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零散收录 >>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 (下)(4) Back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 (下)(4)

慈诚罗珠堪布讲授 菩提如意宝珠 2017-07-12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

龙树菩萨 造颂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 译

慈诚罗珠堪布 讲授

 

 

顶礼圣智妙吉祥童子!

 

为度化一切如母众生,请大家一起发誓成佛;为了成佛,现在开始讲习《中论》。

(接上文)


观时品第十九  

第十九品的内容是通过观察时间,从而推翻原有的执著。普通人对世间的一切法都有执著,所以对时间也理所当然地存在着执著,认为年、月、日,以及各种长短不同的时间都是实有的。但是,龙树菩萨在本品中却发人深省地告诉我们,这也是凡夫心的一种执著,实际上,时间也是空性,也是不成立的。

以前我们讲过,中观有四个要点:第一是所破、第二是能破、第三是破立、第四是远离一切戏论。

所谓所破,意即所破斥的目标。譬如说,当一个人射箭的时候,首先要有一个靶——射击的目标。同样,我们所要破斥的对象,就如同靶一样;

所谓能破,是指破斥所破的理由,如同射箭所用的箭。也即中观应成派和自续派共用的五大因或者四大因;

所谓破立,就如同射箭的过程或方式。也即用中观的各种能破来破斥我们的实有执著,从而建立中观的观点;

所谓远离一切戏论,就如同古代将士打仗时所用的盾牌,盾牌能起什么作用呢?可以抵抗刀、箭等等兵器的袭击,从而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侵害。同样,“远离一切戏论”当中的“一切戏论”,就表示众生的所有执著妄念;“远离”就是没有的意思。为什么没有这些戏论呢?因为,法界本来是非常清净、没有任何染污的,这是一切法的本体。因此,在破斥外道、小乘的争论,或者自己的疑问等等的时候,如果站在法界的立场,就足以抵抗所有的争论。所以,我们说远离一切戏论如同盾牌。

我们再进一步详细地讲一下“所破”。所破,也就是所破斥的目标,这个目标究竟应该往外观察,还是应该往里观察?什么叫做往外观察?什么叫做往里观察?内外的界限是什么呢?

所谓“往外观察”,就是指观察抉择除了自己的执著妄念以外的,外道、小乘的一切有部、经部以及唯识宗等等的见解。

往外观察是佛学论师们专用的观察方式,因为他们要精通整个所知,要阻碍、破斥所有的这些执著邪见,为众生指明一条正途——真正的中观之见的缘故。

所谓“往里观察”,就是指破除我们自己原有的执着妄念,而不是指破斥他宗的见解。

现在我们修学中观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就是要往里观察,断除自己的执着妄念。我们都知道,如果想要成佛,就必须要证悟空性;如果要证悟空性,就必须要彻底推翻自己原有的观念。

为什么要推翻这些观念呢?因为,凡是在认为外器世界以及有情世界等等的一切法都是实有的前提下,即使昼夜不息地烧香、磕头,孜孜不倦地行持布施、持戒、忍辱、一般的禅定、精进等等智慧度以外的五度,也只能暂时控制我们的烦恼,而不能彻底断除我们的烦恼。如果不能彻底断除烦恼,就无法得到解脱,就无法成佛。所以,我们必须用中观理论来彻底推翻自己原有的观念,并重新建立一个新的中观之见。在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之前,在没有证悟空性的情况下,修持慈心、悲心、信心等等,都只能成为世间圆满的因,而不能成为解脱之因。所以,无论是在家人也好,出家人也好,凡是希求解脱的人,都必须要精通中观见。在具备这个见解以后,才能开始修法。

藏传佛教的所谓大圆满,禅宗所谓的顿悟心的本来面目等等,都是指证悟心的本性为空性。如果能证悟空性,也就证悟了一切显密的精华。所以,我们必须注重空性见。在精通空性以后,不想广闻的人,就可以开始实修。但对于肩负了弘法利生重任的人而言,则除了精通空性以外,还要广学其他佛教经典。下面继续宣讲第十九品的不共同内容。

