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慧灯之光网站 >> 在佛教的“超市”里,该如何各取所需丨《慧灯·问道》三乘篇 Back

在佛教的“超市”里,该如何各取所需丨《慧灯·问道》三乘篇

HDZGGW 慧灯之光网站 2020-06-04

《慧灯·问道》第四季 三乘篇 第8期


当我们走进佛门,解脱之路便已在脚下延展。大乘、小乘、人天乘如同三种不同的交通工具,引领着我们走向各自的终点。我们该如何在这三者中选择?哪一种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三乘篇”为您详细解答三乘的见、修、行、果,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等。




主持人:“思考世界,阅读自己”,欢迎收看《慧灯·问道》。在前面的节目中,慈诚罗珠堪布为我们介绍了关于人天佛教、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的学修之路,大家有什么疑问,可以向堪布请教。



Q1

三乘在饮食方面有哪些不同要求?


观众1:堪布,您好。请问人天乘、小乘,以及大乘的显宗、密宗,分别对修行人的饮食有什么不同的要求?


慈诚罗珠堪布(下文简称“堪布”):饮食上,比较突出的区别是大乘佛教强调吃素,所有学大乘佛教、发菩提心的人不能吃荤,只能吃素。这在《楞伽经》等很多大乘佛教的佛经中有明确的要求。小乘佛教则不要求吃全素,但不允许亲自去杀生吃肉。对于五戒之一的饮酒,大、小乘佛教都比较排斥。佛经里面,平时我们看到的大致就是这些。



Q2

为什么大乘佛教要求吃素?


主持人:为什么大乘佛教要特别要求修行人吃素呢?


堪布:大乘佛教要求修行人吃素,主要是因为慈悲心。虽然不是自己亲手宰杀,但是如果自己和那么多人都去吃肉,就会导致很多众生失去生命,同时也使很多人因此而造下杀生的罪业。如果大家都能够吃素,不吃肉,那么这些就都可以避免了。



Q3

三乘各自的目标不同,他们会有相遇的时候吗?


观众2:如果三乘佛教的修行目标各不相同,看似彼此越走越远,它们最终会有相遇的时候吗?


堪布:这个问题应该这样来看:从小乘佛教自己的角度讲,三乘永远不可能有相遇的时候。因为小乘佛教认为,人在涅槃后,会一直处于涅槃的境界,彻底地断除了轮回,再也不会回来了。

有两种观点是佛教非常排斥的,即常见和断见。有人会问涅槃与断见的区别是什么?比如说一个生命涅槃了,就是指这个人不在了,生命、轮回等也随之彻底中断,那么阿罗汉死后既没有成佛,也不再转世,这不就是断灭吗,与断见有什么区别?小乘为了解释这个问题,就说这个时候虽然没有人,但还是会有一个东西,但是这是很玄的。

大乘佛教对此讲得非常到位:阿罗汉死了以后可以立即入定,入定之后,虽然短期内不会再转世,但是过了很长时间以后,他还是会从这个禅定的状态中出来的,出定后他需要发菩提心,最后也会走上大乘佛教之路,所以他最后的选择还是大乘佛教。这就叫作究竟一乘,最后只有一乘,所有众生都是要成佛的。

所以从大乘佛教的观点看,无论是学人天佛教、小乘佛教,还是学大乘佛教,最后都要证悟空性,都会殊途同归。既然都要证悟自己心的本性,那么他们都会在那个时候相遇。在什么地方相遇呢?就在心的本性、光明、法界当中相遇。这是大乘佛教显宗、密宗的共同观点。



Q4

对三乘修行人的建议


主持人:堪布为大家解答了各个方面的问题,最后也想请您针对三乘的学修道路,从见、修、行、果等方面给出整体的建议。


堪布:佛教讲了四种根机:大乘的根机、小乘的根机、人天乘的根机,还有一种是不确定的根机。

这四种不同的根机中,有一些人,其前世所做的修行,会决定此生他们选择哪一乘修行。比如前世发了菩提心,受了菩萨戒,这样的人再转世轮回时,虽然不记得上一世曾发过心、受过戒,但是由于他的心里已经种了菩萨戒的因,所以时时刻刻都会影响到他的各个方面。如果他要选择一个宗教,一定会选择佛教;在佛教里面,一定会选择大乘佛教。因为这种人已经受到了非常深刻的影响,所以他永远都不会选择外道,也不会选择小乘佛教或者人天佛教。

