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国际佛学网 >> 前世今生 | 回忆前世的两个真实案例 Back

前世今生 | 回忆前世的两个真实案例

索达吉堪布 国际佛学网 2019-06-01


关于“二、建立自宗”则可分成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心识的产生;


(二)身体的形成;


(三)身心关系。


其中第一个方面又可分成两点进行阐释:


1、心识的产生;


2、对之生起信解。



下面阐述“2、对之生起信解”。


这一部分的内容又可分成五个方面:


(1)依靠回忆前世之实例而生信;


(2)依靠催眠、梦之要诀回溯前世之试验而生信;


(3)依靠一身拥有多心识及一心迁往另一身体之理而生信;


(4)依靠心识可脱离肉体进行自主活动之事实而生信;


(5)依靠中阴闻解脱法所描述之境界真实现前而生信。



先论述第(1)点:依靠回忆前世之实例而生信。


另一位印度女性丝万娜塔也是一个能回忆前生往事之人。她于一九四八年出生在印度的潘拉市,三岁时就经常对哥哥、姐姐讲述自己的前世。据她自己说,她前世是卡特尼人,名叫毕亚,后与一名为司里的男人结婚……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三岁半时,父亲米西拉带她外出旅游,恰好途经卡特尼。当时她突然要求司机说:“我要到我前世的家中去,这里有条道可以直接通过去。”司机当然不会采纳她的建议。当一行人其后停下来喝茶时,丝万娜塔又说:“在我前世的家附近有比这好喝得多的茶。”……


一晃又是两年过去了,丝万娜塔越来越喜欢唱歌跳舞,她自己向众人解释说这是自己前世学来的。当她长到十岁时,全家迁移到奇哈塔普生活、居住,在那儿,丝万娜塔碰到了一位来自卡特尼的女人丝利麦提。刚一见面,她马上就认出了丝利麦提,并说自己前世就认识她。女人听罢惊奇万分,她后来对米西拉说:“你女儿对我说的有关卡特尼的情况全都准确无误。”


父亲以前只是对女儿所说的事情起过怀疑,但却从未重视过。听完丝利麦提的话,他才开始认真对待起女儿的所说所为,并将女儿的话语全都记录了下来。



一九五五年春天,印度拉加斯萨大学专门研究特异现象的著名超心理学家班勒吉(H.Ban­nerjee),专程前往丝万娜塔家调查此事。他先向丝万娜塔详细询问了她前生的一些情况,然后又赶往卡特尼小女孩所谓的前世之家——帕萨克家族进行核查。


经了解后得知,帕萨克家族以前确实有一个名叫毕亚的女人,此女人后与梅哈地方的司里结婚成家,一九三九年才去世。班勒吉把小女孩所讲的前世情况与帕萨克家的人所说的事实一一核对,结果发现它们竟颇多吻合之处。特别是丝万娜塔讲述的涉及到前生住家特征的九点细节,也被班勒吉验明与事实真相无有二致。


班勒吉后又用一些虚假的材料试图混淆丝万娜塔的记忆,使她不能轻松跨越自己设置的前世考验关,但小女孩则把所有谎言全部识破,还把自己前世熟知的二十余人的名字说了出来。班勒吉的一切检验、考察最后都证实:丝万娜塔关于前世的回忆没有一丝一毫不符合事实的本来面目。


此事后来就逐渐传扬了开来,帕萨克家族与司里的家人对此也有所耳闻,两家人遂于当年夏天联袂奔赴奇哈塔普看望丝万娜塔。女孩一见他们,没等任何人上前介绍,自己马上就把这些前世的亲人一个不落地全都认了出来。


不仅如此,她还把自己当毕亚时与这些人之间的亲缘关系全部点出,又把他们当时的所作所为如数家珍般地和盘托出,甚至以前做毕亚时前牙上镶金牙的经历,现在的她都能叙述得栩栩如生。众亲友异口同声地感叹道:“这个女孩所说的事情,只有过去的毕亚和她亲人才知晓,除此以外,任何外人都无从探知,而她却能说得分毫不差。”于是,众人都对丝万娜塔确属毕亚再生这一点深信不疑。


