心。这样的感恩心对自己的身心也很有利:如果一个人心怀感恩,看到任何外境都会觉得非常美丽,自己也会非常快乐。我们还要经常祈祷上师三宝,发露忏悔无始以来所造的以不孝父母为主的一切罪业。



    第68课


1.请列举本论中所讲的近五无间罪。

近五无间罪是:一、杀害具有戒律的比丘、沙弥;二、玷污比丘尼、沙弥尼等持戒的女子,毁坏她们的戒律;三、毁坏、焚烧诸佛菩萨的画像或者塑像;四、毁坏佛塔;五、毁坏经堂等佛堂。


2.请列举《俱舍论》中对近五无间罪的说法。

《俱舍论》中对近五无间罪的说法是:“染污母亦无学尼,杀定菩萨有学圣,夺僧合食毁佛塔,此等即近无间罪。”即:一、以邪淫来侮辱既是母亲又是阿罗汉尼者;二、杀住定菩萨;三、杀有学圣者;四、夺僧和合食;五、以嗔心等烦恼引发而毁坏佛像、佛经、佛塔等三宝所依。


3.在家人为什么应该恭敬出家人?

世尊曾说:“佛教胜宝灯,即是圣法器,苦行著袈裟,释迦子比丘。”佛教是世间的胜妙明灯,这盏明灯的灯器就是身披袈裟的苦行比丘,灯光是不能离开灯器的,同样,佛陀的正法要得以弘扬也不能离开出家僧众,所以我们应该恭敬出家人。

出家在世间的一切行为中是至高无上的,《正法念处经》中说:“佛说一切法,出家最第一。”所以,在家人无论如何都应该恭敬出家人。

即便是破戒的出家人,他的相续中还是有很多功德,依然值得世间人恭敬供养。《地藏十轮经》云:“譬如贾客入于大海,杀彼一类无量众生,挑取其目,与末达那果和合捣筛成眼宝药。若诸有情盲冥无目乃至胞胎而生盲者,持此宝药涂彼眼中,所患皆除得明净目。破戒比丘亦复如是,虽于我法毗奈耶中名为死尸,而有出家威仪形相,能令无量无边有情暂得见者尚获清净智慧法眼,况能为他宣说正法。”此外,破戒的出家人也胜过一切外道和在家人。如《地藏十轮经》云:“瞻博迦华虽萎悴,而尚胜彼诸余华,破戒恶行诸比丘,犹胜一切外道众。”《赞僧功德经》云:“破禁比丘虽无戒,初心出家功德胜,百千万亿白衣人,功德纵多不及彼。”虽然破戒比丘已经没有戒体,但他最初发心出家的功德非常殊胜,百千万亿在家人的功德也无法与之相比。

出家人由于具有殊胜功德而成为严厉的对境。


4.学习尊固狮子的公案后你有何体会?今后你应当如何对待出家人?

在此公案中,连旁生都不害仅持出家形象者,因此,作为有取舍智慧的人就更不应该损害出家人了。

今后,不管是什么样的出家人,在家人都应该恭敬、供养、赞叹他们,对一切出家人观清净心。还要像尊固狮子那样,宁可丧失身命,也不对三宝圣者生恶心、讥讽、损害。而且对出家人的法衣也恭敬对待、顶戴。



    第69课


1.请比较持戒和布施的功德。

持戒的功德远远超过布施,所以反过来说破戒的过患也远远超过阻止布施的过患。《宝积经》中对二者作过比较:“何人以信心,百年作布施,何者一日持,净戒较其胜。”如果有人以清净心在百年之中作上供下施,这个功德当然非常大,而另一个人在一日守持一分戒律,后者的功德远远超过前者。《佛说出家功德经》中也说:“在百年中,对遍满四大部洲的阿罗汉作广大布施,这些阿罗汉趋入涅槃后还为他们兴建庄严的舍利塔,这个功德不如一日出家持戒功德的十六分之一。”尤其在末法时代持戒的功德更大,即便能圆满守持一分戒律,这个功德也是无量无边的。


2.解释教证:“末法五百年,我现文字相,观想彼为吾,尔时当恭敬。”

《耳饰经》中说:在末法五百年他将显现为文字的形相来度化众生,所以人们应该把经文当做真正的佛来对待。从广义来讲,所有的文字都是佛的化身,从狭义来讲,凡是和解脱有关的文字都是佛的化身。佛经既是佛的色身,也是佛的法身舍利。


