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摄颂 | 如何才能根除轮回的痛苦?
宗喀巴大师 造颂
索达吉堪布 讲释
死后难不入恶趣,能解救者唯三宝,
故应至诚去皈依,不要违犯其教诫。
应思黑白诸业果,如理取舍勤修持。
瑜伽我亦如是修,你欲解脱如是行。
此颂讲述轮回痛苦、因果不虚、皈依三宝和守持戒律四方面之内容。
先讲轮回之痛苦。前颂已广为开显“人身难得虽已得,寿命无常必将逝”之理。既然死亡于任何人皆不可免除,而此后又将落于何道,不论是僧是俗,内道及外道,谁亦难保不堕入三恶趣之中。
何故此言?应如是思维:我等能忆之今生已造业无数,而于前世乃至无始以来已累劫造业更为难以计度。如佛经所言,累劫轮回中,无论善恶,我等皆已造业无量,今生虽得人身,但于娑婆世界,唯有造业更无他事,因此死后,谁有把握不被自身业障牵引而不堕三恶趣呢?万一落入三恶趣又当如何?
佛经中言:旁生道相互啖食,并受役使等苦;饿鬼受尽饥渴煎熬等苦;地狱众生更为受苦无量,如有八寒地狱、八热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等,若再于其所受痛苦和寿数无量来观察,真可谓苦痛之极。若于三善趣而言,较之恶趣似有安乐,如人道、天道、阿修罗道,但以真实所见,其本性亦为痛苦。
由此可见,轮回本具痛苦性,犹入火宅难堪忍。
于此轮回之苦痛,以何法根除?一切智者皆如是回答:真正能解脱生死轮回之痛苦,拯救无边众生者,唯有皈依三宝!
《忠言心之明点》云:“如此大畏能脱中,救者不能别处得,真实智慧能性者,应当皈依三宝尊。”由此若欲真正获得解脱,必须皈依三宝。《文殊静修大圆满》云:“诸道基础,入内教群中唯是皈依故。”阿底峡尊者亦言,唯有皈依三宝,以此分别内外之道。
是故皈依乃佛教最主要之基础,为一切佛法之起因,无有皈依无论如何亦非佛门弟子,由此可见皈依之重要。是故,应以至诚之心,去寻求具德上师,于彼处受持皈依。
《楞严经》云:“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我等皈依上师三宝,即如远游之子归于父母,父母以慈悲摄受,子应不复舍弃也。故应于三宝面前,发愿生生世世皈依三宝,真实生起“纵遇命难,不舍三宝”之信念与决心。
如有人以为,于三宝面前入皈依仪式、受皈依证等即为皈依,实此并不圆满,此仅名言皈依。而真正之皈依,应具受皈依戒,其戒义为:不要违背三宝之一切言教,不行毁犯其教诫之事。
此中包括三所立戒,三所遮戒,及三同分戒,于此略述之。
三所立戒者:
(一)皈依佛宝。恭敬一切佛像,哪怕断缺之佛像。虽然佛陀早已涅槃,然于一切佛像皆应观为真佛,恭敬供养。
(二)皈依法宝。凡释迦佛所说之法,及后来高僧大德诸佛上师所说之佛法,都应恭敬。只要是佛教经典,无论何种文字,或仅剩只言片语,都要恭敬。佛法可分为二:以文言表述之法为教法;以自心证悟,如信心、悲心等之法为证法。于此等一切佛法皆应皈依。
(三)皈依僧宝。僧宝包括大、小乘僧众,大乘僧众如文殊菩萨、弥勒菩萨等具有八种功德之贤圣僧,小乘僧众指一般清净之善法僧众。于此僧宝应恭敬供养,甚至连僧衣之一块小布片,都应恭敬。
三所遮戒者:
(一)皈依佛后,再不皈依外道诸师;
(二)皈依法后,再不皈依外道典籍;
(三)皈依僧后,再不与外道同行共住。
三同分戒者有几种说法。其一为,自己根本上师的身为佛,语为法,意为僧众;另一为,根本上师意为佛,语为法,身为僧众。无论如何,自己的根本上师即是佛法僧三宝之总集,故于上师前一定要恭敬顶礼,此为同分三种戒。
对于皈依戒的论述,华智仁波切以及宁玛巴许多教典中,都有此九种戒之说。宗喀巴大师的《广论》中亦有许多有关内容,希望大家都应看一看。
(未完待续)
敬摘录《菩提道次第摄颂浅释》
1.婚姻家庭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1
2. 真实因果案例: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2
3.不离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3
4. 心经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4
5. 金刚经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5
温馨提示:公众号后台,不是留言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