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大学演讲】菩提心 Back

【大学演讲】菩提心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9-11-21

大学演讲

所谓菩提心,就是为令天下一切有情获得究竟圆满正等觉佛果,而发愿修行、成佛之心。


菩提心表现出来是大慈心与大悲心,有了这种心的推动,你会自发地为一切生命去除痛苦、赐予安乐,而且是无条件的。用世间的话讲,也就是无私奉献。


无私奉献很多人做得到。所以,不是大乘修行人才需要菩提心,社会各个层次的人都需要有,有了它,就能化解人群中强烈的自私理念。昨天下午一位发言人的话很犀利,他说:“现在的人为了利益自己不顾一切,对利他却嗤之以鼻。”我想他说得对。不过站得高一点来看,越是如此,越需要利他,因为不论是理念还是经验都告诉我们:利他才是利益自己。


一则报道中说:有人对美国的1000名富翁做过调查,谈及财富的获得时,10%的人认为,自己的一切是依靠勤奋努力挣来的;10%的人认为是凭借机遇;而其他80%的人都相信,这是自己行善利他的果报。


且不说利他的好处,如果你从小受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成长中心里装的都是自己,做什么想什么也只为自己,这种毒药般的心态终究会害你一生。


每个人都很聪明的。别人跟你合作,会先看你的人品怎么样,自利心太强的话,别人就不敢合作了。不说合作,一起生活的夫妻,如果一方只爱自己,不考虑对方、不关心家庭,那对方只有离开了。为什么现在离婚率越来越高?事业失败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多数就是这个问题——太关心自己了。


有一则故事很有深意:两个朋友同去爬一座高山。到了山顶时,气温骤降,于是他们便往山下跑,途中见到一个人昏死在路边。


其中一个说:“我们去救他。”


“救他,我们自己就没命了,”另一个说:“算了吧。”


那个好心人不忍,过去救他。


“你要救就救,我不管。”自私的人抛下他们,径自下山了。


好心人背起垂危的人,从山腰上慢慢地往下走。本来他上山的时候穿得很单薄,但此时因为背了个人,倒好像裹了件厚衣服,增加了许多温暖。尽管一路上比较吃力,但终究还是安全下山了。


山下停了一辆救护车,他走过去,发现里面躺着一个人——他的同伴,已经冻死了。


怕连累自己而舍弃别人的人死了,不顾自己而救护别人的人却活着,也许这是杜撰的,也许是个真事,但反复思索之后,联系现实生活,我还是想劝那些好心人:要坚持自己的利他心、慈悲心,暂时遇到些不理解、误解也不要紧,最终会好的。


在大乘修法中,利他心或菩提心对治嗔心。修菩提心时首先要知道,从无始以来,任何一个众生都曾当过自己的父母;为了报答这份生养抚育的恩德,一定要从现在开始,为他们的快乐和解脱奉献一切。


可能是藏传佛教的熏陶,我发现我的很多老师和同学都具有这种认识,这在我们商量做事的过程中看得出来。他们为自己想的不多,心里装的都是别人,都是利他的事情。我相信,这样的人很多很多,世界各地都有,在座的学者中也肯定有。


当然,利他心也分层次。如果不能具有最高尚或中等的利他心,有颗相似的利他心也可以。比如,你实在拿不出真实灿烂的笑容,但考虑到别人的存在,该笑的时候笑一笑,即使是表面上的,也应该是有益的。


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最珍贵,我会说:利他心最珍贵。利他的心就像金子一样,它总是闪闪发光,而且具有永恒的价值。如果是一件时尚的衣服、一种时兴的文化、一段流行的音乐、一本畅销的书籍,也许暂时会受到追捧,然而时过境迁,也就没人听、没人看,没什么价值了。但利他心却不会,它永远不会贬值,不会过期,也不会被任何时代所淘汰。


你们有些人来一趟香港,想买些名牌衣服回去,认为不虚此行,然而在我看来,如果你这几天收获到利他心或菩提心这样的人生理念,才是真的不虚此行。

摘自佛教与心灵教育——第二届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主题演讲



附:索达吉堪布大学演讲系列视频和文本链接 (请长按识别维码打开链接)



联系我们

  悉尼:

0423121173

   墨尔本:

0413506656

      阿德莱德: 

   0401677855

       布里斯班:

      0420687876

珀斯

       0449813721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