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文殊密语 >> 世俗谛的三种法相——《中观庄严论解说》84(视频音频讲记) Back

世俗谛的三种法相——《中观庄严论解说》84(视频音频讲记)

文殊密语 2021-04-22


8

4


讲记视频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中观庄严论解说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仁波切 译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思考题


161、请以教证说明此等有实法的实相到底是怎样的。


162、本论对世俗谛的三种法相如何安立?



科判

⬛ 甲一、所说支分

⬛ 甲二、所说论义


🔘 乙一、真实分析所说论义


🔷 丙一、名义

🔷 丙二、译礼

🔷 丙三、论义


🔴 丁一、抉择所知二谛之义


🔶 戊一、认清二谛之理


✴ 己一、宣说胜义中万法不存在


💠 庚一、立根本因

🔹辛一、真实立根本因

🔹辛二、旁述

 ▪ 壬一、分析有法

 ▪ 壬二、分析真因

🔺 癸一、分析是应成因抑或自续因

🔺 癸二、分析是证成义理因抑或证成名言因

🔺 癸三、分析是无遮抑或非遮

▪ 壬三、阐明喻理

💠 庚二、建其理

 🔹辛一、建立宗法

   ▪ 壬一、建立离实一

   ▪ 壬二、建立离实多


 🔹辛二、建立周遍



✴ 己二、宣说世俗中有实法存在

 💠 庚一、认清显现许实空之世俗

 💠 庚二、分析彼世俗之自性而宣说


🔶 戊二、遣除于此之争论

🔶 戊三、如是通达之功德


🔴 丁二、以赞如是二谛之理而摄义


🔘 乙二、如是分析之必要





【如此有人想:这些有实法的实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经过上述分析之后,有人会想:我们现在所见所闻的这些有实法,它的实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所显现的各种行相均无有自性,因此分析无自性也正是为了遣除世俗真相的违品增益从而显露出世俗的实相,】



大家应该明白,现在所显现的一切万法,世俗中无欺显现,胜义中一经观察则无有任何自性。因此,再再通过离一多因进行观察,抉择出一切法无有自性的道理,正是为了遣除世俗真相的违品增益,从而显露出世俗的实相。



【如果没有将显现与空性圆融一味,证明尚未通达有实法的本相;】



如果没有将显现与空性圆融一味,

说明还没有通达有实法的本相。


比如瓶子、柱子等作为有法,以离一多因、金刚屑因等进行观察时,可以了知现在的显现就是空性、空性就是显现。并非如有些宗派所许那样,瓶子的显现许根本不破,然后遮破除此以外的一种实有。


实际上,对于瓶子自己的显现分

不作观察的话,

所谓的现空双运也就很难安立,


因为瓶子上根本不存在的

一个实有空性

瓶子本身不空的显现二者,


如同兔子的头上

不存在兔角的空性

兔子的头二者相结合一样;


或者说瓶子上没有柱子,

柱子不存在的空性

与瓶子的显现二者双运

是根本不合理的。


麦彭仁波切

在很多论典中再再讲到,

这个问题极为重要。


我们应该将现在见到的这些显现法

作为所争论的有法,

应该说现在眼前见到的

红色柱子的本体不存在,

为什么不存在呢?

这一点,通过中观应成派的

共同因和不共因进行观察,

它的本体的确丝毫也不存在,

不存在的同时

也可以像水月一样显现,

所谓的现空双运应该如此来理解。

了知这一点,

说明你已经通达了有实法的真相。


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的最后也说:“何时分别各执著,无欺缘起之显现,远离所许之空性,尔时未证佛密意。一旦无有轮番时,现见无欺之缘起,断除一切执著相,尔时见解即圆满。”



【如果明白这两者无合无离,那么就已通晓了有实法的本相,如同虚幻之马象的自性显现为马象,显是显现,但实际是不实虚妄的,也就是显现虚妄兼而有之。】



如果明白显与空二者无离无合,

就已经通晓了有实法的本相。


比如幻化师变化出大象和骏马时,正在显现的马象等虽然显现,实际却是不实虚妄的,也就是显现和虚妄兼而有之。


一般来讲,

真正通达如来究竟密意

必须达到一定的境界,

但是作为凡夫初学者,

依靠中观的各种理论进行推测,

了知上述这些道理也不是很困难。



【彻知存在的有实法之真如的诸佛出有坏对于此等道理已详尽地说明过。《摄正法经》中云:“菩萨当通达善逝出有坏真实圆满正等觉所说之十名言,何为十名言?说蕴、说界、说处……”】



以下通过教证说明上述所讲的道理。彻知一切有实法之真如的诸佛出有坏,对此等道理也已经详尽地说明过,如《摄正法经》[1]中云:“菩萨当通达善逝出有坏真实圆满正等觉所说之十名言,何为十名言?说蕴、说界、说处……”


