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索达吉堪布】菩提心修成功的标志 Back

【索达吉堪布】菩提心修成功的标志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8-11-05

有情若解脱,

心喜如大海,

此喜宁不足?

云何唯自度?

如果众生在业和烦恼的束缚中获得解脱,超越生死轮回的大海,得到暂时究竟的无量妙乐,大乘行人的欢喜心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就像深不可测的大海一样广大。各位可能也有这种感觉吧,假如你菩提心发得比较成功,只要看到众生快乐,内心深处的欢喜会极为强烈。这样的喜悦难道还不满足吗?

 

人的欢喜心若到了极点,是很难控制的。有些表彰大会上的得奖者,好像坐也坐不下,站也站不稳,在短暂的时间中,整个人的形象已经变完了。甚至去年的电视上,有几个出家人得了“爱国奖”,我看了一下他们的表情,他们兴奋得就像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一样。如果利益众生方面有这样的欢喜心多好啊,但他们这方面有没有做事也不好说,只不过给政府帮些忙而已。现在很多人自己生意成功、名声大振、获得利益,就欣喜若狂,但是让众生解脱、获得法利,情不自禁的欢悦并不常见。

 

有些人自称是大乘修行人,甚至大乘修行人还不满足,一定要说是密宗修行人,有一种超越世间的称呼,自己才有欣慰感。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佛教徒,应该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假如内心对佛有信心、对众生有悲心,不管你有没有名声都可以;如果没有这两种功德,纵然你再有名声、再有财产,也是一种虚设而已,没有多大的意义。所以你为什么不愿意去度众生,而要追求声缘等独自寂灭的小乘之乐呢?《学集论》中云:“乏味解脱有何用?”这种舍弃利他的解脱,没有任何味道可言。

 

我们不管学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一定要看自己修的是大乘还是小乘?如果念佛参禅是为了自己解脱,那纯粹是小乘宗法。口头上再怎么说也没有用,关键要看自己的发心。有些净土宗的老太太,每天念佛非常精进,这一点值得随喜,但什么叫利益众生根本不知道,发心上有很大问题。净土宗有个别法师和居士,口口声声说密宗不好,但密宗自古以来特别强调菩提心,理论上也好,修行上也好,将之贯彻得非常圆满,有相当一部分修行人以利益众生为目标。而在有些宗派中,法师只是提一下菩提心,到底菩提心怎么修、菩提心的利益是什么、没有发菩提心有哪些过患,几乎从来不强调,以致下面的人都不知道。

 

一般来讲,有智慧的人很少,《水木格言》云:“百人有一勇士,千人有一智者。”一百个人当中,勇敢的人只有一个;一千个人当中,有智慧的人只有一个。可能万人当中,大乘修行人也只有一个。很多人修行的目的,或是为了自己今生的利益,或是为了来世往生到极乐世界,那里的待遇、享受如何如何优越……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些,这种修行不太好。

 

在这里,寂天论师讲了很多忘我的功德、利他的教言,这方面在其他论典中恐怕没办法获得。尤其是利益他众的功德,用我们世间的语言很难以描述,《入行论大疏》中说:“情难自禁利他大悲德,诗人妙笔难能赞少许。”古代大名鼎鼎的诗学家,像唐代的三大诗人,只能描述西湖的秀丽、泰山的巍峨,而对于菩提心的功德,即使用最好的笔墨,也无法尽致其万一。

 

所以,修行人应该先从理论上懂得菩提心的功德。平时不管你是生活还是工作,如果有了菩提心,将会带来极大的利益。我们修行也是如此,假如没有菩提心,那么修行不一定成功。在这些问题上,大家平时应该多观察,看自己在众生获得快乐时,有没有喜悦的心情?没有的话,说明你菩提心修得不成功;如果众生获得快乐,你就像中了大彩一样,这才是大乘菩提心的标志。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入菩萨行论》



今日开示提醒

北京时间2018年11月5日 晚19点30分-21点30分(悉尼22点30分-00点30分),索达吉堪布将传讲《维摩诘经》第28课


平台直播:

新浪show:491755,491338, 491337

YY:78569736,72383501

试用平台:

【电脑】

https://zblive.ml/pc.html

【手机】

https://zblive.ml/mobile.html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如果佛教不能解决我们的心灵问题,不能避免现实生活中的痛苦乃至轮回中生生世世的煎熬,虽然我是佛教徒,是出家人,但也不会赞叹它,更不会给大家推荐,因为这样的推荐没有用。就像一个医生,明知道药是假的,还给人吃,良心上会过不去,心里会觉得非常惭愧。


-索达吉堪布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

学会开设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

悉尼:

0423121173

墨尔本:

0401352062

阿德莱德: 

0403411556

布里斯班:

0420687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