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背书】天赋这份礼物,使用方法就是勤奋!
苏轼: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如果有了精进,即便你不是很聪明,也可以有一分收获。曾国藩说过一句话,我觉得很好,他说:“天分是上天赋予的一份礼物,但这份礼物的使用方法就是勤奋。”
据说曾国藩小的时候比较笨,有次他背一篇文章,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还是没有背下来。这时候来了一个小偷,潜伏在他的屋檐下,想等他背完睡后偷点东西。可是等啊等,天都快亮了,他还在翻来覆去地背那篇文章。小偷大怒,跳出来骂道:“你这个笨蛋,还读什么书啊?”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小偷是很聪明,远远超过了曾国藩,但他只能成为贼,以后仍不断地犯法,前途非常迷茫。而曾国藩虽然比较笨,背完了又忘了、背完了又忘了,(像有些人背《宝鬘论》一样。你们背书时也要看一下,看看旁边有没有老鼠。也许旁边的老鼠都背会了,你还背不下来。)但最后他却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所以,精进力对世间和出世间都非常重要。
我有时候想:“有些道友并不是很笨,关键是不能长期地精进。如果能长期地精进,每个人都有成就的机会,对治烦恼也会有一定的效果。”因此,大家尽量不要懈怠,每天用一句“我太懈怠了”来等着死亡,那也没有意义,应该精勤地修学!
汉地有一个公案:金山寺有位香灯师叫持律师,他人比较笨,很多人都喜欢耍弄他。有一次到了六月六要晒藏经,有位小和尚很调皮,对持律师说:“香灯师,今天大家都晒经,你的蜡烛快长霉了,也拿出去晒晒嘛!”于是持律师很高兴地把一坛蜡烛搬出去晒,结果全部熔化了,只剩下一些蜡芯。晚上维那师让他点灯,他很老实地把蜡芯拿出来,套在蜡签上。维那师很惊奇,知道事情的经过后,觉得这个人太笨,决定想办法迁他的单。
第二天,维那师把他叫到跟前,当着大众面说:“持律师,像你这么大的智慧,在禅堂里当香灯,太委屈材料了。现在谛闲法师在温州头陀寺讲经,专门培养弘法人才。你既然有这样大的聪明才智,可以到他那里学习。到时去各地讲经说法,我给你当维那,大家都能沾你的光。”“好哇!”持律师笑咪咪地说:“维那师多慈悲!”于是他马上收拾行李、捆好衣单,傻呼呼地背起架子,前往头陀寺去了。
去了之后,谛闲法师通过各方面了解,知道别人是故意愚弄他,但无论钝根利根,只要发心学教,就不能随便拒绝。于是他让持律师先在那里除粪、挑水、扫地,以后又行堂、擦桌子、洗碗。早晚多在佛前拜佛,并找人教他五堂功课。等他把五堂功课学会后,接着教他背《楞严经》、《法华经》,后来又背《法华经会义》和《楞严文句》。持律师虽然非常笨,但性情十分稳重,做任何事情都是勤勤恳恳、一丝不苟,每天背诵也非常认真。经过几十年的工夫,他把这些全背下来了,提起某一段,他都很熟悉,像得了语言三昧一样,真正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大法师,谛闲法师无论去哪里都带着他。后来,维那师也真到他那儿去求法,履行诺言给他当维那。可见,刚开始没有智慧的人,只要人格稳重,持之以恒,最后肯定会开悟的,到那时什么经论都通达了。
清朝嘉庆年间,在湖南的湘乡,有一个叫荷叶塘的地方,这里住着一户姓曾的人家,一家人种着几十亩水田,过着世外桃源一样的耕读生活。
什么是耕读?那就是一边干农活,一边读书。
曾家的主人叫曾玉屏,他的大儿子叫曾麟书。曾家十几代人都是农民,尽管曾玉屏勤俭持家积德行善,成了当地有名望的人,却仍受到别人嘲笑,说他是目不识丁的农民。曾玉屏非常生气,所以就逼着儿子曾麟书去读书,要考取功名。
可是曾麟书考了两次都考不上。为什么呢?因为他太笨了,读书根本读不进去,写文章更不行,怎么能够考得上呢?
