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零散收录 >> 经典解读|《六祖坛经》34:定慧品之三 Back

经典解读|《六祖坛经》34:定慧品之三

HDZGGW 正觉海 2023-07-12





本期摘要Table of Contents

佛法是用来摧毁我执,而不是用来强化我执。

凡是对众生的执著,都离不开四相: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


自悟修行,不在口诤,若诤先后,即是迷人。不断胜负,却生我法,不离四相。


“自悟修行,不在口诤”。修行是用来自己证悟的,不是用来与别人做无谓的口舌之争。


“若诤先后,即是迷人”。“迷人”,没有证悟的人。如果争论定与慧的先后之别,就是迷人;证悟的人觉得没有必要这样辩论。


“不断胜负”,争论之后,有些时候赢了,有些时候就输了,这样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却生我法”。“却”,反而;“我法”,我执。赢了会产生傲慢心,输了则会导致自卑心,两者都是我执。这样的争论反而会强化我执,是没有必要的。


佛法是用来摧毁我执,而不是用来强化我执。即便不能理解、接受这样的观点,也不要去争论;争辩毫无益处,好好修行,有一天自然会明白。


“不离四相”。“四相”即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


人相,认为自己是一个人;我相,也就是我执;众生相,认为自己是众生中的一个生命个体;寿者相,有生命的人叫做寿者。实际上,这四个都是对自己的执著,也就是我执。凡是对众生的执著,都离不开四相。


证悟空性、禅修等是用来摧毁四相的。如果我们不修禅定、不修智慧,把时间都花在争论定和慧的先后,这样不但得不到需要的结果,反而强化了我执,所以这样的辩论毫无意义。


实际上,定和慧分开或不分开,先定后慧或先慧后定都不矛盾。比如神秀大师的渐悟法门,就是先有定再有慧;而大圆满、大手印、顿悟法门则有先悟后修和先修后悟两种情况。


先修后悟相当于先定后慧——先修四加行、五加行、禅定等,然后证悟。对于普通根机的人,或者惠能大师讲的小智慧、小根机的人,这是很好的方法。


先悟后修相当于先慧后定——开悟之后,并不是立即直接成佛,这是一个逐步的开悟,开悟后还要继续修。比如普通根机的人,虽然开悟了,但因为自身修行还不够,智慧很不稳定,仍有动摇,所以要继续修行。


总而言之,渐门修法中定和慧可以分开,而顿门修法中定和慧是一体的。此外,大圆满也讲定慧一体。这些都不矛盾,实际修行中均可运用。






下期预告Forthcoming

在行、住、坐、卧中,要保持“一行三昧”,即保持证悟的智慧。

证悟的境界,不仅是化身与报身的境界,还是法身的境界。


推荐文章:经典解读|《六祖坛经》33:定慧品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