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人(2)圣者成就,动机很重要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出了朝廷的门外,去看周围的世界。在皇宫之外,他看到了太多太多出乎意料的事情:有人生病、有人死亡、有人贫穷等等,看到了太多太多的不公平、痛苦的现象。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还叫作悉达多太子。看到外面的世界的时候,对他的触动非常非常地大。回来以后,他一直都在想所看到的这些事情,心里面一直都放不下。最后,他就下决心要找一个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他非常清楚宫廷里面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他的父亲虽然是国王,但是,国王的权力不能解决所有人的这些问题。这个时候,他就下决心离家出走,把一切都放下,出去寻找一个解决这些痛苦的方法。
释迦牟尼佛的父亲,也就是当时叫作“净饭王”的国王。净饭王知道了太子的这个动机,然后用军队日日夜夜守着,不让他出去。但是,释迦牟尼佛——悉达多太子,在看到了外面这些人的痛苦以后,就下决心一定要想一切办法离家出走。他一直都没有放弃离家出走的想法,最后成功地逃出去了。
由此可见,释迦牟尼佛创建这样子的一个佛教,他的动机不是因为对大自然的恐慌,或者是没有办法解释。那么,他创建一个这样子的佛法的动机是什么呢?动机就是慈悲心,是以慈悲心作为出发点。他要找到的方法是什么呢?方法就是智慧,就是一种超越普通感官的超级智慧。他完全相信在宇宙之间,应该有这样子的智慧存在。
然后,他就在印度当时非常出名的几位禅修大师那里学了一些方法。但是,当这些禅修修到最高境界的时候,他发现还是不能解决最终极的问题。在不吃不喝这样子的苦行中,他苦行了六年。最后,他发现当苦行僧、不吃不喝也不能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几乎是失败了。然后,他就接受了别人的供养、吃东西,放弃了不吃不喝的苦行僧的生活。他觉得如果没有其他的方法,这样子不吃不喝只能折腾自己的身体,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在当时非常德高望重的禅师那里,他学到的东西也修到最高境界了。修到最高境界的时候,他就发现这个只能让人的心平静下来,但是最终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最后,他决定离开苦行六年的地方,去寻找另外一种方法。他最后就是来到了印度的菩提伽耶,就在菩提伽耶打坐,寻找另外一个方法。
http://m.ximalaya.com/zhubo/16703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