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学子 >> 《离幸福很近》法师辅导|02.金钱,到底有多值钱 Back

《离幸福很近》法师辅导|02.金钱,到底有多值钱

     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是福德

福德的功德

福德令人得护佑,福德令人得精进,福德能救寒热苦,福德引来雨水和。福德正如如意牛,亦如获得如意宝,福德功同如意树,一切所欲皆成办。有福德干什么什么都来钱。化缘因之而圆满,福德令人悦意生,福德喜成吉祥事,福德稳固好心情。福德孕育善种姓,福德能致美名声,福德令人得广闻,福德使人多财富。福德增进人闻思,福德灭除种种病,福德摧毁死阎魔,死主闻之生恐惧。“福德不仅能具足无畏,而且无量天人对有福德之人也皆赐予天界安乐。三十三天、离诤天、兜率天、他化自在天等诸天天人,皆会为有福德之人赐予吉祥。有福德之人甚至能够统治天人,天人亦会赞叹任意一位有福德之人,并帮助圆满其一切所欲、所需,连无情法也会处其手下听命。”


非福德的过患

非福德能致人哑、聋,面目丑陋,身相粗糙、缺乏光彩,眼根等六根不具,体多病患、难以治愈,相貌不端严,手指被砍断,声音难听,身心愚笨,执持邪见,心不快乐,意识颠倒,疯狂错乱,贫穷困苦,常受人造谣、诽谤、歧视、污蔑,种姓低劣,遭人嫉恨,树敌太多,无情法亦成怨敌,饿鬼、大腹鬼、罗刹恒欲加害,良药反成毒饵,与亲友不合,恒时感受各种痛苦,语言贫乏无力,财富被国王享用、被大火焚烧、被盗贼偷抢,虽欲求财而当雇工、做生意,但反而耗尽资财,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顺利、成功,长久感受畏惧,所转生之地多为朽木、荆棘覆盖,世间所有不悦意之事、无利之事、堕入恶道之事,都乃非福德所引发。


金钱的本质是不善不恶,这是从哪个角度说的?从名言角度还是胜义的角度?

上师引用了四个公案:进一步分析我们就不难得出,上师是从哪个角度来说的。金钱的本质是不善不恶的。

第一个:使用了《佛所行赞》的教论:“钱财非常宝”。第二个:用了《钱本草》。第三个:用了《大宝积经》。第四个:世间两位经济学家的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


这个地方简单讲一下什么叫自性。我们来分析一下:所谓的自性,大家很清楚火是燃烧、热的自性,水是潮湿的自性。比如白布,如果能染上红色,那么红色就不是白布的自性。那么如果红色真的是白布的自性的话,也就是说白布成立的同时也应该是红色。但是事实不是这样的。所以白布用红色的染料,染的时候才会变成红布对吧?同样道理,而且时间久了红色还会褪色,那就说明红色不是白布的自性。那么红色不是白布的自性,同样道理,金钱,善和恶能不能是金钱的自性呢?也不能。


所谓一个自性一定是不观待它来改变它的。比如说所谓自性含有三个特点:“性名为无作,不待异法成”。我简单用大白话来说。也就是一个自性的法它本身就是这样的,而不是他法而造作的。如果说是他法而造就而成的,就不是本性。


举个例子:和人本善,人本恶的问题一样。如果人真的是本善的话,我在一个很恶劣的环境,一个恶人堆里面,这样我还能保持善良的本性,其实并非如此。一旦到了很恶劣的环境当中,耳濡目染一些坏习气、坏毛病,我一个好小孩也变成坏小孩了。那就说明人性不是本善的。如果人性它是本善的话,它呢不会依靠这恶劣的环境,他就不会变。但是我们大家发现会变。那人性本恶对不对呢?人性本恶?他也不是,如果本恶大家会发现,他到了一个很好的环境,一些出家人的僧团当中、或者在一个非常慈悲的环境当中,他慢慢变了。再比如说老虎,老虎生了小老虎,把它放在羊堆里养的话,这个小老虎它也慢慢变得很好,所以它不会那么凶残。所以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都不能说。