作为已经发了

大乘菩提心的菩萨,

应当通达善逝如来出有坏

所宣说的蕴、处、界、我、

众生、命、世间等十种名言,

以名言量抉择的这些法,

其本体实际也是

现而无自性的空性。


[1] 《摄正法经》,也即《般若摄颂》。



【《宝云经》中也云:“善男子,若具十法,则菩萨精通世俗。何为十法?色亦是假立,于胜义中色亦不得,无有耽著。如是受……”其中对此作了广说。】



《宝云经》中也云[2]:“善男子,若具十法,则菩萨精通世俗。何为十法?色亦是假立,于胜义中色亦不得,无有耽著。如是受……”


此中首先说色法是假立的,

在胜义中得不到、无有执著等,

随之先后宣讲了

受、想、行等五蕴,

这就是蕴,

再加上其他的众生、业、生、

老、死、结生、寂以及涅槃等,

称之为十法。

经中说,

菩萨如果精通这十种法,

就已经精通了世俗,

也即了知一切世俗有法

虽然可以见到其显现,

实际却无有丝毫自性,

显现与空性完全是一致的。


[2] 《宝云经》云: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满世间善。何等为十。虽说于色而于实谛不见有相。亦不著色相。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虽说于地而于实谛不见有相。亦不著地相。水火风空识亦复如是。虽说于眼而于实谛不见有相。亦不著眼相。虽说鼻舌身意法而于实谛不见有相。亦不著意法等相。虽说有我而于实谛不见有相。亦不著我相。众生寿者命者丈夫人。……若于实谛亦无佛法善恶之相。但世谛中而有菩提。第一义谛则无菩提亦无取著。



【《宣说圣无尽慧经》中也云:“所谓‘如理’即诸法无我,如是诸法以理而见……”】



《宣说圣无尽慧经》中也云:“所谓‘如理’即诸法无我,如是诸法以理而见……”


这里所谓的“如理”,

也就是说,

一切法的真相是什么样呢?

不论人我还是法我,

一切都是没有的,

具有智慧的菩萨

对如是诸法以理完全可以见到。



【又如《大般若经》中也说:“法相空性故,乃至识之间,识之本性空。”】



又如《大般若经》中说:“法相空性故,乃至识之间,识之本性空。”


一切诸法的相实际是空性的,

一切万法乃至识之间

也是空性的。

所以,从对境来说,

色声香味等一切法是空性的,

有境方面所谓的六识聚、

八识聚等也是本体空性的。


就像麦彭仁波切前文所讲的一样,一切诸法的实相谁也无法改变,这一点很重要,大家应该理解。不论世俗的法相还是胜义的法相,任何人都没有能力改变,也没必要改变。大家应该通过自己对上师三宝地虔诚祈祷、精进努力修行,通达一切诸法在世俗和胜义中的真相。


现在世间上很多学术界的人,对于世俗当中见到的这些法,依靠各种方法研究得还算不错,但是对凡夫境界以外、超世间诸佛菩萨的境界根本一无所知。然后个别的修行人、瑜伽士,对空性可能有一些境界,但对现在的世俗法一窍不通。


这两种现象都是不值得提倡的,我们的上师法王如意宝,在出世法方面,对于大圆满、大手印以及大中观的境界了如指掌;而世间中做人的方法、处理事情的方法、管理的方法等很多方面,也是非常精通。这才是真正的智者,什么法都精通,什么知识都虚心学习,而且能够清楚区分法与非法,对世间法、出世间法全部都懂,这样对我们的解脱不会有什么障碍。


现在有很多修行人,对名言方面念诵阿弥陀佛名号等特别重视,但对禅定以及胜义空性方面根本不涉及。还有一部分每天都是坐禅,尤其是禅宗,一直入于一种超出五根以外的境界;出定以后,在修积世俗善根——磕头、念佛、修加行方面几乎没有。


有些道友一直问:为什么要分名言谛和胜义谛?


这的确是很重要的问题。

因为我们在名言中所做的事

不可能一概否定,

而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也不行,

除眼耳鼻舌身以外

还有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

大家应该想尽一切办法

到达这种境界,

这就是我们所希求的目标。

因此,希望大家在修行过程中

不要偏向于一方,

这一点比较重要。



【唯识宗论师声明:说为空性,这是指以遍计所执法本体而空的意思。】



唯识宗论师对空性

也是一种片面理解,

认为所谓的空性,

就是遍计所执法

如同毛发般不存在。



【这一点千真万确,在真实的立场上,我们承认所谓的“识有自性”也是遍计法。依他起的本体如果成实,那么即便唯一显现为二取称为遍计所执也是成立的,然而由于以前面所说的正量有妨害的缘故,依他起也成立为遍计性。】



