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三世因果】131 返璞归真(布莱恩·魏斯著作03 连载10) Back

【三世因果】131 返璞归真(布莱恩·魏斯著作03 连载10)



返璞归真

Only Love IsReal

第九章

“很久很久以前我曾记得,我不自觉地将其归诸为一种前世生存状态的经历……我曾活在一千八百年前古罗马帝国统治的巴勒斯坦地方的犹大亚(Judea)王国,可是我从来都不知道在那个地方有一个跟我同时代的人,他的名字叫耶稣。当我在亚洲西南的亚述(Assyria)古国当牧羊童的时候,天上的星宿们望着我,现在他们又看到了我,我现在是一位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居民。”

——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

美国作家 1817-1862

伊莉莎白的商务之旅,使会诊中断了两个礼拜。离城远出的旅行对她来说并不稀罕。上次会诊之后,她所露出的美丽笑容早已无影无踪,现实与每天生活上的压力,又使她再度付出了代价。

虽然旅途劳顿,可是她仍急于继续穿越时光,进行回溯之旅。上次的会诊她已经开始记起了前世里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与教训。她已经看到了幸福与希望的一线曙光。她追根究底看到更多的希望与幸福。

很快地,她就进到了深沉的睡眠状态。

伊莉莎白记起了耶路撒冷的石头带有与众不同的光彩,随着白天和晚上不同的亮光而产生变化。石头有时是金黄色。其他的时候又变成了有点粉红或灰棕色,但不管怎么变,最后总又变回金黄色。她回忆起自己住在耶路撒冷附近的一个小村庄,村里铺着石头的泥土小路,村内的房屋、居民,他们的衣着以及风俗习惯等一切情形。那儿有疏疏落落的葡萄园和少许的无花果树,有几块田地上种有亚麻和小麦。路的那头有口水井,井边长着古老的橡树和石榴。这是西南亚濒地中海东岸的巴勒斯坦古国时代,仿佛一直都是那个老样子,一年到头都是狂热的宗教信仰与涉及精神灵魂的种种活动,任何新措施都带来了希望;可是最后希望总是落空,日子过得更苦,谋生更加困难,一再受到来自罗马侵略者的迫害。

她记得自己的父亲,名叫伊礼(Eli),在家里从事烧陶的工作。从井里提来了一些井水,将粘土塑成模型,制成碗碟瓶罐等器皿,以供家用及卖给村民,有的甚至拿到耶路撒冷去出售。有时也有商人或旅客来到村里向他买些瓶瓶罐罐或厨房用具。她提供许多陶工转盘的式样,使她父亲的脚踩在转盘上更有韵律、更加方便,也为小村的生活增添不少精致的装饰品。她的名字叫玛莉安(Miriam),在动荡不安时代中成长的一个天真活泼的女孩子。时局的动乱不久即将播及这个村庄,从此永远改变了她的一生。

我让她前进到那一世里第二个重大事件。结果发现她的父亲正值壮年就被罗马帝国的士兵们给杀死了。在那个时代,居住在巴勒斯坦的早期基督徒,经常遭受罗马士兵的肆意欺凌。他们想出惨无人道的把戏而从中取乐。其中一种把戏无意中就把她所热爱的父亲给弄死了。

起初,这些士兵们用绳索捆住伊礼的脚踝,一位罗马兵捉住绳子另一头骑到马背上,策马向前,把他拖在地上走。过了几乎是无止境永远熬不完的片刻,马匹停了下来。她父亲已经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了,不过,总算通过这种酷刑的考验死里逃生。他那面无人色的女儿,犹能听到士兵们狞笑欢呼的声音。他们意犹未尽,仍然不肯罢休。

两个罗马兵捡起绳子另一头捆住他们两人自己的胸部,开始拼命乱蹦乱跳,好像他们就如同马匹般的矫健。他的父亲被拖在地上颠簸前进,头部撞到了一块大石头。这致使的一击,使他奄奄一息不省人事。

士兵们将他抛在尘土飞扬的途中,扬长而去。

这些毫无意义的举止使她痛心疾首,眼看父亲受到这种残酷的暴行生命垂危,更是愤恨难平。对这些士兵来说,这只不过是一场游戏。他们甚至都还不认识她的父亲,他们也没感受过,当她小时候不管受到割伤或擦伤,父亲照顾她时,他那疼爱的抚摸;他们也没听过,当她父亲在转盘上工作时,幽默的言语;他们也没闻过,当他洗完澡后,头发所散发的清香;他们也没尝过,他的亲吻或感受他的搂抱;他们也没跟这位温和关怀的男人每天生活在一起过。

