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15
[15]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建议在wifi环境下点击播放)
识别二维码
下载Word、PPT课件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第十五讲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今天开始讲偈颂部分。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普观十方而说偈言。
尔时,普贤菩萨想再次宣说普贤行愿的意义,他在普观十方世界以后,宣说了以下的偈颂。
偈颂分六:一、七支行海;二、愿海差别;三、愿海边际;四、愿海利益;五、劝导受持;六、总结回向。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首先是身口意三门总的礼敬。
观想所有十方世界里,过去、现在、未来出现的一切佛,我都以清净的身语意周遍无余地作礼敬。就像一个大圆镜中现出了无量的事物那样,在自己的心量里,出现了尽十方三世的一切佛海,每尊佛都被菩萨海会所围绕。由于这是本性中所具足的,因此我以至诚心在每一尊佛前以身口意来作敬礼。
“礼”以敬为内涵,即身口意住在恭敬中来行礼敬。这是由我们的行愿驱使,而遍礼法界一切佛。这个观想里蕴含了圆教的理趣,并不像我们生灭心的境界那样,而是当生灭灭已、寂灭现前时,在法界真心里,如同大海中呈现星月的影像那样,在自己的心量里,一切佛全部显现,所以我一念全都能礼到。应当有这样的胜解信。之后是身、语、意三门分别的敬礼,也还是不离前面的所观境。
总之,七支行法都必须在圆满的心量中行持,自己要想到这是法界真心现前时的情况。我们具有了胜解信和行愿力,这样作意就能得到无量的功德。整个七支行法并不是人天善法,也不是一般的修礼敬乃至回向,而是全部要以全法界心尽法界量为所观境,再加上对这个极其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普贤行海,具有高度的希欲之心,两者和合起来作意,这样就能在极短的时间里积聚无边资粮。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这是身敬礼。本来七支行法都是以普贤行愿力和胜解信二者作为因,来发起观行。这里是简略表述。
我们要深信,当真心现前时,十方三世一切佛必然都在心海中显现,如同诸佛一刹那即能遍知十方三世那样。得到了一切种智的成就,就能没有任何障碍地出现果位普贤行海,而我们所希欲之处就在这里。由于它是无上果位至极圆满的境地,就成为我们念念希求之处。
以普贤行愿的威神力,我的身普现在一切心中所现的如来面前;而且这里的每一个身又现出佛刹极微尘数的身,来周遍地顶礼佛刹极微尘数的佛。这都是到了果位普贤的无障碍的解脱境界。因为我的心就是法界性,所以就遍入在一切点上,在十方三世任何一尊佛那里都有我的身在作礼敬。而这个身又是法界性的缘故,又能遍现出无数的身,遍入到法界的一切佛海中。像这样,重重无尽地作顶礼。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这是意敬礼。意思是真正信解诸佛的功德。什么是诸佛的功德呢?实际就是真如法界。法界本来如此,重重交摄,互入无碍,如同帝释因陀罗网那样。对于本来的法界,心中有很深的胜解信,就叫做意敬礼。
我们要深信,并非像妄识所变的境界那样,只是虚假的幻境,真实的法界是在任何一尘的聚点中有尘数的佛,而且每一尊佛都处在菩萨众会围绕当中,无尽法界的任何一个微尘都是如此,深信每一个尘里面都充满了诸佛菩萨海会。以这个缘故,再行持下面的语敬礼: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在刚才深信的情况下,我的身已经遍在每一尘当中的诸佛海会里。任何一尘当中的微尘数的诸佛菩萨海会,他们都有从本性所现的无量的功德海,对此我都一一地作称赞。
其实这也是称赞法界,也是称赞自身的性德,也是称赞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由此我们要趣入这样无碍的法界,这就是我们从始至终的希愿。
整部《普贤行愿品》,都是为了能够深入到法界重重玄海,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而立愿的。它最终归趣到了西方,这是以弥陀愿力的加被,能够速疾完成的缘故。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整篇愿文的内涵,这样我们就有一个统一的愿心,然后分开成各个支分的内容,或者它从因到果各方面的涵义。