戊十九、(观时品)分二:一、遮破时之本体;二、遮破时之能立。

己一、(遮破时之本体)分二:一、观察三时之理;二、以此理亦可遮破他法。

庚一、(观察三时之理)分二:一、结合过去而破;二、类推余法。

辛一、(结合过去而破):

世间凡夫以及经部等小乘论师认为:时间是实有不空的。包括年、月、日、小时、分钟等等长长短短的这些时间概念,也都是实有的。

而中观论师却认为:时间只不过是分别心安立而成的法,如果没有分别心的执着与安立,时间就不可能成立。下面观察:

时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时间都必须包括在这三个范围之内,如果这三种概念不成立,时间也就不可能成立。下面我们就从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个阶段的角度来进行观察:

若因过去时 有未来现在

所谓的现在和未来,是依靠过去而成立的。譬如说,今天现在的这个时间,就是依靠昨天的时间而成立的。如果不依靠昨天的时间,现在的这个时间就不能独立存在。

为什么不能独立存在呢?因为,假如现在的这个时间可以独立存在,那么即使明天我们来观察今天的这个时间,也应该是现在的时间。但事实并非如此,当明天我们再次观察的时候,今天的这个时间就已经成为过去。比如说,如果今天的24号可以独立成立为现在的话,那么在明天25号的时候,这个24号还应当成立为现在,但事实上,24号已经成为了过去。如果从昨天23号的角度来观察,今天的24号又成了未来。所以,相对于不同的观察点而言,今天的24号既可以称为未来、也可以称为现在、还可以称为过去。

由此可见,时间只不过是因缘和合而成立的现象。因缘和合时,就可以显现,因缘不具备时,就不能显现。如果所谓的时间实有不空,则时间的成立就不应观待他法。但实际情况却是,只有观待过去、未来,才能成立现在,如果不观待,则不能成立。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所谓时间的过去、现在、未来等概念,都是我们用分别念执著出来的法,其本体根本不可成立。

未来及现在 应在过去时

如果现在、未来要依靠过去而成立,现在与未来就应当成立于过去。

能依靠的法和所依靠的法如果能同时成立,则可以成立依靠,如果不能同时成立,则没办法互相依靠。譬如,只有两个人同时成立,才能互相依靠,如果只有提婆达多一个人,则没办法成立依靠。同样,现在未来要依靠过去,就必须三时同时成立。也就是说,现在、未来一定要在过去时中存在。但在过去的昨天当中,只有23日,而没有24日与25日,三时不可能同时存在,现在与未来存在于过去时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既然如此,所谓的三时又怎么能互相观待依靠呢?无法依靠。既然无法依靠,所谓的三时也就无法成立。

若过去时中 无未来现在

未来现在时 云何因过去

如果在过去的时间当中,没有现在和未来。也就是说,在昨天23号的时候,没有24号和25号这两个日子的话,现在和未来又怎么能依靠过去而成立呢?如果提婆达多成立,则提婆达多可以依靠其他物质,如果提婆达多都不存在,那谁来依靠其他的物质呢?同理,如果在23号的日子里没有24号和25号,那么谁来依靠23号呢?无法依靠。

不因过去时 则无未来时

亦无现在时 是故无二时

如果不依靠过去,就既没有未来的时间,也没有现在的时间。譬如说,现在是九点半,如果不依靠已经过去的九点这个时间,现在的九点半以及未来的十点半可以独立存在吗?决不可能。

既然相互依靠不能成立,相互不依靠也不能成立,所以,现在与未来无法成立。

辛二、(类推余法):

以如是义故 则知余二时

刚才我们观察了现在和未来与过去时的关系,现在我们换一个立足点,把现在与过去的位置作一个交换来进行观察:过去和未来的成立需不需要依靠现在呢?如果需要,那么过去和未来就应该在现在存在,如果不存在,就无法依靠;如果不依靠,所谓的过去和未来则无法独立存在。

所谓“余二时”,就是指从其他两个时间的角度所进行的观察。根据上述理由可知,如果将过去和未来的两个时间进行交换,仍然不能成立三时。

由此可见,如果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个时间不互相观待的话,就不可能成立的。因此,所有的时间概念都不可成立。所谓时间的念头,完全是我们的分别心增上安立的法。