曾麟书没有考上秀才,却娶了一个姓江的老秀才家的女儿,结婚的第二年生了一个女儿,叫曾国兰。
曾玉屏很想要一个孙子,于是去南岳衡山烧香。到了1811年11月26日这一天,他的第一个孙子出生了,他给这个孙子起名为子城,字伯涵,寓意着这个孩子将来为人实诚,而且有涵养。
这个叫曾子城的孩子,就是后来的大清名臣、湘军统帅曾国藩。
曾子城是曾家的长子长孙,他的父亲和爷爷,都对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转眼间,曾子城就长到了五六岁,到了该读书的年龄。他的父亲曾麟书虽然没有考上秀才,但却家里开了私塾,教村子里的几个孩子读书。教书的地方就在曾家房屋的旁边,叫“利见斋”。
曾子城和村里其他的孩子,一起在“利见斋”读书,刚开始是读《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后来再读其他的文章。
曾麟书教学方法非常简单,就是要求学生们不读懂上一句,就不能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就不能看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就绝对不能睡觉。
一般聪明的孩子,只要把课文读几遍,就能够背得下来,可是曾子城很笨,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都背了两三天。
曾麟书一看这样,也急了,对他父亲曾玉屏说:“爸,这孩子和我一样,也不是读书的料啊!怎么办呢?”
曾玉屏却笑着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只要肯努力就行!”
他的嘴上虽然这么说,可是心里也担心啊!他来到“利见斋”,见门口有几个孩子在玩耍,曾子城并没有和他们在一起。这时,他听到屋子里面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他走进去一看,只见曾子城伏在书案上,手里拿着书,晃动着小脑袋,正全神贯注地读书呢!
曾子城读书太专心了,连爷爷走到身后都没有发觉,当爷爷那双粗糙的大手落在他的肩膀时,他才回过神来,嘟着小嘴巴叫了一声“爷爷”。
曾玉屏问:“你怎么不出去玩呢?”
曾子城说:“他们都说我很笨,一篇课文总是背不下来,爷爷从小就对我讲过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所以我就想,只要努力就行啊!别人读十遍,我就读五十遍一百遍,只要背下来了,就能够和他们一起去玩了!”
曾玉屏看着孙子坚定的目光,点了点头说:“爷爷相信你,一定行的!”
在爷爷的鼓励下,曾子城更加奋发读书,就像王冕学画一样,他有时候一边放牛,一边还拿着书在读呢,有时候读得太认真了,连牛已经吃饱自行回牛棚,他都不知道。
每当吃完晚饭,村里的孩子来叫他一起玩,他却摇了摇头,独自一个人回到书房,拿出书本专心读书。因为他必须要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把文章背熟了,才能上床睡觉。
曾子城的少年时光,大多是在书房里度过的,由于经常熬夜读书,他每个月点油灯用的油,比全家人的都多。
在他的家乡,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小偷背书的故事。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啊!曾家是当地的富户,被小偷盯上了。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小偷翻过了围墙,躲在阴暗的角落里,等曾家的人全部睡熟之后,再进去偷东西。到了半夜,曾家其他屋子里的灯都灭了,外面都能听得到打呼噜的声音,唯独曾子城的屋里还亮着灯,传出读书声。小偷以为再等一等,屋里读书的人就会灭灯睡觉,于是偷偷来到窗底下等着。
小偷根本没有想到,屋内的曾子城啊,正在背诵大家都耳目能熟的《岳阳楼记》,他已经读了两天了,还没能背下来,尽管他很困,可是他却坚持着,一句一句认认真真的读,读着读着,眼皮不知不觉的合上了,手里捏着的香火,碰到自己的大腿,疼得他立即醒过来。清醒过来之后,他继续读。
小偷在窗子底下就这么等啊等啊,一直等到天边发白,实在等不下去了。他听曾子城读了一夜的《岳阳楼记》,都能背得出来了。他站在窗边对曾子城说:“我见过很多笨拙的人,却从来没有见过你这么笨的,听你读了那么久,我都能背了!”
说完之后,小偷当着曾子城的面,把《岳阳楼记》的全文,给背了下来。
曾子城望着小偷,微笑着说:“你果然比我聪明,可是你这么聪明的人,为什么不去读书走正道呢?如果你家里确实很穷,你可以来我家帮工,那样的话,既可以读书,还能够维持生计了。”
小偷听了曾子城的话,顿时面有愧色,转身跳墙走了。
◆ ◆ ◆ ◆ ◆
唤醒迷梦 早证菩提!
相逢很短 关注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