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次第花开 >> 来,我们一起读《次第花开》吧 Back

来,我们一起读《次第花开》吧

www.ptz.cc 次第花开 2017-11-29

希阿荣博堪布


大多数人大多数时间都不得不为生存奔忙,如果有可能的话,周末时让自己不再围着衣食旋转吧,让身心在一本书、一段静坐、与友人的交谈、春寒里的散步中逗留,安静下来去了解自己或另一个人的思想和心灵。


即使在竞争压力很大的今天,生活除了奔波、冲刺,仍然可以有逗留和诗意。



《黑的终点有光 夜的尽头会亮》






我们来聊聊

12月共读的一本书

《次第花开》



如果从来没有得到过爱,怎么知道该如何付出呢?

 

会爱,有两种途径的来源。

 

第一,与生俱来。

 

即便在逼仄、幽暗、刻薄、冷漠的家庭氛围中长大,也可能会是一个温暖的人。


他们天生有强大的内心,似是一根永不熄灭的火烛,足够温暖自己,也会努力甚至不惜一切地去保护爱的人。他们的爱,源源不断,不会被任何打击和障难所磨灭。付出爱,似乎是他们生而为人的唯一使命。

 

第二,你付出的,是你曾经得到过的爱的V2.0。

 

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

“你照顾人真细心。”

“因为小时候家里人也是这样照顾我的啊。”

“你怎么那么耐心啊?”

“因为上学时老师也是这样对我的。”

……

 


人类的延续不仅关乎于血脉,更是一种代代相承的爱的方式。现在教育市场充斥着早教开发、智力拓展训练,各种特色私塾纷纷开馆,可是几个家庭还能培养出“谦谦君子”?因为能以实际为人诠释出“卑以自牧”的父母和西席先生寥若晨星,反观遍知。

 

即便“我为人人”的良善风气江河日下,大家似乎也不屑于“爱人者,人恒爱之”的付出回报比率。但是不可否认,有时候付出爱给对的人,的确会比自己得到同样的爱,更让人愉悦。

 

我们是以爱之名而来,所以走这一遭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得到爱。无论内心再怎么僵硬、封闭,仍然是需要付出爱的,不然会憋出内伤。

 

 

我们常说要去爱,可是爱不仅是针对他人,也针对自己,并且首先是针对自己。缺少对自己的爱,很难真正对他人付出真正的爱。


—《走出修行的误区·菩提心》




王菲的《笑忘书》知名度高过这首歌的粤语版《给自己的情书》 ,后者林夕同样贡献出一个金句:“自己都不爱,怎么相爱,怎么可给爱人好处。”

 

至此,我们知道,付出爱的第一步是学会并尝试着爱自己。那么爱自己的第一步又从何做起呢?就是和自己亲密地相处。


 

亲密相处有两层含义:

一是诚实地觉察自己身、口、意的所有活动,二是柔和地对待自己。


—《次第花开》


但是亲密相处并不意味着骄纵自己的心性,随心所欲地填补永不完满的欲望沟壑。

 


 1 

 

  人生如戏,拿掉演技 



《次第花开》告诉我们如何更诚实地面对自己,以及这样做的必要性。


在逻辑中,重要是这件事它的价值和意义,有时候给我们带来的动机作用稀松平常。而必要是不得不去做的理由,想清楚了这件事的必要性,大概会带给自己很大的动力。

 

《一代宗师》里那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不仅仅是说一门功夫的传承使命,其实往深里去琢磨。


你看,心的确不会欺骗你不会辜负你,你想什么,一个一个的念头,它都会存起来,即便自己已然忘失,可只需待到将来花开日,就能知道当初自己种下的是哪粒花种。所以,你也不要再欺骗自己了。

 


说实话,伪装是最辛苦的生活方式,人前事后处处“端着”给你带来的虚荣心,并不如坦诚更让人心安。除了心安,其他的所谓快乐都是那么的华而不实。

 

或许你并不认同,因为你根本感受不到不自欺的轻松,抑或早已经忘记不伪装的开阔和通透。就像一个人从小就背负20斤的水泥,渐渐成长后加重到100斤,他能想到的所谓“轻松”就是20斤水泥,而没有机会去感受简简单单的一身轻。

 

过年过节,一定要扮演得比亲戚家的小孩子更懂事;在学校里,要扮演得比班上的同学更认真;在聚会时,要扮演成酒量惊人、千杯不倒;在爱情中的扮演,为了跻身各种“圈儿”中的扮演。


我们经常说你是自己生命这出戏的主角,其实不是,你的演技才是,而那个真实的你早已经被排斥出这个舞台了。如此一来,永远尝不到生命这出戏的滋味——安宁、满足、坦荡以及一切美好的生活品质。

 

诚实地面对自己,这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情,不是什么力气活儿,只需我们在日常言语交际,或者静默放空的那个间隙里,蓦然回首——电光石火之后,那种心安。

 

人生如戏,拿掉演技。

 

 

 2 


  似水柔情,给自己留一份

 


放下早先的自欺,卸下华丽而沉重的面具,放心,不会有更多的伤害袭来,不可思议的是,第一次,你感受到了“刚柔并济”——那是柔和、开放给自己带来的无坚不摧的力量。

 