再往后,丝万娜塔又跟随家人前往卡特尼以及梅哈探访自己前世生活过的地方。当她来到梅哈时,一下就认出了很多前世结交过的朋友,并对众多以前玩耍、嬉戏、居住过的地方印象颇深。她注意到了自己死后人、事、物的变迁,从而开始对轮回生起厌离之意。此次前世家乡之行,使丝万娜塔在面对卡特尼以及梅哈的物是人非时,不由自主地就发出了一声长叹。


从此以后,她就经常看望以前的毕亚所结识的亲朋好友、兄弟姊妹,每次她都会以诚挚的悲心关怀、爱抚他们。此事后被美国的史蒂文森博士听闻,他随即于一九六一年专门前往印度调查此事,结果最终确证了丝万娜塔所说话语的真实性,此一结论与数年前班勒吉独立调查所得之结果诚可谓不谋而合。



另据可靠资料,一九五六年一月间,在土耳其的亚达那地方,有一个名叫阿比的人在马厩中被几个果园园工残酷地砸碎了脑袋后杀死了。妻子和两个儿子在听到他临死前的惨叫后,急忙赶往马厩打探,结果也被凶手残忍杀害。一星期之后,凶手即被抓获,而阿比的前妻夏蒂丝(因不能生育而与阿比离婚)则与被杀害的妻子和阿比所生的另一个女儿希克玛特·葛露莎琳、儿子撒基从此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


不久,当地一名为梅菲默特的人便拥有了一个儿子,其后为其取名叫伊士迈。伊士迈长到一岁半时,有天和父亲躺在床上,他突然对父亲说:“我不愿呆在这个家中,我要去自己家里和自己的孩子们住在一起。”父亲听后极为震惊,他纠正小孩的说法道:“这里才是你的家。”但孩子却坚持说:“我前世的名字叫阿比,我是被别人杀死的。五十岁那年,有人打碎了我的脑袋杀害了我。”


梅菲默特急忙将儿子的话告诉给妻子迺媲哈,迺媲哈满心疑惑地说:“伊士迈生下来时头上确实有一块黑疤,难道这个就是他所说事情的证据?”不过因夫妻二人原本就不承认信奉前后世的宗教,故暂时来说,他俩既不相信儿子所说的话,也不愿别人知道这件事。但伊士迈却再三请求父母道:“我要到我孩子那里去。”


父亲认为儿子的精神可能出了问题,便命令他不得如此胡言乱语。不过当梅菲默特再喊伊士迈时,孩子却不予应答;而当叫他阿比时,他却高兴地马上就回应。有时在伊士迈晚上睡着后,梦中他都在叫女儿的名字:“葛露莎琳,不要哭。”简直就像是一个父亲在安慰自己的女儿。


某次,梅菲默特买了一些西瓜,结果伊士迈发现后就拿走了一个个头最大的。父亲很奇怪地问他何以如此,孩子口气坚定地回答说:“这个西瓜我要送给我的女儿吃,谁也别想碰它。”父亲自然不允许他这么做,因伊士迈有九个兄弟,谁料他竟为此痛哭了起来。


因前世习气所感,小小伊士迈竟也酷爱喝酒,他常常偷出父母的酒悄悄喝下。他的伯父马哈默特有次发现他在偷酒后,非常不满意,但他却振振有词地对伯父说:“不要如此责怪我!当初你在我的果园里干活时,也曾偷喝过我的酒,但我却未曾惩罚过你。难道你现在想恩将仇报吗?太没良心了,你这样做与忘恩负义的畜生又有什么两样?!”


