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十八 | 审视所观察对象的空性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我”并不是永恒、单一和独立的
“我是谁 ?”这个问题几乎在平日的时时刻刻,频繁地萦绕在我们的心底深处。我 们 竭 尽 所 能 也 找 不 到 真 正 的 “我 ”,不是吗?我们的想法转变,我 们 与 他 人 的 关 系 反 映 了 不 同 面 向 的 “我 ”。我们的身体不断在改变,所 以 ,我们开始寻找无法由外境定义的本 “我 ”。
我 们 的 行 事 作 风 是 假 定 有 一 个 “我 ” 需 要 保 护 ,需要避免痛苦并寻求舒适和稳定。当痛苦和不适发生时,我们让自己远离痛苦;当愉悦的事物发生时,我们让自己对它产生执著。然而 ,就 某 种 角 度 而 言 ,痛 苦 和 快 乐 、舒 适 和 不 适 等 等 ,跟这个“我” 是无关的。
说也奇怪,无论我们多深人去观察自己的反应,对于什么是真 正 的 “我” 也无法清晰地描绘。“我 ” 在哪里?它有明确的形状 、颜色或实体吗?你 怎 么 解 释 我 们 认 为 的 “我 ”是恒常且不受体验影响的呢?要 超 越 “我 ” 的 体 验 ,并 不 需 要 去 思 索 “我 ” 是 否真实存在 。
这种猜测就哲学方面而言或许有趣,但 是 ,当我们在面对刹那 、刹那的体验时,却帮不上大忙。观 禅 的 修 持 ,就是训练我们自己,检视有没有一个不依外境而能够独立存在的“我 ”。为了要开始这个检视,采取放松而警觉的身体姿势当然是很重要的。接 下 来 ,运 用 之 前 提 到 的 “无所缘禅修” 安住自心。然后 ,寻 找 “我 ”— 正 在 观 察 经 过 的 念 头 、情 绪 和 感 官 知 觉 的人 。一开 始 ,这个过程需要一些分析。
我的 手 ,是 “我” 吗?
我的脚呢,是 “我” 吗?
“我 ” 是两脚双盘而觉得不舒服的那个人吗?
“我 ”是那个念头或情绪吗?
这 些 之 中 有 任 何 的 “我” 吗?
这个检视不要进行太久,因为这样很容易变成概念或哲学的立论。这 个 练 习 的 重 点 ,单 纯 是 让 你 发 觉 在 自 身 体 验 中 , “我 ”并不是永恒、单一和独立的。
就 像 之 前 所 说 ,空性并不是我们为究竟实相的本质所下的结论,或透过分析或哲学辩论后所得到的觉性。空性是一种体验,一旦你尝到这个滋味,它就会改变你的生 命 ,为 你 打 开 新 的 面 向 和 可 能 性 。这 就 是 “观 禅 ” 修持的要点 。
审视所观察对象的空性
“止禅”结合空性的见地,并 不 否 定 世 俗 谛 。世俗谙是我们在这个世界运作的架构,否定这个架构是愚蠢的行为,就像之前我 们 提 到 不 说 “我 ” 的那个人。
第三个体验层次,我 称 之 为 “虚假的世俗谙”,在 这 其 中 ,想 法 、感觉和感知紧密结合了我们对自己、他 人 、感觉和情况的感知。虚假的世俗谛,是自己造作痛苦的主要来源,这 痛 苦 来 自 于 我 们 执 著 跟 自 己 与 他 人 有 关 的 想法 、感觉和感知是必要的特性。无 “我 ” (“我 ”可 称 为 “观看者”,这是我的学生所取的名字 ) 的修持获得一些体悟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审视所观察对象的空性,也就是觉性的对境。
最好的检视方式,是观察我们把每一 刹 那 的 觉 性 切 分 为 “观看者”,以 及 “观看者所感知的对境”,这基本上是概念的造作。佛陀经常以梦来详述感知的分割状态,在 梦 中 ,你感知到自己与他人。佛陀的例子大多符合当地居民的生活,例 如 ,人会被狮子和老虎攻击,我想这不是大部分现代人需要担心的问题。
