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旅61 | 人生与人心
2013年12月8日,老师走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了“人生与人心”为主题的内容。
在整个主题演讲中,老师从心的作用不容忽视、从“业”的角度观察心与人生、善心对人生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聊起,老师认为,如果心中遍布恶念,今生来时都不一定快乐;如果心中充满良善,今生来时都会很幸福。因此,人生快乐与否,关键看自心是善是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Xidian University),简称“西电”或“西军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央部属高校,直属于教育部,为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共建,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入选“2011计划”、“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中国最早的2所国防工业重点军事院校、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研究生院之一,先后入选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世界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学校前身是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历经中央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工程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等历史时期。1958年迁址西安。1966年转为地方建制,更名为西北电讯工程学院;1988年更名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中央军委、国防科工委、六机部、四机部、电子工业部、机械电子部、信息产业部,2000年划转教育部管理。
1、世上对我们危害最大的是什么?也许有人认为是自己的敌人、原子弹等等,但这也不一定。对我们危害最大的其实是自己的心——如果不能调整好心,痛苦就会挥之不去,甚至一生都可能因此而葬送。
前段时间,我在一所学校里听到很多有关学生自杀的消息。这些学生基本都是无法面对一些细小的琐事,而踏上了不归路。比如有一个学生的自杀原因很简单——毕业论文没过关,刚开始他写了一篇文章,导师说不行,让他重新写。他回去后冥思苦想,又写了一篇,但是又没有通过。就因为这件事,他从25楼跳下。可能其他学校也发生过类似的悲剧。
反过来说,世上对我们利益最大的是什么呢?很多人觉得是自己的亲人、朋友以及老师等等。但实际上,对我们利益最大的也是自己的心——如果能够把握好心,甚至证悟了心的本体,那么即使是当乞丐,快乐也会形影不离。
2、大多数人认为一切快乐源于金钱,但事实并非如此。快乐跟金钱有一定的关系,但关系不大。
比如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国民的幸福指数却在不断跌落。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美国,国民的幸福指数是40%多,二十多年后美国经济增长了三倍,但是这一指数却下降到30%以下。
如果金钱与快乐成正比——金钱越多快乐就越多,那么美国人应该越来越幸福才对,但是事实却刚好相反。
在这个时代,很多科学家殚精竭虑地开发各种技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但财富真的给人带来了快乐吗?抑或是给人制造了伤害,给自然留下了创伤?这些问题值得大家思考。
在座的很多年轻人,可能会认为美好的生活即将拉开帷幕——自己到了社会上会非常快乐,家庭幸福、事业成功……但实际上,不论你身在何处——学校中抑或社会上,如果不具备观察自心、调整自心的能力,快乐都会变得遥不可及。
我接触过很多企业家,他们越有钱越痛苦,越有地位越烦恼,而且越追求越迷茫,最后自己都不清楚活着的意义所在了。
3、科技知识当然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更为重要的是精神文化的传承。
大家都知道,古董是很昂贵的,属于一种物质财富;与此相同,儒教、道教、佛教中的很多思想,也是价值不菲的,是一种精神珍宝。
历史上,中国的很多文物被贩卖到了国外,后来又被人从外国人手里买回来。如果我们不重视本国的精神文化,历史可能会重演——这些文化被国外人吸取了,最后需要从他们那儿学回来。
所以,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希望在高校里也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当整个世界都沿着科技之路飞速行进时,掌握科学技术对于每个年轻人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而继承祖辈遗留下来的精神文化,更是年轻人责无旁贷的。
所以,非常高兴这里创建了终南文化书院,借助这个平台可以更好地推动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弘扬。
4、以前巴西的街头有很多可怜的孩子,他们缺衣少食。其中有三个擦皮鞋的孩子,一天有个大老板走到街上,看到了他们三个。
当时擦一次鞋两毛钱,这个老板说:“这次你们谁给我擦鞋,我给两元钱,因为我看到你们很可怜。那么你们之中哪一个最困难?就让他来擦。”
有一个孩子说:“叔叔,你可不可以让我擦?因为我从早上到现在一口饭都没有吃,如果这样下去,我会饿死。”
还有一个孩子说:“我的父母全是乞丐,家里一点钱都没有,如果我今天得不到钱,晚上回去就会挨骂、挨打,而且我也一天没有吃东西了,你可不可以让我擦?”