伊士迈的父亲是个卖肉的,有天当他切肉时,伊士迈又开腔说道:“等肉烤好后,我要把它拿到我的孩子那儿去。”父亲此回则略带恼怒地教训他说:“别说梦话了!记着,你是卖肉的梅菲默特的儿子,根本不是什么阿比!从今往后,再要这么胡说八道,我绝不会饶恕你!”听了父亲的话,伊士迈竟难过地哭了好几个小时。


有一天,伊士迈碰到了一个卖冰淇淋的,尽管两人从未见过面,但伊士迈却对那人说:“卖冰淇淋的,你还认识我吗?”那人诧异答道:“不认识。”“你忘了,我叫阿比。你以前是卖西瓜蔬菜的,什么时候改卖冰淇淋了?还记得吗,你小时候,还是我替你割礼的。”当伊士迈把这些陈年往事一股脑地都向此人倒出来后,卖冰淇淋的不得不承认眼前这个人所说的一切。从此之后,伊士迈能回忆前生经历的事情就到处传开了,他父母想把此事隐瞒下来的愿望也不得不破产。


伊士迈三岁时,父母终于答应带他一起去阿比家看看。阿比家距离此处约一公里以上,但道路却非常难走,都是些小巷弄。伊士迈虽说从未走过这条道,但他对路况却十分熟悉,还给父母带路。父母有时故意绕个弯子,但他却不会上当跟随,一直坚持把他们按正确方向带到自己前世的家中。



刚进家门,迎面就碰到一个中年妇人,结果小伊士迈一边上前拥抱她,一边就呼唤她的名字:“夏蒂丝!”见到前世的孩子后,他更是以无限的爱意安抚、亲近他们。接下来,伊士迈又主动把亲人带到马厩中,并指给他们说:“我就是在这里被凶手拉洛桑杀害的。”


然后他又带着众人前往埋葬阿比的地方。阿比的坟地本来并没有什么特殊标志,但这一切对伊士迈来说都构不成任何困难,他很快就把大家带到了自己的坟墓边,并指着墓堆告诉他们说:“这里就是我前世的最后归宿。”


当年的阿比曾与一些人有过借贷关系,这些事只有他和当事人才知晓,外人根本不知道他们之间曾经有过的金钱往来。而今的伊士迈却把这些借贷的账目、数量以及年限记得一清二楚,并不差分毫地将之统统报了上来。


不仅如此,他还能说出在自己前世所管辖的果园中工作过的那些人的姓名、原籍,若核诸事实,则每一个都正确无误。这一下,伊士迈当然就获得了人们的信任,众人一致承认他就是阿比转世再生,这个消息从此就传开了。


阿比的儿子撒基以前从未见过伊士迈,这次当两人相见时,伊士迈很伤感地对他说:“撒基,你原本有两个弟弟,一个叫伊士马特,一个叫祖英富,可惜他俩还有前世的我以及你母亲一起都被凶手杀害了。”


当此事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渐传扬开后,一九六二年,也就是在伊士迈刚满六岁时,我们上文曾提到过的印度拉加斯萨大学的超心理学专家班勒吉,专程赶赴亚达那对此事展开调查,并最终确证了此一事件的真实性。当班勒吉见到伊士迈时,他只能以“阿比”的称呼招呼他,因若叫他“伊士迈”,他根本就不会开口应答、讲话。


伊士迈的家境并不富裕,甚至称得上是贫寒,伊士迈因此不可能经常得到好吃的东西。但每当父母把一些平常难得一饱口福的好东西,诸如从未品尝过的糖果等物留给伊士迈时,他却总要把它们珍藏起来,自己舍不得享用,有机会就会跑回前世的家中,并把它们分给自己的妻儿。而当他一见到夏蒂丝时,总忍不住要流出难过、哀伤的眼泪,同时轻声哀叹道:“可怜的女人。”一旦他外出时,众人就会发现,他老爱在脖子上围条围巾,而这并不是当地的风俗习惯。很显然,此乃阿比生前的不共爱好,是由他的串习所致的一种特殊行为。


(未完待续)

敬摘录《前世今生论》



猜您还喜欢这些


1.婚姻家庭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1 

2. 真实因果案例: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

3.不离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

4. 心经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

5. 金刚经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

温馨提示:公众号后台,不是留言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