道友们说法师说错了,上师说人性明明是本善,上师的善是从如来藏来说的。如果名言当中的善和恶绝对是不能这样说的。我们要说大无为法的善可以这样讲,人性是如来藏的角度来说。但是人性不能说是善也不能说是恶,我刚刚也分析了,所谓的自性是绝对不改变的。也就是无论何时何地,你把我放到任何地方,我都这样。


比如说火的热性,它会改变吗?不会的,一旦火形成,同时,它的热性就决定铸成了,不会改变的。所以一个人,事物的本性,本质,我现在讲一个条件告诉你们。以后你们讨论痛苦的本质也好,金钱的本质也好,就可以通过这个条件来衡量。


任何一个事物的本质有两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不是它法造作而成的,不是因为其他因缘造作而成的。比如说白布染成红布了,这个红色不是白布的特色,不是它的本性。红色不是白布的本性。红色是红色的染料,因缘造作成的。如果红色是白布的本性,当白布成立的时候,那么红布就成立了。

第二个条件:不观待他法而独自成立。我绝对不观待红色的染料把我染成,我就要独自成立我白色的特性,白布。


所以,如果这两个特点不具备的话就不可能是本性。那么同样,火的热性就具备这两个特点。火的热性是谁造作而成的?没有谁造作而成,火就这样的。那么缘起法,火的热性观不观他法?不观待!只要有火的同时,火的热性就会成立了,不是通过其他加工而成立的。比如说热水,是不是水的本性?不是!为什么?热水是通过水慢慢加温,有了温度变化变成热的了,所以热不是水的本性。


所以懂了这个问题,曾经大学研讨会上讨论一个问题就是人性是本善还是本恶,一下子通过佛教的智慧分析得非常的清晰。如果人性本善,根本它不会改变的。它会不会改变?会!善的本性到了一个恶劣的环境,它会改变的。那么抗不住恶的势力慢慢就变了。还有恶的人到了好的环境慢慢地也变好了。天天胡作非为,他会羞愧,会不好意思,会变的。所以如果这个恶人永远都不变,从头到尾全都是坏的,这样的人他也会偶尔有恻隐之心,看到年迈的母亲,看他可爱的儿子,他会动恻隐之心,心会柔软的。他一刹那的善念会有的。那这说明什么问题?人的本性不是本恶的,人性也不是本善的。人性是如来藏的光明的大无为法的善妙,不是善和恶观待的。


这样明白之后分析这个本性的特点就明白了。我刚刚是从本性的条件界定。同样金钱的本性也好界定。金钱的本性是善吗?如果它是善的本性,也就是通过其他的外缘不能够改变。但是会改变。比如说我的话,依靠我的心态这个时候,指使人用金钱去杀人,那么说明金钱本性不是善。他在外缘的情况下,他会改变,变成坏事。那么金钱的本性是恶吗?也不是恶,如果本性是恶,但是我会依靠善心的因缘,还有对境的外缘我可以去行善。依靠外缘金钱的性质就变了。就像白布,遇到黄色就是黄色,遇到红色就是红色,那就说明他的本性不是黄也不是红。他的本性应该是个白色。同样金钱的本性,如果遇到其他的外缘,他就变了的话,他的本性本身来说既不是善也不是恶。如果他本性是善或者恶的话,他就不会改变。但他本身都在改变。因此他的本性不是善不是恶,是不善不恶的本性。


本性有两种,一种是名言的本性,一种是胜义的本性。胜义的本性是空性。这个地方讲名言的本性。当然这个名言的本性从唯识的观点来说,你的心是善的,那么这个事物本身就是善的;如果你的心是恶的,那么就决定这个事物是恶的。所以你们所说的中草药,它本身也不是善,也不是恶。但是如果遇到良医,这个中草药就变成非常殊妙的好药;如果遇到庸医,那就完了,药配得不好就反而害命。


浪费钱财的过患是什么?