最后一个孩子说:“叔叔,如果你让我擦,我会把这两元钱分给他们两个。因为一方面他们是我最好的朋友,另一方面我中午吃过一点花生米,还不会饿死。如果你让我擦,我保证把钱分给他们。”听了这番话,老板和另外两个孩子都非常惊讶。
后来老板决定让最后这个孩子给自己擦鞋。这个孩子擦得很认真,让老板很满意,最后得到了两元钱,他当下履行承诺,把钱分给了另两个孩子。
两天后老板亲自找到这个孩子,雇他到自己家里打工,尽管工资比较低,但是比擦鞋的收入高。这个孩子得到这份工作后,就拼命地做,而且他想:“我能得到这份工作,源于当时的一念善心,所以从今往后我要竭尽全力帮助身边的人。”
他一边打工一边读书,长大后建立了自己的工厂,而且不断帮助周围的人,之后创立了劳动党,在2002年的总统大选中胜出,并于次年1月1日,正式宣誓就职,这就是卢拉。在就职仪式上,卢拉说:“如果在我任职期间,巴西全体国民都能享用一日三餐,我将不负此生。”因为当时的巴西特别贫穷,所以才这样说。2006年他又继续连任,2010年才卸任。巴西也因当时卢拉为主的几位领导人的努力,成为世界十大经济体之一。
擦鞋的孩子成长为一国总统,究其根源就在于一颗善心。
5、前段时间在台湾时,有一个记者问我:“你如今去很多名校演讲,改变你命运的最大因素是什么?”我当时想了想,说:“可能是我对弟弟的一颗善心吧。”
为什么这么讲呢?最初我是不愿意读书的,因为我出身于牧民家庭,周围的人都不太赞叹读书,而且我自己很想去寺院做一个出家人。
后来弟弟去上学时,我收拾了家里的好衣服,都给他送到学校去。七天后我去看望他时,发现他哭了七天七夜,说不想待在学校里,一直哀求。当时我想:自己打算出家的心只是为自己,他这么可怜,我还是代替他上学吧。这样我就有了读书的机会,逐渐逐渐也认识了一些字。
所以我现在能有一些文化,都是源于当时的一颗善心——想代替弟弟受苦的心,这确实让我得到了不少的回报。
6、行善是会得善报的,只不过有时难以察觉,这一点在科学上也得到证实。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生命伦理学教授史蒂芬‧波斯特和小说家吉尔‧奈马克,曾专门就付出与回报的关系做过调研。他们在美国四十多所大学中,选取了一百多件事进行测试。这些事有小有大——小至对他人的一个微笑、一句赞美、一个小的施舍,大至庞大的慈善项目。之后他们根据调查结果编写了一本书,这也是我今天要在这里推荐的。
一般情况下我不太喜欢推荐书,因为可能会涉及商业因素,但今天之所以例外,只是觉得这本书很值得大学生阅读,除此并无任何私人目的。
这本书就是《好人会有好报吗?》,南方出版社以前印刷过。书中首先罗列了大量实验数据,之后总结道:多年的深入研究证明,人在付出时,善报就以不同的形式反馈了回来,只不过大多数时候人们并未觉察而已。
对于“善有善报”,两位科学家并非以信仰的方式,而是完全通过科研途径加以证实,这也是我对这本书感兴趣的原因所在。
7、前几年复旦大学发生投毒案,涉案的那个学生刚开始心地很善良,实验课上都不敢解剖老鼠。但后来他却在嗔心的驱使下拼命做解剖实验,最后不但在动物身上泄愤,杀起人来也无所顾忌。
可见如果不能掌控好心,即使读的是中国的最高学府或者美国、加拿大的最高学府,也没有丝毫意义。其实,美国大学里的自杀或杀人事件也非常之多。
所以,很多年轻人要学会调整心态——如果心态调得好,内心自然会很安乐,即使身陷污浊的环境,也怡然自得;如果心态没有调好,即便身处黄金的天堂,也会被烦恼驱使而做出不明智的事毁坏自他。
因此,人生和人心的关系非同一般,希望大家有所认识。
8、当今社会,贪污腐败之事屡见不鲜,这也是人心越来越贪婪所致。贪污分子们其实并非缺衣少食,也不是没有住处,而是在贪欲心的驱使下,不断地想要逐取和占有,导致走上犯罪之路。
因此人需要有一颗善心。善心是怎样的心呢?就是内心不要太自私,自我的必要发展是允许的,但是不能一切只为自己。
现在人与人之间谈朋友、做生意等,都是在特别强烈的自私心驱使下进行的,结果必定会以失败收场。而如果双方都怀有一颗利他心,那么即便不能获得很大的成功,也不会招致很大的失败。
这几年我一直在宣传“智悲文化”。什么是“智悲文化”呢?就是说,人不仅要拥有智慧,还要具备悲心。如同鸟儿缺少了一只翅膀,就无法飞翔;人缺少了智,或者缺少了悲,都无法获得人生的成功。
无论古人还是现代人,是否需要学习技术知识呢?肯定需要,这不可或缺,但是更需要的是学习做人的道理。
现在有些学生,既不学知识,也不学做人,整天在等文凭……前段时间我去一所学校时,听说那里的学生平时上课时都在睡觉,到了考试时就只能作弊,而且作弊手段也在不断翻新,甚至有的学生一旦被发现,还求老师:“你能不能让我把这段文字抄下来,这关系到我的命运。”这种临时抱佛脚的状况,实在让人感到悲哀。
