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今日当精进 >> 《极乐愿文大疏释》53 * 甘露丸 Back

《极乐愿文大疏释》53 * 甘露丸


发愿去地狱度化众生不合理   

现在有些人说:我不愿意往生极乐世界,我要到地狱度化众生。这种说法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但详细观察就知道并不合理。《地藏经》中说,要前往地狱,“若非威神即须业力,非此二事终不能到。”可见,要到地狱界,不是依靠威神力,就是依靠恶业力,如果是登地的圣者,当然可以像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和格萨尔王那样,以神通力到地狱直接度化众生,但如果是以业力转生于地狱的凡夫,连自救都无暇,哪里还谈得上救度他人呢

法王如意宝曾说:“有些人发愿死后到地狱救度众生,这是自不量力的说法,如果连救度人间苦难众生的能力都没有,要到地狱里救度众生就更困难了。”有些人之所以这样发愿,也许是认为救度众生很容易,其实,救度众生并不像他们想得那么容易。我们去放生时,即便用尽了全部力气,也不敢说能从屠夫手里救出几头旁生,要从阎罗狱卒手中救出地狱众生就更难了。以前法王如意宝多次发愿:去世后首先往生极乐世界,依靠阿弥陀佛的加持得到等持、神通、智慧等无量功德后,再回到娑婆世界度化无量众生。作为后学弟子,我们也应跟随法王如意宝来发愿

智者大师的《净土十疑论》中说:“凡夫菩萨者。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于恶世中。救苦众生。……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无有是处。”


应不离上师三宝  

论典中说:“譬如婴儿不得离母。若也离母。或堕坑井。渴乳而死。又如鸟子翅羽未成。只得依树附枝。不能远去。”因此,如同婴儿没有生活能力,不能离开母亲,幼鸟翅膀尚未长成,不能离开树枝高飞,同样的道理,凡夫未得无生法忍,也不能离开佛陀。有些人认为自己境界很不错,觉得不需要往生极乐世界,可以直接在娑婆世界度化众生。这些人不能过于自信了,虽然在上师三宝的加持下,凡夫人暂时会出现一些修行境界,但这是不稳固的,很容易退失,保险起见,还是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常随阿弥陀佛

我们不仅发愿来世往生净土并恒常不离阿弥陀佛,从现在开始就要时刻不离阿弥陀佛,行住坐卧都要忆念、祈祷阿弥陀佛


净密结合的修法

在上师瑜伽的修法中,要观想上师的三处发光融入自己的三处(即上师眉间白色的“嗡”字进入自己眉间,上师喉间红色的“阿”字进入自己喉间,上师心间蓝色的“吽”字进入自己心间),接着观想上师化光从自己的梵净穴融入心间,自己的心与上师的智慧变成无二无别,如是清净四种障碍,获得四种灌丁页,现前四身果位。我们可将阿弥陀佛的本体观为上师而是修持,这样就能恒时不离上师阿弥陀佛的加持。不仅是阿弥陀佛,修任何本尊法时都应将本尊的本体观为上师,这样能迅速获得本尊和上师的加持。

上面的修法就是M宗的道灌丁页。有些人很想得受灌丁页,总是为得不到灌丁页而痛苦,其实丁页可以通过上述的方式得到,不一定需要有一位真正的上师。虽然在最初趋入密宗时,需要真正的上师作灌丁页,但之后就可以通过观想的方式来得受灌丁页。这种修法非常甚深,表面上看,观想上师化光融入自己的身体只是一种简单的观想,有些人觉得和世间的某些功法很类似,但它的功德却远远超过世间的功法。


按次第闻思修行才能往生

在当今时代,净土法是非常应机的一个法门。不管出家还是在家,智者还是愚者,老人还是青年,学显还是学密,人人都要修持净土法门,都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修持净土法需要一定的次第——首先懂得十不善业,之后遮止十不善业,在此基础上精进念佛,这才有往生极乐世界的机会。有些人认为:用不着按次第闻思修行,只要一心念佛就能往生净土。虽然我们不排除这种情况——某些人前世造了殊胜的善根,今生只要念一句佛号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临终就能顺利往生极乐世界,对大多数人来讲,必须要按照上述次第修持,否则连最基本的十不善业都不懂,也不断除这些恶行,要往生净土肯定有困难。

十不善业的道理不能听一听就过去了,应该牢记在心,如果自己的记性太差,听课时要作笔记,下课后要多看法本。大家应该依止法本这个没有嗔恨心、有问必答的好上师。在懂得十不善业的道理后,不能停留在理论上,应当反观自身,看有没有这些恶行,如果有就一定要断除。


