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年前,有人为你留下了般若经
新年里
堪布带你读懂《心经》
02
前言
“般若波罗蜜多,是整个佛法的精华,而《心经》又是所有般若波罗蜜多的精华。倘若能在念诵的同时,也懂得它的内在含义,就会具有更大的意义。”
ASK
什么时候可以不依止文字般若呢?
就是在证悟菩萨一地的时候。在那个时候,我们已经亲身现证了佛的智慧、空性的见解,所以再也不需要依靠文字,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在证悟一地以后,就不再需要闻思。
佛在很多经典当中也讲过,三地菩萨的特点,就是为了求法,可以舍弃自己的身体。既然三地菩萨为了闻思,都要下那么大的功夫,仅仅证悟一地,又怎能不闻思呢?只是在证悟一地之时,就不需要再去看描述证悟境界的经论,因为此刻已经现量见到了这一切。
就像在某人亲眼看到一朵花以后,就无需再给他讲关于这朵花的颜色、形状之类的内容一样。
没有证悟一地之前的资粮道、加行道,就必须依靠文字般若波罗蜜多。在吸收了文字般若当中的精华以后,才能实际去修持。
佛为什么要留下那么多文字?
当修到心里稍稍有一些空性体会的时候,就称为加行道;当我们只是对空性有一些字面上的了解,虽然发了菩提心,也在精进地修持五加行——积累功德、忏悔罪业,但还没有稍许的空性感受,还没有切身体会到空性的意义,还没有什么修行的证悟,这个阶段,就称为资粮道。
通过闻思文字般若,而对般若波罗蜜多超越了字面的了解,有了一定的体会和感受的时候,从见解的角度来说,就算是进入了加行道的状态。
在资粮道和加行道这两个阶段,都离不开文字般若的引导。佛陀之所以留下了那么多的经典,就是为了度化像我们这样的众生。
这里要讲解的,就是文字般若波罗蜜多。因为实相般若波罗蜜多已经超越了任何语言与思维的范畴,所以我们无法如实地、直接地形容、表达实相般若波罗蜜多,但文字般若却可以把我们推到离实相般若很近很近的地方。
在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不要文字,仅仅依靠自己的修行,最后就能到达实相般若的境界,因而,首先我们需要学习文字般若。
待续
文|《慧灯之光》五
图|来自网络
阅读更多
智慧照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