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十六 | 透过身体,我们会发现觉性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步骤四:
专注于身体的体验
如果你正在阅读本书,我们 应 该 可 以 说 ,你活在肉 体 里 。我们习惯视身体为限制。如果我们可以自由漂浮,不必受到身体需求的约束,不必任由无明、贪欲或瞋恨需索无度,这样不是很好吗?我们的身体看起来老是惹麻烦,其实是我们获得福德的富饶基 础 ,因为透过身体,我们会发现觉性。
方法就是注意身体的感觉,最简单的就是看着你的呼吸。你所需要的就是轻柔地专注在简单的吸气与吐气的动作。你可以注意从鼻孔进出的空气,或是空气在肺部充满和排出的感觉。当 你 发 现 自 己 处 于 压 力 或 散 乱 时 ,专 注 呼 吸 的 方 法 特 别 有用 。将注意力带到呼吸的简单动作,这会带来平 静 和 觉 性 ,让你面对任何问题时都能退一步,以更冷静客观的态度回应。如果你被 环 境 、事 件 、清晰的念头或强烈的情绪压得喘不过气,单纯地将注意力带回简单的呼吸,没有人会注意到你在禅修,他们甚至完全不会注意到你在呼吸。运 用 “呼吸带来的身体感觉” 为安住自心的焦点,也有更正式的方法。
在我早期的训练中,我 觉 得 很 受 用 ,特别是当我被恐慌或焦虑淹没的时候。你可以用七支或二支坐法安住,单纯计算你的吸气和吐气。第一次的吸气和吐气,你 就 数 “1”;下一个吸气和吐气,你 就 数 “2 ”;以 此 类 推 ,直 到 你 数 到 2 1,然后再从“1”重新开始。以呼吸为焦点的禅修,可以延伸到其他的身体经验。过去这些 年 来 ,我遇过许多人因为意外或慢性病,长期受到身体疼痛的折磨。我 们 可 以 理 解 疼 痛 很 难 让 我 们 专 注 在 其 他 事 物 。但 是 ,“疼痛”本 身 可 以成为焦点,让 我 们 通 往 更 宽 广 的 痛 苦 觉 性 ,即是自心的展现。看着父亲过世时,我看到了这个学习的机会。疼痛折磨他的身 体 ,导致他无法自己上厕所。
但 是 ,他把痛苦的每一刹那都当做新发现,也就是觉性的焦点,这让他的心更放松和稳定。在他过世之前,他像个孩子般好奇地观察手臂和四肢麻木的过程,以及肺部充血和心跳停止,这些征兆就好像是说:“这些体验既不是 好 ,也 不 是 坏 ,只 不 过 是 当 下 正 在 发 生 的 事 情 。” 即使是死亡的紧要关头,他也把所有身体的体验,当做安住自心的机会。他很幸运地能利用这个机会练习以身体感觉为安住自心的焦点 。父亲的过世,让我想起他曾经教过我的最早几堂课— 以身体感觉作为安住自心的基础。换 句 话 说 ,不把身体感觉当做威胁和敌人,而是当做了解觉性的机会。
对 于 其 他 的 专 注 修 持 ,最 好 一 开 始 以 稳 固 的 姿 势 坐 好 ,然后 ,安 住 在 “无所缘” 一会儿。接 着 ,轻柔地把注意力转移到身体特定部位的感觉:你 的 脖 子 、膝 盖 、手 或 前 额 。也许身体某处的感觉很明显,但我们往往习惯逃避它、抗 拒 它 ,或以自己定义的方式去注意它。我 们 应 该 和 缓 地 将 注 意 力 带 到 身 体 的 这 个 部位 。