破和合僧是最严重的离间语

所谓离间语是指挑拨他众关系的语言。

后果的严重性来看,离间语可分为大离间语、中离间语和小离间语。

大离间语是指破和合僧,即挑拨佛陀和眷属之间的关系。以前佛陀在世时,提婆达多曾造下破和合僧的罪业,如今由于佛陀不在世,也没有像提婆达多那样站在佛陀对立面的比丘,而且舍利子、目犍连二大尊者又不在世,所以不会出现真正的破和合僧。与之类似的是挑拨高僧大德和眷属之间的关系。在末法时代,挑拨师徒关系的人特别多,如果挑拨金刚上师和弟子的关系,毁坏他们之间的密乘誓言,这种人的果报相当严重。

中离间语指的是破坏寺庙之间的关系,或者破坏四位僧人以上、八位僧人以下的两群僧人之间的关系。这种挑拨离间的行为是堕入无间地狱的因。末法时代,有许多此类僧人不和合的现象。有些寺院虽然不大,但僧人却分成很多派,各派表面上很好,暗地里却互相排斥,甚至公开发生矛盾和冲突。还有些寺院的僧人和非佛教徒相处得很不错,可是对其他寺院的僧人却特别排斥。由于寺院与寺院之间、僧人与僧人之间不和合,他们的在家信徒也人云亦云,最后所有僧俗都造了可怕的罪业

在一切离间语中,最严重的是破坏僧众和合。如今,虽然没有真正的破和合僧,但挑唆师徒或者寺院之间的关系却时有发生。由于某些人的恶意挑拨,有些上师之间、寺院之间关系破裂,甚至互相进行攻击,这些上师和寺院的信徒也不清楚谁对谁错,但也不得不跟在后边攻击对方。这种现象在海外佛教界相当严重。还有些人表面上是佛教徒,可是根本不在乎来世的果报,一开口就说其他宗派和高僧大德的过失,我们连他的语言都不敢重复。有时候看起来,两舌者真的是无恶不造,就像《佛说华手经》中说的那样:“恶口而两舌,好出他人过,如是不善人,无恶而不造。”

诸如此类的离间语过患非常严重。其果报近似于无间罪,如《文殊根本续》中说:“若有一个在寺庙、上师之间制造矛盾,犹如搅拌血液之棍子一般的人,此人死后会立即堕入无间地狱。”这样的离间语对众生也有很大害处。以前提婆达多破和合僧时,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都无法生起善根,与之类似,若挑拨僧众发生纠纷,直至僧众没有和合之前,当地的所有众生都因为生嗔心而堕入地狱,而且好似焚焦的大地无法生长苗芽一般,发生纠纷所在地数由旬内不能生起修持佛法的功德

因此,道友们要警惕自己的语言,说话之前要观察,看自己的话会不会造成寺院或僧人之间的矛盾,如果觉得有这样的危险性,干脆就不要开口。有些人就是因为在这方面不注意,结果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甚至让自己后悔一辈子,但毕竟话已经说出来了,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离间语果报严重 应善护口业

不论大、中、小离间语,表面上看只是一两句话,好像不是很大的事,可是说者都会因此而造下可怕的罪业。在《百业经》、《毗奈耶经》等经中有很多离间语的公案,在这些公案里,当事人因为说一次离间语而长劫在地狱感受痛苦,从地狱出来后还要感受余报,非常可怜。

说离间语的意乐是贪嗔痴三毒,所以其异熟果是相应堕入三恶趣。离间语的等流果是即便转生为人,也会眷仆不和,而且不愿意住于一处,心态很不稳定,始终飘来飘去的,无论前往哪里都会遇到说离间语之人,而且生生世世喜欢说离间语。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在感受这些果报:有的人不管到哪里,与别人始终处不好,所有的人都憎恨他,经常受别人的欺负,即使换一个环境还是同样的命运。每个人反思一下,如果自己有这些遭遇,不要埋怨别人不好,要想到这是自己往昔说离间语的果报。

佛经中对离间语的这些果报说得非常清楚。《正法念处经》中说:“何人两舌说,善人所不赞,生处常凡鄙,在于恶处生。”如果任何人说两舌,善人都不会赞叹他,此人将转生于卑恶之处,如出生在不和合的家庭,或者身处不和合的团体中。《华严经》中说:“两舌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眷属乖离。二者亲族弊恶。”说离间语会让众生堕入三恶趣,即便得到人身也会感受两种等流果:一是眷属不和合,就像地狱的众生一样互相嗔恨,二是眷属极其恶劣,方方面面都不如意。