不爱自己还表现在不知如何正确地对待那些或隐或显的坏情绪。

 

 

一般情况下,当人们遭受痛苦,尤其是受到伤害时,心量会变得狭小。最好整个人都能缩进一个桃核里,以为有坚硬的外壳保护会安全些,而实际上这只会使内心更加压抑和僵硬。


不如把心打开,让自己暴露在痛苦中,让那种强烈的感受去瓦解心里根深蒂固的观念和习惯。


—《走出修行的误区·出离心》



像给自己下魔咒一样,我们总喜欢夸张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我受伤了,我很委屈。”“他不理我,他不爱我。”“领导没对我笑,我肯定哪哪没做对”。


这些内心的感受,尤其是负面的感受,往往是无形之中放大了很多倍才呈现在我们心前,进一步具体在表情上、语言上和行为中。


虽然这样做只会加重自己的痛苦而已,并无法真正得到安慰,但我们这样“自虐”成瘾是因为不想把心打开,不想原谅某个人,或者不想面对真相,而宁愿相信自己深受伤害。

 


有时让自己心碎比宽恕要容易、痛快得多。由于缺乏理性觉察,我们不能看清事物的状况;由于缺乏诚实坦荡,不能了知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使自己处于不必要的伤痛、焦虑和混乱中。君子对己对人对情对事始终是坦坦荡荡,小人才会“长戚戚”。

 

先发火的那个人,往往是先输,尽管我们试图用生气来显得让自己强大一些。下次再想发火时,留心观察下这火是怎么烧起来的。


同样的,下次当自己感到受伤时,也将演技暂停几秒,先做个观众,看看真的是对方的话让我受伤吗?还是我想让我受伤,我想让对方觉得我受伤了,所以我才“表演”受伤?

 

其它情绪也是这样,不要被它们推着到处乱跑,转过身来正视它们,看它们从何而来,往哪里去!

 

一切都会过去,包括具伤害性的负面情绪。


在你妒火中烧、大发雷霆、愁苦不堪、惊慌失措、满腹委屈的时候,对自己说:没什么大不了,会好起来的。事实上,你就是想不间断地生一辈子气、发一辈子愁,也是办不到的。

—《次第花开》




我们能不能尝试着以一种平和的方式与自己相处呢?完全可以做到,但凡你想去改变。

 

如果肯做到前面那一步,诚恳一些,就会发现很多人的问题都在于,永远对自己不满意,不满意自己目前的外表、才智、地位、财富、受用,自我感觉良好就溺爱骄纵,衣食住行的现状填补不了无处不在的嫉妒,就苛求甚至怨恨。好了还想更好,不好就去嫉妒愁怨,一生的精力都用在追求别人的更好上。

 

爱自己就是要给自己温柔、宽容的爱,接受一个不那么完美的自己,学会温和地对镜子里的那个人说:我不再需要什么,我很满意。

 


总结来看,我们都很想去爱一场,或者爱几场,爱一时,或者爱一世,都没所谓,反正是缘分做主。付出爱和得到爱的种种行为和表象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背后,付出后的踏实和得到后的喜悦。


可是,如果没有先好好爱自己,不懂得如何对自己诚实和温柔以待,这些踏实和喜悦,会被不安以及彼此的苛责所替代。那我们攒了那么久的因缘,辛辛苦苦遇到一个人,就是为了得到这些吗?

 

我的研究生导师,他曾经用经济学和统计学的理论工具告诉我们:其实任何人没有资格去评判别人的是非,因为每个人都有局限。推理的过程早已忘记,但我仍然记得“局限”这个结论亮出来之后,给我带来的巨大触动——这大概是二十多年来,我第一次想要认认真真向内看看自己的心。

 

看心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它高深如般若真如,广大如六度万行,所以很多禅宗寺院的山门上,会高挂“莫向外求”四个字。恰在此时,我遇到了这本书的作者。

 


我从事的工作是佛法事业相关,特别容易让我陷入自顾自地说教之中,即便是文字上,如果不刻意牵着缰绳,大概三句话之后,就要开始大道理。但此处,我并不想这么做。


并不是每个人都奔着修行来的,可这本书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即便是为了疗愈失恋的心上伤口、为了填补自己为人父母子女的责任缺失感、为了摆脱油腻中年妇女的生活热情困境┄┄甚至,仅仅是为了保有一个好的心情,在自己看上的停车位眼睁睁被别人占去后,能做到不发火。

 


人间百态,世缘万千,都能从书中得到解决的方法,不高深莫测、不艰涩难懂,却又不媚俗不鸡汤,恰恰道出你当下的心境、适合你目前的接受能力,即便是随手翻到一句话,说做就做,也不会感到身心难以为继。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毫无疑问,爱是一种学习和实践。爱的训练课程,是需要渐次而行的,切忌拨苗助长,同时也要为自己留有升级的余地。


第一步,为了你有更多的心情空间去享受辛辛苦苦拼到的生活水平,我们是时候应该去学习一下了——怎么爱自己。


文章来源:  京东共读




菩提洲 邀你一起参加共读


十二月【京东共读】书单第一本《次第花开》


《次第花开》共读将从12月4日开始

(距离共读开始还剩 5 天)


了解详情,请点击底部“阅读原文”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活动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