9、刚才我看到这儿的图书馆里,特别多的学生在精进地学习,这在其他很多学校是难得一见的。
作为学生,衣着漂亮与否并不重要,热爱学习才至为关键。
每天换新衣、变发型的学生,不一定学习好,当然极少数也许有,但我不太赞叹。而有的学生利用大学生涯的三四年或五六年,已经读完了几百、几千本书,同时也非常娴熟地掌握了所学专业,这是最有意义的。
再过一二十年中国社会就会步入严重老龄化的时期,学生肩上的负担会很沉重,加之竞争又如此激烈,如果不具完善的人格、缺乏智慧和技术就根本无力承担。
而有些老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心思不在培养学生上,而是一直在盘算着如何获取钱财、地位,如此一来最终的受害者是谁呢?就是学生。
如果一个公务员贪污受贿,那么可能他的家庭会受一些影响,他的同事等个别人会被牵连入狱;而如果一个老师没有好好教书,那么一批批学生都会毁于一旦——前途被葬送。
比如这个老师如果带两个班,至少一百人,这些人四年就浑浑噩噩地度过了,然后这个老师再接两个班……八年中大概两三百的学生都虚耗了大学光阴——没有学到知识,没有学会做人,到了社会上连立足之地都难以找到。
当然,今天在座的人中也有很多非常优秀的老师。如果老师的能力、智慧、悲心都很不错,而且重视教书育人,那么就能培养出很多精英。
其实,老师是非常光荣的职业——能够把自己拥有的知识传递给别人。我也自认为是一个老师,不过我讲的课有出世间法,也有世间法。总之,知识的传播是最有意义的。
大学并不是外在的建筑,因为学生毕业时带不走,而每个学生能带走的是什么呢?就是学到的知识、智慧和悲心,这些也是到了社会上真正有用武之地的东西。
10、以前有位禅师,禅定功夫很深。
有个人去参访这位禅师:“我心里特别痛苦,是不是我的命不好?怎样改变呢?”
禅师打开他的手说:“你的命运可以改变。”并且给他指了指:“这是你的生命线,这是你的事业线……”
这个人说:“这些我也知道,那如何改变呢?”
禅师说:“把手握起来,现在你的命运和事业在哪里?”
他说:“在我的手里。”
禅师说:“回答得很好,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所以,命运的钥匙自己掌管,这把钥匙就是自己的心。
11、佛教中讲“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没有道德的约束,不可能生起禅定;没有禅定的修炼,不可能开发智慧。
以学生为例,如果不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常常搞破坏,或者喝酒、出入不清净场所,这样内心就会很浮躁,无法安定;心定不下来,就不可能出现智慧。
反之,一个学生能遵守学校的制度,这就是持戒;有了持戒的基础,内心就容易静下来;一旦心静了,智慧就会显发,一切都会成功。
《黄帝内经》中也说:如果内心寂静,智慧自然会得以开启;如果行为远离约束,内心浮躁,智慧便无法展现。
12、遇到困难之人,比如摔倒的老人,要不要去帮呢?主要看你自己的想法。如果你觉得事不关己,不如自己走路,那不帮也可以;但如果你稍微有点爱心,还是应该伸手相助。
虽然这方面出现过一些负面新闻,但是我们的注意力不应一直聚焦于此,一方面这些新闻可能是个别记者为了吸引公众眼球,故意而为;另一方面,确实有不少此方面的正面报道。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一名下岗工人骑着三轮车走在路上,见到一个老人摔倒在地,他就把老人扶起,放在三轮车上送到了医院。当时需要先交三百块钱押金才给医治,这个人就给家里打电话,让家人送来钱帮着交了。
过了一段时间,大光集团的总裁突然找到这个人,给了他三百块钱,还聘请他到公司上班,每个月的工资是三千块钱。
原来,那位摔倒的老人是这个总裁的母亲。
总裁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之所以聘请他到我的公司上班,一方面因为他救了我的母亲,非常感恩;另一方面我觉得他很善良,做事情应该很可靠。”
因此,不能因为个别负面的新闻报道就以偏概全。
比如有些乞丐的确是骗子,但如果因此就说“所有乞丐都是骗子,不要给钱”,这就有失偏颇,而且这种语言会对他人形成误导,造成不良影响。
帮助别人不一定就会惹祸上身,退一步讲,即使被对方找麻烦,我觉得:只要内心清净,赔些钱也没什么,被冤枉也无所谓,我还是要做善事,因为善良就是我的人生准则。
希望大家在行善方面有一颗坚强、勇敢的心,千万不要行善时就寻找各种借口畏缩后退,造恶时就依靠各种名义肆意而为。
13、社会上是有“人善被人欺”的说法,这是因为当前的环境不是很好——行善的人较少,作恶的人众多,大家都宁愿同流合污,见人行善反而抨击、怀疑。