麦彭仁波切对此回答说:这一点说得非常正确,在真实的立场上,承认依他起识实有这一点,实际上也属于遍计法。


因为依他起的本体如果真实存在,那么从中产生的遍计二取法也应该成立,就如同父亲成立的话,儿子也应该成立一样。然而,通过上述理证观察,你们所谓的遍计法根本不能成立,以理证有妨害的缘故。


因此,通过推理可以得出

遍计法实际是空性的,

如果遍计法成立为空性,

你们所承认的依他起识

也应该成立为虚假、空性的。



【正如《象力经》中也云:“舍利子,汝如何想?了知诸法之本性存在抑或不存在?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了知诸法之本性无所了知,何以故?世尊为说明诸法虚幻之自性,皆是如幻,本不存在。如此了知诸法本性无所了知。何以故?此于真实中何法亦不得也……’”】



正如《象力经》中,佛陀当时问舍利子:“舍利子,你是怎么想的?你认为诸法的本相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你应该老老实实地告诉我,你究竟是如何抉择的。”


舍利子思考之后回答佛陀:“世尊,了知一切诸法的本相也无可了知,为什么呢?佛陀也说明了一切诸法如同幻化一样本来不存在,原因是,真实义中一根毛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法也是根本得不到。”



【因此,对无有自性与缘起显现二者本体无二无别犹如水月般空而显现这一点生起殊胜定解后通过这样的执著相而作意,这就是所谓有现行境者如幻之定解。也就是说,相合实相而执著,】



因此,对于无有自性与缘起显现二者无别如水月般空而显现这一点,应该生起殊胜定解,这对初学者来讲相当重要。


其中,无有自性是从胜义谛方面而言的,也可以理解为中观自续派所承认的空性;缘起显现则是指世俗当中的显现。比如柱子的本体,以中观胜义理观察时是空性的,在它本体空性的同时不灭显现,二者如同水月一样无离无合。


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当中也讲到了水月的比喻[3],水月正在显现的时候,月亮的本体在其上一丝一毫也不存在,虽然不存在却是明明显现的,这就是现空双运方面的比喻。对于这一点要生起殊胜定解,不是听别人说说,而是通过自己的理证智慧进行观察,从道理上彻底通达。


[3] 《大圆满心性休息》云:虽然如幻而显现,生等诸法正现时,产生等法无自性,如阳焰水池月影。


自相续中生起

这样的殊胜定解以后,

以执著相作意,

这就是有现行境者如幻之定解。


麦彭仁波切也教诫我们[4]:

修的时候首先需要观察,

中间观察安住轮番修行,

到最后无须观察

直接在无有执著相中入定。


所以,首先应该思维:

现在所见所闻的法

没有丝毫自相,

只是分别念认为它存在而已。

就像有眼翳的人,

一个医生告诉他:

你现在见到的黄色完全是假的,

海螺的本色应该是白色。

这时在他的心中生起一种确信,

医生说的是对的,

海螺本来是白色的,

只是以自己病的原因

看不见而已。

这就是对对境方面有所认识,

具有执著相的一种作意。


[4] 《定解宝灯论》:乃至未生定解前,方便观察引定解,已生定解于彼中,不离定解而修行。中间察住当交替,观察则会生定解,未察执著平庸时,屡屡观察引定解,生起定解于彼中,不散一缘而修持。



【但空性的基性与它的无自性只是以心来认定的,】



这样的现空双运

实际是后得智慧中得到的,

真正菩萨的入定境界,

现和空的两种戏论

全部消于法界,

远离一切戏论。


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当中也作过如是宣说[5]。因此,不管是中观应成派还是中观自续派,从最究竟的智慧来讲,空性的基性[6]与无有自性的空性,这二者其实也是一种不清净的心。


[5] 《定解宝灯论》:不偏二谛后得慧,虽立现空双运名,然而入定大智前,不缘现空双运性。


[6] 此处指显现部分。



【破立两种分别念的耽著对境依靠理证能够摒除,并且会有所增进。】



一切诸法的本性,

比如我们可以看见的

柱子的显现,

以名言量来建立;

