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悲佛网 >> 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寻找心的本性
Back
你也许有信仰,也许没信仰,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寻找心的本性。
真正去找的话,每个人都能找得到。
-摘自索达吉堪布微信公众号-
我们修解脱道而得涅槃的过程中,
所有的功德均依善知识而产生,
这不是凡夫人说的,而是三界导师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言。
因此,凡入于佛法、想前往解脱的修行人,
理当以恭敬心、恒常心依止具法相的善知识。
-《亲友书讲记》-
一个人身体失去健康,
原因不外乎是患得患失,终日心神不安……
而佛教修行以调心为本,
心态若调整平衡了,身体自然就会好。
所以,哪怕是为了身体的健康,
学会调心也非常重要。
-《残酷才是青春》-
如果心能专注于善知识的教言,
内心自然会变得良善;
若心专注于恶人的言论,
内心就会变得恶劣。
凡夫人的心没有自主的能力,
它一直随着内外因缘而转,
所以大家一定要创造一个好的因缘,
也即长期依师闻法。
-《藏传净土法》-
每个人的缘分不同,
如果有清净心和广闻博学的精神,
也可以到处去参访善知识。
不过最好还是终身修持一个最殊胜的法门,
因为得到一个法,终身都可以用。
比如,今天得到一个莲花生大士的灌顶,
那就永远修持这个法门。
-《大圆满心性休息讲记》-
就像佛陀说的,
世界上的每个众生,业力不同,
感受的果报也完全不同,
有人习惯逃避,有人习惯接受。
但不管是谁,
有财富、没财富,有地位、没地位,
如果把自己的快乐、成功寄托在这些外境上,
的确会找不到方向,找不到快乐。
-摘自索达吉堪布微信公众号-
要想生起菩提心,
一方面需要对大乘教义闻思修行,
另一方面,应在每次修菩提心前,
先修一下上师瑜伽、忏除罪障、积累资粮等前行。
否则,倘若缺少了这些环节,
即使你每天非常精进地观修,
菩提心也不一定能生得起来。
-《〈修心七要耳传略释〉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