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人生】“如果”人生是一场梦?
问答堪布/ KHENPO SODARGYE
Q
&
A
01
问:
我是香港教育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刚才您说人生如梦,到最后都是一场空。既然有意义的人生跟无意义的人生,到头来都是一场空,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赋予人生意义呢?
答:
人生如梦这一点,不要说是我,你也会承认的。你可以想一想,自己最后死的时候,毕生的一切会不会成空?肯定会。但因为迟早会死,你现在就什么都不做了吗?也不是,该努力的还是要努力。
所以,我刚才始终都在强调,一定要积极面对人生。尽管人生是一场梦,但对未来生生世世有意义的事,还是要尽力去做,这二者并不矛盾。
02
问:
我是香港教育学院的研究生。请问,如果人生是一场梦,那我们是活在自己的梦中,还是活在别人的梦中,或者说整个世界本来就是一场大梦呢?
答:
你们喜欢说“如果”人生是一场梦,但站在我的角度,这并不是“如果”,而是“绝对”是一场梦。
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我们现在正在做梦;二是这个世界就像《黑客帝国》中所说,本来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这种观点,根本找不到理由推翻,毕竟这个世界若是真实的,就不可能衍生出万事万物,那电话、网络等也不可能出现了。
所以,我们确实是在做梦。宋朝的王安石也说:“死生如觉梦,此理甚明白。”他说生死本来是一场梦,这个道理再明白不过了。当然,有些人通过长期的思维和观察,对此才能真正有所体会,或者像个别人,感情上遇到了危机,才愿意正视人生如梦的真相,知道有些事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因此,这个问题,你们还需要去深入思索,它并不是有些人想的那么简单。
03
问:
我是教育学院中文系的研究生,非常荣幸能在这里见到您!现在特别多的年轻人,对人生这场梦非常留恋,因为梦里有太多的诱惑,他们不愿意醒来,宁愿永远沉沦下去。请您开示,我们应当如何生起出离心?
答:
首先,一定要懂得为什么要出离?人生这场大梦,眼前看似快乐,最终是不是离不开痛苦?
现在许多年轻人,尽管对佛教并不排斥,但从来没有深入修学过,只是对很多道理一知半解,遇到诱惑时这些根本不起作用。相比之下,大陆有些大学生和老师,学得就特别扎实,修得也非常好。所以,你们在学习世间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多方面了解一下佛法,而且该修的一定要修。
如今的诱惑确实特别大,就拿电子游戏来说,明明是虚幻不实的,许多人却对此非常痴迷,玩起来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实在是梦中做梦,特别可怜。而要想真正生起出离心,就先要通过闻思佛法,明白三界轮回无一不是痛苦,不管生也好、死也好,痛苦始终无处不在。只有对这一点有所认识了,才会自然而然生起出离心。
04
问:
我是来自地质大学的老师。在《盗梦空间》里,一个人在梦里死了之后就会脱离这个梦,然后返回到上一层。那么,我们这一生结束后,会不会也是一个梦的结束?六道轮回是不是就是一层一层的梦?
答:
《盗梦空间》中描述了一层一层的梦,而男主角的妻子就是希望通过自杀来回到她所认为的真实世界中去。但这只是电影中虚构的情节,不能成为我们认识人生的依据。
我们所处的六道轮回,并不是这样一层套一层的梦。永嘉禅师讲:“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指的是我们今生当中做人的“梦”,来世可能是做旁生、地狱的“梦”,又或者这辈子做了富贵的“梦”,下一辈子变成贫穷的“梦”,一旦我们断除了做梦的习气,这些轮回幻象就全都没有了。《入中论》中说:“乃至未觉三皆有,如已觉后三非有,痴睡尽后亦如是。”意思就是指当我们的愚痴灭尽了以后,梦里的根、境、识三者都是不存在。因此,对我们来讲,六道轮回是一场梦,是一场漫长的梦,而且我们很可能还会不断地做梦。
05
问:
我是读金融的。请问,懂得人生如梦,可以让人远离执著,但追求佛法,难道不也是一场梦吗?