3.请结合教证和公案说明转绕佛塔有何功德。

《波斯匿王教诫经》中说:“若人以净心,绕佛塔佛像,来世怨敌敬,具德成法器。”如果有人以清净心转绕佛塔或佛像,来世甚至怨敌都会对他产生恭敬心,此人具足诸多功德,将成为正法的善妙法器。阿底峡尊者来到藏地后说:“在一切有为善法中,没有比转绕的功德更大的。在印度,有人以转绕城市而成就,有人以转绕经堂而成就,有人以转绕佛塔而成就。”听了阿底峡尊者的教言,仲敦巴尊者发愿每天转绕佛塔三圈。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中说:“乃至应堕阿鼻地狱,若于此塔一礼拜一围绕必得解脱,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说业报差别经》中讲了十种礼拜转绕佛塔的功德:一者得妙色好声;二者有所发吐言辞,人皆信伏;三者处众无畏;四者天人世间爱护;五者具足威势;六者威势众生皆来亲附;七者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

甚至在无意中都能依靠佛塔种下殊胜的善根。以前有一头浑身是泥的猪在一个佛塔上蹭泥,它身上的泥恰好补合了佛塔的一个裂缝。以此功德,它死后转生到了天界。佛在世时,有一位名叫牛相的阿罗汉,他之所以能获得圣者的果位,是因为前世当牛时为了吃草而右绕佛塔一圈,以此功德,他在释迦佛的教法下获得了解脱。



    第70课


1.什么是佛堂?修建佛堂有何功德,毁坏佛堂有何过患?请结合教证和公案略加说明。

一般来说,僧众聚集闻思修行的场所叫做佛堂;根据阿底峡尊者的教言,佛像、佛经、佛塔等三宝所依存在的地方叫做佛堂。

修建佛堂有非常大的功德。《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云:“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并曾于往世修故佛堂,由此因缘永得解脱。”《俱舍论》的讲义中说:供养僧众经堂可以获得等同梵天的福德,会在多劫中感受善趣的安乐。修建佛堂对自他都有极大利益:对个人来说,可以遣除今生的一切不幸和违缘,来世也可以获得巨大的福德;对大众来说,也有了共同行持善法的场所。《毗奈耶经》中说:若有施主供养僧众佛堂,僧众只使用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佛堂就被大火烧毁了,施主也能获得无量福德,他们供养的佛堂也不算虚耗。

 经堂是非常严厉的对境,有些人虽然没有直接毁坏佛堂,但盗取建造三宝所依或者佛堂的钱财,结果造成三宝所依或者佛堂因材料不足而缩小面积,这种行为的后果和毁坏佛堂是相同的。以前有一个叫绍明的和尚,他以建佛殿为名四处化缘,可是他没有把化来的钱建佛殿,反而私自享用了。后来他生病,总是见到自己被大火从头到脚燃烧,烧完又烧,反复感受剧烈的痛苦。还有一个人用佛殿的木料给自己盖华宅,不久他身染重病,怎么治疗都没有效果,后经他人打卦,方知是盗用常住木料的果报。我们应该爱惜经堂,甚至不能在经堂里使用污秽的坐垫。以前佛陀去广严城化缘时,看见一个人背部的颜色像黑瓷罐一样。世尊解释说:“此人曾是迦叶佛时代的一个出家人,当时他在僧众的经堂里使用肮脏的敷具,以此业力,他在五百世中转生为背部黑黝黝的人。”《佛说因缘僧护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一位僧护尊者,他在游历地狱时见到很多形如墙壁、柱子的众生,这些众生之所以堕入地狱,就是因为在经堂的墙壁和柱子上吐痰、吐口水、擤鼻涕,或者因为倚靠而弄脏了经堂的墙壁和柱子。僧护在地狱中见到一个形似厕所的众生,这是以前在经堂附近随地大小便的果报。


2.解释颂词:“尽解直声义,生慢失智慧,舍弃诸善说,毁自嗔法障。”

《经庄严论》中说:学习佛法时望文生义,根据字面的意思直接理解法义,由于生起增上慢而障碍产生真正的智慧,这种人舍弃了诸佛菩萨和高僧大德的善说,最终只会毁坏自己,而且他们对正法的嗔恨也成了获得成就的障碍。





祈祷如来无量光

我发无上菩提心

一切善根皆回向

成就往生祈加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