然而在令人胆战心惊的短短几分钟之内,他们已经摧毁了她美好的一生,使她从此留下永难愈合的伤疤,造成永远无法替代的丧亡,一个绝对无法弥补的伤口。这一切只是为了好玩,这种毫无意义的行为伤透了她的心,流下了怨恨和痛苦掺杂的眼泪。

她坐在沾满血迹的泥地上,上身不断地前后摇晃,她父亲巨大的头颅就搁在她的膝盖上。他已经再也无法说话了,鲜血从嘴角潺潺流下。当他每一次喘着要多吸点空气时,喉咙都发出咯咯的声音,死亡已经非常接近了,他两眼的光芒已如日薄西山,趋向生命的尽头。

“我爱你,爸爸,”她轻轻地对他说道,悲伤地看着他那昏暗的眼睛,“我会永远永远地爱你。”

他那神志不清的双眼在瞑目之前,回过头来眨了一下,表示完全明白女儿的心意。

直到夕阳西下,她都像推摇篮似地继续来回摇晃着上半身,她的亲戚和其他的村民轻轻地将他的尸体搬离了她的身上,以便准备后事。在她的心灵里她依然看到父亲的双眼,她确信父亲了解自己的心愿。

受到伊莉莎白那么沮丧的感染,我静静地坐着几乎都没走动,无意中才发现录音机早已不再转动。我换上了一卷新的录音带,录音机上代表正在录音的小红灯又亮了。我们又再开始录音。

我的内心一直在思索伊莉莎白这一世的忧伤,以及几乎将近二千年在巴勒斯坦那一世的忧伤是否有所关连?这会不会又是一件前世忧伤引起这一世忧伤的个案?轮回的经验,能不能知道死后仍有生命届时可以治愈这种忧伤?

我又把注意力转回伊莉莎白身上。

“赶紧再进行回溯。看看在那一世里下一个重大事件是什么?”我指示她。

“没有了。”她答道。

“这是什么意思?”

“再也没有什么重大事件发生了。我可以看到后来的情形……可是,根本没有发生什么事。”

“什么都没有?”

“没有,根本没事。”她耐住性子又说了一遍。

“你有没有结婚?”

“没有,我活没多久。活不活我都不在乎,我自暴自弃完全不照顾自己。”

她父亲的死亡对她影响非常深远,很明显地导致她万念俱灰,年纪轻轻就死了。

“我已经离开了她的身体。”伊莉莎白说道。

“现在你看到什么?”

“我正在飘浮……我正在飘浮。”她的声音愈说愈小声,渐渐消失。

没多久她又开口说话了,但这些言语并不是她的,她的声音现在比较低沉而且极其大声。伊莉莎白和凯瑟琳以及我所诊治过的极少数的患者有着同样的能力。她能够替灵性大师们(The Masters)传达预言、教训和资讯。所谓的灵性大师们,也就是一种高层次、不具形体的灵魂。我的第一本书《许多前世,许多(灵性)大师》(Many Lives, Many Masters)里充满了他们的智慧。

当我自己沉思冥想的时候,我也可以理解意思相去不远的教训,不过透过我所诊治的患者口中说出的言语,这些教训的内容往往显得特别意味深长。我知道我应该增强自己的信心,使自己有能力能从同样的来源亲自听到、收到、了解到相同的观念。

“记住!”那个声音说道,“记住你永远被爱,你永远受到保护,你永不孤单……同时你也是一个有见解、有智慧、有爱心的形体。你永远不会被遗忘,你永远不会被忽略或忽视。你并不是你的身体,你不是你的头脑,也不是你的心灵,你是灵魂,你所要做的就是去重新唤醒自己的记忆,去回忆。灵魂没有界限,受肉身限制也不仅限于心灵或思维能力的范围之内……”

“当灵魂的磁场能量(VibrationalEnergy)逐渐缓慢来下来的时候,诸如你的三度空间平面这种比较浓密的环境就可以体验到。这种效应使灵魂开始具体化,而渐次变形为更为浓密、最为浓密的身体,到了最浓密的时刻即为肉身,那个时候磁场振动的频率(Vibrational Rate)也最低。磁场振动频率愈缓慢的形态下,相反的,时间看起来也过得相当迅速。反过来说,如果磁场振动频率加快的话,时间也就缓慢下来。因此,在选择正确的身体,正确的时间重新进入肉身的状态,有时候也有困难,由于时间的不一致,机会也可能稍纵即逝……在我们回到肉身前需要经过七个知觉平面,许多磁场状态,你并不需要通通知道这些平面。”

