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今日当精进 >> 《极乐愿文大疏释》59 * 甘露丸 Back

《极乐愿文大疏释》59 * 甘露丸


我们可能都造过绮语业  

有些人认为说话啰唆就是绮语,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绮语的范围非常广,在很多经论中对此都有宣说。

在《瑜伽师地论》中提到,绮语有非时语、非实语、非义语、非法语、非静语等。

在《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中提到了七种绮语:一、依不善意语,以烦恼心说的语言。二、无义语,没有意义或无关紧要的语言。三、非时语,语言虽然有意义,但说的时间不恰当。四、恶法相应语,一切与不善法——唱歌、跳舞、战争等——相应的语言。五、作语。六、不作语。七、无作语。

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也提到七种绮语:一、斗讼竞诤语,宣说斗争、诉讼、竞争的语言。二、恶咒术语,如对婆罗门的论典和咒语以爱乐心受持讽诵。三、苦所逼语,为痛苦所逼迫而发出的语言。四、戏笑游乐语,戏笑、游乐、歌舞、影视方面的语言。五、处众杂语,在大众场合说世间的杂语。六、颠狂语,犹如心识不正常者发出的迷乱的语言。七、邪命语,为得到名闻利养而说的五种邪命之语。
根据这些经论的观点可知:从狭义来讲,吃喝玩乐等与佛法和解脱无关的语言属于绮语;从广义来讲,不仅如此,连妄语、离间语、恶语也都包括在绮语中

大家很有必要学习绮语的道理,并以此观察自己的语言,之后断除一切绮语。现在很多城市里的人诵经、念咒非常困难,始终完成不了任务,我不相信这些人一点时间都没有,其实他们的很多时间都浪费在说绮语上了。藏地的修行人修持善法很精进,平时很少说废话,因此念完一亿遍心咒的人非常多,希望各位佛友能像他们一样断除绮语、精进修持善法

按喇拉曲智仁波切的观点,所谓绮语是指未经观察、信口雌黄的无关之语佛陀曾说:详察细审而言说,未经观察切莫说”因此,如果要开口说话,必须事先详细观察、深思熟虑,否则,未经观察就随口乱说很可能造成前言不搭后语的绮语这样的绮语对自他都不利,会导致今生来世的不悦意果报

如果对比绮语和非绮语,有智慧的人就会知道该说什么样的语言。何谓绮语?《阿毗昙心论》中说:不善语、无益语、非法语,是名绮语”何谓不绮语?《舍利弗阿毗昙论》中说:若人应时语、真实语、有义语、调伏语、寂静语、顺时善语,是名不绮语”绮语和非绮语的好坏可谓一目了然,所以我们应舍弃具过患的绮语,以具功德的非绮语进行交流,这样会给自己带来快乐。一个人的意乐决定了他说什么样的语言,由此又会带来不同的后果。


善护语言   

有些人本来并不坏,可是一遇到人就说个不停,因为没有守护自己的语言,导致别人对他不信任。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主要工具,人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一群人首先互不相识,其中的一个人站出来讲话,如果他的语言很得体,当下会赢得众人的尊敬,人们会对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他的语言颠三倒四,一点意义都没有,当下就会被众人轻视,得不到众人的信任。因此我们说话一定要慎重。

如果在大众场合中不经详察随口乱说,这会伤害许多人而成为绮语、恶语,过失非常大。藏族有句谚语,“口中若出言,当视他人脸。”因此,说话一定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要想到:这样说会不会让别人产生误解,会不会让别人伤心,会不会让别人退失信心。藏地的智者说话特别注意,如果没有特殊必要,一般不会揭露别人的过失。今后大家应该注意自己的语言,不管在大众中发言还是私下与人交谈,不能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像疯狂者一样喋喋不休说了半天,不但没有实义反而伤害了听者。

修行人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平时没事时不要话太多,如果非要说话,应该说与佛法和解脱有关的语言,这样天人和护法神都会欢喜护持,如果说贪嗔痴等非法的语言,不仅人听了会讨厌,连非人也会讨厌。如果一个人如理行持善法,会感召善神的护持,如果一个人做非法的行为,不仅善神不会护持他,连恶鬼也会厌弃他,有正见的人当然更不会恭敬他


这时候说绮语过患严重

在一切绮语中,以在闻法或者念诵仪轨、咒语时胡言乱语、东拉西扯的罪过最为严重。闻法时本应一心专注,不能做其他的事情,可是我听说有些学员听课时吃东西、发短信、接电话,这样很不如法。每堂课最多一个小时,在一个星期中,其他时间都用在工作和生活上,难道这几个小时都不能完全用在佛法上吗?拿关手机来说,如果一个人真的重视闻法,那他在一个星期里关几个小时手机完全没问题,再忙的人也可以做到。在我们学院,由于法师经常强调闻法规矩,大家听课都很如法,外面的很多居士由于不太懂这些道理,所以有很多不如法之处,希望这些人今后要注意了。

