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零散收录 >> 经典解读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详解》28:正论之二十四 Back

经典解读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详解》28:正论之二十四

HDZGGW 正觉海 2024-03-27



本期摘要Table of Contents

在消灭执著以后,是什么样的状况呢?

无有执著,将不会再在轮回中继续受苦。



在消灭执著以后,是什么样的状况呢?在那个时候,虽然我们的眼睛还是可以看到所有的东西,跟以前没有听过空性、没有修过空性时完全没有两样。以前能看到的,现在也看得见;以前能听到的,现在也听得见,但心里看问题就全然不同了。以前认为是实在的东西,现在不需要去分析这束花是能量、是空性等,不假思索地直接就可以把它看成如梦如幻,所以也不会有执著,继而也就没有烦恼;既然没有了烦恼,也就没有理由再在轮回中继续受苦了。


虽然眼睛所看到的现象,在一定的阶段也可以发生变化,但在显宗修法当中,却要经过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慢慢发生改变;而依照密宗生起次第的修法,则可以快速地改变,不但心里没有执著,而且也可以看到全然不同的景象。


当然,这不是我们现在的工作。对于我们来说,无论看得到现象还是看不到现象,都没有问题,主要的是破除对现象的执著。


比如说,当我们眼睛看到一个人,如果只是眼睛看到,而心里却没有执著,既没有对他的贪心,也没有对他的嗔恨心,那看到看不到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看到这个人以后,心里产生了执著,随即开始贪爱或者嗔恨这个人,那就会造业,造了业以后,就无论如何都跑不掉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消除执著,如果不消除,就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要消除执著,就要去修行,这是非常合理的说法。


有些人认为,所有合理的东西就叫做科学。既然如此,那我们前面的推断,就应该是非常“科学”的说法。其实科学本身,也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关于这一点,前面已经讲过;退一万步说,即便科学的结论是正确的,那它的权威性,也只能限定在世俗谛当中,一旦超出了世俗谛的范畴,科学就一无是处了。


总而言之,“空即是色”,就是虽然通过观察,知道万事万物都不存在,但它却还是会在我们的眼前出现。


现在经常有些人不知天高地厚,一看到佛经当中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便望文生义,抓住字面就开始胡乱地批驳一气,但他们却根本不懂什么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就是很荒唐的。


在辩论当中,有一个十分严格的要求,就是如果想驳倒对方,就必须非常清楚地知道对方的观点,这样才有资格去评价对方。如果别人说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却不明就里地妄加评论,那就是荒谬至极的做法。


“空即是色”要告诉我们的意思,并不是说这栋楼房连现象都不存在,只是说要表明,这个世界是一个如幻如梦的虚幻世界,并进一步要我们消除对它的执著而已。


下期预告Forthcoming

色空双运。

空性就是现象,现象就是空性。


推荐文章:经典解读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详解》27:正论之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