在这样一尘当中极微尘数的诸佛海会里,都有我现在那里,犹如果位普贤那样。对于任何一尊佛,都以一切的音声海,每一个音声里都普出无尽的微妙言辞。而且在穷尽未来一切劫的时期里,称扬赞叹诸佛甚深不可思议的功德大海。当我们念这一颂时,就应当发起这种行愿力。
接着在这一切佛面前呈现最极殊胜的供养: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由于先前已经对诸佛起了礼敬之心,缘念了诸佛的甚深功德,那当然从心流现出来的贤妙之行,就是要对于诸佛广修供养。这也是出于本性的贤善力而自然发起的。
为了尽性的缘故,在供养境、供养物、供养时间等各方面,全部要推到极致。这样的话,在法界量当中,有多少世间的微妙供品,全都以极大量的方式来供养每一尊佛,圆满普遍,无尽无量。
这里是举出世间能认识的各种庄严具。当我们念诵时,心里要这样作意:以这个世间里最胜妙的各种人工和自然出现的妙花,由花组成的花鬘,人天的各种音乐,涂在身上的涂香,伞盖,这些都在虚空当中完全充满。每一种的形量层叠起来都像须弥山那样高广(这是表示它极大的量),全数拿来供养一切如来。最胜妙的衣服,最胜妙的香,末香、烧香,以及最胜妙的光明,每一种都堆得像须弥山那样极其广多,也都用来供养诸佛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念这一颂时要作意:我决定信解,就在当前,并非妄识的境界那样,一切十方三世的佛海就在我的心量当中,如同大海普现影像一样。由于这并非在我心外的缘故,而且是无上如来的缘故,那么我以最贤妙的普贤行愿力,对于每一尊佛都作普遍供养。而且做到最尽性的供养。
也就是发愿把整个世界一切妙好之物,无有剩余地,一一堆到极大量的方式去供养一切佛。当我作意时,这一切妙物全部都供养到我心量当中十方三世每一尊佛那里,这就叫广修供养。一定要有这种心量。当你的心量得到开发,变得无限无量、平等周遍的时候,你的功德也会因此而出现无限的量。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这同样是在十方三世一切佛海胜境前,都各有一个我的身体。我诚心地悔除,从过去无始以来一直到今生为止,起于贪嗔痴,从身口意三门造作的无量罪业,对这一切我现在都无余地忏悔。从今以后,再不随顺虚妄的我执起惑、造罪,一心祈愿还归法界。
从过去到今天为止,念念起的一切罪业,都是在迷失当中的颠倒妄作。无论是自作、教他作,还是见作随喜,这所有的罪业都通通忏悔。从今往后,再也不随着下劣的我执心做各种事,一心跟普贤行海相合。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在自己圆满的心量里,一时间十方三世五类人的所有功德相全部在心海中呈现。由于这一切都是善德的缘故,我都普皆随喜,如同自己做的功德那般。
这里要想到,所有的善,世间方面,包括下至地狱罪人心中发起的一念善念,以及人天当中的各种五戒十善,比如忠孝仁义等的善行善德,这一切六道众生的功德。
出世间方面,小乘包括声闻缘觉二乘,从有学到无学,四果四向的所有功德海。“有学”,指声闻从预流向到阿罗汉向之间的果位,以及缘觉有学位。“无学”,指二乘的阿罗汉果。他们所成就的各种小乘功德。
大乘包括从发菩提心、入波罗蜜多行门开始,所有从初发心到十地之间的菩萨善根,以及诸佛从初发心,一直到功行圆满成就佛果所流现的一切事业功德,凡是善行都通通作随喜。
这时候要完全称合法界量来作随喜。意思是说,全法界量的一切五类人所摄的所有善根功德,全部在心海中呈现,之后如同获得了至宝那样作随喜,这就是所谓同体随喜,叫做普贤喜。这里不要分自分他,所谓“法界含灵共一家”,别人行善就好像自己行善一样,所以为之而欢喜。
像这样,自己安住在一种很深的随喜愿行当中。这是发自内心的,对于法界里一点一滴的善心善行,我都是随喜、支持、赞叹,就好像得到宝贝一样。外在的宝贝并不可贵,而内心下至起了一念善心,都是回入法界的因缘,因此我们都应当随喜。有了随喜愿王后,还要把它延续到一切的日用当中,也是念念这样作随喜。
这里再捎带说一下,前面的礼敬、称赞、供养等,也是在我们发起行愿力以后,平时一直要记得:我是发供养愿王的人,我对一切都普作供养;我是发礼敬愿王的人,我对一切人、三世一切佛、所见到的任何境界都普遍礼敬等等。这样我们就会逐渐沉浸在普贤行愿的修习当中。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
这也是要观想:在我圆满的心量里,十方世间当中有无数位修行圆满,已经成为破除世间黑暗明灯的诸佛,当他们最初成就菩提的那一个刻,我不间隔一刹那,立即现在每一尊成道者面前,殷勤地劝请:为着利益众生的缘故,请转无上甚深广大的微妙法轮。