庚二、(以此理亦可遮破他法):

上中下一异 是等法皆无

以此理类推,包括上、中、下、一、异等法,也同样不成立。

上中下又是怎样成立的呢?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一般人都认为,“黄金”是上等的;“白银”是中等的;青铜、黄铜等等是下等的。那么请问,所谓黄金、白银、黄铜的等级贵贱是相互观待而成立的呢?还是互不观待而单独成立的呢?如果认为其贵贱是单独成立的,也即承许黄金始终成立为上等之物,这种观点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因为,一旦与钻石、绿宝石、红宝石等等珠宝相比,黄金就只能成为下等之物,绿宝石等就暂时成为上等珍宝。

同理,白银的所谓中等也不可能单独成立。如果与钢、铁等等相比较,白银就会成为上等贵重物品。依此类推,青铜、黄铜的所谓“下等”之说,也会因水泥、石头、灰尘等等的存在而被颠覆。

由此观察可得出结论,所谓的上等、中等、下等,都是相互观待而成立的。“上”依凭中和下而成立;“中”依凭上和下而成立;“下”依凭中和上而成立。然而,其三者的本体都是无法成立的。

如果对方提出:虽然所谓的上中下不成立,但作为金属“黄金”的本体应该成立吧!

不但上中下不成立,而且作为金属“黄金”的本体也同样不成立。因为,只有在我们阿赖耶上的习气成熟以后,才会出现外面花花绿绿、异彩纷呈的现象。如果我们的心田里没有种下这些习气和种子,就不会有黄金的现象出现。比如,因为地狱众生心田里这样的种子尚未成熟,所以在他们的环境中,绝对找不到一星半点黄金、白银等等之类的物质。还有,在消除一切习气的佛菩萨境界中,不但不会有黄金和白银,甚至什么都没有。

“善”“恶”的概念也是如此。譬如,如果和嗔心相比较,普通众生所修持的忍辱当然是善业,但与菩萨的无漏善根相比较,我们的有漏忍辱就成了不善。如《俱舍论》所云:有漏轮回都是不善,都是恶业。因此,所谓的善恶也是相观待而成立的法。

另外,高低、长短等法也是这样,都是相观待而成立的。比如:一米与一丈相比,一米是短,一丈是长;但一米与一尺相比,一米就成为长了。

一、二、三等数字也是一样,比如说,我们一般认为拇指是第一根手指,其它手指依次是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根手指。但是,如果我们现在反过来倒数,拇指还是不是第一呢?不是。因此,所有的数字都是互相观待而成立的。

我们还可以观察,在拇指上面,有没有第二、第三根手指呢?没有。大家不要误会,我不是说手没有第二、第三指,而是说拇指上面没有第二、第三指。如果拇指上面没有第二、第三根手指,那么拇指就不能依靠第二、第三根手指。但是,如果不依靠其他手指,拇指可以单独成立,这个拇指就必须始终成立为第一根手指。这显然不成立。由此可见,每一根手指都只能成立为一根手指,而不是先天就成立为第五指或者第三指。没有任何人可以强行规定它必须是第五指。之所以成立为第四第五,都是我们自己的执着分别在安排它,如果没有这样的执着,这些先后数字的本体也就无法成立。

还有,在打算盘的时候,我们的分别心会将某一些珠桥认定为十位、百位、千位等等,但这些也是我们分别心的一种执着,本来算盘上的每一根珠桥都应当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百、千、万的差别,但在我们的心这样执着以后,所谓的百、千、万也就应运而生了。

通过以上观察可以发现,包括金属、上中下、好坏、高低以及数字等等一切概念,都是我们自己的分别念增上安立的法。如果没有分别心的增上安立,这些法就无法成立。《般若波罗蜜多》里也再三讲过,当我们内心发生变化以后,就可以改变外面的一切。在证悟空性以后,所谓的上中下等等,也就不复存在了。

在名言当中,这些法能够起一些作用,但从佛菩萨的角度来说,这就是我们自己在欺骗自己,没有的东西我们却认为它有,有了以后我们就执着它,并因此而使我们在轮回泥潭中流转至今,饱受了形形色色的痛苦折磨。

