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38课-脉络&难点
脉络梳理
简略分析
【课前开示】
一、承上启下
二、此修法引导的礼赞句
丁一、利根者见解印持法身之往生
一、总说
二、分说:由上师或道友提醒而明观
三、分说:自己明观而往生
四、别说:刹那往生法
丁二、中根者生圆双运报身之往生
一、正说
二、与文武百尊结上善缘自在解脱(别说)
丁三、下根者无量大悲化身之往生
一、定义
二、正行
三、验相
四、别说:以化身利益众生
丁四、平凡者具三想之往生
一、正说
二、不堕三恶道的方法(别说)
丁五、以大悲铁钩超度亡灵之往生
一、正说
二、公案:华智仁波切超度亡灵得酸奶(超度身心脱离亡者的瑜伽士)
三、公案:蒋扬夏巴唱情歌超度亡者(从上一则公案悲心勾召的角度讲述勾召)
展开分析
课前开示
一、承上启下
(一)承上:总述科判位置及希望
(二)启下:往生法的重要性
二、此修法引导的礼赞句
(一)礼赞句
(二)礼赞句解释
1、如来芽尊者的三种不同功德(对应前三句)
1)对愚昧的众生尤为悲悯
· 与世间对比而解释
2)对罪孽深重的人更加摄受
①、解释:罪孽深重
②、解释:更加摄受(正面说/反面说)
3)对刚强难化的众生巧设方便
①、解释颂词:
A、正说:真正佛菩萨化现的上师,即使再刚强难化的众生,也有相应的善巧方便
B、例说:
· 在各道众生面前如何善巧度化
· 在人类面前如何善巧度化(正/反)
②、善巧方便的必要
A、正面说:为什么需要善巧方便
· 善巧方便的来源是什么
B、反面说:不具有善巧方便的过患
C、结论:我们需要懂一些善巧方便
2、解释第四句
(三)劝诫:可以观想最有信心的上师并顶礼赞叹
(四)往生法平时就要修
1、略说:往生法现在就要修
2、详说:
1)原因:以教理宣说
①、命终痛苦剧烈无法修
②、命终时只有福德相随
2)必要:平时修往生法的必要
①、因的角度:以平时练习武艺的比喻说明必要性
②、果的角度:与世间人相比,修行人不怕死亡
· 辨析:修行人如何不怕死亡
★ 条件:有修行并了解死亡
★ 如何达到:思维噶当派的思维死的九种理由(必死无疑,死期不定,死时除佛法其他无益)
★ 结论:唯有修持善法才能不怕死亡,此往生法非常适当
3、结论:得了传承后应平时修并随时测试
乙三(修持正行支分捷径往生法)分三:一、往生分类;二、往生修法;三、往生仪轨。
丙一(往生分类)分五:一、利根者见解印持法身之往生;二、中根者生圆双运报身之往生;三、下根者无量大悲化身之往生;四、平凡者具三想之往生;五、以大悲铁钩超度亡灵之往生。
丁一、利根者见解印持法身之往生
一
总说
(一)定义
(二)如何达到
(三)分类
二
分说:由上师或道友提醒而明观
(一)前行(准备工作)
(二)正行
三
分说:自己明观而往生
(一)正行
(二)辨析:此种往生法只适合最上根者
(三)验相及出处
四
别说:刹那往生法
(一)前提
(二)必要性
(三)如何修
丁二、中根者生圆双运报身之往生
一
正说
(一)定义
· 别说与法身往生法的差别
(二)正行
1、正行
2、辨析:两种情况均可解脱
1)标准观修可获得解脱
2)观想不清楚依靠信心也可解脱
(三)验相
二
与文武百尊结上善缘自在解脱(别说)
(一)总说:仅结善缘也能获得成就
(二)分说
1、牧羊人遇人身鹿头本尊而解脱(公案)
2、老婆婆闻红啄木鸟头本尊而解脱(公案)
3、中阴时认出文武本尊便得解脱(解脱原理)
1)认出即可解脱
①、未结缘:会错过机会
②、仅结缘:也能获得成就
③、祈祷修持:更可获得成就
2)解脱原理
丁三、下根者无量大悲化身之往生
一
定义
二
正行
三
验相
四
别说:以化身利益众生
(一)化身角度
1、转为化身的原因
2、身份与发愿的关系
(二)利益众生角度
1、世间人不会关心这些
2、修行人临终时,应以利益众生的发心猛厉发愿
· 别说特长
丁四、平凡者具三想之往生