因果律非常微妙,即便说一次离间语,也会在说者的阿赖耶上熏入恶业的种子,也许说者当时并不觉得有多严重,但以后必定会现前痛苦的果报

在当今时代,大多数人都是信口开河、胡说八道,于在家男女、城乡、邻里、寺庙之间说来道去,引起纠纷,制造混乱,这简直是在造无间罪以下的恶业,因此把持住自己的口非常重要

如果一个团体里有说离间语的人,会给整个团体带来很大危害,这样的人到哪里都不受欢迎

希望这些爱说是非的人要注意了,不要再说离间语,也不要传播没有根据的语言,否则最后自己很可能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说离间语之因及其对治

每个众生都想获得快乐,不想感受痛苦,可是由于众生非常愚痴,不懂得因果,经常种下引生痛苦的恶业种子。有些人虽然粗略知道不能说离间语,但对离间语的果报一无所知,还是经常造下离间语的恶业。因此,大家一定要重视对因果法的闻思。出家和在家道友们千万不要说离间语。

离间语的果报如是可怕,如果自己以前造过这样的恶业,一定要努力忏悔。在进行忏悔时,可以念诵佛号、心咒,读诵般若经典或者缮写大乘经典


修行环境非常重要

藏地特别讲究修行的环境,如果一个道场发生过破坏僧团、批斗上师、被破誓言者染污等事件,在那里修行不但不会产生功德,反而会违缘重重。而好的地方很容易产生修法的功德,法王如意宝讲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尤其是在文革期间,藏地的佛法遇到了很大的违缘,但学院所在的喇荣山谷一直没有受到染污,在这里很容易产生修法的功德。此外,在汉地的大城市,信心、悲心等善念难以产生,而贪心、嗔心等烦恼却不断涌现,在这些地方也很难产生修行的功德。大家要尽量远离这些不清净的地方

《劝发胜心经》中说:“何处有诤及戏论,远离百由旬为佳,何处若有诸烦恼,顷刻亦莫留住此。”有些寺院天天闹是非,僧人之间矛盾重重,呆在那里连心都静不下来,哪里还谈得上产生闻思修行的功德?因此,僧众的和合团结非常重要。法王如意宝在建立佛学院时,为学院制定了三大纪律——团结和合、清净戒律、闻思修行,法王平时也经常强调僧众要团结,在上师三宝的加持下,多年以来全院僧众相处得一直很融洽,大家的闻思修行也非常有成就。团结和合确实非常重要,我觉得在任何团体都需要团结和合,如果没有团结和合,做事情是不可能成功的。


不轻信是非之辞

一般而言,凡夫人很容易因谗言而分道扬镳,只有登地的圣者才不至于被离间语搞破关系,这主要是由于凡夫人喜新厌旧、轻荡浮薄、杂念纷纷。凡愚就是这样,只要在耳边稍微吹一点风,他不经观察就信以为真。《律藏》中也说:“信任陌生人,依止恶劣者,草率舍弃友,愚者三法相。”(这个教证非常好,每个人都应观察一下,看自己是不是这样的愚者。)

其实,无论出家人还是在家居士,我们都是释迦牟尼佛教法下的兄弟姐妹,尤其对修持净土法门者来说,我们都是阿弥陀佛的弟子,都被阿弥陀佛的慈悲和智慧所关照,都是往生极乐世界的道友,所以不要听信谗言而舍弃道友。《律藏》中也说:“不因他语舍友伴,应当观察他人言,欲挑拨者寻时机,是故莫依离间语。”人言可畏,本来没有的事,却往往被传得有鼻有眼,所以我们要详细观察是非之辞。欲挑拨者经常会寻找时机,如果自己不轻信别人的话,挑拨者也就不会引诱自己,所以大家不要轻信他人的是非之辞。今后如果有人向自己说过失,要么默默念心咒,要么假装没听清,要么假装打瞌睡,要么把话题岔开,不要像有些人那样,谈到佛法时奄奄一息,一谈是非则兴致勃勃。

一般来说,虚伪不实、不知羞耻、阿谀奉承、花言巧语、心灵肮脏、两面三刀、胡说八道的人好说离间语,因此一刹那也不应与这种人相处。《因缘品》中说:“无信吝啬者,挑拨离间者,智者勿亲近,莫交往恶友。”当然,能遇到什么样的人,这和自己的福报有关,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尽量远离恶人、亲近善友。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往期推荐

《极乐愿文大疏释》52 * 甘露丸

《极乐愿文大疏释》51 * 甘露丸

《极乐愿文大疏释》50 * 甘露丸


文字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