偈颂中的“上中下”,代表了高低、大小、长短、方圆、好坏、善恶等各种互相观待的法;偈颂中的“异”字,包括了第一个数字以外,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等所有的数字。所有这些法都是空性,都不成立。

己二、(遮破时之能立):

此偈颂鸠摩罗什原译为:“时住不可得,时去亦叵得,时若不可得,云何说时相?”现改为:

不住时不测 所测时不住

不测时何立

如果对方提出:时间是成立的,因为时间的量存在。比如说,如果某一个物体存在重量,则该物质必定存在。如果物质的本体不存在,那么重量又从何而来呢?同理,因为一年、一月或者一日等等的长短时间之量存在,所以就应该存在时间,如果没有时间,那么量又从何而来呢?虽然颂词中没有直接这么讲,但它的内在含义就是这样的。

中观论师对此破斥道:“不住时不测,”在所谓时间产生的第二刹那,它一定要毁灭,因为一切有为法都是一刹那一刹那的毁灭之法,因此,所谓的时间不可能住。比如:年、月也是由很多很多的刹那串连汇集而成的,世上不存在一个常有不灭的年月。既然年月等时间不可能停驻,那么又怎么能测量呢?如果时间不存在灭,我们就可以测它的量,但时间在产生的第二刹那就会毁灭,所以就不能测;

“所测时不住”:我们所测量的所谓时间是不能停驻的,仅仅一刹那就毁灭了。

也许有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一刹那也是一个很短的时间,它也应该是有量度的。但是,这个所谓的量,也是除了一刹那以外并不成立的法。什么是时间?什么是量?这都是心的妄念分别,如果时间不成立,量也不可能成立,它们都是相观待而成立的法,其本体一无所得。

“不测时何立?”不能度测其量的时间,又怎么可能成立呢?无法成立。

因物故有时 离物何有时

物尚无所有 何况当有时

如果成立物质,就可以成立时间的概念;如果没有物质,就不会有时间的概念。比如说,有了宇宙、有了地球,就可以推测宇宙和地球的年龄。但在宇宙以外没有任何物质的外层空间当中,就不能设立时间的概念。

还有,我们经常说某人的寿命是五十岁,某物的历史有一百年等等。这些都是依靠人的肉体或者物质才能成立的,如果没有身体或物质,则不会有这些概念。因此,所谓的时间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

通过十八品以上的再三观察可知,物质是不成立的。这里说的物质,与世俗所说的物质内涵不同,世俗的物质,是指外面的山河大地等等;我们此处所讲的物质,是指有作用的所有万事万物。包括我们的心与心所,都包含于其中。

《俱舍论》认为:宇宙的时间,人的寿命是可以统计的。

但什么也没有的虚空,已经超越了时间的范围。

“离物何有时”,如果离开了物质,又怎么能够成立时间呢?

“物尚无所有,何况当有时?”既然连物质都不成立,又怎么可能成立时间呢?时间无法成立。

从诸法实相的角度而言,不但从来没有实有的时间概念,而且连一个“唯现象的时间”都不存在。什么是唯现象的时间呢?就是指仅仅成立为如幻如梦的现象,而不存在本体。也就是说,在诸法实相中,哪怕仅仅是如幻如梦的时间现象都无法成立。不仅时间无法成立,包括一切万事万物,都无法成立。

有人会提出疑问:既然诸法不成立,又怎么会存在轮回呢?