小乘佛教也一样。小乘佛教徒要成为阿罗汉,最快的速度要经历三世。比如第一世他学了小乘佛教,死后再转世时,因为上一世的修行,他一定会选择佛教,尤其是小乘佛教,他一定会走上这条路。

缘觉也有比较确定的根机,他也是这样。人天佛教徒也如此。

还有一种不定根机。他这一世所处的环境,特别是他的上师,他接受过的教育,这些决定了他此世选择学佛还是学其他宗教,以及如果学佛他会学什么法。

因为我们的根机基本上都是确定的,所以如果下一世想学大乘佛教,现在就要做好准备。佛教平时总讲,人未来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意思就是说,下一世你想学大乘还是小乘的法,想学密法还是显宗的法,都取决于这一世所修学的法门。如果我们希望下一世修大乘佛教,今生就要努力发菩提心,这样的话下一世就会很有保障,不用去担心。

那么这三乘分别适合什么样的人呢?我想,现在很多人还不了解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但是他们希望自己的日子过得好一点,毕竟所有人都追求幸福快乐;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他们能够相信轮回和因果;但除此以外,其他的暂时还不想考虑,这样的话可以暂时先修人天佛教。人天佛教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所以对他们比较适合,我们可以给他们推荐人天佛教,对他们的帮助是很大的。但人的思维和想法随时都会发生变化,学了人天佛教以后,如果有一天他想明白了,也许又会想学小乘佛教或大乘佛教。这种情况非常多,尤其在现代人中更是如此。

佛教在传统上没有大力弘扬人天佛教,是因为很多人都有一点轻视它,觉得人天佛教不太值得学习,而应该学习大乘佛教或小乘佛教。但是,因为现在的人根机较以往不同,大众的需求也不同,如果一味地让他去追求解脱、成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接受度可能不会太好。相对而言,人天佛教的基础“相信因果和轮回”,这个要求则不是很高。也许很多人觉得自己难以相信佛教的转世轮回和善恶因果,主要原因是他们还不知道、不明白这些理论,一旦知晓这些理论,其实也并不难。除此之外,人天佛教在其他方面的要求并不高,对大众来说是非常适合的。我觉得应该大力弘扬人天佛教,对大家有帮助,对社会也有帮助,对我们所有人都有帮助。

第二是小乘佛教。我想在有大乘佛教的地方,人们不是学大乘佛教就是学人天佛教,真正想学小乘佛教的人相对较少。虽然有时候也有人想学习南传佛教的内观禅修,但是真正想彻底修行小乘佛教,最后成为阿罗汉的人其实并不多。因为有大乘佛教的地方,那里的佛教徒或多或少地知道一些大乘佛教的理念,绝大多数的人比较向往利他、慈悲心、菩提心等,这些对他们很有吸引力。当他们发现自己的亲人以及更多的人需要帮助,而自己也真的能够帮助到这些人时,就会觉得自己的生命非常有意义。所以有大乘佛教的地方,想学小乘佛教的人不多,不是学人天佛教,就是学大乘佛教,基本上就是这两种。

其实有藏传佛教、汉传佛教的地方,就不需要推广小乘佛教的修法了。当然,想学小乘佛教的内观禅修等是没问题的,学这个也不是为了成为阿罗汉,有可能只是为了暂时化解自身的压力,在平时感到内心浮躁的时候获得一些宁静。除此以外,小乘佛教的修法在大乘佛教里面其实全部都有。不过有些时候,小乘佛教比较注重传统的延续和实修,南传佛教很多僧人至今仍然保持着这样的习惯:第一是托钵;第二是住在森林里面,由一位师父带几个徒弟,大家一起修行。所以他们在内观禅修等方面的传承保留得比较好,学一学这些当然没问题,其他的就不需要学太多了,因为大乘佛教的修法完全可以代替所有这些修法。