浪费了金钱和财富最大的过患就是浪费你的福报和生命。金钱财富浪费的越多,你到时候会横死。这不是诅咒大家,为什么?我现在客观地来分析一下。福报和生命是什么关系呢?那么有了福德的水,我们的生命,如果说是一般客观的情况下,他就长寿一些。但是如果我的人生注定要享受五斗粮食,享寿八十岁。八十岁享受五斗粮食,现在我短短四十岁,我就享用了五斗粮食,请问我后面的四十岁没有粮食来支撑,我能活下去吗?活不下去,于是我就会横死。人的一粥一食都是有定数的。那么我通过前辈子的布施,我这辈子具足的福报,我就是享用五斗粮食,拥有一栋别墅,拥有一辆跑车,我八十岁历程当中拥有这么多东西。但是我二十岁的时候已经拥有这些东西,甚至是把这些东西全都浪费光了。你根本没有更多的福德来滋养你的四大。所以为什么造害钱财的人越多,死得越快呢?那就是这样的道理。


就像说鱼在鱼缸里,那个鱼缸里的水是一定的定数,鱼儿如同我们的寿命,那么他们相得益彰地在里面很好的活着。那么如果说过多的浪费,把这个水浪费的话,一滴一滴从鱼缸里漏出去了,我不制止,那么有一天水漏光了,鱼儿就会挣扎着死亡。这个鱼儿就是我们的寿命。所以清楚这一点,你能很好节俭。

《俱舍论》中讲到人的死亡有四种情况:

1、福报尽了寿命就尽了;

2、寿命尽了福报还没有尽:如果寿命尽了福报还没尽,那么下辈子就当大富人;

3、福报和寿命都尽了,这种情况也会有的。就是正常的寿终正寝;

4、(福报寿命都没尽,但)还有横死等等之类。


     用好钱财可以为未来培养福报,现在没钱的人用好钱财可以变成有钱人

佛陀告诉我们,为本求利最好的方法其实就是来上供下施,上供下施是一切利乐的来源。


上师三宝既是殊胜的福田又是恩田,以功德圆满的上师三宝做为对境,哪怕做一些极微小的善法,功德也是无法估量。这一点在《随念三宝经》等有关经论中有详细的宣说。在世间或者出世间中,对自己有养育、教授之恩的人,对自己的恩德相当大,若能供养恭敬,除了报答恩情,还能自然获得无量功德,故叫做恩田。以恩田为对境积累善业,功德是不可思议的。供养上师、修学校都是福德资粮、智慧资粮的因。苦田也叫悲田,是指对被痛苦所迫、令人心生悲悯的对境惠施可得无量福德。比如可怜的乞丐、卧病在床的病人及地狱等三恶趣众生等等。比方说:你可以把钱拿来帮助病人看病,有病需要帮助的可怜对境就是悲田。田是什么意思呢?是长粮食的。所以如果我现在有钱,我不会去炒股,我会把这个钱财去帮助穷人,像特蕾莎修女;同时供养上师三宝,因对境很殊胜,福报来的特别大。


这样投资绝对万无一失,只会涨,永远都是赚的,不会亏的。为什么?因为上供下施的方式,包含了刚刚讲的恩田和悲田。对于恩田,如果你是以利他的心、甚至暂时你是以自私自利的心行持也是可以的,因为上师的对境太殊胜了,是三宝的总集。还有苦田,那些可怜的人太需要帮助了,这个时候你哪怕是自私的心,发不起悲心,就当投资一下,也会比你炒股来的强,这是一本万利的事。所以爱他人胜过爱自己的心就是福德之源。如果你以悲心摄持那更不可思议了,你的福报哗哗的来,钱哗哗地来。有人说这十年上供下施都没来钱,那就是你的悲心不够或者是你的福报暂时还没现前。就像种了个种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个树木还没长大,不用着急。


     有些人凭借造恶积累了财富,是这样么?

