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合掌的方式
顶礼时双手必须宛如含苞待放的莲花一般空心合拢,不可以掌心毫无空隙地并拢,或者仅以指尖接触等。
如《大解脱经》云:“如莲花待放,合掌于顶上,无量身云聚,敬礼十方佛。”应如莲花待放一样,双手合掌于头顶、喉间、心间,并观想自身幻化出无量无边的身体,与一切众生一起,敬礼十方诸佛如来。(这个教证,在藏文中有,但汉文中我没找到,也许是不同译本吧。)
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也说:“并非随意身顶礼,心间合十恭敬相,合掌当如莲花苞,或如嘎乌盒之形。”这里也提到了如嘎乌盒的形状。
不过,汉地某些大德要求,合掌时掌心要并拢,其实也有出处。在唐代善无畏讲说、一行禅师笔录的《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中,就讲了十二种合掌方法,其中第一个叫“坚实心合掌”。这种合掌方式要求:两个手掌心要坚实并拢,而十指微微分开。其实,这就是掌心并拢的合掌,也有很多寺院的修行人采用。
《疏》中还提到“虚心合掌”,要求十指齐而指尖相合,掌心微微分开;“未敷莲合掌”,也是十指齐而指尖相合,但掌心要空,使掌背稍隆起,就像刚才说的“莲花待放”或“莲花苞”;还有“初割莲合掌”、“归命合掌”等,总共十二种合掌方式。
当然,在修上师瑜伽七支供的顶礼支时,我们就用“莲花苞”或“嘎乌盒”的合掌方式,因为这是我们的传统。如果是按汉传佛教的某些仪轨念修,采用“坚实心合掌”,也是符合传统的。因此,两者都合理。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认识一点:了解各个宗派的传统是有必要的。否则,只了解一方面,只认一位上师的教言,其他的全部否认,这样就难免有些偏执了。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一棵树的树叶,有些被风吹到粪坑中,有些飘在花园里,每片叶子的归宿看似偶然,实则有各自的因缘在推动。同样,一个环境中的人,有些突然暴富,有些一贫如洗,人生中似乎发生着各种偶然,但其实背后也有一种深层的力量,这叫业力。
-- 索达吉堪布
本月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