第三是大乘佛教。实际上,由于人的根机不同,并不是有大乘佛教的地方,人们都能够修大乘佛教;也不是有小乘佛教的地方,人们就都不能修大乘佛教。如前所述,有小乘佛教的地方,人们接触大乘佛教的机会不多,但是现在逐步有了一些交流后,一些南传佛教的法师们也逐步地接触并了解到了大乘佛教,这才认识到大小乘之间并不矛盾。小乘佛教中有很多人有这样的认识。

大乘佛教也讲,凡是在小乘佛教里面修行到一定境界的人,比如彻底证悟人无我的小乘修行人是不会跟大乘佛教争论的;经常跟大乘佛教争论,说大乘非佛法的人,主要是小乘佛教里面比较偏重理论方面的学者型法师。真正有觉悟的人,其实已经明白了这之间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因此不会彼此排斥。大乘佛教中一些老一辈的上师们也这样讲过。因此,可以这么说,有大乘佛教的地方,这里的佛教徒,比较适合学大乘佛教,也有一部分适合学人天佛教,除了这两个以外,可能不需要第三个了。

至于学大乘佛教还是小乘佛教,最好尽量选择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的核心思想是真正地、全面地利他,里面没有任何自私的成分,确实是非常好的。其次,它的很多戒律比较开放,所谓开放,是指只要没有自私,完全为了他人,平时严格禁止的事情,到一定时候也会被允许,甚至被鼓励这样去做,就是因为这样做能够利他。大乘佛教的终极思想不是为了控制自己或者禁止自己做什么事情,而是要去利他。只要真的能够利他,没有丝毫自私心,任何方法都可以采用,大乘的戒律在这方面很开放。还有,大乘佛教缘起性空观点的包容性非常强大,与当代科学、哲学等任何学科都能兼容。即使科技再发展几百年、几千年,大乘佛教也完全可以兼容,因为它的见解很开放。总之,无论是见解、戒律,还是它的具体方法以及核心思想,都非常适合现代人。

很多西方人对于前世今生有各种各样的疑问,至今没能彻底解决。但是讲到菩提心、慈悲心,还有大乘佛教密宗的大圆满、大手印当中关于心的本性、佛性、光明,他们就非常接受,非常欢迎。所以确实有很多人都觉得密法根机的人实际上是很多的,有时候都会出乎意料。比如这些连轮回疑问都没有解决的人,非常喜欢密法的思想,也非常喜欢大乘佛教的佛性、如来藏等见解,对此接受度很高。所以,对他们更适合讲大乘佛教,更能利益到他们。

从三乘各自适合的人群方面讲,我想大概就是以上这样。而我们自己学习的时候,尽量要去选择大乘佛教。当然,如果实在不愿意学大乘佛教,也不能强迫,佛也是这样讲的。对于不想学习大乘佛教的人,可以建议他们学小乘佛教;如果大乘佛教、小乘佛教都不愿意学的话,也可以建议他们学人天佛教。如果他们根本就不愿意学佛,那也不要强迫,我们可以用一些佛教的方法去帮助他们,然后他们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去帮助身边其他的人。尽管这些人没有佛教信仰,但是佛教的很多方法与信仰并无直接关联,就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方法,只要用就一定会有效果。尤其像禅修、慈悲心等,对人一定有帮助,即使是无神论者也可以用佛教的方法帮助自己和他人。

佛教的传播与其他宗教相比,本质上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佛教不允许用各种各样的手段,仅仅为了传播而去传播。佛教在传播方面主要考虑的是所传播的方法是否适合对方;让对方学习了这个方法之后,他能不能帮助到自己,能否用得上。如果确定可以帮助他,就可以用一些善巧的方法让他学习;如果不确定佛法能帮助到他,就不要让他去学,不要用各种各样的手段让他进入佛门,应该让他自己进行自由选择。