在探讨轮回流转的起源问题上,有不同的学说、宗派或主张:数论外道等等认为,我们流转轮回、堕地狱、做畜生等等的一切命脉,都掌握在万能的造物主手上,造物主可以主宰我们的生杀、可以操纵我们的升堕、可以定夺我们的解缚。西洋的很多宗教也赞同这种观点,持守这种见解的队伍是十分庞大的;

另外一种是顺世外道的见解,他们认为:一切的轮回流转、外面的因果关系,都是在偶然的机会中突然产生的,是无因无缘的。

这两种常、断见的观点,我们都不赞同。我们认为:虽然从诸法本性而言,既没有轮回,也没有流转轮回的众生——人、畜生等等,但因为无明,就使我们产生了种种颠倒的、影像般的现象——所见所闻。如果颠倒执着极其严重,出现的就是地狱、畜生道等恐怖现象;如果执著不太严重,就会出现人间与天堂等等比较清净的现象。流转轮回的根本因缘,不取决于外面,而取决于我们的心。除了无明的迷惑以外,没有一个东西可以让我们流转轮回。所谓迷惑,可以分为烦恼障和所知障,这两个障碍就是使我们得不到解脱的主要障碍,在将这两个障碍断除以后,就是断除了轮回的根本,要想得到解脱,就必须断除这个根本。

怎样去断除这个根本呢?因为顺世外道承许无因无缘的观点,所以无法断除;而其他数论派等,则利用火供等方式来讨好或者取悦于造物主,从而“断除”轮回之根。

我们该怎样断除轮回呢?以悟的智慧来断除。所谓的“悟”是指什么呢?主要是指证悟空性。如今,佛陀为我们开示了悟的方式,跟随佛陀的言教去修行,我们就可以获得解脱。圣天论师在《中观四百论》中云:“薄福于此法,都不生疑惑,若谁略生疑,亦能坏三有。”无论任何人,哪怕能对空性生起合理的怀疑,此人脱离轮回的时间也就指日可待了,因为他已经开始打破了轮回的根本。同样,虽然证悟空性有很多层次,但如果能以教证理证来抉择空性,在对诸法确定了一个空性的概念以后,虽然不是彻底的,但也算得上是一种初步的证悟,如果能有这样的初步证悟,又怎么不会触及到三有的根源呢?由此可知,中观的这些思维方式非常重要。

今天我们讲的是比较简单的思维方式,你们回去以后,应该继续修持中观。怎么修持呢?首先做毗卢七法,然后皈依和发心,之后就开始思维。中观初级的修法只是思维,思维我们一直认为存在的所谓的时间是否真正存在。这样再三思维以后,我们就可以深深地体会到,时间是不成立的、是空性的。这样的感受,就叫做中观的见解。这时,我们应当安住于这种体会当中,不再胡思乱想,能安住多久就安住多久,如果定解消失,又开始重新观察。

这样修完了以后,慢慢地睁开眼睛(修中观的时候,是闭着眼睛进行观察的,而不是象修大圆满一样睁开眼睛)看四周,就可以体会到佛在证悟空性之后,启口所说的:“奇哉、奇哉……”的内在含义。

为什么呢?因为,通过我们刚才的观察可以了知,一切现象都不成立,都如同虚空般了不可得。但是,现在却可以出现眼前这些千姿百态的现象,这种因缘和合的现象实在是希奇无比。这属于后得的见解。

以上简单介绍了中观的修法。

从无始以来到今天,经过了无数的生死,我们一直认为时间等一切万法是实有存在的,这种观念也从来没有遇到过任何阻碍。为什么如此观察以后,这一切却发生了偏差呢?推本溯源,隐藏在最底层的罪魁祸首,就是无明。正是因为无明的迷惑,才使我们从实有的角度去看待世间纷纭繁杂的现象,以分别念假设了一个这样的时间顺序,从而妄执时间等诸法为实有,所以就一直顺顺当当地流转到现在。

如果现在还是固不可彻,死守自己的实有阵地不放,前面无尽的轮回征程仍将为我们洞开。想想我们危如朝露的处境,又有谁不为之胆寒呢?

因此,从今以后,我们必须从空性的角度去对待万事万物,这样习惯以后,我们才能够逐渐探测到法的本性,才能够推翻我们原有的执着,只有推翻以后,在我们心中才可以生起无我的智慧,这才叫做修行,才叫做跨入了解脱之道。如果能够精勤黾勉地坚持下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片宽阔的坦途。


(待续)


更多慈师堪布开示文章:↓↓

慧灯之光全集

慈城罗珠堪布:我们遇到的任何人事都是来成就我们的!

慈诚罗珠堪布:每天有四个时刻,距离成佛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