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不上大学就出家?少年你想多了,世界上第一座佛教学院了解一下.....
投稿邮箱:1722406600@qq.com
后台回复“书签”二字,每天都带给您满格的智慧和正能量哦!
这两天高考成绩正陆续出来,估计家里有考生的师兄们都在忙着帮孩子填志愿的事情吧。
说到填志愿,报哪所学校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事,考得差的学生不知道能填哪所学校,考得好的也犯愁,就怕一不小心错过了心怡的学校。
可能是因为这件事太让人烦恼了,结果这两天小编在网上看到有人说:考不好就出家!
emm.....说这句话的同学,你是不是对出家有什么误解?
要知道,寺庙里的僧人们也是要考试的啊,早前网上流传了一份某寺院期末考试安排,单单语言考试就有英语、日语、古代汉语三门!
更何况还有印度佛教史、观音学概论、无量寿经、大乘起信论等,要多硬核就有多硬核......
没想到吧,原来出家人要经历这么严格的考核。而这也不算什么,早在公元五至十二世纪间,世界上就出现了第一座佛教教育及研究中心,在这里,学僧们要经历的考核远远比现在任何一座寺庙都要严苛,它就是世界教育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机构,世界上第一所佛教大学——那烂陀寺。
那烂陀大学遗址。(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
01
1861年,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 · 康宁汉在位于今印度拉查基尔北方约11公里处发现了一片佛教遗址。
经过与唐代僧人玄奘《大唐西域记》(又名《西域记》)比对,考古学者们最终确认这里是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那烂陀寺的遗址。
挖掘出土的那烂陀寺/大学的印章
等等,这名《西域记》好熟啊?没错,大名鼎鼎的《西游记》里的故事就是取材于它。
这下谜底解开了,原来那烂陀寺就是《西游记》里面唐僧的原型——唐代高僧玄奘当年留学的地方。
那烂陀寺遗址(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
02
公元631年,来自东土大唐的僧人玄奘历经三年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他向往已久的摩揭陀国那烂陀寺。
那一年玄奘32岁,后来成为他师父的戒贤大师已经年逾百岁。当戒贤大师听闻这个年轻人来自遥远的中国,想依止自己学习《瑜伽论》时。戒贤大师立刻痛哭不已。当着所有僧众的面,讲述自己这三年来一直“忍着不死”等待玄奘的过程:
原来,戒贤法师多年来一直饱受风湿病的折磨,每次发作浑身上下的关节都像被火烧刀割一样痛苦。戒贤法师修为极好,忍受了二十多年都不曾抱怨一句。
不曾想,三年前病情突然加重,已经到了让他无法忍受的地步。无可奈何之下,戒贤法师一度想要绝食自杀。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结果就在他冒出这个想法的当天晚上,戒贤法师就梦见观音菩萨、弥勒菩萨以及文殊菩萨,告诉他:“你过去世曾经当过国王,使人民遭受许多痛苦,所以才感召这样的果报。”
“本来你应该堕落恶道长久受大苦报,由于你宏扬佛法的缘故,所以才重罪轻报。
假如你能够舍身利益众生,弘扬正法,将《瑜伽论》等普及到你没有听过的地方,你的病自然会好起来。三年后有一位来自大唐的僧人,会来拜你为师,你将佛法传授给他后,身体就会康复。”
说完三位菩萨就隐去了,戒贤法师醒来,才知道是一场梦,如今三年期限到了,玄奘如约而来。戒贤法师悲喜交加,高兴得哭了起来。
那烂陀遗址内的佛陀像,摄于1895年
03
那烂陀这个地方,原本是个聚落。佛陀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就出生于此,早年佛陀也曾在这里说法三个月。
传说这里原本是一个果园,当地五百个商人为了迎请佛陀,凑钱买下这块地方献给佛陀。在梵语当中,“那烂陀”的意思是“施无厌”或“无厌施”的意思。
后来经过历代君王的护持,那烂陀寺发展得越来越大,在当时的佛教界,影响力可谓是举足轻重。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那烂陀寺的实力有多强呢?先来说硬件实力,寺院规模最大的时期,有三大图书馆,名为宝海、宝增、宝色。藏书达900万卷。注意,这是在公元631年左右。而咱们的清华大学图书馆在1931年时,藏书也大概在30万册左右。