“七个平面当中以第一个平面最为重要,重要的是要好好地去体验第一个平面,而不是那些抽象或涉及知识等较高层次的平面,最后你还是要体验所有的七个平面……你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经验,将人们的信念与信心转变为经验,使整个学习过程完备,因为经验胜过信念。教人们去体验,消除他们的恐惧,教他们去爱,互相扶持……这涉及别人的自由意志,以爱心去对待别人,以同情心去对待别人,去帮助别人,这是你在你自己层面上应该做的事。”

“人类常常以为只有他们自己才是唯一具有人身的形体,事实并非如此,宇宙间有许多世界,许多空间……灵魂比具有肉身者多得不计其数。灵魂如果觉得有必要同时去做不同的体验时,也可分裂。这是可能的,不过,这需要进化到一个相当高的层次,非常不容易办得到。最后他们会好象看到金字塔似的,发现只有一个灵魂存在。所有的体验都在同一时间共同分离,不过现在跟你谈这些,未免言之过早。”

“当你凝神别人的眼睛,任何别人的眼睛,如果发现到你自己的灵魂竟然朝你望回来,那么,你就会知道你已经到达另外一个知觉平面。在这种感觉之下,轮回并不存在,因为所有的生命与一切的经验都同时发生。但是,在这个三度空间的世界,轮回就如同时间或山脉或海洋的存在一样的真实。它是一种能量,就跟其他的能量一样,它的真实性靠觉察者的能量而存在。只要觉察者觉察到自己有一个肉身和实体存在的话,那么对这个觉察者而言,轮回就是真的。这个能量由真理和爱心以及知识共同组成,将这个知道识以受心的方式状况加运用就是智慧……在你目前的层面上非常欠缺智慧。”

伊莉莎白说到这里就停了。跟凯瑟琳一样,她可以记得自己前一世肉身形态时的一切细节,但是对于在一生与另外一生的“中阴状态”(In-between Lifetimes State)则完全忘得一干二净。她们两人在传达这些教训讯息时,都处于深沉的催眠状态中,几乎没几个患者到了这么深沉的催眠状态会发生健忘症。就如同凯瑟琳一样,平面所传达的教训或讯息,可以帮助改正“在你的层面上非常欠缺智慧”的缺失。

在伊莉莎白接受诊疗完毕之前,我们还会获得许多宝贵的知识。

自从凯瑟琳结束接受诊疗痊愈之后,我接触到大师们的智慧的机会极其有限。然而,在一次偶然的,令人难以相信的生动、几乎神志清明的梦里,我又得到更多的资讯,就如同我在《许多前世,许多(灵性)大师》书末所提的那些训诫。有时候当我苦心孤诣地沉思到就像在作梦般的状态中,也曾得到大师们传达的讯息。譬如,告诉我一种二十一世纪时使用的心理治疗系统方式,这种系统方法属于精神灵魂性质,它将取代以往古老陈腐的治疗技术。

这些讯息和影像非常明亮清晰,极其迅速地纷涌而至进入了我的脑海。遗憾的是,我没有办法将自己的心灵——这个讯息接收站给录音下来。所以这些观念虽然如同珍贵的宝石,可是那些镶嵌宝石的框子,也就是我想解释和界定这些电光石火目不暇接的思想的语言文字,却有如破铜烂铁。一开始,灵性大师们就传达了一个明确的教训。

“一切都是爱……一切都是爱。有了爱才能产生谅解,有了谅解才有耐心,那么时光也就停顿。那时,现在就是一切。”

一刹那间,我领悟到了这些思想的真谛。真实就是现在,现在就是真实。缅怀过去或担心将来只会带来痛苦和疾病,耐心可以使时光停顿,上帝(佛陀)的爱就是一切。

我也立刻就了解这些思想能使伤痛痊愈的能力,我开始逐渐豁然开朗。

“爱是终极的答案。爱不是一种抽象概念,而是一种真实的能量,或是许多有相互关系的能源集合在一起的光谱,你可以自己‘创造’它,永存于心。只要去爱就行了。你就会开始在自己内心里接触到上帝(佛陀)。去感受爱的滋味,表达你的爱心。”

“爱可以消除恐惧。当你在感受爱的滋味时,你不可能会害怕。既然每一件事物都是能源,而爱又涵盖了所有的能源,因此一切都是爱。这是一条强而有力可以找到上帝(佛陀)的本性的线索。”

