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乘大幻化网之誓言
01
今天所讲的密乘戒,是大幻化网的戒律。
很多人都知道,宁玛派的修法可分为玛哈瑜伽、阿努瑜伽和阿底瑜伽三种不同的瑜伽,其中最基础的续部是玛哈瑜伽。玛哈瑜伽分为十八大续部,如同中观六论的根本是《中论》一样,十八大续部的根本续,就是《大幻化网》。也就是说,所有玛哈瑜伽的内容,都包含在《大幻化网》当中。因此,《大幻化网》也属于宁玛派的续部之一。
《大幻化网》的戒律,包括五条根本戒与十条支分戒,一共十五条戒。如果能够严格护持这十五条戒律,就可以算是清净持守了密乘戒。
得到密乘戒的途径,就是灌顶。
大幻化网誓言的主要内容: 大幻化网的戒律包括五条根本戒与十条支分戒,总共为十五条戒。
(一)五条根本戒
第一、恭敬上师
十四条根本戒中的第一条也是恭敬上师。二者的要求是完全相同的。宁玛派的很多续部中都一再强调,密宗大大小小的一切成就,都纤悉无遗地依赖于金刚上师的加持。能否从金刚上师处获得成就,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信心,如果没有信心,即使金刚上师是真正的佛陀或者金刚持,我们也无法获得任何加持和成就。
“灌顶、讲解密宗续部以及讲授密宗修行窍诀”的三大恩师,绝对是犯戒的对境,如果对这三大恩师存有不恭、舍弃之心,就必然犯戒。
在所有的密乘戒中,犯失这条戒的后果是最严重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加以重视。
怎样作算是不恭敬呢?这与曾经所说的界线是一样的。也就是说,犯此戒条不一定需要身语的行为,只要心中产生以下念头:“自己该得到的法已经到手,从此以后就无需假求于上师,不必再依止恭敬上师”,就算是舍弃金刚上师。不需要身体行为上的打骂,只要产生这样的念头就会犯戒,如果还有行为相配合,其后果就更为严重。正因为在这一点上的要求十分严格,所以密法中极度强调在依止之前必须观察上师。
02
第二、不舍无上
所谓“无上”,是指密法的见解或者密宗所证悟的境界。因为这种境界是大小乘、内外密等佛法的最高境界,是一切诸法的究竟实相,所以称之为“无上”。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说,密宗的“无上”,就是“一切万法都是佛的坛城”之见解。
虽然现在以我们的肉眼来直接观察,看不出万法都是佛的坛城。眼前的一切,均是由烦恼炽盛的众生与不清净的山河大地组成的,而在佛的境界中,这些显现无异于如同极乐世界一般的清净之法,通过生起次第以及托嘎(超越)的修法,就可以现量看到、感觉到这一切就是清净的坛城。然而这是将来的事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境界离我们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但无论多么遥远,我们也应当了知万法的本性就是这样。以上是密宗世俗谛角度的“无上”。
这里所说的胜义谛和世俗谛,是从密宗的角度来区分,与以前所讲的中观胜义谛和世俗谛的内涵是不相同的。这里所说的“无上”,就是指密宗胜义谛和世俗谛的最高境界,如果舍弃了无上,就算是犯戒。
怎样算是舍弃无上呢?其实,无上与我们的心是无法割裂的,所以我们不可能真正舍弃无上。如果认为:“密宗虽然讲过诸法的本性是光明、是佛的坛城,但这些只是为了度化某些众生,为了让他们放弃一些执着或者烦恼的方便而已,是不究竟、不了义的说法;只有我们的肉眼所见,才是最真实、最准确的,诸法的真实本性不可能是佛的坛城,不可能是光明清净的。”就是舍弃无上,这是极其严重的过失。
03
第三、不间断密咒及手印
所谓“密咒”,包含了很多内涵,但一般是指我们平时所念诵的本尊心咒等等;“手印”一词的含义也极为丰富,但一般也是指用手所做的手印。
所谓“不间断”,有三种层次。上等的,是在每一个日日夜夜中,时时刻刻都不间断密咒手印;中等的,是在每月的初八、初十、十五、二十五、二十八、二十九、三十等殊胜日里,行持念咒及作手印;最低的层次,也不能超过一个季度,如果超过一个季度,就算是犯戒。尽管书上是这样讲的,但犯戒的真正界线应当是,如有从今以后不再念诵密咒和不作手印的想法,才是犯戒;如没有这些念头,只是因为时间来不及,或者因为匆忙而忘记了,也应该没有犯根本戒。但书上认为,只要超过了一季度或者两个月,就是犯戒。所以,我们也不能去违背这条戒规。可能每日坚持有一定难度,但要求在一季度中不间断密咒和手印应当是不过分的。
04
第四、慈愍已入正道者
这条戒的主要内容,是要求金刚道友之间要和睦友爱。虽然违犯此戒的后果不如舍弃金刚上师严重,但这条戒极易犯失,所以也很重要,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此处所谓的“正道”,就是指密法。凡是学密的人,无论是在宁玛派门下,还是在格鲁派门下,只要是密乘弟子,都是金刚道友。虽然经书上说过,因为一切众生都被如来藏所摄,故都是道友,但犯此戒的界线,则是以是否得受灌顶作为衡量的标准。
在同一上师前得受灌顶,或在同一坛城中得受灌顶的道友之间犯失密乘戒,其果报更为严重。