也许你会感觉有点刺痛、温热或有点压力。不管你感觉到什么 ,只要让你自己觉察它一会儿或再久一点。只要注 意 到 它 ,轻柔地将注意力放在这个感觉,不去分辨好或坏、愉 悦 或 厌 恶 ,它就是 它 ,如是的状态。以这种方式检验身体的感觉,你逐渐就能开始了解,你 对 于 “感 觉 ” 的 看 法 和 判 别 ,是 影 响 感 觉 的 因 素 ,也 就 是 覆 盖 在 “单纯的感觉觉性” 之上的诠释。专注在身体的感觉片刻之后,放 下 专 注 ,让心如是地安住,然 后 ,再将注意力回到身体的感觉。一旦你花一点时间让觉性安住在身体局部的感觉,你就可以延续这个步骤,将注意力轻柔地放至全身。
在 这 个 练 习 中 ,我有时 候 把 身 体 感 觉 称 为 “扫描练习”,因为这让我想起躺在核磁共振 造 影 (M RI) 和 功 能 性 核 磁 共 振 造 影 (FM RI) 的机器中扫描全身 。然 而 ,这 里 的 “扫 描 机 ” 不 是 指 外 在 的 机 器 ,而是自己的心 ,自己的觉性。刚开始修持专注于身体的感觉时,我 发 现 :如果我企图要逃避感 觉 ,它的影响 力 就 会 增 强 ;如 果 我 积 极 地 投 入 当 下 的 感 觉 ,跟自己的觉性对抗,我就会发现专注力分成两个部分:“抗拒痛苦的感觉” 与 “被 痛 苦击败”。
透 过 老 师 们 的 指 导 ,我能够同时观察这些冲突的一时念头。我逐渐开始观察我整颗心在逃避和接受之间交战,这并不容易。观察交战的过程,比站在其中一方要有趣得多。光是观察这个过程本身,就很不可思议。就 像 冷 、热 、饿 、饱 、粗 重 、头 晕 ,或是头痛、牙痛、鼻 塞 、喉 咙 痛 、膝盖痛或腰痛等等,觉性倾向直接感受到这些身体的感觉 。
由于疼痛和不舒服的体验如此鲜明,因 此 ,它们其实是专注自心最有效的方法,也 就 是 “察 觉 ” 痛 苦 的 那 颗 心 — 没有痛苦 ,就 没 有 “体验痛苦的心” 的觉性。这 并 不 是 说 , 一 旦 专 注 在 疼 痛 ,它 就 会 消 失 。这 么 想 的 话 ,我们等于是强化了希望和恐惧:希望疼 痛 消 失 ,恐惧疼痛一直存在 。最好的方法是观察体验痛苦的心,这 并不容易。事 实 上 ,专注在疼痛感觉的修持难以捉摸。有 时 候 ,我 们 感 受 的 疼 痛 ,会转移到身体不同的部位;有 时 候 ,疼 痛全都消失了,这时候我们就没有禅修的助缘;有 时 候 ,疼 痛 的 感 觉 又 剧 烈 到 我 们 无 法 招 架 。
如果疼痛消失或难以招架,我们就不必专注在疼痛。我们可以转移到其他焦点,像是视觉对境或声音,或 者 就 停 止 观 察 ,做点别的事情,如果可以的话,去散 步 、看书或看电视。当然,如 果 你 有 慢 性 病 或 严 重 疼 痛 ,咨 询 医 生 是 很 重 要 的 。这些症状可能是重大疾病的前兆。专 注 在 疼 痛 ,并不是指身体的病因会不见。如果你的医生诊断出你有严重的疾病,你千万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虽然专注在身体的疼痛感觉,能够帮助我们面对重大疾病的疼痛和不适,但 是 ,它无法取代治疗。
如果你遵循医生的规定和建议进行药物治疗,还是感受到疼痛 ,你就可以用身体的疼痛感觉作为禅修的助缘。如果疼痛是来自重大疾病,禅修时要避免专注在结果。如果你的潜藏动机是想要摆脱疼痛,那么你实际上是在增强内心的希望与恐惧习气。要放下对这些习性的执著,纯 粹 尽 力 客 观 地 观 察 疼 痛 ,至 于 结 果 ,就让它顺其自然吧!
