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次第花开 >> 我们所珍视的一切,岂止是死亡时带不走 Back

我们所珍视的一切,岂止是死亡时带不走


念念迁流

Buddha dharma 


如果说人生是一趟旅程,我们每个人就像是穿上了魔法鞋而停不下脚步的旅行者,身不由己地向前向前,所有经历都成了沿途的风景以光速一掠而过,眼所见,耳所闻,见闻觉知与对境,一切的相遇当下即是分离。


相遇(其实也只是我们以为相遇,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我们暂不在这里讨论),就说那风驰电掣的相遇和分离吧,一分钟前发生的事情,现在已经乘光而去,离我们有多远呢?光走一分钟有多远,如果我们能回望,会看见刚才的那一幕在那里。这也只是譬喻和假设,我们根本无法回头,不仅不能身临其境重新回到已发生的一幕幕里,连回望也是不可能的


已经发生的,无法再看到。除非是在命终之时,有些濒死的人会影片回放般见到自己一生中部分经历的重现,但恐怕若非如此,我们的眼前是不会重现过往场景的。


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说的也是经历的不可重现这个意思吧,只不过佛法还让我们去注意:迁流不息的不仅是河,还有生命本身,生老病死的流水节奏,因而两次踏入河流的人亦是不同的。


一切都正在过去。佛经里说,念念迁流,新新不住。但我们对无常的觉受却没有如此微细,没有察觉到念念之间已是大变迁,天地人都是不同了。这个角度在佛法的修持里称为细无常的观修,也就是在微细层面上观察无常


我们通常所说的无常,一般都指的是粗大的无常,也就是普通人不需要特别地观察也能感觉到、也知道自己在经历的变化;而细无常呢,却需要颇为缜密的观察和分析,并在日常活动中反复提醒自己并刻意去体会,才会生起觉受




对受过现代科学教育的人讲“没有绝对的静止,一切都在运动中”这个道理,是比较容易讲通的,但关键是,人们知道原理,却很少将之与实际生活连接,而且更重要的是,即使一切都在运动中,你仍然认为是有一个本身不变的东西在运动中。就像你看见一只小鸟从窗前飞过,你不会认为三秒钟前从正面见到的小鸟,三秒钟后从侧面见到的小鸟,竟然不是同一只鸟。


你品,你细品  



细无常的分析思维

Buddha dharma 


器情世界之无常,可以从粗细两个角度去分析思维:一是细无常,微细难以觉知,刹那生灭;二是粗无常,易于觉察,相续毁灭


器世界的粗无常是成住坏空,观待有情世间是指生老病死,此二者都在刹那不停地生灭为细无常


在观察思维粗无常的基础上,通过一步一步地推理辨析,完全可以了知细无常。观察器情世界悉皆无常的修法非常重要,这是引发我们生起无常观念的第一步。


细无常通常难以觉察。


以江河水来说,我们站在江河边看奔流不息的河水,会觉得这河水和去年一样,好像没什么变化,颜色、水流、乃至声音都和去年相同。但如果我们往水里扔下一朵花,就会发现花朵随着河流迅速远去。如果是去年抛下的一朵花,这朵花可能已经流到大海里去了。也就是说,今年的河水早已不是去年的河水,这一刹那的河水也不是上一刹那的,万事万物都是如此,刹那之间就已改变。



我们这一秒钟看到的东西,下一秒钟其实已经改变,但因为这些改变是相续的,我们凡夫肉眼看不出来,没有仔细观察,便误以为它是不变的。


总之,一切有为法都是刹那坏灭的体性,哪怕再粗大、再久远的相续,也必有彻底摧毁之时。所以,一切有为法都不坚实、不牢固、不可取、不可贪。但因为没有善知识引导、没有观想无常的训练,我们一直颠倒地认为有一个常法存在,根本体会不到无常的可怕,所以才会一直执著,并引起种种烦恼痛苦,被束缚于轮回中无法解脱。


因此,若不修习无常而落在常执中,则不论做什么也不能安立为解脱道。相反,若能观修一切器情世界刹那无常的真相,就可以瓦解常执,从对世间的贪恋、追求中获得解脱。


整理自:菩提洲网站 在线学习

《开显解脱道》讲记 第7课 寿命无常02

慧持法师讲释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