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颗钻石的约定‖242
每 日 背 诵
365颗钻石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11 月 19 日 佛 历 2564 年
མི་ཕམ་རིན་པོ་ཆེས།མེ་སྟག་ཕྲ་མོ་མི་བཟོད་གཅེས་དགུ་ཡི་ལུས་ལ།།དམྱལ་བའི་ལྕགས་བསྲེག་ས་གཞི་སུ་ཞིག་གིས་བཟོད་ནུས།།ཞེས་གསུངས།
不忍微小火星贪爱之身体,何能堪忍燃烧地狱之铁地?
现在的人特别喜欢化妆打扮,在这方面,整天花的时间相当多。我认识一位居士,她对学佛比较虔诚,唯一有个毛病就是特别爱打扮,我说:“你是不是应该把时间用在学佛上,不要太执著外相了?”
她回答说:“不行啊,堪布!没有化妆的话,我就像个魔女,而化妆了以后,我会变成天女。”但在我看来,人化了妆之后,有一种虚假的感觉,一看就知道不是本来面目。其实你喜欢天女的话,还不如戴上天女的面具,这样可能更好看一点。
我的身体终将死亡、腐朽,它会发出浓烈的臭气,令贪食腐肉的狐狼都不敢趋前品尝,这种结局必定会降临,因而身体不是该贪执的对境。
我们特别执著自己的身体,然而,不管这个身体多么美丽,总有一天会死亡。尸体停放几天后,马上就会膨胀、腐烂,散发出恶臭,尤其在夏天,再美的身体也是臭气冲天,连饥饿的野狗、狐狸、豺狼、秃鹫都不敢去享用。
若对身体的组成部分一一剖析,不管是骨头、腐肉,或者黄水、浓血,都无有少许精华,什么地方值得贪执呢?
贪执身体完全是一种迷乱习气。人死后过了几天,即使生前再好看,那时候也会深深体会到人身不净。大城市里的道友,不一定有亲自去尸陀林的机会,而我们学院里的道友,离尸陀林只有两三公里,方便的时候,为了修行应该去一下。
现在很多新闻记者或旅游观光的人,对藏地的尸陀林特别好奇,到了那里以后,举着摄像机、照相机到处拍。其实这没有任何意义,去尸陀林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猎奇,而是要观察自身跟死尸本质上有何差别,通过这样的串修,逐渐明白再怎么贪执身体也没有多大意义。
贪执身体根本没有意义,尤其为了身体造恶业更不应理。佛陀在大乘经典中说:“极其珍爱之自身,死时舍弃如破罐,俱生骨肉亦分离,独自随业而漂泊,切莫为身造恶业。”
我们极其珍爱的身体,一旦死亡来临,就像被扔掉的破罐一样,根本没办法执为我所。那个时候,和俱生的骨头、血肉也不得不分离,独自一人漂泊于中阴界,唯有业力跟随着自己。因此,为了身体而造恶业,的的确确不合理。
断除贪执身体的方法,最好是将之观为如梦如幻,或者以小乘不净观的九种相来观修,若能对身体断除贪执,那么很容易获得圣果。
佛经中有一个公案说:摩竭陀国有座“观园”,里面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一天,许多男女到那里去烧香拜佛,有个大臣的儿子叫畏间,有个漂亮的女人叫上金光首,二人彼此吸引,在拜佛时一直忍不住偷偷看着对方。
突然间,上金光首仰翻在地上,四肢僵硬,只见她脸色发黑,眼睛、嘴角、鼻孔、耳朵开始流出脓血,一股恶臭扑鼻而来。畏间这才明白上金光首死了,而且在炎热的阳光下已经开始腐烂。转眼间,美丽的上金光首变成一具腐烂的女尸,臭不可闻,一群群苍蝇逐恶臭飞来,在尸体上吃喝那死肉败血。
畏间怎么也想不出上金光首的死因,不禁惊恐万分,准备拔腿跑掉。刚要跑的时候,身边的树神说起话来:“这个人只贪图她生前的美丽,不管她死后的凄惨,真是没有良心!”畏间感到万分惭愧,便从身上脱下外套,将那腐烂发臭的尸体盖住,搬到树林中埋起来。
他很想知道上金光首的死因,于是就去佛陀居住的精舍。顶礼之后,正打算询问佛陀,突然看见从外面走进两个女子,年长一点的正是上金光首。畏间大吃一惊,转头一看佛陀不见了,面前却站着文殊菩萨。
畏间顿时明白,这一切都是文殊菩萨为了教化他而示现的,并体会到美丽如同泡沫一样,快乐也是瞬息的幻想,只有佛道才是永恒的依靠。后来他精进求道,成了德光耀菩萨,最后成佛。
所以,自己因缘成熟时,佛菩萨便会显现于面前,幻化出各种形象来断除我们的贪执。
若始终贪著身体不放,打扮穿着、爱护保养……日日夜夜为它操劳,那修行肯定不会成功。诸佛菩萨的这些教言,大家理应铭刻于心,反反复复观察这个身体值不值得贪执。当然,学佛并不是一天就有明显的效果,如果一天就有明显的效果,这不一定是很好的征相。世间上的任何知识,都要依靠日积月累,我们学佛也不例外。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入菩萨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