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只是看上去很美,苦受如影随形,你心知肚明
标题为方便阅读所加
你随便走进一栋写字楼的随便一间办公室,你看到的可能就是怨憎会。很多人每天早上去上班,离家的时候都在经历爱别离。
与求不得相对应的状态是不欲临,有两个层面:一是不想要的倒来了,一是得到的又失去。
没人希望苦厄降临到自己头上,但事情往往是这样,你不希望的反倒更容易变成现实。
至于得到复失去,就更是常见,不,不是常见,是一定的,无常衰变是人、事、物不移的规律。
某种角度说,求不得苦尚有主动、可控的成分,你不求便没那么多苦,而不欲临苦则是更为被动、遍在、无可逃遁。
《普贤上师言教》里讲到“不欲临苦”这一节时,引用无垢光尊者的开示:
观修无常时做的所有观察,差不多都适用于不欲临苦。
你随便走进一栋写字楼的随便一间办公室,你看到的可能就是怨憎会。很多人每天早上去上班,离家的时候都在经历爱别离。
可能你会同时经历这两种苦,对同一个人。有一位女士,她的丈夫跟别的女子生了孩子,在外面建立了家庭,她知道后很气愤,但丈夫提出离婚时,她坚决不同意,因为她舍不得他。
我和这对夫妻认识很多年,眼看他们从两个充满活力、漂亮、彼此深爱的年轻人,慢慢在生活的磨砺下走到后来彼此仇恨的境地。
妻子向我讲述生活中的变故,她觉得丈夫毁掉了她的生活,可没有这个人她也无法活下去,不是经济上的原因,是感情上她无法放下依恋。丈夫好像也很矛盾,他两边都舍不 得,可在任何一边,他的出现都伴随无休止的争吵和怨恨。
关系疗法、心理学等,这时会帮你分析问题,看如何处理、修复关系,突破僵局。这些努力是好的,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
但佛法会告诉你,离开一个人,结束一段关系,和留住一个人,维持一段关系,从长远看并没有很大不同。
当然,具体的生活经历会不一样,但怨憎会、爱别离的痛苦不会稍有歇息。
即使那些让人烦恼、心碎的事从未发生过,家庭、婚姻、生活一切都好,也只是看上去很美,苦受如影随形,你心知肚明。
佛法教导的四圣谛,谛即真理、事实,第一圣谛——苦谛,就是苦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