苦瓜的种子一定会产生苦瓜的果实,甜瓜的种子一定会产生甜瓜的果实。我们现在身心所感受的快乐,比如说你现在拥有金钱是你前生布施过拥有的金钱来的,不是你造恶业的方式拥有的金钱,你现在获得的金钱,金钱是福报的一部分,穷人不可能有金钱的,属于前生善业获得的金钱。因此,你现在造恶业的方式怎么能获得这个金钱呢?那就说明了你现在造恶业的方式获得的金钱是前世的福业现前的,而不是恶业的方式。那么你现在造恶业以种子的方式种下来,你未来如同无欺的现前金钱的福报一样,也会现前恶业的苦果。


因果是丝毫不爽的!所以很多人说不断地造恶业,反而那么的幸福快乐呢?他的幸福快乐是前世善业感召的。他的苦果还没现前,有的道友问你们出家人天天行善,为什么你们天天感受痛苦呢?我们的痛苦是前世造的恶业感受的,但是我们现在每天行善的快乐的福报还没有现前而已。或者以行善原因痛苦提前现前了,成为最后有者,能够最快的获得解脱。因此我们当下身心遭遇的一切快乐和痛苦都是过去埋下种子的。那么这个种子如果没有通过枯死、烧焦或者不给浇水的方式,它都会无欺的现前果实的。一旦果实成熟了你真的没办法改变。如果没有成熟之前,你可以忏悔,可以对治,可以洗手不干。赶紧不造恶业,那是可以的。如果说你还是继续再造恶业,你必定会承受这个恶果。那么这就明白,所以上师就说到我们怎么来积财有方,积财有方就是积累钱财方式,就是通过善业的方式来积累钱财。



     一夜暴富是偶然还是必然?

如果是一夜暴富是偶然,那就说明他可能暴富,我也可能暴富。但是暴富的几率很小。好多人都没暴富,都目前还在穷。或者是中产阶级嘛。所以如果是偶然,偶然是没有因的,一定不需要任何的原因,偶然不需要任何的原因。那么不需要任何的原因是可能性,他发生这个事情的。那么如果有原因就是必然性。对不对?这是个哲学。如果有因,可能是必然,没有原因就是偶然。偶然是偶尔的,是偶尔撞上的,是一种巧合性。偶然就没有原因,没有原因他暴富了,我也可能会暴富,但是目前我还没富呢。所以这个地方不是这样的,咱们都会如果无因就会富的话,那么不但他会富,咱们都会富。但是不是这样的。世界上富的人比尔盖茨几个人,也不是咱们都富了。所以从这个地方来说的话,不是偶然。那么如果是必然,那就是有因的。大家明白有因必然有果。它是个必然的规律。那么必然,有因就有果。那么在这如果必然是命运,他如果是命运,穷人的命运,他后来为什么一夜暴富,成为大富翁了呢?说明他不是穷人的命。


     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怎么改变?

就是培植福德!

所以说我认命了,我就是穷人,不是。如果你不断培植福德即便你现在是个穷人,那么你每天捡垃圾为生每个月1000块钱工资,但是你把每天辛辛苦苦捡垃圾的钱,拿100块钱去上供下施,你的福报会慢慢改变,会增加的。那么你的命运会改变。总之我觉得舍得,不能够不舍得。


法王如意宝说过:“利他=自利。”你为别人付出其实自己就圆满了。比如你为别人掏钱包,你自己的钱包表面看起来是空了,其实你的福德增加了。其实是双赢的行为,我们说布施是双赢的行为,现在讲双赢嘛。如果是为自己投资,你就是自负盈亏,那不叫双赢。所以通过公式:过去+现在=未来,依靠过去的种子加上现在的因缘来形成自己的未来。同样:种子像U盘一样,加上水、土、阳光等于电脑,那么就会显现果,就是电脑上会显示所有信息。

现在你不懂什么是种子,那么未来的命运怎么样,这个未来完全靠自己来掌握,你是穷人也好,富人也好,看你自己。


佛法所认为的痛苦的来源

总的来说,用佛法的观点进行概括,其实痛苦的原因就一句话:妄想执著。就像我们对曾经的美好寄予太多的期望,现在希望破灭,这种心理落差就是妄想执著;或者我们和别人比较,认为自己不如他人、无能,这也是妄想执著。因为这些都是源于对自我的贪执和对自他的分别和攀比。比如我们妄想得到财富,同时对美貌也无比执著,但是因为自己长的奇丑无比、或者平庸矮小,从而产生失落感而痛苦,这些全都是因为妄想执著而来,这是佛教里面讲到的痛苦最根本的原因。妄想执著的心也就是万法的作者,苦和乐的作者,也是轮回的作者。

发心师兄:定解B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