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索达吉堪布 >> 炽热过后,总是秋凉 Back

炽热过后,总是秋凉


秋天,是适合沉思的季节

当暑热悄然褪去,繁盛转而萧瑟

你在想什么?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多想想“生死”

佛教中的大成就者,面对生死是非常自在的。
后唐有位保福禅师,一天他对众弟子说:“近来我感觉气力不继,想来大概时限已至。”
弟子们听后,顿时躁动起来。有的说:“师父身体仍然很健康,请您不必多虑!”有的说:“为了教导我们,请您长久住世!”有的说:“您要加倍保重身体,常住世间为众生说法!”
一时之间,寺中充满了喧哗之声。
正在众说不一时,突然一位弟子说:“生也好,死也好,一切随缘由他去便好。”禅师听后哈哈大笑,满意地说:“我心里要讲的话,什么时候被你偷听去了!”说完便安详圆寂了。可见,成就者不受生死的束缚,死亡何时降临,都是无所畏惧的。
要知道,每个人在临死时,世间的一切都帮不上忙,唯有自己所造的善业,才可以救护。寂天论师也说过:“唯福能救护,然我未曾修。”
这一点,好多世间人真的不懂,尤其是大城市里的人,整日忙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耽搁了一生至关重要的大事。

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寐夜长,疲倦道长,愚生死长,莫知正法。”失眠的人,觉得长夜漫漫,十分难熬;疲惫不堪的旅人,觉得路途漫漫,没有边际;而愚痴的众生,觉得轮回漫漫,遥遥无期,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不了知解脱的正法。


恰如原上草,岁岁有枯荣

多想想“无常”

《金色童子因缘经》中讲过一个故事:

妙耳商主财富盖世、举世无双,但他儿子降生后,家中出现诸多不吉祥,并且房子突然起火,一切财物焚尽无余。本来这一家无忧无虑,快乐如天人,但一瞬间的变化,就让他们沦为乞丐,过着极其凄惨的生活……

变苦的例子,在现实中也比比皆是。前段时间,我遇到一个妇女,本来她家里衣食无忧,不料几年前房子起火,所有财物付之一炬,不久丈夫也被关进了监狱。她一贫如洗,多年来只有带着孩子四处流浪。现在孩子没办法读书,问我能不能让他进智悲学校,后来我就答应了。

还有一些富人、官员,曾经风光无限,一手遮天,最后却因种种原因什么都失去了,甚至以非常悲惨的方式离开了人间。

生命中的快乐极其短暂,即便是暂时拥有的财富、地位、名誉,也没有一丝一毫恒常、稳固。就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中所说:“世间的一切快乐,最终必归于坏尽。”也如有些道歌中所言:“安乐如毛发般细微、脆弱,什么时候断掉,谁也无法确定。”

当然,如果你没有学过佛,一遇到变故,就会觉得天昏地暗、万念俱灰,觉得老天对自己不公,成天活在抱怨之中。

而稍有佛法修行境界的人,则绝不会如此,对于任何挫折、变化,都能理解并坦然接受。


长叹,屋漏偏逢连夜雨

多想想“痛苦”

《贤愚经》中的微妙比丘尼,在家时痛苦就屡屡发生在她身上,各种经历更是不可思议:

一次,她因有孕在身,要和丈夫、儿子回娘家生产。途中在一大树下过夜,半夜时她突然临盆,结果引来毒蛇,咬死了她的丈夫。

第二天,她发现后悲痛欲绝,无奈之下,只好肩上担着大儿子,怀里抱着小儿子涕泣着上路。不料大儿子被河水冲走,小儿子又被狼吃掉,最后遇到一婆罗门还告诉她:“你父母的房子近日起火,一家人全被烧死了!”……

对我们而言,虽不一定像她那样有如此多的悲惨遭遇,但平时还是能感受到不少。比如,有人刚刚失业,又生一场大病卧床不起;孩子不幸去世,没两年妻子又查出癌症晚期;今天工作不顺,别人又说自己坏话,同时还丢了最宝贵的东西……

一个人在众多业力的激发下,种种痛苦层出不穷,从苦中又产生苦,或者苦上又加苦,这就是“苦苦”,也是世人常说的“祸不单行”。对此,隋朝慧远大师在《维摩义记》中形象地解释为:“从苦生苦,故名苦苦。”

不过,佛陀认为,世间之苦本就如此。无论我们生于什么地方,都会一个痛苦接着一个痛苦,这个痛苦还没消失,那个痛苦又出现了,连一刹那安安稳稳、快快乐乐的机会也没有。

了知这一点,我们就会心里有数,面对起来也比较容易。


心如长风万里空

多想想“离欲”

有一只狗意外获得了一根骨头。在过河的时候,它发现水中也有一只狗叼着一根骨头,就扑了下去,想要得到另一根骨头。结果,它的下场可想而知——不但得不到水中的骨头,就连自己原本有的那一根,也在慌乱中弄丢了。

古人说:“贪则近贫。”如果贪心过大,定会招致贫穷。从字形上看,“贪”与“贫”也很接近。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会尽量克制内心的欲望,不奢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过一种知足少欲的生活。

有了这种满足感,纵然住在小小的屋子里,内心也会欢喜无比。否则,就算住五星级宾馆,吃山珍海味,家有万贯黄金,内心还是会闷闷不乐。我个人而言,住的木屋只有十平方米,虽然扩建成三四层的高楼也没问题,但我觉得这样的小屋很舒服,除了厕所以外,办公室、卧室、书房、厨房都是它,这种感觉非常好。

孔子曾说:“吃粗淡的饭,喝白开水,以手臂作枕头,虽然生活简朴,但只要有道义,快乐就在其中。”我非常佩服这种精神。现在有不少人,经济条件不错,但精神上特别空虚,只求吃得好、穿得好,丧失道德人格也无所谓。而古人并非如此,吃饭不一定有档次,穿衣不一定是名牌,只要善良的品行不失毁,活在世间就有意义。

《佛所行赞》中有一句话,就说得特别好:“富而不知足,是亦为贫苦;虽贫而知足,是则第一富。”腰缠万贯的人倘若不知足,天天贪得无厌,这即是在感受贫穷之苦;身无分文的穷人,如果有了满足感,那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富翁。


摘自索达吉堪布

《做才是得到》
  离 热 恼 , 踏 清 凉  
 ◆所有图片均为原创,版权归索达吉堪布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