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上师开示】辩论时千万不能口出恶语 Back

【上师开示】辩论时千万不能口出恶语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7-08-09

在恶语之中,有一种情况需要格外注意:本来辩论是学习佛法的一种方法,通过辩论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能遣除对正法的怀疑和邪见,所以佛教特别提倡如理如法的辩论,但如果以贪嗔之心进行辩论,并且辩论时口出恶语,则过患相当大。我们看一则发人深省的公案: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年轻的比丘和一位老比丘辩论佛法,他们辩论得越来越激烈,最后恶语相讥,互不相让。那位年轻的比丘对老比丘说了许多粗言恶语,结果老比丘气愤地回到自己的住处闭门不出,最终气死在屋里,死后转生为一条毒蛇。

 

一般辩论到中间,尤其周围有很多旁观者时,双方都不会轻易相让,即便知道自己的观点不合理,也会坚决维护自己的立场,在这种情况下,辩论者很可能因丧失理智而口出恶语。那位年轻的比丘就是因此而恶口骂人,结果竟把老比丘气死了,这样的辩论实在可怕。这里虽然没有提到年轻比丘以后的果报,但从因果上推,如果他没有忏悔,以后肯定也会感受痛苦的果报。

 

人和人吵架是难免的,可是有些人天天吵架,这就不对了。有些丈夫和妻子、父母和子女就像不共戴天的仇敌一样,一见面就生厌烦心,然后就大吵大闹。这些人就像大圆满里所说的“无离无合”一样——离也离不开,合也合不来,每天都是在痛苦中度过。其实,人和人今生能相遇都是宿缘所追,大家应该珍惜这种因缘,没必要一天到晚吵吵闹闹。

 

可能人老了以后脾气都不太好,那位老比丘就是如此,年轻的比丘只是骂了几句,他居然在禅房里活活气死了。你们汉族人经常说“气死我了”,也许是受这种说法的影响,有的汉族人生气后,家人马上要把他送到医院。所以你们的祖先不该发明“气死我了”的说法。各民族的习俗差别很大,藏地好像没有“气死我了”的说法,也没听说过藏族人生气后要送到医院的。

 

佛陀吩咐阿难告诉那条蛇:“世尊对你说:‘蛇呀!你曾于我的教法中出家,本来非常有善根,可以获得解脱,可是因为生嗔心而转为毒蛇,你应向所嗔的这位比丘道歉。如果继续嗔恨,你将堕入地狱中。’”阿难带着那位年轻比丘去敲毒蛇的房门,并一五一十地转告了佛陀的话。可是毒蛇怒气未息,它喷散嗔恨的毒气后仍然不肯出来。佛陀又让目犍连尊者去,他也同样转述了佛陀的话。但毒蛇只是从门缝中伸一下头就钻回去了,还是不愿出来。

 

老比丘生气时闭门不出,现在也有这种情况:有些人吵架后,一连几天闭门不出,不吃不喝,以此表示对抗。如果在这样的状态中死去,说不定也会变成毒蛇。以前学院的一个道友生气后把自己关在屋里好几天不出门,别人怎么劝都不出来,据说他还一直不吃不喝。我们担心他气死或饿死,于是到他家敲门,可是敲了半天也没动静。最后有个人一脚踹开房门,结果发现他正在屋里悄悄地吃东西(众笑)。

 

阿难和目犍连都没有平息毒蛇的嗔心,这件事越闹越大,后来整个舍卫城都在传言:一位比丘因为生嗔心而转生为毒蛇。许多人为了看热闹而聚集在那里。最后,佛陀亲自来了,他严厉地呵责那条毒蛇。毒蛇无法堪忍世尊语言的威力,很快便出来了。佛陀把毒蛇带到祇陀园,它在众人面前惊恐不已,蜷缩在世尊座下。佛陀让它和年轻比丘在一起,说道:“你因为以前说了如毒般的嗔怒恶语而转生为毒蛇,如果现在继续造向他人射毒箭的恶业,来世你会怎样呢?”

 

知道自己投生为恶劣的众生后,那条毒蛇痛哭起来。佛陀说:“你造恶业时理应啼哭,那时你却未流泪,现在恶业成熟,已经转为旁生,哭又有什么用呢?快向这位比丘忏悔!”(很多众生都是如此,造业时欢欢喜喜,感果时却哭哭啼啼,但那时哭也没有用了。)佛陀又对年轻的比丘说:“这位比丘,你是这条蛇的辩论对手,也应向它顶礼忏悔。”那位比丘向毒蛇顶礼,毒蛇也向比丘顶礼。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奇不已,对佛陀生起很大的信心,对因果也产生了诚信。佛陀依此因缘传授了佛法,令许多人获得了圣者的果位。那条毒蛇也在对佛生起信心中死去,死后转生到了三十三天。

 

当时由于佛陀在场,人们能够现量见到这些事实,所以都不得不诚信因果。其实,如果没有亲自经历,很多事情的前因后果的确很难令人相信。现在有些人造了恶业后,因为自己亲身感受报应,所以也不得不相信因果。

 

学习这则公案后,大家一定要记住:辩论佛法虽然是好事,可以遣除相续中的增益和损减,但千万不要在此过程中造口业!法王如意宝以前多次说过,年轻的时候,为了建立宁玛派的观点,他曾经驳斥过格鲁派、萨迦派的观点,也造过一些口业,晚年时对此感到很后悔。学院的老常住应该有印象,显现上法王晚年经常忏悔这些口业,并一再叮嘱弟子们在辩论时要小心。

 

其实,各大宗派的祖师都是佛菩萨的化现,他们的究竟密意没有任何相违,只是为了强调自宗的不共观点,才在显现上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因此,作为后学者,千万不要随便诋毁其他宗派的祖师。实际上,只要是真正的圣者,他所抉择的观点肯定是正确无疑的,若想以凡夫的狭隘分别念进行破斥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有些愚笨的人不知此理,经常诋毁其他宗派的高僧大德,造下了严重的口业。

 

如果不注意,辩论的时候确实容易造恶业。我听说有些居士在辩论的过程中,实在说不过时,拿起矿泉水瓶要打对方,这种行为非常不好。在我们学院,每天有成百上千个喇嘛激烈地辩论,可是从来没有动手打人的现象,为什么你们两三个人辩论就要动手打人?请想一想:连清净戒律、精通三藏的比丘,尚且因为没有将烦恼转为道用,在辩论时以嗔心说恶语,结果死后转生为毒蛇,你们这些毫无功德的人又会如何呢?希望你们今后辩论时一定要小心。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对一般世间人而言,听赞叹自己就沾沾自喜,这是凡夫人的习气和毛病。但修了大乘佛法之后,别人赞叹你的时候,应该观察自己到底有没有这种功德,没有的话,即使成千上万个人异口同声地赞颂,你也长不了什么智慧。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名利,我们一定要看破。


——索达吉堪布

本月藏历



(向上滑动启阅)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佛学会开设佛学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 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报名澳洲菩提学会加微信号:zhengtaoyuan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