即便你的善行暂时没有得到回报,但只要是有意义的事,就应当坚持不懈地行持。我自己也是如此,如果发现一件事对大家都很有帮助,那么即使有人批评、阻挠,我仍然会矢志不渝地去做。
人如果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就会常常担心自己遭到损害。现在很多人之所以不敢行善,就是因为害怕自己吃亏。这种人的心是很弱小的。行善方面还是要勇往直前。
行善时要有两种心:
第一、勇敢心。如今的很多人遇到行善的机会,就退避三舍,这是缺乏勇敢心。
第二、恒常心。做一件善事不难,难的是长年累月地做善事——去年、今年或者年轻、年老时都一如既往。所以,行善贵在持之以恒。
如果能具备上面两种心,任何违缘、困难都不会障碍你的善行。
14、媒体报道的12岁女孩在电梯里摔打男童,而后扔下楼,是否真的如此,也有不同的说法。但是这类事情的确让人难以接受。而且近几年公众场合中持刀杀人事件屡有发生,这些歹徒都是心中充满着抱怨,丧失了信心和希望,才做出穷凶极恶之事。
所以,恢复传统文化对于社会以及个人都是意义重大的。
但是这件事,我们不能一味等待——等着政府下个文件或者建个孔子学院,一直等批文、等指示。我们不能等,每一个人要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日趋衰落,心怀责任感,至少亲自做一两件弘扬传统文化的事。
比如如果能在家里对自己的孩子灌输传统文化的理念,这虽然一时无法改变大的气候,但是至少可以改变家里的人;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每个家庭得以转变,慢慢就会波及整个社会。
所以,每个人内心应当有一份打算: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一天能做多少事情,一个月能做多少事情,一年能做多少。而不是一直茫然地等着——老师没有说我不做,领导没有说我不做,国家没有说我不做,联合国如果没有下一个文件我不做。
我刚才也讲,我们有些非常珍贵的文物已经流失国外,难觅踪迹,非常可惜。今天在广仁寺,我问方丈:“据说这里有一尊非常有加持力的一髻天母像,现在怎么没有看到?”他说:“历史上是有,后来可能在‘文化大革命’或是其他什么时候,已经丢失了。”
与此类似,我们的很多精神“文物”也在消失。
所以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每一个人不能等待,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各自发挥一份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自然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15、比如一起生长的一些花,相互之间可能会有正面或负面的作用。
一般而言,一朵花遮挡了另一朵花的阳光,这是负面的作用;但如果天气特别炎热,这种遮挡反而避免了另一朵花因遭受暴晒而死亡,这其实是正面的作用。
所以任何一件事,都可以从正反两个角度观察,由此得出的结论也会迥然不同。
同样,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有人始终给你制造障碍,你也可以在他制造的阴影中寻找到一份“清凉”,关键看自己从哪个角度看。
有一种说法叫“成功从逆境中来”,遭遇坎坷时如果能化危机为坦途,这样的成功其实是最美的,因此往往暗室里的花是最美丽的。
16、我以前求学时常常有种习惯,就是转压力为动力、化违缘为顺缘,这样来面对“求不得”。
你刚才提到宿舍里没有装空调,但其实有了空调对学习也不一定有利,而如果因为没有空调晚上睡不着,那看的书反而会越来越多。
我在海拔大概四千米的藏地高原待了近三十年,从来没有看到任何学生宿舍里有空调,但是那里的人学习起来却非常精进。
实际上,有时我们所希求的事物不一定是不可缺少的。
另外,大家不要总是把目光放在无足轻重的小事上,而要关注一些有意义的话题。就学生而言,最需要重视的就是学习。
而且学生们在交谈时,应当只谈功德、不谈过失,比如只谈老师的正面、不谈负面。因为负面的东西,如果你有意渲染,就会不断扩大。比如我的一个好朋友,如果我要说他的过失,也可以说出很多。而且即使你觉得是负面的东西,也可以把它转化成正面的。
因此“求不得”之中,有些确实是一种痛苦,但有些也可以转化,而让自己收获智慧。
注:相关景点介绍,引自“百度百科”词条和网页,图片来自“花瓣网”侵权即删。
旅游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