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迷梦 >> 最关键的修行要诀---积资净障,祈师加持!
Back
经云:“当知胜义俱生智,唯依积资净障力,乃与具证师加持,依止他法诚愚痴。”第一、积累资粮和净除罪障。供修曼茶罗,是积累资粮;修金刚萨埵,是净除罪障。第二、具证悟上师之加持。这是最殊胜的两种方法。舍弃它们而寻找其他途径,实在是愚痴。这个教证特别重要!会修行的人,受一两个教证启发,就上路了。像禅宗里的大德,以及大圆满的传承祖师,很多都是如此。有些人也有这种善根,一旦与法相应、相契合了,像这样短短一句教言,修行就有了方向:在我以后的修行中,绝不舍弃积资净障,一定要祈祷上师!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教言,它说:“如果你常常祈祷上师,心会越来越滋润,越来越调柔,越来越堪能。”这一点我也有感受。上师不同于老师,老师对学生,除了理论上的讲解以外,没有心对心的传递,而上师是从内心将智慧传递给弟子,这就是佛教中所谓的“意传加持”。得到这种加持的弟子,他们对自己传承上师的那种信心与感恩之心,可以说无以言表。人都有自知之明,自己造过什么业,自己是知道的。因此,学院每年开“金刚萨埵法会“时,四众弟子都会很自觉地念四十万金刚萨埵心咒,不用管家特别要求。洛若寺有个小佛学院,一百多人,那里有一位老堪布金旺,很了不起。他以前在佛学院呆过很长时间。有一次讲法,他对那里的道友说:“喇荣开金刚萨埵法会时,你们一定要全部上去,每个人都要念十万金刚萨埵心咒(佛学院早期开法会时,规定是十万)。”随后,堪布又给他们讲了许多道理。切记: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说,念修四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咒时,在上师金刚萨埵佛面前,总的要忏悔往昔所造的一切罪业,特别要忏悔往生极乐世界的最大障碍——五无间罪、谤法罪。念金萨心咒时,有时明观金刚萨埵佛的身相,生起信心和归依心;有时发露禀白罪业或思维业果,生起恐惧、后悔心;有时发誓再不造罪。像这样,这就是具足四力而念修。四力中的破恶力,就是对于过去所造的罪业心生强烈的后悔。其后悔对于心田中业种的感果功能,有很强大的破坏作用。为了完全净罪,必须具足四力来念修金刚萨埵心咒;为了真正具足四力,要以入座或者闭关的方式来念修,因为这样才能修出四种净罪的最强力量。刚才说了,只要是凡夫,都会造罪业,但不管是什么罪业,只要忏悔就能清净。如《大般涅槃经》云:“智者有二,一者不造诸恶,二者作已忏悔。”从不造恶的人,当然是智者;但造了恶业知道忏悔的,也是智者。古代大德们都说:“本来罪业无功德,然忏可净为其德。”意思是,罪业本来是没有功德的,然而,通过忏悔可以令它清净,就是它的功德。《万善同归集》引《大集经》的道理说:譬如一件放置了一百年的脏衣服,一天当中就可以洗涤干净,同样,一百劫中集积的所有罪障,通过佛法的力量善加修习忏悔,也可在一日,乃至一时得以清净。(《大集经》云:“百年垢衣可于一日浣令鲜净。如是百劫中所集诸不善业。以佛法力故善顺思惟。可于一日一时尽能消灭。”)因此,无论是违犯了外别解脱戒、内菩萨学处,还是失毁了密宗三昧耶等,即便是罪业再严重,通过忏悔,也还是能得以清净。婆罗门央具理魔罗(指鬘王),曾残暴屠杀了999个人,但是通过忏悔,也清净了罪障,并且即生获得了阿罗汉果位。简单讲一下这则公案:当时,有一个婆罗门师,他用咒语使指鬘王受到迷惑,然后告诉他:“如果你在七日之中能杀一千人,则可获得梵天果位。”于是指鬘王开始疯狂杀人。到了第七天,已经杀了999人,还差一个。但全城的人都躲了起来,他找不到人杀。这时,母亲来给他送饭。他又想起师父的话“杀母生天”,于是也准备杀害母亲。佛陀知道度化他的时机已成熟,于是放光显现在他的面前。他立即舍下母亲,追赶佛陀。虽然佛陀只是缓缓而行,但他拼命追也追不上。不得已,他便喊了起来:“比丘,你给我停住!”佛陀说:“我一直安住,没有动过,只有你自己停不住。”听到这句话,他的心被摄住了。之后,在佛陀的指点与加持之下,他明白了自己的罪业,于是舍弃利剑,在佛前忏悔,并请求出家。佛陀为他剃度以后,将他带回精舍。他也通过精进修持,获得了阿罗汉果。后来有一天,他到城里托钵乞食。城中的老百姓一见是他,就互相通告:“这就是指鬘王,他杀人无数,今天竟然到这里化缘。”于是大家纷纷用石头、木块打他,用刀砍他。结果,他被打得头破血流,衣服也撕烂了,浑身是血地来到佛陀面前。佛陀安慰说:“你现在应该修安忍。为什么呢?因为,本来你的罪业,是要在无量劫中感受的……”在座的道友中,杀过999个人的肯定没有,要杀也没有这个能力。参加过战争的,也许杀过一两个。但要知道,在所有杀业中,杀人是最严重的,所以一定要忏悔。不管怎么样,如果指鬘王都能忏悔清净,甚至得果,那我们的话,只要诚心忏悔,任何罪业都一定能清净的。未生怨王在提婆达多的唆使下,杀害了自己的父亲,造下五无间罪。