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愿文大疏释》32 * 笔记
本课脉络
识别上图小程序码查看或下载
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踏实积资净障,对治不知如何行持或者没能实地行持的行为。 随时随地作上供下施。 了知人云亦云的过患,不可轻信传言。 在传法善知识前作供养。 对僧众共修的法会作供养。
本课难点
把一切悦意的对境和新东西供养阿弥陀佛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了知上师的任何行为都有甚深密意,必须对上师观清净心。 断除对财物的吝啬而慷慨供养。 了知供养大法会功德巨大之理。
本课脉络
课前开示。
尽已所能供养三宝之理。
劝勉积累资粮。
脉络展开
②对法本应有希求心。
③对法本反复学习、思维道理,才能获得收获。
A.佛法深奥,不同于世间法,简单的公案也蕴含甚深道理。
B.佛教道理反复学习思维,会有不同的收获。
二.尽已所能供养三宝之理。
1.随时随地作上供下施。
①一切时处精进供养积累资粮。
A.供养物。
a.任何悦意的外境等无情法:鲜花、白云、清泉、商场中的物品等。
b.供养有情法:俊男美女等。
c.供养得到的新东西。
【窍诀】心里想或口中说“供养三宝”,再观想三宝将物品赐予自己使用。
B.供养对象:三宝。
C.发愿:令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
D.养成随时随地做供养的习惯。
②精勤供养三宝的功德。
A.出生一切世间的安乐。
【教证】《地藏十轮经》:“三界中安乐,皆由三宝生,故求安乐人,常供养三宝。”
B.出生世出世间的一切安乐。
a.没有积资净障的前行法作基础,只追求正行法无法得到实义。
【教证】《前行备忘录》:“头从高处系,颈从低处断”。
b.应舍:好高骛远追求高深境界而轻视供养三宝。
③随学法王如意宝。
A.法王如意宝通达显密佛法,言传身教践行供养。
B.懂法王的传承弟子重视世俗和胜义善根,做到了二资双运。
2.在传法善知识前作供养。
①供养传法善知识之理:
A. 为了不耗尽自己的福德。
B. 为显示佛法的珍贵。
C. 表明对佛法的尊重。
a.【公案】鄂巴喇嘛为求法将所有财产供养玛尔巴上师,获得殊胜灌顶和口诀,体现秘密真言乘的学人对法的尊重。(详见法本P279-280)
b.密宗依止上师要点。
· 弟子必须对上师观清净心。
· 上师的任何行为都有甚深的密意。
i 上师本来没有任何过失。
ii 弟子心、眼不清净,会觉得上师有过失。
iii 比喻说明:镜面上的障垢会导致显现不清净。
【教言】莲花生大师:“应当一心一意祈祷上师,平时要以清净心和慈悲心来修炼 妙力。”
②上师不愿意接受有漏的财物供养时要随顺上师。
【窍诀】法王如意宝:“如果上师不愿意接受钱财,弟子也没必要供养这些有漏的财产,只要内心作意幻供养就可以了,这样同样可以积累资粮。”
③应舍:因吝啬而舍不得供养。
A. 有漏财富的本质。
a. 贪恋财富无实义,命终带不走。
b. 财富有无常性。
c. 不坚实财产必定被五家共享。
d. 人心会因财富而散乱不定。
④转有漏财富为坚财。
A.【公案】《法化谈丝》:富商通过供养僧众,把财富变为坚财。
内心观想诸佛菩萨,边念供养咒边喷香水作供养。 不能因分别念而放弃一切善法。 通过对治使恶念逐渐减少,善念逐渐增加,这就是修行。 许多善法形象虽然不大,但功德并非微不足道。
个人分别念整理仅供参考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明日死谁知 今日当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