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课-隐藏窍诀&名词解释
隐藏窍诀
一
上师对于听闻前行的要求
1、希望大家在学习期间善始善终、圆满传承,明白《大圆满前行》从头到尾到底讲了什么,每个词句的含义是什么,它所表达的意义自己能否做到。
2、要修持《大圆满前行》,不能只是文字上听了、意义上懂了,更需要在实际行动中,把它的内容贯穿于心,通过修共同加行和不共加行来调伏自己,让自己的相续得以转变,变成一个真真正正的修行人。
二
遇到违缘障碍我们该怎么办
发愿:发大心,大愿,克服一切困难。
自身角度:只要心坚强,一定会超越一切障碍。
他人角度:时时祈祷三根本及三宝:“请赐予我加持,愿我学这个法传承圆满,自相续与法完全相应,与往昔持明传承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
三
证悟的人是什么样的
许多人有比较扎实的基础,今后一个个必定获得不共的特殊修证。当然,修证的境界越高,越不会说“我今天看见什么”、“我现在证悟了什么”、把大圆满顿超或直断的境界轻易显露出来。通常他们会表现得很谦虚,说自己只不过修了一点加行、观了一点无常。
四
上师的不共加持
凡是受过意科喇嘛批评的弟子,据说后来都有不同成就——毕竟若没有一定的根器,他老人家也不太管。特别严厉地批评过很多次的人,可以遣除其违缘,最终证悟境界比较高……这确实是一种不共加持。甚至上师离开人间以后,在梦境等其他境界中,有时候也会批评或者以不欢喜的姿态调伏弟子,这些都是上师的加持以不同方式融入自己的心。
五
如何把握修学《前行》的大致方向
这次共同学习时,每个人的收获肯定不同,但应该要把握大致方向:一方面以闻思通达逐字逐句的内容,一方面要以虔诚的信心祈祷本传上师。一旦各方面因缘成熟,纵然你是普通的凡夫人,也可以证悟最高深的究竟境界。
六
宁提派:祈祷与加持结合即可开悟
对我们宁提派而言,要想获得证悟,根本不必费心钻研经教,或者依靠其他苦行,只要将传承上师的加持与自己的祈祷相结合,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开悟。大多数修行人一边念《龙钦宁提前行仪轨》一边修加行,通过这种方式即能得以开悟。而按照法王如意宝的传统,则是一边念《开显解脱道》一边修加行,这样便可认识心的本性。
七
信心和感恩心是证悟的来源
学习佛法不但要有理解法义的智慧,更要有对传承上师的信心。如果你看上师传记时,始终热泪盈眶,对上师有无比的感恩之情,很多时候感激得流眼泪,那说明法的加持入于你的心中,这样继续下去有一定的希望。
八
祈祷本传上师极为重要
作为后学者,应当经常祈祷这些传承上师。如果你没有其他祈祷文,可以念诵这几个顶礼偈,不断地祈祷三大传承上师、无垢光尊者、智悲光尊者。若能如此,相续中的烦恼通过上师加持即可遣除,智慧和大悲无形中会自然出现。所以我始终认为,恭敬祈祷本传上师是极为重要的事情!
