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次第花开 >> 我们,别浪费了与他的重逢 Back

我们,别浪费了与他的重逢

希阿荣博堪布 次第花开 2020-01-29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故事,过去和现在很多修行人第一次见到自己的根本上师时,都会异常激动,痛哭流涕,出现种种难以解释的内心感受。当然每个人的福报不同,与自己上师的因缘不同,有些人确实在因缘成熟时显现上不经过多少观察便认定上师,从此跟随上师修行获得解脱,但是就我们现在的情况而言,还是不要完全依靠感性,把能满足我们此时此刻情感需求的、正好又被我们遇上的任何一个人,急于认作上师。


 我常听人说这位上师和自己有缘、那位上师和自己有缘。什么叫“有缘”?不是他肯迎合你,让你觉得自己“很有善根”“很有智慧”“世间出世间都很有福报”,总之从没自我感觉如此良好,就叫有缘。


 检视上师也不是评选全能最佳,诸如声名最显赫、地位最高、学问最大、弟子最多等等。我曾听一个人劝另一个人说:“我的上师是顶级活佛,你的上师不过小有名气而已,级别差多了。拜师就要拜顶级的,知道吗?”我也不知这“级别”怎么定的,但不管怎样,若是为了解脱而学佛,选择上师就不能只看那些外在标签。


我们应考虑的,是——






1.这位上师身上的特质是否展现着我所向往的修行道路,而这条道路将毫无疑问地导向解脱。


在这些的基础上,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


2.我与上师之间是否能无碍沟通。


这种沟通有时在初遇上师时便会显露出来。第一次见到上师(本人或法像),或听到上师讲话,或仅仅听说上师的尊名,便感到难以言说的亲切、欢喜、信赖(有些人会有汗毛竖立、分别念顿消等经验),像是失散多年、重又相逢的至亲,一个眼神、一句话,便能越过中间无论多久的分离,回到从前的心意相通。


这并不是说从此以后,弟子依止上师的过程中不会再遇到障碍,不会再吃苦头。障碍一定会有的,我们有多少烦恼习气,就会有多少障碍。


但与上师保持沟通,便意味着上师说什么做什么,你都能知道他是在调教自己,他指出的是自己身上的什么毛病。


师徒之间这种沟通至关重要,否则,再好的上师、再好的法,正法甘露也不能真正进到你心里去。






以前,米拉日巴尊者到一位大圆满上师绒顿拉嘎面前求法,因为没有宿缘,尊者没能很好地受持法教。后来,上师告诉米拉日巴尊者说:“我无法调伏你。你生生世世的上师是住在南方卓沃隆寺庙的圣者大译师玛尔巴,你应当前往南方依止他。”


米拉日巴尊者听到玛尔巴上师的尊名,不共信心便油然而生。他暗下决心:克服一切困难也要去拜见上师,并跟随上师修法。后来,他来到玛尔巴尊者所在之地,尊者示现耕田农夫的形象等在途中。他虽然不认识玛尔巴尊者,但一见到那位农夫,分别念当下全部消失,热泪盈眶,怔怔地站在那里。



不过,现在的人也不能太强调这种初见面的非常感受,因为米拉日巴尊者作为一位生活在公元十世纪藏地的农夫和修行者,他对人对事的反应,那种直接、纯粹、素朴,是生活在现今时代、尤其是城市里的人无法比的。而且他是在不认识、从来没见过上师的情况下,完全凭内心强烈的感觉,认出面前这位在地里干活的农夫的不同寻常。


现在很多人的问题是,心理暗示和联想太多,也比较情绪化,比较习惯生活中时不时出现戏剧性的场面。初次见到一位上师,反应激烈,也许能说明因缘特别,也许不能。


我见过一些人,初见面,欢喜激动,痛哭流涕,对上师非常虔诚,仿佛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可后来,也并没见他多精进修行。再后来,就渐渐看不到这个人了,也不知是依止其他善知识去了,还是干脆就不学佛了。



3.所谓因缘特别,归根到底,还是看你能不能踏踏实实跟着这位上师学法。


若能在上师的教导下,静下心来,一门深入修学解脱道,便是找到了与自己有宿缘的上师。与他初见面时内心的触动,那种明亮、温暖的感觉,会不断地出现在你心里,像是希望的源泉,激励着你精进修行。


否则,一时的心情澎湃,磕个头,听个传承,甚至灌个顶,然后回家一切照旧,是无法解脱轮回痛苦的。就算是跟自己有深厚缘分的上师,我们也只是浪费了与他的重逢而已。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第七章第一篇甄别上师

( 点击链接听本文音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