步骤五:
专注于念头
面 对 感 官 知 觉 的 活 动 ,有 点 像 是 在 面 对 好 动 鸟 儿 之 前 的 准备— 许多想法、判别和概念,激起了鸟儿在树林跳来跳去。念头比花朵、声音或身体感觉更难以捉摸。一 开 始 ,念头四处奔窜,就像水从峭壁俯冲而下,你无法真正看清它们。
但 是 ,如果你用禅修声音或视觉对境的同样方法,专 注 在 念 头 上 ,就可以察觉它们的变动。这样练习时,你就能察觉在自心出现和消失的所有念头 。“思 考 ,” 就如我父亲说过的, “是 心 的 自 然 活 动 ,是心创造一切事物的能力展现。”
专注在念头的目的,并不是要阻止念头,而是单纯地观察它们。就像花一点时间看玫瑰或听音乐,花一点时间观察你的念头而不需要分析念头本身。安 住 在 观 察 的 动 作 ,重点是观察的心会自然地平静和稳定,这 样 你 就 能 够 “利用” 你的念头,而 不 是 被 念 头 “利 用 ”。如 果 在 一 分 钟 内 ,有一百个念头经过你的心,你就有一百个禅修助缘。如果好动的鸟儿在树林间跳来跳去,那好极了!你 正 好 可 以 看 着 “鸟儿” 飞来飞去。它的每个跳跃、每次骤然飞起,都是禅修的助缘。但你也不需要过于执著要察觉念头,或非常专注地要念头消失。
念头来来去去,就像佛教古老的开示,念 头 就 像 “雪花飘落在一颗热石头上”。不 管 什 么 经 过 你 的 心 ,只 要 轻 微 地 、不带执著地看着它来来去去,就 像你轻柔地将注意力放在色相、声音或身体感觉。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念 头 看 似坚固真实,于 是 ,我们执著或害怕念头。
无论是哪一种心态,我们都赋予了它们得以驾驭我们的力量。当我们愈相信它们是坚固真实的,我们就给予它们愈多的力量。但 是 ,当我们开始观察念头时,它的力量就会开始减弱 。有 时 候 ,当你看着念头,你会开始注意到它们迅速出现和消失之间有一点间隙。 一 开 始 ,前一个念头和下一个念头的间隙可能不会很长。
但 是 ,随着修持的进步,间 隙会愈来愈长,你的心会 开 始 愈 平 静 且 开 敞 地 安 住 在 “无所缘” 之 中 。有 时 候 ,单纯地观察念头的修持,就好像在看电视或电影。屏幕上有许多事物在进 行 ,但 你 其 实 并 没 有 “在 ” 电 影 里 或 电 视 上 。“你 自 己 ” 和“你所观赏的事物” 之间 有 一 点 空 间 。就 像 你 在 观 察 念 头 时 ,其实你能够体验到自己和想法之间有同样的空间。你并没有真的创造这个空间,它一直都存在。你只是让自己注意到它而已。
不管发生什么经验都是好的,修持一定会带来各种体验。有时 候 ,你会近距离观察念头,看 着它们来来去去,并注意到念头之间的间隙。有 时 候 ,你会保持距离单纯地观察念头。修 持 ,或说方 法 ,远比大部分人想象的容易。无 论 你 体 验 到 什 么 ,只要对正在发生的状况保持觉察,这就是修持,就 是 将 “理 解 ” 转化为“体验” 的方法。你的心有时会偏离观察念头的修持,关键在于你企图要控制和改变你的念头。要是你能够觉察到自己企图要控制想法,这也是修持。你 在 面 对 的 是 “自己” 的 心 ,所 以 ,没 有 人 能 评 估 你 ,没有人能为你的体验打分数。修持是 个 人 的 ,没有任何人跟你的体验是相同的。
随 着 继 续 修 持 ,你 一 定 会 发 现 自 己 的 体 验 时 时 刻 刻 都 在 转变 。有 时候,你会发现念头很清晰且容易观察;有 时 候 ,念头像从峭壁流下来的水那么湍急;其 他 时 候 ,你发现自己的心迟钝或混沌。这些都没什么关系。你可以单纯地观察迟钝或焦虑。在任何时 刻 ,赤裸专注你所有的体验,这 就 是 修 持 ,或 说是方法。
即使 是 “我 无法禅修”、 “我的心很烦躁”、 “我 好 累 ,我 ‘一 定 ’得禅修吗? ” 等 等 的 念 头 ,只 要 你 观 察 ,它们都能够成为禅修的助缘。如果你是禅修新手,要单纯观察不愉快经验或鲜明的情绪事件 ,是很困难的;尤 其 是 ,如果那些念头是形成已久的成见或信念 。