一
正说
(一)定义
(二)目标:往生极乐(高)/不堕恶趣(低)
二
不堕三恶道的方法(别说)
(一)方法
1、念观音菩萨圣号、阿弥陀佛圣号等
2、念“南无宝髻如来”(自他均可)
3、念诵《圣大解脱经》顶礼三宝偈颂
4、死时作右侧卧、面朝北
(二)劝诫:应帮助他人实行
丁五、以大悲铁钩超度亡灵之往生
一
正说
(一)定义
· 辨析:必须是见道的菩萨
(二)超度的时效性
1、最佳时刻:转变容易
· 度者:此时即使是稍微熟练往生窍诀的人也绝对有利
2、过了最佳时刻:有一定困难
· 超度者:必须是对中阴界了如指掌、自心获得自在的人
★ 功德:即使困难,这样的瑜伽士也可将其超度
二
公案
华智仁波切超度亡灵得酸奶(超度身心脱离亡者的瑜伽士)
三
公案
蒋扬夏巴唱情歌超度亡者(从上一则公案悲心勾召的角度讲述勾召)
(一)公案内容
(二)结论:
1、他利角度
1)高标准(超度):只有大成就者可超度中阴身,一般人做不到
2)低标准(有利):如果有悲心,信心,对亡灵也必定有利
2、自利角度:中阴时如何做
3、总结:要自利利他
本课难点
一、不放弃,就会有办法
本课的礼赞句部分,华智仁波切赞叹了如来芽尊者的三大特点——悲悯愚昧众生、摄受罪业深重、对刚强难化者巧设方便。
这样有智慧、有能力的上师,却不像一般的世间学者恃才傲物,反而对于不管什么样的人都接纳,帮助,即使是我们很讨厌,唯恐避之不及的那些问题人士,依然耐心地采用各种方式调化他们。上师说,这样善巧的原因是因为悲心和了解。
看到这里时笔者很汗颜,作为凡夫中的一枚,很喜欢那些认真的、乖乖闻思修的道友;对于那些比较笨的、邪见纷飞的,或者经常犯各种错误的,一次两次还可以,再多接触几次就不想再忍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智慧和悲心不够。
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做到像大成就者那样以各种方便摄受众生,会因为无力招架而躲得远远的,但是我们目前还是要从心态上开始练习,虽然眼下不仅帮不到他而且自己还会生烦恼,但是千万不要因此想:我以后才不会度化这种人呢!可以转念为:他现在这么招人烦,但愿我可以用智慧的宝剑斩断他的烦恼。这也是一种善巧方便。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也要随学上师处理问题的智慧,如来芽尊者摄受罪孽深重者,并不是表面的平庸仁慈,把他们硬留在僧团里,而是以其他方法摄受。在这里我们要学习把心态和行为分开,虽然心态上以悲心摄持,但行为上还是要有取舍。
二、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这节课中,上师在原文的基础上给我们增添了许多具有实战性的窍诀,比如“刹那往生法”,“中阴时认出文武百尊便得解脱”,“不堕三恶道的方法”,方方面面详细讲述了各种适合我们行持的方便方法,即使我们没有证悟,没有能力修持生圆次第,也可以由这些方法给自他带来保障。
方法并不难,难的是要从此记住,并保持串习的习惯。
比如“刹那往生法”,窍诀很简单,就是心里常常怀有“假设我突然就会死去,必须一心专注在头顶”的念头。最初接触的时候可能真的是遇到突然情况,或者受到惊吓时会努力作意的想一想,可随着时间推移,不说十年八年,顶多两三年,就早已经抛之脑后了。我们就像那只温水中的青蛙,意识不到危险的存在,一旦遇到了紧急情况,哪里还有半点把握呢。
上师已经把他能告诉我们的全部和盘托出了,剩下的,就是我们这些做弟子的,是否能真正记在心里,并终身行持了。
发心师兄:定解B09,定解B11
审核师兄:定解B07,定解B06
【档案编号B07138-定解B0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