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因果不虚,有人疑惑:“如果真是善恶有报,
那我如今做了善事,为什么还不现前善果呢?”这种观点有失偏颇。
你做善事是“因”,得快乐是“果”,“因”和“果”之间一定要有时间的间隔。
我们今生所造的恶业或善业,下一世、再下一世,乃至许多世后才会成熟。
摘自-《残酷才是青春》-
2019.3.22
不管是男女情感、财富名声,一切的快乐就像露水,
而获得解脱、远离业惑烦恼的圣者果位才是最究竟的。
所以大家应该发起出离心,明白整个轮回犹如监狱般痛苦,
一直呆下去的话,没有一个是快乐的,
只有遣除了业和烦恼,那种快乐才是永恒的。
摘自-《佛子行讲记》-
2019.3.23
财富,实际上有时越追求越得不到。
所谓“舍得”,有舍才能得,没有舍就得不到,
因此获得财富的方法就是具备舍心,
只要有一颗舍心,自然会感得富足的回报。
摘自-《华东师范大学问答》
2019.3.24
《大庄严论经》中说:“智慧宜调心,勿令着五欲。”
人应该以智慧调整自心,如果了解一切都是无常、痛苦和空性的本性,
就不会向外驰骋,耽著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
从而远离蒙昧,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安乐。
-摘自索达吉堪布微信公众号-
2019.3.25
倘若没有求解脱的想法,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以外没有什么目标,
那只能叫做“经济动物”,跟山上的牦牛没有差别。
所以人活着一定要有目标,学佛就是想离开轮回,
若能如此,对城市的豪华建筑或对人的感情不会特别执著,
那些全是一种假象,心里会产生这样的定解。
摘自《佛子行讲记》-
2019.3.26
有些人常做善事,但仍会遭受一些痛苦,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行善虽会有乐果,但若以前造过恶业,这也会成熟苦果。
除非用忏悔来消除恶业,否则,善恶因果不能抵消。
这就像种瓜会得瓜、种豆会得豆,不可能因为瓜种多了,就不会结豆。
摘自-《残酷才是青春》-
2019.3.27
推荐阅读:智悲语露3月13-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