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宗萨钦哲教言 >> 宗萨钦哲仁波切 : 你可以亲自试验并体会一下福德的力量有多大 Back

宗萨钦哲仁波切 : 你可以亲自试验并体会一下福德的力量有多大


供养曼达 

 

大家都形容佛法是绝对无价的,又说它有如能切断各种二元分别之网的金刚钻。而另一方面,我们却如穷极潦倒、愚昧无知的乞丐,毫无任何价值的概念。因此,当有一颗珍贵的钻石突然落入手中时,我们却不知道该拿它来做什么才好。我们根本不知道它的真正价值,因此说不定会拿它去换一条热狗,或不经意地把它弄丢。


这种情形竟出人意料地常常发生,因为有珍贵的佛法之处,就总会引来障碍;而当修行者引来障碍,这表示他的修行正在见效。若非如此,何来障碍骚扰?它们没必要去攻击那些修行不太好的人,因为那些人可能已经为自己制造足够多的麻烦了。


话虽如此,我们遇到的许多障碍都是强大而恼人的。因此,我们藉由修持佛法的许多法门,试图发展出一种能力,来操控、欺骗、引诱、转化、忽视所有引来的障碍,其中最「高明」的方法就是把障碍视为「加持」。


但是,要能真正这么做,需要很多福德。幸运的是,佛法提供了我们「供养曼达」的法门,这是所有积聚福德中最深奥的方法。



修持


噶玛·恰美仁波切说,像我们这种初学者去建造一座寺院时,内心不可避免地会生起一些不纯凈的念头或行为。在整个过程中,也必定会面临许多挑战,因此一旦竣工之后,我们必然会对它产生执着,或者产生各式各样的悭吝行为。然而,「供养曼达」的修持完全不会产生这种后果,也由于这种原因,它才如此重要。


我们供养什么?


从受供者的观点来看,任何种类的供品都是无关紧要的。因此,我们应该供养自己认为珍贵的物品。


例如,


向过去诸佛与菩萨供养自己的身体,我们就与释迦牟尼佛的身、语、意、功德、事业结了吉祥之缘;


向现在佛——我们的上师——供养身体,我们的身、语、意就成为完美的智慧法器;


向未来佛供养身体,就圆满了能让我们利益一切有情众生的吉祥之缘;



在供养曼达过程中,主要是将圣众做为我们的资粮田。至于到底应该供养什么,随你自由想象发挥。如果你觉得须弥山与其周围的大小洲很难在心中呈现,那就以一座雄伟壮丽的山代替。或者想象亚洲、南美洲、北美洲与澳洲等,并且包含其中所有美丽的国家公园、宫殿、瀑布与财富等。


如果供养不属于自己的物品会令你不安,请记住,你对世界的感知完完全全是以你自己的方式,而非别人的方式。


因此,你可以在观想中加入各种财富之源,例如:德意志银行、森林、铁矿、钢铁、人类喜欢攒积的各种物质财富、天人的财富(通常以飞毯与华盖来代表)等。你还可以再加入龙族的财富(有时显现为能启动战争的海螺),或能转化成王国与宫殿的小贝壳,或如意树、满愿牛,甚或俊男美女。你可以尽量发挥,努力突破自己的想象的界限。为了强化观想,也可以利用你认为珍贵的各种物品,例如西藏人在供养时就使用大量的米、铜板与金、银等贵金属。


如果你打算将这个修持当作前行积聚的一部分,你就需要一个曼达盘,以及你所能积聚的、尽量多的供品。根据德松仁波切的说法,曼达盘可以是蛮大的,不过如果你喜欢小的也无妨;至于其材质,则取决于你的经济能力,例如石盘、檀香木盘、铜盘、铁盘、钢盘,甚至你愿意的话,金盘都可以。



主要的修法供品则是各种谷物,不一定只是米,而你所加入的其它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你专注的对象来加强修持。将每一粒谷物观想成上述的各种物品,如果你像我一样,很受印度风格代表财富的东西所启发的话,你也可以加上华丽的澡堂,其中有成群美丽的舞娘,还有——为了政治正确之故——众多英俊的舞郞。