比如我们认为自己将孤老一生,我 们 永 远不会吸引别人,或是像父母、伴侣或上司等等权威形象者,我们老是把他们看做敌人 ,觉得老是受到他们压制。特 别是不愉快的念头,最好避免专注 在 这 些 念 头 的 “对境”— 争 论 、不愉快的记忆,或引起特定念头的一连串事件。只要看着念头本身,不要去看念头生起的因缘 。佛经中有一个老故事,佛 陀 以 “在 战 场 被 毒 箭 射 中 的 士 兵 ”作比 喻 ,教导寻找特定念头生起的因缘是徒劳无益的。
有 一 位 医 生 要 替 士 兵 拔 除 身 上 的 箭 ,但 是 ,这位士兵说 :“等 一 下 ,在 你 拔 箭 之 前 ,我必须知道向我射箭的那个人是 谁 ,他从哪一个村庄来,他的父母和祖父母的姓名。我也需要知道这支箭用哪一种木头,箭头的材质种类,箭上的羽毛是从哪一种鸟身上取得的……”,当医生调查出所有的答案回来告诉他的时候,士兵大概已经死了。这个例子要表达 的 就 是 “自己造作的痛苦”,我 们 被 理 智 覆 盖 ,而无法简单直接地处理痛苦。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放 下 ,别 再 寻 找 理 由 和 故 事 ,单纯地直观体验。现 在 就 使 劲 拔 出 痛 苦 的 毒 箭 吧 ,等 拔 完 之 后 再 问 问 题 ;一旦箭拔除了,那些问题也就无关紧要了。面 对 念 头 的 最 好 方 法 ,就 是 退 后 一 步 ,将 心 安 住 在 “无所缘 ” 一会 儿 ,接着把你的注意力放在念头和围绕这念头的种种想法 。
直观这两者几分钟,正如你在观察色相的形状和颜色。然 后 ,安住在赤裸专注的单纯觉性中,交 替 “专 注 在 念 头 ” (有 所 缘 )和 “宽广的无所缘境” (无所缘)。如 此 ,你就能避免太过于执著观察念头,同时也能够更开敞、清新地重新开始观察念头。一 开 始 ,以放松并警觉的姿势挺直坐好。接 着 ,安 住 在 “无所缘”一 小 段 时 间 ,然 后 ,开 始 看 着 念 头 。修 持 的 时 间 不 要 太长 ,几分钟就好,交 替 “无所缘” 与 “专注在念头” 两种修持。
让你的心安住在“无所缘”片刻……
看着你的念头一分钟……然 后 ,让 心 安 住 在 “无 所 缘 ” … …
在 这 个 禅 修 结 束 时 ,问 问 你 自 己 ,观 察 念 头 的 体 验 像 什 么呢?念头是否像从峭壁俯冲而下的水?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你的念头吗?念头是模糊不清的吗?当你观察念头时,它是不是就消失了呢?你 体 验 到 “间隙” 了吗?
不管你的体验是什么,打算观察就是修持。你的念头可能从峭壁俯冲而下,可能模糊不清,可能有点害羞而完全不出现。不过 ,你 “打 算 ” 观 察 各 种 体 验 ,这 就 会 立 即 改 变 你 跟 它 们 的 关系。
步骤二:
专注与色相
情绪通常是强烈且持久的,这样的特质能成为很有用的禅修助 缘 ,以及观察自心的焦点。不 过 ,这两种特性也导致我们不容易立即面对情绪。有 时 候 情 绪 或 情 绪 的 习 性 深 植 在 觉 性 的 底 层 ,因此,我们不容易认出它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一开始要先学习前面几个训练专注力的步骤。
这 么 做 时 ,你能够获得一些熟练的稳定觉性,于是当你观察通过自心的一切,就不会带有太多的贪着或瞋恨。在我早期的训练,我父亲和其他老师要我牢记,情绪有三种最基本的分类:正 面 、负面和中性。每一类对应到三种主要的盒子 ,我们透过这些盒子来看待自己和自己的体验:“我 喜 欢 的 ”盒 子 、“我不喜欢的”盒 子 和 “我不知道的” 盒子。“正面的” 或 称 “建设性的”情 绪 ,像 是 慈 悲 、友谊和忠诚,能够增强我们的心,建立我们的信心,提高能力去帮助需要协助的人。“负面的”情 绪 ,像 是 恐 惧 、生 气 、悲 伤 、嫉 妒 和 羡 慕 等 ,有削弱心力的倾向,它会损害自信,增 强 恐 惧 ,这些情绪通常是“破坏性的”。“中性的” 情 绪 ,就 像 是 我们对一支铅笔、一张纸或回形针那种平平的心态。