编写师兄:定解B06,定解B20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1001-定解B06-004】
名词解释
相续
因果次第而不断绝也。有为法无一常住,世人但认因果连续为常住耳。俱舍论四曰:“何名相续,谓因果性。”
——《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传承
传承是传递教法的一种传统形式。传是传授、传递,承是继承、领纳。由诸佛菩萨、祖师大德把清净的佛法传授给有缘弟子,弟子领纳继承,获得传承的加持力量。正是这样一脉相承、代代相传的传承,才使得佛法灯灯相续、源远流长。
————大堪布益西彭措《正法明灯》
补特伽罗
是梵文译音,即人。依附五蕴命名为人,为士夫,为有情众生。汉文亦译作数取趣。指人不断流转六趣而言。其身心中所有功德过失,时增时减,数数聚散,故名数取趣。 ——《藏传佛教格鲁派史略》
法身
法性之体名为法身。法性之体即是空性,虽名为身,然无色相可睹,故法身无相。
——《藏传佛教宁玛派》刘立千著
加持
梵语为“地瑟娓囊”,又译为“加被”、“加护”、“加佑”、“加备”等,将上师三宝的慈悲神力加诸于众生。
—— 《白玛邓登尊者传》
顿超
不依次第,直接达到甚深不可思议的根本禅定。 ——《白玛邓登尊者传》
无缘大悲
1、无缘,无所得,空性。无缘大悲即空性大悲。 ——《涌莲藏真》
2、无缘大悲有两种意义:一种是无缘,一种是大悲。无缘指的是智慧,一切无所缘,一切无所执;把无缘和大悲拆开来看,就体现了智和悲两种意义。大悲就是利他的大悲心。现在我们修的大悲是属于有缘大悲,因为我们有所执、有所缘——我们缘众生存在,缘自己存在,缘佛果可成的,这就叫有缘、有执着的大悲心,它的功效有限,因为受执着的分别念局限、束缚的缘故,大悲的能力不能完全体现出来。而无缘大悲是完全安住在空性、安住在胜义法性当中自然流露出的大悲,这时的大悲和智慧是双运的。
—— 生西法师辅导
戒体
防非止恶之功能也。戒法授受之作法成就时,指防非止恶之功能,发现于受者身中者谓之戒体。此戒体旧译云无作,新译云无表。随顺此戒体而于身口意三业表现如法之所作,谓之戒行。论于戒之四科(参见:戒)。楞严经一曰:“淫躬抚摩,将毁戒体。”
——《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持明
1、修持密乘、证得成就者。明谓密乘本尊大乐智慧,深入修持此智慧者,称为持明。
—— 《藏汉佛学词典》
2、持明在很多地方都会出现。明是什么?它不是平常意义上的光明,“明”讲的是真如。在密宗当中所宣讲的真如,比如等净无二、究竟实相,这叫明,它具有殊胜妙慧自性的本体。持,是具有。某个修行者或者补特伽罗的相续当中,具有密宗的真如,他已经现前了或具有殊胜的妙慧,叫做持明。内心中已经具备、存在、持有或者现前,叫持明。持明属于密宗的果位,在显宗是通过菩萨进行表示。密宗当中用菩萨的名称很少,也不是没有,基本上是用持明、勇士进行安立的。持明代表密宗果位的法,内心具有明性、真如的证悟本体,叫做持明者。持明者有很多不同的阶段和层次,有异熟持明、长寿持明、大手印持明、任运持明,相当于一到十地的菩萨,或者从加行道到佛地的安立。内心当中具有某种本性的证悟,叫做持明者。持明者属于表示传,不通过语言、文字传法,只是通过身体表示,通过标志性的表示,使他们完全现前本师、上师相续当中的密意,完全可以证悟。
—— 生西法师辅导
伏藏
“伏藏”,藏文是“爹玛”。“爹”,有“宝贵”和“值得保全”之意,是指一件很珍贵的东西被埋藏,最终再被发掘出来。莲花生大士自从到西藏传扬佛法后,发觉当时藏人的质素未足以接受密法,以及当时有些法的因缘尚未成熟,故离开西藏前,将很多教法、佛像、法药埋在不同的领域里——有的在瀑流,有的在山岩,有的在虚空,甚至有的在圣者的甚深禅定之中。
伏藏是宁玛派所独有,包括取藏特有的方法和原则。取藏者被称为“得登巴”,相传都是莲师和他的弟子的化身,能圆满地重整伏藏经文,并准确地解读伏藏经文的理论和方法,最著名的如《西藏度亡经》等等。
——参见《雪域虹光 光明金刚密库》,金刚上师卓格多杰 著
编写师兄:定解B06,定解B20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1001-定解B0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