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零散收录 >> 经典解读|《六祖坛经》05:智慧品之四 Back

经典解读|《六祖坛经》05:智慧品之四

HDZGGW 正觉海 2023-03-11






本期摘要Table of Contents

万事万物都离不开空性,如同虚空能包罗万事万物,心的本性也是如此。

唯识宗通过复杂的道理加以阐述,中观则采用繁复的逻辑进行推理,而《坛经》一两句话全部包含了——这叫做窍诀。


接下来继续解释“摩诃”。前文说过,摩诃的意思是大,并用“犹如虚空”来比喻。“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尽在空中。”大自然、太阳系、银河系,以及有情众生、六道轮回乃至善恶等等,万事万物都在太空之中。通过这个比喻,表示空性能够容纳所有的东西。

“世人性空,亦复如是。”众生心的本性也是空性的。上句说万事万物都容纳于空性,可是空性本身并无任何东西,那怎样容纳呢?正确的理解是,万事万物都离不开空性,如同虚空能包罗万事万物,心的本性也是如此。



这里可以有两个不同层次的理解:

第一种,唯识宗认为,这个世界,包括宇宙、六道轮回等一切外界,并非真实存在,而是我们内心的投影。这跟唯心主义是两码事。当然,不想探究的人,无需理会这些,按部就班地生活即可;想要一探究竟的人,一旦真正深入便会发现,这个世界就是虚幻不实的。

第二种,中观的观点是“尽在空中。世人性空”,提出了“空”的概念。这个“空”当中容纳了万事万物,包括如来藏、佛性都离不开空性。

对于上述观点,唯识宗通过复杂的道理加以阐述,中观则采用繁复的逻辑进行推理,而《坛经》一两句话全部包含了——这叫做窍诀。其实明白了意思、得到了结果就已足够,不用复杂的推理过程。所以,不需要学习太多的佛教知识,有当然很好,没有也无妨。







下期预告Forthcoming

幸亏有禅宗、大圆满、大手印等直接感受的方法,把自己的观点全部推翻之后,有一个全新的境界等着我们去体会,最终的答案就在那里。

大圆满的上师瑜伽讲,一切现象都是上师的化现。

禅宗“万法尽是自性”与大圆满“一切现象都是上师的化现”,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