这也是为着一切众生的缘故,因为只有宣说了佛法,众生心中的正法才能转动,由此才能趣入正道,逐步地入到法道中,最终成就佛道。可见,转法轮是众生成佛的最大助缘。因此,不是为着我个人,而是为着法界一切众生能够回归的缘故,在我圆满的心量当中出现的任何一尊初成道的佛,我都必然在他面前,不延误一刹那,立即殷勤地祈请,为众生转深广法轮。
这就是我们的愿力。每当念到这一颂时,都要从诚心里如是作愿,以这样现前祈愿的缘故,未来在任何时处,我们都会受愿力的驱使,去行持请转法轮的普贤之行。
这么做有极大的功德,它能让你迅速积累资粮。因为你的劝转,成为此尊佛转法轮,一切时处发生功德的一分正因,所以这个功德的量非常大。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诸佛在度生圆尽,即将示现入涅槃之时,我都在他们面前至诚地合掌,或者做各种诚敬的表示来作劝请:唯愿诸佛能够久住佛刹极微尘数那么长的时劫,让一切众生得到现前的安乐和究竟的利益。
在念诵时,我们的心一直要保持不散,住在一个圆满的心量里。在这个心量里面有无数的世界,有无数应众生的机缘而应运出世的佛,他们示现了八相成道的事业,在一期化缘已毕时,就会示现入于涅槃。而我平等地,没有任何差别,在法界里任何一尊即将入灭的诸佛前化无数身,每一个身都在他们面前,为着本区域的众生,诚挚地祈请不要入涅槃。而且我祈请的心要推到极至,因为诸佛能够在他的世界里住世一天,都会给无量众生带来利益。因此,我的希求是,您老人家能在尽未来无数劫之间长久住世,希望能够给无边的众生,带来一切现前的安乐和究竟的利益。
这就是念念心怀众生所起的贤妙之行,也是我们的本心在面对缘起时,必然会发出来的善妙之心。只要它不被障蔽、扭曲,那必然会这样发出来。以这种大劝请的缘故,就会修积无量的资粮。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修普皆回向时,必须了解能回向的心、所回向的善根以及所回向之处这三个问题。
能回向的心是一种猛利的希愿之心。为着自他一切众生能够得无上佛道的缘故,把功德完全回向在这里。
由于他心里有极度希欲的缘故,必然会这样作回向,而且他胜解这样回向,以缘起力必然会如是实现,就会一心趣入这种法行。或者也是确认到以回向能够使善根辗转增长无尽的缘故,必然把它的缘起达到极至点。这也是善巧通达缘起的智者必然会行持的普贤之行。也因此,当我们对此具有确认以后,我们每一座修得的善根,都会如是作普贤回向。
这里也是特别修了七支行法的时候,从礼敬一直到请转之间,所有的善根都回向给尽法界虚空界的一切众生,他们每一位的身上,而且愿自他一切众生都能够以此而得成无上菩提。
在这里,我们还是要住在圆满的心量里。要想到:上面修的六支所有的善根都摄集起来,全部送给法界无数世界里的任何一个有情。当我们这样一发心的时候,善根就能一一地施舍给一切众生。
希愿之处是什么呢?最关键是让他们成就无上菩提,而这个果完全由因来决定,因此,我的这份善根施舍给一切自他有情,愿它成为圆成无上菩提的正因。我们的心这样启动后,这个回向就完成了。
接着讲修持七支行法的利益。这是要配在任何一座修法或者讲闻前面来修的,因为它摄尽了一切积资净障的扼要。
我们无论是修法还是讲闻等作任何法行,一定要在具足顺缘、遣除了违缘的时候,才能够顺利地发起。就好比种一个种子,必须是除掉了各种障碍,有水、土、阳光等的滋润,再配合它的因,才能够很快地生果,这是缘起的道理所致。
那么,怎么把极其简要、圆满、快速摄尽积资净障的关要在很短的时间里修成呢?那就是要用普贤行愿王的观行仪轨。由于它是全法界心、尽法界量,圆满周遍,广大无尽的方式来进行,因此在世俗缘起的量上已经达到了极点,每一个地方它都能够在瞬间出现无量的资粮。违品方面就要修持忏悔,这样能够净除障碍。
总的来说,礼敬、供养、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和随喜这五支是具足顺缘——积集资粮。忏悔支是遣除违缘——净除罪障。而随喜支有两分,其中特别的一分,就是对于自己所修的善修欢喜的话,会使得善根增长。
回向支,是使得善根增长无尽的功用力。这可以分为两分来说:一、现前通过刚才修七支行法,积资净治所出现的善根,用祈愿回向来印持的话,即使是微量的善根,也会顿时转成极其广大无尽;二、在此之前所修习的各种善根,感果还没有穷尽的时候,以回向的力量一印持,也会顿时变得增长无尽。就好比在一片田地里,用水滋润的时候,现前种的种子当然得到滋润、增长。以前的那些种子,如果还没有干涸死掉的话,用水去滋润时,它还是会增长。所以,回向兼带着过去的善根和现在的善根,都能使得它达到增长无尽的地步,所以这极其殊胜。
总之,七支行法可以含摄在积资、净障、增长无尽三个要点里。
2018金刚萨埵共修倡议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