喇拉曲智仁波切在《极乐愿文大疏》中提到:在念诵仪轨、咒语时本应专心,可是由于现在僧团总的僧规及瑜伽自宗的法规十分涣散、松懈,有些人在念诵仪轨时废话连篇,与兴趣相投的道友互相打闹、交头结耳,到了中间念咒时,便取出一个如黑肠子般的鼻烟壶开始吸烟,或者做喝茶、闲聊等种种非法行。这样的念修是很不如法的。

比较而言,在喇拉曲智仁波切的时代,僧团的法规还不算特别松懈,现在僧团的法规真的是很松懈了。古代的修行人对念诵特别认真,从早到晚都不说话,但现在的有些僧人却不是这样。

总之,在闻法诵咒时,若夹杂闲言碎语、喝茶、吸烟,则罪过与舍法罪相同,因此,大家在行持正法时不要掺杂这些行为。


念诵时不应夹杂绮语

在念诵时本来就应该止语,这样念诵的功德才大,如果夹杂闲言碎语,功德就不大了。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里讲了一个公案:明朝总兵戚继光常念《金刚经》,当他镇守苏浙的三江一带时,一夜梦见一位阵亡的兵士对他说:“明天我遣妻子来拜见您,求您为我诵经一卷,使我脱离冥道之苦。”第二天,果然有一妇人哭哭啼啼地来求见戚继光,恳请他为亡夫念一卷《金刚经》,戚公便答应了她的请求。次日清晨,他就为那位兵士诵经回向。当天夜里,戚公梦见那位兵士对他说:“承蒙您为我诵《金刚经》,可惜只得半卷功德,因为经中夹杂了‘不用’二字。”戚公觉得奇怪,仔细回想,才记起诵经到一半时,夫人派婢女送茶饼,自己远远见了,挥手示意令拿回去。当时口中虽然没说,但心中起了“不用”的念头。第二天早晨,戚公事先把门关好,至诚诵经回向,夜里又梦见那位兵士前来道谢,说己经获得超度了。莲池大师说,这件事是他听一个叫东林的僧人说的,东林很诚实,很有道行,绝不会妄语,因此这件事应该是真实不虚的。

按照这个公案来看,念经时连起个杂念都不行,这个要求对一般的人也许有点高了,但最起码我们在念经时不要说杂话,否则,如果口中念一句“嗡玛呢巴美吽”,然后夹一句“不吃”,或者念一句“嗡啊吽班札尔格热巴玛色德吽”,然后又夹一句“不喝”……这样念诵功德肯定不大。当然,如果是长期念诵,一直止语有一定的困难,但平时的短期念诵无论如何一定要止语

此外,如果在念诵经咒时讲故事,谈论历代王朝、军事、抢劫、商业,评论女人的好坏和财物的贤劣,或者闲扯古今中外、沟头沟尾等形形色色的无稽之谈,这就是所谓的“乱言之口如恶库,信口胡说争讼因。”依靠这些绮语会产生贪嗔的分别念,进而断送自他念诵的善法,这样过失非常大。这一点大家也应该清楚:我们在听课或念经时,如果旁边有人说一些无关的语言,则自他的心都会被这些语言所转,最终自他的善根都会被毁坏

人们常说:“一切语言均是由欲望而说。”所以绮语大多是自赞毁他的语言。这样的绮语会导致贪嗔之心强烈、懈怠懒惰等许多过患。尤其对修行人来说,绮语会令念修的功德大打折扣。邬金莲花生大士曾说:“杂有绮语诵一月,不如禁语诵一日。”在《宝积经》等经中也宣说了绮语的诸多过患。大家应该多看这方面的教言,要对绮语的过患产生深刻的认识。


应断除绮语

因为绮语是以贪嗔痴而产生的,所以其异熟果报是堕入地狱、饿鬼、旁生。如佛经云:“绮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其等流果是即便转生为人,也会令众人不喜,如疯子般言繁语杂,心烦意乱,谁也不相信他的话,生生世世爱说绮语。佛经中说:“(绮语者)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言无人信,二者语不明了。”现在有些人说话别人不相信,语言也没有条理,这就是因为他们前世绮语说得太多,这些人如果继续说绮语,来世还会感受这些不悦意的果报。《正法念处经》中也说:“多集绮语句,能令心意乱,破坏于梵行,妨碍涅槃道。”意思是,多说绮语会令心情烦乱,破坏自己的梵行,障碍自己获得解脱。

与之相反,如果断除绮语,则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利益:生生世世会转生于贵族之家,受到众人拥戴,说话前后连贯,语言不会有过错,能言善辩,与正法不相违,所说之语犹如蜂蜜一般相合众人心意

经论中讲了很多断除绮语的功德。如《大智度论》中说:“若欲广多闻,为人所信受,是故当至诚,不应作绮语。”也就是说,断除绮语可获得广闻博学和为人信受的功德。《大集经》中说断除绮语有十种功德一、天人爱敬。二、明人(即智者)随喜。三、常乐实事。四、不为明人所嫌,共住不离。五、闻言悉能领受。六、常得他人尊重爱敬。七、常乐阿兰若处。八、爱乐贤圣默然。九、远离恶人,亲近贤圣。十、身坏命终得生善道。其他经中说:“设若能断除,无义诸绮语,恒时讲正法,彼士转善趣。”《正法念处经》中也说:“观绮语如刀,一切常远离,常行于正语,是人生善道。”