答:
追求佛法也是梦。但对于做梦的人来讲,依靠这种方法,可以让自己从梦中醒过来。
刚才我在演讲中清楚地说过,积累如梦如幻的资粮,得到如梦如幻的智慧,遣除如梦如幻的障碍,最后获得如梦如幻的佛果。所以,现在的我们追求佛法,虽然是在做梦,但梦中也有痛苦,依靠佛法可以消除,并最终得到解脱的安乐。
这个道理,你若想更深层地了解,可以看看《华严经》、《虚幻休息》等。
06
问:
如果人是活在梦中,那这个世界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是不是梦呢?如果说娑婆世界是梦,那极乐世界是不是梦呢?
答:
可以这么说,山河大地也好,六趣众生也好,一切都是梦。《圆觉经》中讲“生死涅槃,犹如昨梦”,其中“生死”指的是轮回,“涅槃”指的是净土,这些都是梦。以唯识宗的观点来讲,六道轮回属于不清净的依他起,而极乐世界属于清净的依他起,这两个都是心的虚妄假象。
如果六道轮回是梦,那极乐世界也是梦。一切就如同《金刚经》当中所讲的那样,“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只要有相,就是虚妄,只不过有清净和不清净的差别。
07
问:
请问,菩萨的梦,和凡夫的梦有什么区别?
答:
二者差别很大。比如,菩萨对白天的一切显现不会执著,晚上做梦时也常游历清净刹土,将种种梦境转为道用,不像我们的梦中有各种烦恼。
08
问:
如果我们生活在梦中,那么醒来会怎样?
答:
佛教的月称论师说:如同人们在做梦时,梦中的眼根、对境、眼识都是存在的,而一旦醒来,这三者都消失了;同样的道理,现实生活中,我们觉得眼根、对境、眼识都存在,但是一旦觉悟,这些都会消失。此时就完全超越世间,不再被外境所控制,这一点历史上很多成就者的事迹都可以作为证明。
09
问:
如何证明现实就是梦?
答:
汉地古代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庄周梦蝶”:庄子梦到自己变成了蝴蝶,突然间醒过来,他不知是庄子梦中变成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子。这个故事寓意很深。
其实,现实世界就是一场梦,为什么呢?
一方面,梦中的一切,到了醒时就荡然无存,而现实中的一切,到了明天也杳无踪迹。所以,昨天之前的事跟昨晚的梦没有差别,明天以后的事跟明晚的梦并无二致。在这方面,藏传佛教里有非常细致的剖析。
我自己有一个习惯:每次遇到不如意的事,就在心里想“它跟昨晚的梦一样,不要太在意”,这种思维确实对调整内心很有帮助。
另一方面,很多佛经中都说:世界以及我们自身都不实有——没有详细观察时,似乎存在;一旦进行观察,跟梦境、幻化、泡影毫无差别。
如果明白了现实与梦无别的道理,生活中就不会有很强烈的执著。
10
问:
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如梦如幻的人生,珍惜难得的人身?
答:
今天我们是从理论上,用佛教最究竟的观点来剖析“人生如梦”这个道理。其实不仅是佛教讲“人生如梦”,中国古代也有庄周梦蝶、黄粱美梦、南柯一梦等哲理故事,这些不仅仅是故事,更是对人生的一种描述。因为人们不懂得“人生如梦”,因此对很多事情特别执著,在生活中有非常多的苦恼。
现在社会上离婚率、自杀率都越来越高,这些现象的背后有着很复杂的原因,但如果我们懂得“人生如梦”的道理,就会发现原来没有什么执著的必要。
但反过来说,既然人生是一场梦,那是不是就不用努力,干脆生活在消极的状态里呢?并不是这样。虽然人生如梦,但我们还是要坚持做完这个梦,并且要把这个梦做成一个善梦,而不是恶梦,这是每个人的责任。如果你在这个梦中没有孝顺父母,没有积极地工作,没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那人生就变成了一个恶梦。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努力做一个善梦,梦想成真。
此福已得一切智
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