虽然修持的法本上所写的,常常让人觉得好像我们是为了取悦诸佛与菩萨而做供养;但请诸位牢记于心,事实绝非如此。佛、法、僧三宝不可能被我们微薄的供养所贿赂、收买或影响,甚至连取悦都不可能。


多想一想你就知道,传统上的供品,并非为了让诸佛与菩萨在世俗上「有用」而设计的。事实上,「有用」并非目的。就以「牛宝」为例,一头牛对于某个住在纽约市中心的人而言,会多有用处呢?



什么是「福德」?从某种角度来看,福德即是「能力」。事实上,它是让我们得以听闻、思惟、修持佛法,包括生起好奇心的能力。现今,我们的福德非常有限,以至于大多数的人都无法认知佛法有多么珍贵。我们不仅由于缺少福德而无法修持佛法,甚至少到连享受轮回的生活都不可得。


我们如何诠释外在世界的讯息与经验,完全取决于自己积聚福德的多寡。例如,「无常」一词是什么意思?从最粗显的层面而言,拥有极少福德的人认为「无常」即是死亡、衰败或四季的变迁。然而,一旦开始积聚福德,我们的理解就会变得较深入而细微。想象你正在体验片刻的快乐时光,如果你拥有一些福德的话,就能在某种程度上诠释并理解「无常」,还能观察自己的情绪由不快乐转为快乐,然后又回到不快乐;这样的观察,使你可能感受到的任何失望与期待都变得不再那么强烈。


积聚福德的一种方式,是供养或布施食物、钱财、鲜花、音乐等。不过,多数的现代人为了避免浪费,更喜欢将钱花在「有用」的东西上。所以,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何荟供时供养酥油灯与大量昂贵的饮食,会让人们觉得浪费的原因。


现代人缺乏福德去聆听佛法,也欠缺福德去听见其中真正所表达的内容;而且,经常在我们受过多次的佛法教导中,就会漏掉该次教导的重点。我们无法专注聆听,有时根本就没有听到,因为心太容易散乱了。即使确实听到了,也不会从其它角度去真正地听闻、理解与思惟自己所学到的内容。结果是,对那些经由我们筛子般的心所意外掉落进来的一些讯息碎片,我们却极为严肃地看待。



悲哀的是,我们不再具有足够的福德遇见伟大的上师,或从他们那里领受法教。然而,即使我们现今的虔敬对象无法与往昔的伟大上师相提并论,若是我们能增加福德的储备,也就没有关系了。巴楚仁波切在他的狗牙的故事中,说明了福德如何发生作用。


你可以亲自试验并体会一下福德的力量有多大。


先读某一本法本一遍,然后以你最大的专注与决心,认真地供养曼达几次。然后再去读这本法本,你会发现自己的理解转变了,比起以前只能浏览每章节的要点,你现在能更精确地理解每个字的含意。你也应该尝试在供养过一些曼达后,回到先前让你感到厌倦的老师那里去领受教法,你的体验将会完全不同。如果在供养曼达前,你定不下心来,而且到处游荡的心让你感到沮丧的话,就先做「止」的修持。同样的,你修持的体验也将发生转变。


具有福德因而能接受法教是一回事,但是具有充分的福德能听闻法教,并且能正确地听闻,又是另一回事,因此之故,在法教开始之前的「供养曼达」传统,于焉建立。我们不仅在理解佛法的能力上需要福德,在法道上的其它每个步骤也都需要它,其中包括能真正地理解上师。具有足够的福德,你就能在上师生病、打哈欠或表现出愤怒时,以有益的方式来理解他的示现。这不正是你想要的吗?


如果缺乏福德,即使上师像个天使,你也会找到批评他的理由,因而无法从此缘中受益。


公众号名称:宗萨钦哲教言
公众号域名:zongsaqinzhe
更多佛学添加个人微信:CRNMSS

(欢迎点击上方名片关注)



愿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修行中的感受

还有佛教的教言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