虽然我听过许多人梦到被怪物追击,或在大房子或草原上迷路。用比较现代的例子来说明,就像是梦中有人送了一块精美昂贵的手表给你,也许是劳力士吧!我听说那个品牌的手表真的很细致昂贵。在 梦 中 你 兴 奋 地 收 到 劳 力 士 而 不 需 要 付 一 毛 “梦中钱”。你向别人炫耀这块表,你 在 梦 中 跟 别 人 讲 话 的 时 候 ,刻意地搔一搔手腕,或指东西的时候,故意把手表露出来。然 后 ,有个盗贼过来,砍伤 了 你 的 手 腕 ,偷走了劳 力 士 。在梦 中 ,你的痛苦很真实,你因为失去这块手表而非常难过。在梦中,你没有保险可以理赔另一块表给你,你的手还流着血。你满头大汗或哭着从梦中醒来,因为这一切看来都很强烈和真实。劳力士只是个梦,不是吗?你 体 验 到 的 快 乐 、痛苦和悲伤全都是梦的一部分。
在 梦 中 ,它们好像很真实。但 是 ,当你从梦中醒 来 ,没 有 劳 力 士 、没 有 窃 贼 ,手 也 没 有 割 伤 。劳 力 士 、窃 贼 、伤口等等,都是你自心本具明性与空性的展现。同样的,不管我们在世俗i帝体验到什么,都 可 以 跟 “梦中的经验” 相 比 :非常清晰、非 常 真 实 ,但究竟上是明性与空性双融合一的展现。
我 们 从 世 俗 谏 的 梦 中 “醒来”,并认识到我们体验的一切都是明空合一。观禅的修持让我们从经验上得知,感知强烈影响了体验。换句话说,我们感知的人、事 、物 ,大部分是自心的造作。一开始先采取放松而警觉的身体姿势,这 跟 观 禅 中 的 “人无我 ” 修持要点相同。花 一 点 时 间 安 住 在 “无 所 缘 ” 之 中 ,接下来 ,将注意力轻柔地安住在对境上:眼 睛 的对境、声音或身体的感觉。还不错吧!非常放松。
但 是 ,那个眼睛的对境、声音或身体感觉到底在哪里发生的呢?在脑袋里吗?还是超出身体之外的地方呢?你 不 需 要 “分析” 它们在哪里发生的,只 要 看 着 (或倾听或感 觉 )它 们 ,就好像它们是心中镜子的反映。觉 性 的 对 境 、对境的觉性,以及觉察对境的那个人,全都同时发生— 就好像看着一面普通的镜子。没有镜子的话,就 没 有 可看的东西;没有观看者 ,就没有观看的人。所有这些条件的结合,所以才看得见。
观察那颗正在体验的心
“观禅” 的修持告诉我们:要 怎 么 跟 体 验 互 动 ,这方法就是“转心向内”,去观察正在体验的那颗心。除 非你亲自尝试,否则你不容易了解这个过程。
当 然 ,你 需 要 一 些 练 习 才 能 认 出 “自心” 与 “体验” 同 时 生 起 ,这 就 是 正 要 离 婚 的 那 个 学 生 所 说 的“巨大”------ 开始可能只持续一二秒钟。
这 种体验就好像在诱使我们说:“我 懂 了 !我 真 的 了 解 空 性 了 !现在我可以完全自由地开展生命 !”当面对念头和情绪,还有我们跟别人或各种情况互动时,这种 诱 导 的 力 量 特 别 强 烈 。短 暂 地 瞥 见 “观 禅 ”,有 时 会 僵 固 为“概念”,导致我们产生对自己与他人有害的想法和行为。
有一个很古老的故事,是 关 于 一 名 男 子 ,他在山洞禅修空性长达数年。他禅修的山洞里有很多老鼠。有 一 天 ,一只大老鼠跳到石桌上。“好 啊 !” 他 想 , “老鼠是空 性 的 。” 然后 ,他拿 起 鞋 子 把 老 鼠 打 死 了 ,他 心 想 :“老 鼠 是 空 性 的 ,我的鞋子是空性的,杀 死 老 鼠 也 是 空 性 的 。” 其 实 ,他的行为 只 是 把 空 性 僵 化 为 “什么都不存在” 的 概念,所 以 ,他以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而不必承受任何后果。
当 我 们 “将心转而观照心” 的时候,无 论 我 们 在 寻 找 “我 ”、“他人”、念头或感觉,我们都会逐渐看到自心,我们会接受明空双融的心,它能反映万物。于 是 ,我们就不会 钻 牛 角 尖 ,而看到许多的可能性。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编辑|七筒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随喜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