“当你正付出爱心而又不感到害怕的时候,你就能宽恕。你能原谅别人,也能原谅自己。你会开始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一切事物。内疚与愤怒是同一恐惧的反射。内疚或罪恶感是内心所产生的一种微妙难以觉察的愤怒。宽恕将内疚与愤怒一扫而空。他们是毫无必要,有害身心的情绪。而宽恕,它是一种爱的行动。”

“骄傲会阻碍宽恕的实行。骄傲是一种自我(包括自大、自私、自尊心等在内)的显示。自我犹如过客是短暂的,并非你真正的自己。你并不是你的身体。你也不是你的头脑。你也不是你的自我。你比它们都更大得多。在这三度空间的世界里,你需要你的自我来生存,但在为人处世的时候,你只需要部分的自我而已。其余的部分——骄傲、自负、防卫、恐惧、——对你有损无益。这些其余的自我使你远离智慧、喜悦和上帝(佛陀)。你必须超越自我找到你所能接受的自己。这种真正的自已(本性/神性/佛性)是你永恒不变,最深沉的部分。它是有智慧的,有爱心的,安全的和充满喜悦的。”

“在这三度空间的世界上,知识固然重要,但是直观真理更重要。”

“你已经将真实与虚幻倒置。所谓的真实是要对你的不朽性、神性及永久性有所认知。而你所居住的三度空间世界才是虚幻。这种真幻倒置正在对你造成伤害。你渴望确保安全的幻象,而非智慧与爱所带来的平安。当在真实的时候,你会企盼被领受,你永远不会遭到拒绝。自我造成幻象因而蒙蔽真理。必须排除自我,然后才能看到真理。”

“有了爱心与了解才会产生极有耐心的看法。你匆匆忙忙慌慌张张的道理何在?无论如何,你都认为时间不够;这是你唯一的感觉。当你并非正在体验现在,你在专心思考过去或杞人忧天地担心未来,都会对你自己造成极大的感伤与悲痛。时间也是一种幻象。即使在这个三度空间的世界上,未来也只不过是一种机率的程序而已!何必这么操心?”

“你自己本身也能治疗自己。了解就是治疗。爱就是最终的治疗。治疗师、导师和宗教师们都能帮忙治疗,但能帮得上忙的时间极为有限。指引的方向来自内心,这条心路历程迟早都得千里独行。虽然在真实里你永不孤独。”

“如果你一定要计算时间的话,计算你所学到的课业有多少,而不是已经花了几分钟、几小时或多少年。如果你到了完全了解的地步,也许你在五分钟之内就可治愈自己。或是要花五十年。其实都是一样的。”

“过去必须追忆然后将遗忘。过去就让它过去。这对治疗童年或前世心灵上的创伤非常有效。但是它对纠正你以往传统的思想里的一些态度、错误的观念和信仰制度等也极为有用。实际上,对所有的思想都有极大的帮助。如果你满脑子都是那些陈腐的思想,你哪有可能以一种清新明确的心态来观看事物?万一你需要学习某些新的事物时,到时候你怎么办?难道你会有推陈出新的看法吗?”

“那些思想造成隔离歧异的幻象。自我使这种虚幻根深蒂固,这种虚幻造成恐惧、焦虑和极大的悲痛。恐惧、焦虑和悲痛轮番而上,必然产生愤怒和暴力。当这些杂乱无章的情绪盘踞人们的心头时,这个世界上哪会和平?只有快刀斩乱麻。回到问题根源之所在。当你再次回到你的思想,那些老旧的思想,别去想它;取而代之的应该是,运用你直观的智慧再度去体验爱,沉思冥想。你就会看到原来万物息息相关,共存共荣。你就会看到和谐,而非差异。看到你真正的自己(明心见性、开悟)。看到了上帝(佛陀、佛性)。”

“冥想与图式拟想(Visualization)会帮忙你,使你不再思前想后患得患失,使你开始向前回溯,创痛自会痊愈。你会开始运用你从未用过的心灵,你会领悟,你会豁然贯通,你会耳聪目明增添智慧,世间方能太平。”

“你与你自己以及别人都有亲戚关系。你在好几世里,好几个肉身里都曾活过。所以问问你现在的自己,为什么你还是那么心慌意乱?为什么你不能心安理得地放手一搏?难道你担心声名受损,还是在意别人的观感而举棋不定?这些恐惧都是由于童年或更早之前受到制约因而产生的。”

