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解读|《佛说稻秆经详解》08:正论之七
本期摘要|Table of Contents
因缘法所具有的“相”。
佛教不认为苦行能解决问题。
🌾
“云何见因缘?如佛所说,若能见因缘之法,常、无寿、离寿、如实性、无错谬性、无生、无起、无作、无为、无障碍、无境界、寂静、无畏、无侵夺、不寂静相者是也。”
什么是见因缘呢?佛陀所说的因缘法具有以下这些“相”:
“常”,即永恒。胜义谛中一切事物都是不生不灭的,因此称之为常。
“无寿”“离寿”是驳斥裸形派的观点。有一个外道宗派叫做裸形外道,它比佛教出现得还早,至今在印度仍能看到此外道的修行人。他们提倡不著衣物,修行境界较高的人甚至完全赤裸身体。因为他们认为,身体是轮回的主要因素,必须通过苦行折磨自己的身体,当身体毁掉之后,便可以不再轮回。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外道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苦行,甚至会用苦行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佛教认为,身体不是最主要的轮回之因,如果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即便把它毁掉,也会随时诞生新的身体。所以,如果要斩断轮回,就必须找到它真正的原动力。
十二缘起告诉我们,身体是无明和业的产物。有了无明,就有后面的行、识、名色,名色即身体。所以,即使毁掉了身体,前面也还有无明、行、识,如果不把它们解决掉,轮回是停不下来的。因此,佛教不认为苦行能解决问题。若是过一种简单的生活,把大部分时间用来修行,那当然非常好;但若把苦行当成一种修行,刻意而为之,则毫无意义。
裸形外道的另一个观点是“寿”。他们认为,包括植物、大自然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有情感、有觉受的生命。
对于生命的定义,佛教与生物学的观点有所不同。生物学认为,除了人和动物以外,植物也有生命。佛教也认可这种说法,但佛教所说的生命特指有情感、有苦乐感受,或者说,按照十二缘起的过程流转下来的有情众生才叫做生命。所以除了六道众生以外,植物等其他一切事物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
裸形外道对生命的定义与佛教相同,但他们认为植物也是有情感和觉受的。理由是,若砍断植物,它就会枯萎、死亡。这种认为植物等万事万物都有生命的观点叫做“寿”。
其实,具备了相应的条件,植物就会生长,但这不能说明它具有人和动物一样的生命。为什么?因为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因缘,具足因缘就会产生,但产生并不等于拥有寿命和情感、觉受。
另外,这个“寿”也可以指我、自我。如果我们学好了缘起法,就知道并没有什么自我,一切都是因缘所致。
总之,“无寿、离寿”有两层含义: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讲,植物不会有人和动物这样的生命;就胜义谛的角度而言,人、动物或其他众生都是无我的。
下期预告|Forthcoming
因果关系永远不会错乱。
深入观察时,所有因果都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