如何以茶会友

我觉得如果比较累,偶尔去茶馆放松一下也是可以的,但如果经常泡在茶馆里就没必要了。有些道友对听课不重视,敷衍了事地听一两个小时,之后也不研讨法义就直奔茶馆而去,在茶馆里呆的时间比听课的时间还长,这样不是很好。无所事事的人才成天在茶馆里消磨时光,我们佛教徒有很多要做的事,每天都有要修的法,还要做利益众生的事,不应该这样浪费时间


转逆境为顺境

止语也要分场合,有些发心的道友不仅念诵时止语,连负责人和他沟通时也不说话,只是用身体的姿势来表示,这样也有点过头了。我觉得该说话时还是要说,如果所有的发心人员都不说话,那我讲课时也不开口,只用各种姿势作表示。


转逆境为顺境

生活和修行的各个方面都是如此,如果自己把一切都看作逆境,那即便身处天堂,也会觉得和地狱没有差别;如果把一切都看作顺境,那即便身处地狱,也会像在天堂一样。我看过一个故事。有一头老牛掉入一个深坑,主人发现后,觉得要把它救上来很困难。主人想:如果这头牛还年轻,救出它还值得,可是它已经老了,救出来也没有用了。于是主人便不管它了。那是一个很深的大坑,当地人都往坑里倒垃圾。老牛伤心地想:这些人真没良心,我年轻时为他们服务,现在我遇到困难,他们不但不救我,还要往我身上倒垃圾。它越想越生气,用头使劲撞坑壁。后来它冷静下来,觉得既然已经如此,也没必要再给自己增加烦恼。后来老牛翻开垃圾,居然找到很多吃的东西,于是它以此维持生命。老牛把人们倒的垃圾踩在脚下,把坑一点点填满,终于有一天,这个大坑被填满了,老牛也高高兴兴地出来了。

这个故事说明,哪怕身处再大的逆境,只要有积极的心态,也能将其转化为顺境。比如下大雪,悲观者想:下雪太冷了,怎么办啊?而乐观者则想:雪花纷飞,多漂亮啊!要是有照相机拍个雪景就好了!或者想:下雪挺好的,空气新鲜,不容易昏沉。所以心态非常重要,当遇到违缘时,如果能换一个角度,从违缘中找到正面的因素,就会使违缘转化为顺缘。看人也是这样,对任何一个人,如果从不好的方面看,会觉得他浑身都是缺点,又丑又脏又坏,如果从好的方面看,也会发现他具足很多优点。


断除恶友

如果与好说绮语之人交往相处,将断掉自己的善根,最终自己会被引入恶趣。《入行论》中说:“伴愚必然生,自赞毁他过,好谈世间乐,无义不善事。”(若与凡愚交往,必然会导致自赞毁他,以及喜好谈论世间享乐、无义事、不善事等诸多过患。)所以,恶友的影响确实很大,能很快摧毁自己的善根和道心。一个人要向上走,一百个好人拉都很困难,可是要向下滑,一个恶人就能把他引入恶趣,所以我们应该远离恶友。我看过宗喀巴大师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发愿文》,大师发愿:刹那亦不随恶师恶友增上而转!我们也应如是发愿。


常以发愿对治恶业、生起功德

发愿非常重要,平时做完念经、顶礼等善法,都要以这些善根发愿:愿我的相续中一刹那也不产生世间的分别念,愿我的所作所为悉能成办一切众生的利益,愿我早日产生出离心、菩提心和无二慧,愿我生生世世不害任何众生,愿我的善根尽快成熟并利益到众生,愿我生生世世不离三宝的光明,等等。尤其是欲求往生极乐世界者更要注重发愿,白天晚上都要想:愿我死后能立即往生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在他们的加持下,相续中遍满普贤行愿的如海功德,之后利益天边无际的众生。不仅心中这样发愿,口中也要这样说,这都是对治恶业、生起功德的办法。


往生护照:通达因果+忏悔+精进念佛

如果一一问大家:有没有说过妄语?有没有说过离间语?有没有说过恶语?有没有说过绮语?可能每个人都会点头承认。既然如此,就一定要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面前发露忏悔四种语恶业。对每一个修持净土法门的人来说,非常有必要学习这些因果方面的道理,否则,即使你天天念佛,即使阿弥陀佛的威力再大,如果自己相续中的罪业没有清净,要往生极乐世界也有一定的困难。这就像有的领导虽然很想解救犯人,但如果犯人的罪太重,领导也很难帮得上忙。因此,站在对自己负责的角度,大家一定要通达这些因果之理,然后忏悔往昔所造的恶业,发誓以后再不造恶,之后再精进念佛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这样才有机会往生极乐世界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往期推荐

《极乐愿文大疏释》58课 * 甘露丸

《极乐愿文大疏释》57课 * 甘露丸

《极乐愿文大疏释》56课 * 甘露丸


文字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