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颗钻石的约定(60)
每 日 背 诵
365颗钻石
5月13日 佛历2564年
【第60颗钻石】
མགོན་པོ་ཀླུ་སྒྲུབ་ཀྱིས།གལ་ཏེ་མི་སྟོང་ཅུང་ཟད་ཡོད།།སྟོང་པའང་ཅུང་ཟད་ཡོད་པར་འགྱུར།།སྟོང་མིན་ཅུང་ཟད་ཡོད་མིན་ན།།སྟོང་པ་ཡོད་པ་ག་ལ་འགྱུར།།ཞེས་གསུངས།
龙猛菩萨:
若有不空法, 则应有空法。
实无不空法, 何得有空法?
实无“不空法”
我们观察一切万法,到底有没有谛实(实有)的呢?最后发现,从轮回中的柱子、瓶子,一直到涅槃、佛陀相好庄严之间的清净和不清净万法,没有一个成实存在。
世人所许的万事万物,只是在迷乱识前成立为有,实际上如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所言:“如石女儿自性生,真实世间俱非有,如是诸法自性生,世间真实皆悉无。”就像说石女儿的自性生,无论在真实胜义还是世间名言都没有,同样,色等一切诸法的自性产生,在世间名言、真实胜义中也绝对不会有。
石女儿不要说在胜义中,世俗中也肯定没有,既然从没有产生过,那他的生活、神态等就无从谈起了。同样,现在所接触的各种法,比如人们喜欢的财富名声等,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如同梦中的大象一样,虽于迷乱识前存在,但真正用智慧来观察,一点一滴也得不到。
在整个三界中,即使你再有智慧、再有能力、再有功夫,也找不到一个不空实有的法。
也无有“空法”
倘若没有实有的法,那么观待其安立的无实法,如没有瓶子的“无瓶”,又怎么会存在呢?
因为空与不空是观待的,就像这与那、东与西、粗与细一样。没有不空的法,又何来空法可言?
也许很多人认为,瓶子是没有的,但瓶子的空性应该存在。但这种空性,只是在具实执者面前暂时抉择的,真正观察也不合理。
因此,万法在抉择究竟空性时,有与无都是没有的,甚至包括解脱、如来、极乐世界也非实。《中论》云:“邪见深厚者,耽执有如来,如来寂灭相,分别有亦非。”邪见深厚的人,耽执如来是存在的,但如来远离一切相,又怎么会有“有”或“没有”的分别呢?
所以,空法不可能有任何本体。
有些修禅宗或华严宗的人在坐禅时,认为安住于什么都没有的境界中,就是所谓的空法。其实这是错误的。
按照敦珠法王的观点,这些人只是住于阿赖耶的境界上,根本没有体悟到密法的大圆满。现在个别人的坐禅,可能也是这种境界。其实这种境界只是一种灭法,并没有体悟到禅宗的不生不灭。
六祖惠能大师说过:“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他并没有这说是一种灭法,而说是一种不生不灭的境界。这样的境界,用不着去否认,用不着去建立,也用不着特意去观修。当你依靠自己的信心与上师的窍诀,通过上师的直指,启发这种因缘之后,就能完全体悟到。此时你会发现,它不是一个单单的空法,也不是像灯泡一样明明清清的东西,而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当然,这种境界不是从外面来的。
以前禅宗大珠禅师到马祖那里去,马祖问他从哪里来,他说从越州大云寺来。
又问:“你到这里干什么?”他说:“我来这里求佛法。”
马祖告诉他:“没什么可求的,自己本具这个宝藏。”大珠禅师听到这句话,顿时豁然大悟。
所以利根者通过上师或法本的一种指点(密宗称之为“直指”),因缘聚合时,当下即能悟到这不是一个单单的空性,也不是一个单单的光明,而是一种不可言说的境界。
一旦你体悟了这种境界,对因果就会非常重视。不像现在有些人,“证悟”越来越高时,对因果越来越不重视,甚至念珠已扔到180公尺以外,从来也不拿。有些所谓的“开悟者”,对世俗的念咒语、磕大头、修加行、放生、做善事等,一点兴趣都没有,这可不是一个开悟的相。
我们上师如意宝的境界是公认的,他老人家不管白天、晚上都非常精进,即使出国坐飞机,上师也一直拿着念珠睡着。有时候想起上师的精进,我们都觉得非常惭愧。我们睡觉时把念珠放在一边,或挂在墙上,但上师都是用它一边念咒语一边睡着,睡时手也一直掐着那个界限,第二天早上醒来又接着念。这没有任何夸张的语言。
警诫
境界非常高的人,对世俗的善根非常重视。而现在有些人不要说证悟空性,就连单空也不一定能证悟,遇到一点小事就脸红脖子粗,大发脾气,很多“成就相”表露无遗。
这说明他平时没有积累善根,只会说大话,最终毁坏的只能是自己。
因此,自称证悟空性的人务必要注意!
【上一篇】
【复习回顾】
排版 | 一心一意
图片 | 嘉黛
约好一起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