据说那烂陀寺每天都有一百多个讲坛,学习课程包括大乘佛典、天文学、数学、医药等。
这里的人才就更不必说了,在最鼎盛时期寺内有上万名学僧。皆是“俊才高学,德重当时”(语出《大唐西域记》)。据《慈恩传》记载,当时寺内能讲二十部经书的僧人有一千名,能讲三十部经文的僧人有五百人。
而印度佛教史上被誉为“第二代释迦”的龙树菩萨、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创始人无著菩萨,以及世亲、陈那、法称等大成就者都是这里的历届主持。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03
那烂陀寺人才济济,想要从中崭露头角不是一般的艰难。戒贤法师作为当时那烂陀寺的“校长”,众人非常尊敬法师,尊称他为‘正法藏’。
玄奘法师跟随戒贤法师学习了五年,成绩非常优异,迅速成为寺里十位能够精通50部经论的高僧之一。
为此,玄奘法师升任寺内副主讲,并获得一系列优待,其中有一条,就是为他配备“专车”——既出门乘坐大象的待遇。
至此玄奘向师父辞行,花了四年时间游历印度各地,向各处的高僧大德学习。过后当他重返那烂陀寺时,他已经超过了自己的任何一位师父。
当时寺内有位名为师子光的僧人,听闻玄奘回来,想与他论辩,竟被他说的答不上话来,师子光感到无言以对,竟然离开了那烂陀寺。
过后师子光的同学师子月又来找玄奘辩论,结果刚一见到玄奘,就被他的气势所震慑,始终说不出一句话,只能默默离去。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前来挑战的还有外道,一位自恃才学过人的婆罗门曾经把自己的观点抄写下来,挂在那烂陀寺门口,向这里的大德们公开叫板:“谁能驳倒我的观点,我就割下头颅来认错。”
为了维护那烂陀寺的学术地位,玄奘法师只能出面迎战,不过一会,那婆罗门就被辩得哑口无言,
不得已,对方只能低头认输。事已至此这个婆罗门也坦荡,说到做到,当下就要兑现割头颅的誓言。
玄奘说:“和尚不杀人,你就做我的佣人吧”。在场所有印度人见这位异乡人能说一口流利的梵语,且辩才如此优异,都对他钦佩不已。
从此玄奘在印度佛教界名声大振。许多信奉佛教的国王纷纷邀请玄奘去讲学,那烂陀寺为之应接不暇。
说起来,玄奘法师恐怕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扬名世界的中国留学生了吧!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04
公元642年,玄奘法师带着675部佛经起程回国。
据说当时印度的许多寺庙里都画有玄奘所穿的麻鞋,并以彩云烘托,可见印度当时佛教界已把玄奘的麻鞋当作佛的足印一样敬重了。
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46岁的玄奘终于回到了阔别十多年的故土。当他踏上长安的土地时,沿途围满了好奇、倾慕的民众,大家都想一睹这位传奇人物的尊容。
时任宰相房玄龄在此已经久候多时,接到玄奘法师后立刻迎请他到弘福寺。
在得知玄奘法师从印度带回520夹、共657部佛经和150粒如来肉舍利以及7躯金、银或刻檀佛像后,朝廷专门迎请圣物,在长安朱雀大街南端陈列,共官吏士人瞻仰。
一时盛况空前,连京师治安衙司都出动了,为的就是防止参观者随便烧香散花。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在往后的22年时间里,玄奘组织僧众翻译了众多佛教经典,其中就包括佛教徒耳熟能详的《心经》。经由他的努力,原本兼信佛教道教的唐太宗也转为独尊佛教。而玄奘法师尽其余生,在中国创立了法相宗,亦被称为唯识宗。
这便是世上第一座佛学院,和它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的故事。
后记:
看完玄奘法师留学的故事,顿时觉得咱们考大学的苦真的连小儿科都算不上呢。
不管是出家还是不出家,学习知识都是很重要的啊!
高考成绩好,都不一定能通过寺庙的考试。学习不好的,就更别想了。
喜欢这篇文章请点个“在看”
也欢迎大家在文章下方留言,说说你知道的法师求学的故事。
本文素材来源于凤凰佛教网,公众号觉悟号等,我们尊重原作者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