佛认为所有众生最后都会成佛,只是机缘是否成熟,以及时间早晚的问题。时机不成熟就不要过度地强求,这也是佛教常讲的“顺其自然”。但也不要太随意,想学就学,不想学也无所谓,不能这样。因为这不是为了佛法的传播,而是为了利益众生。所以如果有机会,对方能够接受,你觉得这个方法也确实可以帮助他的时候,就应该积极一点地去推广。实际上,这也是佛教徒的义务和责任。


主持人:一方面我们可以积极地去推广佛法,帮助他人;另一方面,佛教也非常包容和有自由度。虽然最好的选择是大乘佛教,但也可以自由选择,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道路;甚至不成为佛教徒,但佛教的方法也依然可以使用,由此可见,佛教的包容度真的很大。


堪布:关于这一点我还要再补充一下。举个例子,西方人中,有一部分是没有信仰的,有一部分信仰基督教,佛教的禅修传到西方后,他们也都开始进行佛教的禅修。这些没有佛教信仰的人,在使用禅修的方法时,确实觉得对他们的帮助非常大。正因为感觉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所以禅修在西方是非常流行的。

对于这个现象,佛教徒有两种态度。南传佛教的一部分法师是比较反对的,他们认为如果把佛教禅修中信仰的部分全部去掉,给不信佛教的人去用是不太好的,佛教的方法不应该这样用。而藏传佛教的很多上师们则认为这样是可以的。因为佛教存在的价值就是利他,虽然一些人没有佛教信仰,虽然在这种禅修里,佛教信仰的部分被去掉了,但是毕竟可以帮助到他们,既然如此,那么佛教的目的就达到了,所以这样使用是可以的,也是很好的。藏传佛教的很多上师们对此也很赞叹。我想,这就代表了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在利他方面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其实是否信仰佛教都没关系,这些方法暂时都是可以用的,大乘佛教应该是这样的态度。


主持人:即使暂时无法将一部分人引入究竟解脱的路上,但是可以给他们一些暂时的安乐。


堪布:是的。


主持人:谢谢堪布!正如堪布所说,佛教就像一个偌大的超市,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每个人都可以各取所需,找到适合自己的修行道路。也希望每一位师兄,每一位观众朋友,都能在佛法中找到答案,努力去修行,一定能到达自己向往的目的地。



下期预告(6月11日)

上师与弟子篇 第1期

Q1 上师的概念是什么?对修行人的意义是什么?

Q2 词汇解析:师父、法师、上师

Q3 词汇解析:金刚上师、根本上师、自性上师

Q4 词汇解析:引导师、一般传承上师、酬忏师、誓言灌顶师、令解心续师、窍诀传授师

Q5 什么是真正的依止上师?

Q6 修行道路中给予不同法恩的上师,我们和他们都是依止关系吗?有什么区别呢?

Q7 依止上师需要拜师仪式吗?

Q8 依止上师需要缘起物吗?

Q9 没有上师的联系方式,无法请教问题,可以依止吗?

Q10 距离上师很远,修行中遇到疑问该如何解决?





播出平台

慧灯之光网站、慧灯之光App、慧灯之光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慧灯问道、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蜻蜓FM


收看往期节目

学佛之初的愿望,都能实现吗?

不同的交通工具,不同的学佛风景

心中有佛,还需要皈依的仪式吗?

选择学修道路时听谁的?

大乘佛教非佛说,这是真的吗?

慈诚罗珠堪布推荐给您的佛经

想舒舒服服成佛,可以吗?

点击文尾“阅读原文”按钮,收看以往各季节目


导览


回复“1”:慈诚罗珠堪布简介

回复“2”:《科学放生手册》

回复“3”:《临终准备和助念实操手册》

回复“4”:下载慧灯之光App

回复“5”:直播收看方式

回复“6”:藏历查询



• END •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收看《慧灯·问道》


您有问题希求解答,

或者您对栏目的意见和建议,

以及栏目合作、文章转载等事宜,请联系:

📮  wendao@huidengzhiguang.com

本公众号视频及文字内容均为原创,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看以往各季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