犯此戒条并不需要是这么密切的金刚道友,只要是学密的道友,都属于此戒条的对境。这条戒很容易违犯,大家千万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怎样作就算是犯戒呢?此处的界限与以前所讲的完全一致。首先必须具有瞋恨心,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如果没有瞋恨心,只是出于利益对方的考量,就象父母打孩子一样地与道友发生争吵,或者说一些不中听的话,就不算犯戒。但是,如果是在以自私心所摄持的世俗瞋恨心的基础上,只要具备打骂中的任何一种行为,并且自己所骂的言语对方已经听见,就算犯戒。仅仅具备瞋恨心,却没有打骂的行为,是不会犯根本戒的。
05
第五、对非法器保守秘密
此戒的主要宗旨,就是不能对非法器宣说秘密。
这里所说的秘密,可以分为十种。
其中前四种属于永恒的秘密,也就是永远都需要保守的秘密;后四种则属于临时的秘密,这种秘密有时间限制,超过一定的时点,就不需要再保密;
第九种秘密,称为“应密”,也就是通过思维抉择出的应当保守的秘密。比如,在发现金刚上师、金刚兄弟的过失等等之时,以自己的智慧去思考后得出结论:如果将这些说出来,就会让人产生没有必要的误会,并使对方生起邪见,所以不能随意宣说。这种秘密,就属于应密;
第十种秘密,称为“委托密”,也即他人委托自己的所修本尊的名称等秘密。这里所说的“他人”,是指金刚上师与金刚道友。只要他们嘱咐自己不要外传,自己就切记不可外传。
以上内容,就是违犯此戒所涉及的十种秘密。
这些秘密不能对什么人宣讲呢?就是尚未获得灌顶,或者对密法有成见的人等等。如果对方因此而对密法生起邪见,就算犯密乘戒。如果在自己泄露一切万法都是本来清净的佛的坛城等秘密之后,对方并没有因此而惊疑,继而使信心动摇,也没有生起一丝一毫的邪见,就不算犯根本戒。
06
其中“四种永恒秘密”中的第一种,就是前面已经讲过的密宗见解。
对于胜义谛方面诸法本性为空性光明的见解,修学大乘的人一般不会生起邪见,因为显宗经典中涉及这一内容的教证比较详实;在世俗谛方面,密宗认为,一切万法都是本来清净的。一切众生,包括一位正在行持杀盗淫妄恶业的人,其本性当下就是佛,可如果不能当下证悟,便只能是一名烦恼深重的凡夫。
第二种永恒秘密,就是密宗的行为。修持密宗,有可能会作出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伟大行为。为了防止对方产生邪见,这些行为的内容,对已经得受过灌顶,却没有完全理解其内在含义的人,也不能够泄露。
第三种永恒秘密,就是本尊的名字和本尊像;
第四种永恒秘密,就是修行的瑞相。也就是在修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验相。
后面这两种秘密,是对任何人都不能讲的,即使对方是金刚道友,也应当三缄其口。密宗甚至认为,如果自己的金刚上师不善于保密,自己担心将这些秘密向其表白,他可能会在上课或者聊天的时候向其他人泄露,也可以对金刚上师保守这些秘密。不是因为金刚上师不能听到这些秘密,而是因为他可能会告诉别人。如果别人知道这些秘密,自己的修行就不会有进展,就会停滞不前。当然,如果上师性格严谨,能够严守秘密,则告诉上师也无妨,因为他是金刚上师。但对金刚道友,就千万不要讲出自己本尊的名字、身形以及修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关于“临时的四种秘密”,我们可以用一个比方来说明。比如,如果某人准备与三四位伙伴到山上去闭关一个月修习本尊的话,其修行的地点、时间、在同一坛城中共同修行的同伴,以及修行时所用的供品及法器,这四个内容都属于应当保密的范围,在闭关没有完毕之前,不能向他人透露。一个月的闭关结束之后,就不需要再保密了。
针对这一规定,荣森班智达认为,在密法已经为世人所接受并普遍公开的时代,泄露这些秘密也不成其为问题。可是密宗早期的传播不是很普及,世人对密法都心存戒备,在那种环境中,就应当保密。
在修行的时候,最好还是保守秘密,否则可能会带来人与非人的扰乱与障碍。所以,这四个内容在定期的修行没有完成之前,最好不要公开。
以上四种,属于临时的秘密。
第九种秘密前面已经讲过,就是可能会因引起人们的误会而对佛法、金刚上师、金刚道友不利,或者会给众生带来损失的种种自己认为应该保密的内容;
第十种秘密为委托密,是由金刚上师或金刚道友特意嘱托应当保密的事情。
以上十种秘密中无论哪一种都不能向未得灌顶的人,失坏誓言又不愿意忏悔的人,以前修习密法后来又退出的人,不信密法的人,以及不信因果、不信轮回的人透露。如果任意透露,对方一旦生起邪见,自己就犯失了根本戒。即使对方没有生起邪见,自己也会犯支分戒,此戒条与十四条根本戒中第七条的规定是相似的。
以上内容是《大幻化网》的五条根本戒,在《大幻化网》的颂词中说过:这五条戒包含了所有的密乘戒以及别解脱戒,任何人只要能清净护持这五条戒,就密宗而言,便算是戒律清净。但于此之上的大圆满戒律中却认为:这五条戒只包含了《大幻化网》以下的所有三昧耶戒。
文字:《慧灯之光》系列
图片:来自网络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