但他通过忏悔以后,清净了业障。死后虽然堕入地狱,但他所感受的痛苦极短,就像绸线球触地即刻弹起一般,马上从中获得了解脱。这个公案,《观经》里讲得很广。过段时间要讲《观经》,所以这里就不广讲了。《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亦云:“若起殷重心,一念求忏悔,如火焚山泽,众罪皆销灭。”意思是,如果真正知道惭愧,并以殷重心一心忏悔,那么即使造的业再大,也会像火焚山泽一样,将所有罪障在短短时间内全部忏净。《付法藏因缘传》里也有一则公案:曾经有一比丘在寺院修行,他的嫂子来给他送饭。这时,他因为淫心炽盛,与她私通,犯了根本戒。犯戒以后,他立即生起了极大惭愧,心里想:“我太愚痴了,竟然造下这等罪业,我现在已不是沙门了。”在惭愧当中,他将衣钵挂在杖上,到僧众及世间的各个地方,大声喊道:“我是罪人啊!不应该再穿佛法的染衣了。我已破了戒,必将堕入地狱,现在我到哪里才能得到救护啊?”这时,大德阇夜多来到他面前,说:“你能随顺我的话去做,我就令你罪业息灭。”他欢喜踊跃,说道:“只要能清净我的罪业,您让我做什么都行。”尊者以神变力化现了一个大火坑,火焰炽燃,让他跳下去。他为了灭罪,便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但是,当他跳下去时,火焰一下子变成清流,刚刚没过膝盖,他浑身上下丝毫无损。尊者说:“汝以善心至诚悔过,所有诸罪今悉摧灭。”然后为他说法,他修持以后,获得罗汉果。能乐的贪心非常严重,母亲阻拦他去与一个女人约会,他就把母亲杀了。见到那个女人之后,他的手还在发抖,女人说:“你不要怕,这里没有别人,只有我一个人。”他说:“我为了你,把母亲杀了。”女人一听害怕了,心想:“连自己的母亲都杀,那我更算不了什么了。”于是女人说:“你先呆会儿,我到楼上去一下。”一到楼上,她就嚷道:“有贼!有贼!”能乐听后吓跑了。回到家里,他将刀扔在地上,也大声地喊:“贼杀我母!贼杀我母!”闻声而来的人,都信以为真。之后,他依照当地习俗将母亲火葬了。这个时候他已醒悟,知道自己造下了极大罪业,内心无法平静,于是便到处寻找灭罪的方法。但别人告诉他的方法,都是自己必须死掉才行,比如投水、投火等等,此外别无出路。后来,他在去尸陀林的路上,听到一比丘正在念一个偈子:“若人作恶业,修善而能灭,彼能照世间,如日出云翳。”他想:“看来佛门一定有灭罪方法。”于是就出家了。出家以后,他非常精进,很快精通三藏,而且辩才无碍。大家一听,赶紧将此事告知佛陀。佛陀说,杀母之人不能出家。于是僧众将他开除了。但他不想还俗,于是就以出家相,来到偏远之地,并在那里建立了道场。因为他精通三藏,所以培养了众多弟子,其中很多人已证得了阿罗汉果。因为讲经说法、培养僧众等的功德,他死后虽然堕入无间地狱,但时间极短,之后立即上升天界了。上升天界以后,他一观察因缘,知道是佛法的力量让他灭尽了重罪。于是来到佛前报恩,听法以后,证得初果。类似的公案,《百业经》等经典中还有很多。(比如,其中有一则,就是“王布果杀五千人得度证果”的公案。)曾有个道友说:“我要是再不好好修的话,那就完蛋了!想想出家前坏事干尽,真跟疯子一样!”不管你以前怎样,现在知道忏悔就好。(佛陀在诸经藏中讲述了许多通过忏悔而得清净的公案)。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也说:“何人昔日颇放逸,尔后行为倍谨慎,如月离云极绚丽,难陀指鬘能乐同。”虽然以前是特别放逸的人,但学佛以后,行为上倍加谨慎、精进忏悔,那他也必将如月离云,绚丽而光照世间,就像难陀、指鬘、能乐一样。《别译杂阿含经》亦云:“若人先造恶,后止不复作,是照于世间,如月云翳消。”其实不仅是我们,即便是历史上的高僧大德,有的也做过坏人。像奔公甲格西、博朵瓦格西、伏藏大师列绕朗巴等,他们在修行以前,显现上也是造过很多罪业的。当然,汉地的传记中,这样的事例也不在少数。因此,大家也不要灰心,以为罪业太多了忏不净。其实也不是。只要具足四种对治力,诚心诚意、认认真真地忏悔,就一定能清净。当然,如果忏悔时东张西望、胡言乱语,或者一边打妄想、一边忏悔,这样的意义不大。有些人虽然口里在念忏悔文,但心里却毫无惭愧,甚至认为“我也没什么罪业啊”、“以后忏悔也可以吧”、“反正忏罪是罪业的功德,那我今后造罪也没事啦”……诸如此类,这种“忏悔”不仅不能清净罪业,反而会助长造业的趋势。因此,忏悔时一定要有惭愧心。如米拉日巴尊者说:“若想忏罪能净否?忆念善法则清净。”如果你想了解,自己的罪业是否能清净,就看你在忏悔时是否忆念善法了。如果忆念了,有惭愧心、悔改心,那就能清净。就像刚才讲的那些公案,虽然他们以前造的业很严重,但一旦认识到罪业以后,向善之心也极为猛烈,在这种心态下,即使只用短短时间,即使只念十万金刚萨埵心咒,也都是能够忏净的。相反,一个人若无惭愧的话,即便罪不重,即便念得再多,也不一定能清净。所以,不论是谁,忏悔时一定要具足四种对治力,这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