看不见的柱子的本体空性

——所显现的根本不成立,

用胜义量的离一多因进行抉择。

这样建立和遮破的两种分别念,

到了最后也同样需要摒除,

如同燧木和燧垫

摩擦之后可以燃火,

之后这二者

也会被焚烧殆尽一样。

因为圣者的入根本慧定当中,

根本不会有名言量所得到的显现

和胜义量所得到的空性二者。



【由于依赖于分别念,故称为世俗。】



麦彭仁波切在前文中也说:抉择空性是通达名言的方便,形形色色的显现法则是证悟空性的途径。


实际上,这些全部

都是依赖于分别念,

现空双运的境界

也是暂时安立在世俗当中,

麦彭仁波切之所以

把单空安立在世俗当中的原因

也在这里。



【如实修行实相是指远离一切破立的分别戏论,称为无现行境者之如虚空入定。即便按照承许入定为有现的观点来讲,也指的是离戏实相,这一点无有任何分歧。】



如实修行实相,

就是指远离一切破立的

分别戏论,

也称为无现行境者之

如虚空入定。


《现观庄严论》当中经常说入定分有现和无现,这种观点比较多[7]。像以前的狮子贤论师等,他们认为入定也有光明分,因此属于有现的观点。即便按照承许入定为有现的观点来讲,指的也是离戏实相,并非分别念所安立的一种实有法,这一点无有任何分歧。


[7] 《因明论集》:无现入定中明确领受人无我与法无我,有现后得时明确领受见二千、三千及无数世界等自境互不混淆的对境,这就是瑜伽现量。


庚二(分析彼世俗之自性而宣说)分二:一、显现许无欺而存在;二、现基必为实空。


辛一(显现许无欺而存在)分二:一、如何显现;二、以何因而显现之理。


壬一、如何显现:


《入中论》当中讲到,世俗也分真世俗和假世俗。此处所讲的世俗法相,应该是指真世俗的法相。按照静命论师的观点,所谓的假世俗根本不具足世俗的法相,静命论师将起功用承许为世俗法的原因就在这里。这种观点与随理唯识宗比较相似。那么,真正的世俗谛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未察一似喜,生灭之有法,

一切具功用,自性知为俗。


所谓的世俗需要具足三个条件,


第一个“未察一似喜”,

胜义中观察时,

即使微尘许的法也得不到,

但在世俗中没有经过详细观察时,

唯一从这个角度来讲似乎欢喜,

认为各种现象都是存在的。


现在世俗中的一切显现法,如果真正去观察,全部如同水泡一样马上就会破灭。所以《中观二谛论》中也说:所谓的世俗最好不要观察,只要一观察,任何法都是得不到的。


有生有灭、因缘聚合的有法,

是世俗谛的第二个法相。


然后,名言中火有火的热性、

水有水的湿性等,

每个法都具有它自己的功用,

并非如石女儿、兔角一样,

这就是世俗谛的第三个法相。



【如果有人问:所谓的“世俗”是像兔角等与常有的自在天等一样徒有虚名,还是缘起无欺能起作用乃至牧民以上众所周知的那一意义只是以表示的不同而安立为世俗的,到底是哪一种呢?】



如果有人问:所谓的“世俗”是像龟毛、兔角与常有自在天等一样徒有虚名,还是缘起无欺能起作用,到底是哪一种呢?


名言中的一切缘起法具有无欺的一种作用,这一点,从智者班智达乃至牧童之间共同承认,只是在承许的名称上有所不同而已。比如瓶子,印度人、中国人以及其他各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称呼,虽然表示方法不同,但是大家都知道它有装水的作用。那么,这种起功用的法以及不起功用的法二者,究竟哪一种才是本论所承许的真世俗呢?



【此世俗并不是指如同兔角等一样仅以语言安立、不可现见、不能作所想之事的无实法,若对如是缘起显现的本体加以观察,则经不起分析,但是单单从未经观察这一侧面而言似乎欢喜、现量显现,而且是因果本体刹那生灭的有法,对于这一切真实不虚可以见到并具有作所欲之事功用的有实法之自性,应当了知为世俗。】



麦彭仁波切站在本论作者的观点说:此处所说的世俗并不是如同龟毛、兔角等一样,仅以语言安立、不可现见、不能做所想之事的无实法。比如下大雨的时候,水沟没有做好、房子漏水,这时你即使想用兔角来做水沟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对于缘起显现的本体,名言中真正能起作用的瓶子、柱子等,虽然根本经不起智慧的观察、分析,但是,单单从未经观察这一侧面,尤其心境比较好的修行人,不论春夏秋冬都会觉得特别快乐,因此说“似乎欢喜”。


根登群佩大师曾经说:一切万法的实相,在没有经过详细观察时似乎存在,一经观察,根本没有办法说有说无。就像《显句论》中说的:对一个乞者说“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那人却说“把没有的东西给我”,这样一来,给者也是根本没有办法表达。同样,万法究竟的实相即是如此,单单从未经详细观察的角度而言,一切法似乎实实在在存在。


而且,因果本体刹那生灭的有法,对于这一切真实不虚并具有做所欲之事功用的有实法之自性,就是此处应当了知的世俗。

 






(小编注:【】里为麦彭仁波切所造《中观庄严论释·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的原文。)


 


胜妙刹土寂静眼,

如莲瓣饰笑盈盈,

现量照见何者前,

供此善说音令喜。





 [终生学习 终生修行 终生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