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 存善心,思他人,向善行 Back

存善心,思他人,向善行


“心要正,不存欲望”









【编者按】


在稻盛和夫的著作《心》一书中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如果动机是善良的,事情自然就会朝好的方向发展;如果动机是利己的,或者是邪恶的,那么,不管多么努力,事情都无法顺利推进。”

 

现在,为了谋求一时暴利而纷纷参与风险创业之中,或者希望投机取巧获得财富、博取名声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如果企业只将企业经营的动力引擎安置在追求私利、功利心、名誉心之上,即便一时成功也终究无法长久发展。换做为人,价值观也要正确,切不可动了邪念。

 

今年回家探亲听到长辈们讲了一件事情听着着实让人寒心,大概意思是远方亲戚有个儿子,整天不学无术,有些沾染赌博,后面成了家也不努力好好工作生活。

 

好日子没过几年,他的妻子受不了整天的吵架打骂,直接走了。后来,他的母亲查了得了乳腺癌中晚期,好不容易跟亲戚朋友们凑钱集齐了10万块钱准备做手术。


但是,他仍然不思悔改借钱赌博,后面更是直接把家里的10万块钱的救命钱拿去赌,我问了下长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的回答竟然是想赌最后一把赢些钱回来....我顿时目瞪口呆不知道说些什么了。

 

记得母亲一直教导我,做人要有良心,心要正,不存欲望。不管日后发展如何,为人处世都不能做伤害他人的事情。别人的东西再好,也不要红了眼睛,凭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双手让自己活得好好的比什么都强。

 

母亲的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是这些话一直深深的影响着我。或许,这就是善意动机的萌芽吧,存善心,思他人,向善行。

 

想到那个远方亲戚的事情就是可怜,若他的儿子能早日消灭心中邪恶的动机,或许这一切都还有转机。

 

欲望是深不见底的无底洞,常言道:知足常乐,告诉我们人要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

 

人终究还是向往快乐的,你觉得呢?



以上文字选自网络





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在《慧灯之光》系列中讲到:


以前讲过,有了菩提心才能够救度众生,“菩提心”是我们唯一的依处,除了菩提心以外,不要说世间所谓的圆满,就是出世间声闻、缘觉等小乘修法,都是不究竟的。所以,只有菩提心才能够挽救自他一切众生,只有菩提心才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如果我们有菩提心,就能于一刹那间清净无始以来的罪业,犯别解脱戒和密乘戒的罪过也能清净,同时也能圆满众多资粮,这是菩提心自身所具备的能力。也就是说,即使既没有单独修金刚萨埵等忏悔的法,也没有单独修曼茶罗等积累资粮的法,仅仅依靠菩提心,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所以,如果有菩提心,一切就都可以圆满。






那么,五加行中为何有积资忏罪的法呢?没有菩提心时,这些修法可以帮助我们发起菩提心;有了菩提心后,再加上积资忏罪之法,则修法的进步会更快、更圆满。之所以需要这些修法,不是因为菩提心不能清净罪业,也并非因为菩提心不能积累资粮。所以,菩提心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生起真实不虚的菩提心难度很大。从无始以来,我们一直在串习着一切为自己打算,而一心一意、诚心诚意为其他众生打算的念头少之又少,即使有,其范围也非常有限。因为,我们早已习惯了自私自利之心,却从未串习过利他之念,所以,要发起菩提心确实很难。但纵使困难再大,也要励力修习。


如果有菩提心,莫说后世,即使在现世当中,无论遇到的是幸福还是痛苦,自己也都能坦然面对、妥善处理,而且能为众生带来诸多利益。比如说刚刚发起菩提心的人,他虽然没有什么证悟的境界,但是,仅仅依靠菩提心的能力,他也可以给予众生极大的利益。







凡夫,从无始以来始终只为自己打算,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可是至今仍然一无所得,依然在轮回中受苦;


佛陀,虽然没有希求自己的解脱,没有希求自己的幸福,只是一心一意地投入了度众生的事业,但是他早已成就,圆满了一切功德。《入行论》里就是这样讲的,事实也是如此,这是显而易见的。


现在我们虽然是凡夫,还没有解决自己的生老病死,但是,若能将自己的问题置之度外,首先考虑众生的解脱,为众生修行,那么,自利就会自然而然成办,不用单独去做。








如果为众生修行,不为自己修行,自己便不能成就的话,那么释迦牟尼佛是不会成佛的。因为,自从发了菩提心以后,他再也没有为自己着想过,但事实上他却成就了。这说明,如果我们能够舍弃自私心,一切就都会圆满。


只是我们自己放不下,始终都将自利置于首位,而最终也只能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利己做不到,利他同样做不到,自他二利都化为泡影;相反的,佛陀彻底地放下了自私心,一心一意投入到利益众生的事业当中,没有求自己的解脱,而最终他却成了佛,圆满了自他二利。


由此可知,菩提心自身就有这样的能力——不求自己的解脱也可以得解脱。所以,菩提心是非常重要的。





-   E N D   -



文字|  《慧灯之光》系列

图片| 来自网络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