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索达吉堪布】小时候偷过父母的东西吗?要赶紧好好忏悔 Back

【索达吉堪布】小时候偷过父母的东西吗?要赶紧好好忏悔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9-03-12



也许是因为前世的习气,也许是因为环境的影响,现在很多人偷东西都特别厉害。我问过一个道友:“你偷过东西没有?”他说:“偷过,小时候,我偷过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钱,还到农民的田里偷过水果。”很多人小时候都干过这样的事。包括我以前也偷过农民的萝卜,但上学以后我就再不偷东西了。我记得当时有些老师也偷东西,甚至还教学生怎样偷东西。话说回来,尽管现在偷盗已经成了一种风气,但我们绝不能跟随这种风气而转。

 

古人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虽然他们也希求财富,但以合理的途径寻求财富,可是现代人根本没有什么顾忌,只要能把钱装进自己的腰包就可以了。为了获取钱财,人们采用各种方式偷盗,偷盗的行为已经遍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更可怕的是,为了赚钱,很多人不考虑职业道德,也不考虑来世的报应,大肆制造各种假冒伪劣产品,而且花钱买通质检部门,以至于很多贴着质检合格证的假货到处泛滥,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

 

以药品来说,本来药品是治疗疾病、保护健康的,可是现在假药泛滥成灾,直接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我看过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报告中说,在全球销售的药品中,有10%是假药,在某些发展中国家,甚至60%的药品是假药,使用这些假药会延长治疗的时间,增加病人的痛苦,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甚至许多获取专利的新药也存在问题——这些药并非多年研究的成果,它们的专利证书是花钱买来的,可以想象,这样的专利药品对人有利还是有害。

 

有时候想想,现在的世界太可怕了,这个世界实在是太需要佛教的理念了。有些人认为佛教不允许杀生、偷盗、邪淫,约束太多了。其实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试想一下:如果人人都不杀生,人们就不需要为人身安全而担心;如果人人都不偷盗,人们就不需要为钱财而担惊受怕。(现在只要得到一点钱,人们马上就藏起来。有一位法师得到了一笔钱,他当着我的面立即把钱揣进口袋,我问他:“我又不偷你的钱,你为什么这样?”他说:“虽然你不偷,可是别人不好说。”)总之,如果人人诚信因果,世界一定会变得和谐美好,正是因为人们缺乏因果的观念,这个世界才出现了种种麻烦。

 

不与取


按照罪业的严重性,不与取可分为三种——


大不与取、中不与取和小不与取。


  1. 大不与取是指窃取三宝所依的物资、供养三宝的物品以及父母的财物。三宝和父母是严厉的对境,偷他们的财物过失非常大,果报也特别可怕。在座的有些道友小时候偷过父母的东西,这些人应该好好忏悔。


  2. 中不与取是指盗窃、掠夺、摧毁一般人的财物,或者在经商时以短斤少两等手段骗取他人的钱财。按现在的法律,暗地盗窃和公开掠夺有一定的区别,但从佛法的角度来看,二者同样是不与取,没有什么区别。中不与取的情况非常普遍。有些农民在田地的界线上搞小动作,通过打乱田地分界的标记、破坏田地篱笆等手段来窃取田地,或者偷邻家的一把禾秸以上的东西。有些牧民偷盗绳子、牛奶等东西。


    除了盗取人的财物,盗取旁生和非人的财物也属于不与取,这也有很大过失,我们也不能盗取它们的财物。在藏地,人参果是一种高档的食物,它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牧民在草地上挖的,还有一种是挖鼢鼠洞,盗取鼢鼠储藏的人参果。有些上师说,当人们挖走鼢鼠的人参果时,鼢鼠特别伤心,甚至心脏都会裂开。在汉地,燕窝和蜂蜜是很好的滋补品,有很多人采集燕窝和蜂蜜。其实,人参果、燕窝、蜂蜜虽然是旁生的财物,但也是旁生辛勤积累的,而且它们将其执为我所,如果盗取也有过失。


    为什么人们如此不择手段地捞钱呢?一方面是有些人前世当过盗贼,所以即生仍然喜欢捞取不义之财,另一方面是现在人缺乏佛教的见解和行为。翻开现在学校的课本,尽是些“大熊猫是什么样”、“柏树爷爷是什么样”的肤浅文字,不要说对来世有意义的道理,甚至对今生有意义的道理都很少。如今的世人普遍也没有戒律的约束。如果这些人能守持戒律,暂且不谈出家戒律,即便能守持居士五戒,也能断除很多不如法的行为,这个世界也会变得非常清净。


    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从事经商不仅容易造下不与取的罪业,而且就像《大圆满前行》中所讲的那样,在十不善业中,除了邪见、邪淫偶尔发生以外,其余的罪业基本上都具足了。尤其是作为一个出家人,如果从事经商,如开商店、酒店等,即便获得一钱银子也会犯他胜罪,会从根本上破戒。


    通过上述分析,大家要知道不与取的情况非常复杂。《律藏》中也说:有些人依靠权力偷盗,有些人以狡诈的手段偷盗,有些人通过搞关系偷盗,有些人借东西后不还,等等。很多人以前不懂这些道理,明明已经犯了偷盗,还觉得自己很清净。懂得了这些道理后,今后大家要避免一切形式的偷盗。


  3. 小不与取是为他人利益而偷盗。如果看见有些人很贫穷,为了帮助他们而从富人那里偷一些财物,再布施给这些穷人,这就是小不与取,这个罪过不是很大。

 

总而言之,如果别人开许了,自己拿对方的钱财就不算偷盗,如果别人没有开许或者受到欺骗而开许,在这些情况下占有别人的财物都属于偷盗。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

 


每日箴言



我们发了菩提心的人,说话尽量不要伤害别人,即使有时候烦恼现前,得罪了别人,也要在内心当中忏悔,过一段时间气消了,主动跟别人打招呼,互相沟通是有必要的。


-- 索达吉堪布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

学会开设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

悉尼:

0423121173

墨尔本:

0401352062

阿德莱德: 

0401677855

布里斯班:

0420687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