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经四帖疏 13
观经四帖疏 13
善导大师 撰著
(五)正明父王因禁请法
【五、从“尔时大王食麨”下,至“授我八戒”已来,正明父王因禁请法。】
1.消释经文
【此明夫人既见王已,即刮取身上酥麨,团授与王,王得即食。食麨既竟,即于宫内,夫人求得净水,与王漱口。
净口已竟,不可虚引时朝,心无所寄,是以虔恭合掌,回面向于耆阇,致敬如来,请求加护。此明身业敬,亦通有意业也。“而作是言”已下,正明口业请,亦通有意业也。
言“大目连是吾亲友”者,有其二意:但目连在俗是王别亲,既得出家,即是门师,往来宫阁,都无障碍。然在俗为亲,出家名友,故名亲友也。
言“愿兴慈悲,授我八戒”者,此明父王敬法情深,重人过己,若未逢幽难,奉请佛僧不足为难。今既被囚,无由致屈,是以但请目连受于八戒也。】
2.礼佛请僧问答
【问曰:父王遥敬先礼世尊,及其受戒即请目连,有何意也?
答曰:凡圣极尊,无过于佛。倾心发愿,即先礼大师。戒是小缘,是以唯请目连来授。然王意者,贵在得戒,即是义周,何劳迂屈世尊也?】
3.唯请八戒问答
【问曰:如来戒法乃有无量,父王唯请八戒不请余也?】
【答曰:余戒稍宽,时节长远,恐畏中间失念流转生死。其八戒者,如余佛经说,在家人持出家戒,此戒持心极细极急。何意然者?但时节稍促,唯限一日一夜,作法即舍。】
【云何知此戒用心行细?如戒文中具显,云:佛子,从今旦至明旦,一日一夜,如诸佛不杀生,能持不?答言:能持。第二又云:佛子,从今旦至明旦,一日一夜,如诸佛不偷盗、不行淫、不妄语、不饮酒、不脂粉涂身、不歌舞唱伎及往观听、不坐高广大床,此上八是戒非斋。不过中食,此一是斋非戒。
此等诸戒皆引诸佛为证,何以故?唯佛与佛正习俱尽。除佛已还,恶习等犹在,是故不引为证也。是以得知,此戒用心起行,极是细急。】
【又此戒,佛说有八种胜法。若人一日一夜具持不犯,所得功德超过人天二乘境界,如经广说。有斯益故,致使父王日日受之。】
(六)明其父王因请得蒙圣法
【六、从“时目犍连”下,至“为王说法”已来,明其父王因请得蒙圣法。】
1.目犍连授戒
【此明目连得他心智,遥知父王请意,即发神通,如弹指顷到于王所。又恐人不识神通之相,故引快鹰为喻。然目连通力,一念之顷绕四天下百千之匝,岂得与鹰为类也?如是比校乃有众多,不可具引,如《贤愚经》具说。
言“日日如是授王八戒”者,此明父王延命,致使目连数来授戒。】
2.日受八戒问答
【问曰:八戒既言胜者,一受即足,何须日日受之?
答曰: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刀不厌利,日不厌明,人不厌善,罪不厌除,贤不厌德,佛不厌圣。然王意者,既被囚禁,更不蒙进止,念念之中畏人唤杀。为此昼夜倾心仰凭八戒,望欲积善增高,拟资来业。】
3.富楼那说法
【言“世尊亦遣富楼那为王说法”者,此明世尊慈悲意重,愍念王身,忽遇囚劳,恐生忧悴。然富楼那者,于圣弟子中最能说法,善有方便开发人心。为此因缘,如来发遣为王说法,以除忧恼。】
(七)正明父王因食闻法,多日不死
【六、从“如是时间”下,至“颜色和悦”已来,正明父王因食闻法,多日不死。此正明夫人多时奉食,以除饥渴,二圣又以戒法内资,善开王意。食能延命,戒法养神,失苦亡忧,致使颜容和悦也。
上来虽有七句不同,广明禁父缘竟。】
QUESTIONS
思考题
1、频婆娑罗王被囚禁的内外因缘是什么?既有宿世因缘,为何阿阇世王仍然造下了逆罪?从此事件中,我们能得到何种因果取舍上的启示?
2、频婆娑罗王是如何因囚禁而请法的?对于我们皈依三宝有何启发?
3、如来戒法有无量种类,为何父王只请授八关斋戒而不请其余?又为何日日受?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