“问一问你自己底下这些问题:‘那又有什么损失?最糟顶多会怎么样?以目前的方式一成不变地度完余生,自己将会心甘情愿吗?可能会面临死亡的经验?这么做真有那么危险吗?’”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不要害怕会引起别人的愤怒。愤怒只是他们没有安全感的显示。一时害怕别人的愤怒将会阻碍你自己的成长。愤怒如果不能形成那么多的忧伤的话,那它本身只是愚蠢。因此,应该以爱与宽恕来消除你自己的愤怒。”

“别让沮丧和忧虑妨碍你的成长。沮丧是一种失败的观念,赶紧将它忘掉,别把它当做一回事。调整你的焦距,重新改变你的价值判断。记住哪些是不能视为理所当然的事。并改变你对这些事物的看法,记住哪些事是重要的,哪些比较不重要。别再坐井观天,墨守成规。记住要有信心,要抱有希望。”

“将焦虑化为乌有。它使人无所适从。焦虑是你自己隐隐约约一直记得丧失爱情,或自尊心受损,或失去耐心与平静的表现。记住,你永不孤单。”

“永远不要失去勇气,以致不改放手一搏。你是不朽的。你永远不会受到伤害。”

有时,这种讯息跟心理治疗仿佛较无关连,好像来自一个年纪更大,更爱教诲的来源,风格也大不相同。有如他在讲课,我在听写一样。

“业报(Karma,亦可译为因果报应或因缘)的类型有非常多种,有许多孽债必须偿还。个人的业报(Indivdual Karma)其本质仅限于私人的义务、人情债或契约范围之内,与他人无关。除此之外,还有集团业报(Group Karma),由团体所共同造成的孽债。集团又可分为好几种:宗教、种族、国家等等。在一个更宽广的层面,又有人间的业报(Planetary Karma,亦可译为俗世的或行星的业报)它到时候将会影响整个世界的命运与结局。集团业报乃是个人孽债逐渐累积,积少成多因而形成的,但是它的后果最后还是会加诸到集团,或国家或整个行星之上。这种集团业报的运作,决定了整个集团或国家的未来。不过,集团业报也会报应到轮回转世的个人身上,包括在这个集团或在这个国家之内的个人,或是同时发生互有关连,但并不在这集团或国家之内的个人,或是在一个更为后来的关键时刻……”

“行为举止若是循‘道’而行,沿着通往上帝(佛性)之‘路’而行,就成了正道。其他的途径最后都是绝路或是空幻,沿着那些途径的行为举止,就不能得道。正道能提升个人的灵性及重返人间。行为举止如果心怀公正、慈悲、关爱、智慧或是我们所称的神性灵性或佛性、本性的当然都是正道。正道的成果,即修成正果是最理想的目标。其他途径所得到的果都是短暂的,虚幻的,错误的。那些成果使我们陷入困境或危机重重,同时也自欺欺人,它们不是我们真正渴望的目标,修成正果包含我们一切的目标与愿望,我们一切的需要与祈求。”

“名望就是一个例子。一心一意以追求名望当做最终目标的,可能一时之间会声名大噪。但这种名望将如昙花一现稍纵即逝,总没办法称心如意。不过,要是某个人不求名,而名自来,这种名望得自正道,得自修‘道’,它才能流芳千古。不过,对得道之人来说,其实早已无关紧要了。两者差别在于一种是为了私欲,为了追求个人的名望,而另一种是不渴望,不寻找得到的,那种名望只是修成正道的副产品而已。前者是虚幻的,是短暂的。后者才是真实的,是永恒的。前者造成业障必须还债,后者则不必。”

中国的老子在其《道德经》里说过:“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不自视故章,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这就是在说不追求个人名利顺道而行,反而可以获得名利,但对圣人而言,这些名利他们并不在乎。所以不以自生而生。

有时这种讯息简单明了,一闪而过。

“目标不是获胜,而真相大白。”

“上帝会宽恕世人,不过,你还得受到人们的宽恕……你也必须宽恕他们。宽恕同样也是你的责任。你必须宽恕别人和受到别人的宽恕。心理分析无法治愈这种伤害,除了了解以外,你还得继续努力,要努力改变,使这个世界更进步。改善人际关系,宽恕别人以及接受他们的宽恕。最重要的是在追求美德的时候,一定要主动积极,身体力行,口惠而实不至是不够的。只是理智上的了解而不加以运用、补救是不够的。表达你的爱就对了!”

感恩浏览,敬请关注下期,待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