以观察情绪为修持助缘的方法,会根据你正在经历的不同情绪 而 有 所 不 同 。如 果 你 感 受 到 一 种 正 面 的 情 绪 ,你可以专注在“感 觉 ” 和 “感 觉 的 对 境 ”。举 例 来 说 ,如果你感受到对孩子的爱 ,你 可 以 把 注 意 力 放 在 “孩 子 ” 和 “你 对 孩 子 的 爱 ”。
如果你对于处在困境的某人感到慈悲,你 可 以 专 注 在 “需要帮助的那个人 ” 和 “你 的 慈 悲 ”。如 此 ,你 的 情 绪 对 境 就 成 了 情 绪 的 助 缘 ;同时,情 绪 成 了 专 注 在 “引起情绪的对境” 的助缘。就另一方面来说,专注在负面情绪的对境,反而会强化那个人 、情 境 或 事 物 是 负 面 情 绪 “起因” 的倾向。无论你多努力要培养慈 悲 、信心或任何其他的正面感觉,你几乎会自动地把对境和负面情绪联想在一起。“那 个 人 (或 情 境 、事 物 ),让我受到伤害。抗 拒 它 ,试图改变它,逃 走 !”我也看到,这种习性,有时候也会发生在有人谈到他们心仪的对象时。他们觉得受到对方强烈的吸引,但 是 ,他们愈努力追求对 方 ,对方就愈拒绝他们。
所 以 ,他们会开始觉得自己有问题或没魅力,不 然 ,就是对方很残忍、不可信赖或个性有问题。事实 上 ,“被对方吸引的人” 和 “吸引对方的人” 并没有错。他们都展现了各自佛性的无限能力:被 吸 引 与 否 ,渴 望 与 否 。但 是 ,我 们 习 惯 将 这 些 展 现 个 人 化 ,当 做 是 定 义 自 己 和 彼 此 关 系 的 方法 。修持负面情绪的方法,跟处理念头的方法很类似,就是单纯将注意力放在情绪本身,而不是放在对境上。
只是看 着 情 绪 ,不带理智分析。不要紧抓不放或抗拒,只是单纯地观察它。当你这样 做时,情绪似乎不像最初那样的坚实、持久或真实。有时候跟烦恼有关的对境— 人 、地 点 或 事 件 ,实在太清晰或历历在目,在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要阻止它。根据前面提到的专注方法,将注意力放在跟情绪对境有关的感官知觉上。这么做时 ,情绪的对境就能 够 像 情 绪 本 身 一 样 ,成 为 禅 修 的 有 力 助 缘 。所 以 ,我们就开始运用专注的方法来观察情绪。保持短短的禅修时间一一持续一两分钟,并 交 替 “无所缘” 与 “专注在情绪” 的禅修。
从 “驯服你的马” (身体)开 始 ,以放松且警觉的姿势坐好。接 着 ,安 住 在 “无所缘” 一会儿。然 后 ,将注意力带到你正在感受的任何情绪。当然,你可能同时体验到一个以上的情绪,所 以 ,把你的注意力单纯地带到当下最清晰的情绪。因 为 某 些 像 嫉 妒 、挫 折 、生 气 或 渴 望 等 特 别 强 烈 的 情 绪 ,只 要 轻 柔 地 看 着 它 就 好 ,这一点 很 重 要 。不 要 分 析 或 理 解 它 们 发 生 的 原 因 或 方 式 。重点是 ,单纯地让你自己觉察到它们。
心安住在“无所缘”片刻……
看着你的情绪,大概一分钟…
然后安住在“无所缘”……
禅修结束时,问问自己,观察情绪的体验像什么呢?它们一直都在吗?它们会改变吗?它们很清楚吗?当你观察它们时,它们会躲起来吗?在这个情绪与另一个情绪之间,你体验到任何的间隙吗?它们主要是建设性的或破坏性的情绪吗?以这样的方式观察情绪,就会开始看到每一种情绪,都是认出 “觉察情绪的心” 的基础。有 时 候 ,我们做得到。
以正面或建设性情绪的情况而言,我们会发觉其利益是无限的,不只利益我们自己,还有身边的人。然 而 ,多数人都被卷人建设性和破坏性混杂的情绪之中。这 些 习 性 层 层 堆 叠 ,就 像 大 峡 谷 岩 壁 的 地 层 。直观层层情绪的好处,在于认识到每一层,都 是 我 们 “看 ” 的能力的展现。接下来的章节,将提供一套修持的方法,斩断这些貌似坚实的地层。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编辑|七筒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随喜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