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慈诚罗珠堪布 >> 佛教徒的任务和目标 Back

佛教徒的任务和目标

慈诚罗珠堪布 慈诚罗珠堪布 2016-08-04

《如何面对嗔恨心》 01

原著:慈诚罗珠堪布


面对



佛教徒的任务和目标




《如何面对嗔恨心》  第一集


一、剿灭嗔恨,当务之急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贪、嗔、痴烦恼随时可见,无所不在。身为大乘初学者的我们,也经常会像非佛教徒一样,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的结果不要说度化众生,反而会给佛教抹黑。特别是嗔恨心,其危害尤其严重,不但会摧毁自己的善根,也会让别人对佛教徒,甚至对佛教生起不好的看法。


《入行论》当中讲得非常清楚,一刹那的强烈嗔恨,可以完全从根本上毁掉过去几百万年、几千万年当中积累的绝大多数善根。就像一刹那的慈悲心或菩提心,也可以积累不可思议的功德与资粮一样。




大乘佛教认为,所有烦恼当中,最严重的是嗔恨心,因为大乘佛教的基础和出发点,就是慈悲心。与慈悲心直接对立的,就是嗔恨心。大乘菩萨戒中讲,只要对任何一个人彻底放弃慈悲心,有了嗔恨心,菩萨戒的根本戒都破掉了,更无法发菩提心。所有烦恼中,嗔恨心是最严重的。嗔恨心的过患,实在是罄竹难书。



大家都看到过,文殊菩萨等很多佛菩萨手里都持着宝剑、枪支等武器。这些武器不是用来制服任何生命,而是用来杀灭贪嗔痴烦恼的。学修任何法,就是为了面对、控制、断除烦恼。这是佛教徒的任务和目标。衡量修行好坏的标准,不是看谁念的咒语更多,谁做的功德更大,更不是看谁发财、健康、工作顺利,而是看烦恼有没有减少。比如,当有人污辱我们的人格,或者是欺负、殴打我们的时候,看看我们的嗔恨心是不是跟以前一样。如果是一样,那我们的学佛就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当然,在没有证悟空性之前,还谈不上彻底断除烦恼,只能适当地控制。

学佛的方向非常重要。如果身为佛教徒,却不闻思修行,只是搞些形式上的活动,开法会、超度、火供、荟供、磕头、烧头香、烧高香、灌顶等等,哪怕非常虔诚,也会失去学佛的真正意义。虽然正规的灌顶非常有用,但如果只有这些,却没有实质性的闻、思、修,佛陀的思想、佛陀的正法就无法弘扬起来,学佛者最终的目的,只会是为了自己健康、长寿、发财、工作顺利、儿女考上大学、有好的工件等等,这样就得不到修法的实际效果,也无法真正走解脱道。所谓的佛法,就失去了真正的核心价值。

本系列视频所有文字详见《慧灯之光》十


未完待续



我们的引路人,是佛陀与善知识

大乘佛教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发愿

我们与佛陀之间衔接的纽带就是上师

佛陀最殊胜的度化众生方法

如何寻求佛陀最究竟、最终极的真正密意


慈诚罗珠堪布: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cichengluozhu2014

此以“慈诚罗珠堪布”命名的微信公众平台,是唯一经慈诚罗珠堪布认可,并经过身份证实名认证的堪布个人微信平台,主要发布堪布个人教言及最新及时消息。欢迎大家关注!

1、慈诚罗珠堪布网站: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index.shtml

2、慈诚罗珠堪布微博:

http://weibo.com/cichengluozhu

3、慈诚罗珠堪布博客:

http://blog.sina.com.cn/cichengluozhu

4、慈诚罗珠堪布喜马拉雅电台:慈诚罗珠堪布

5、慈诚罗珠堪布法本光盘流通淘宝网店、微店:慧灯坊 ‖ 联系电话:15828578609,15528038027

6、慈诚罗珠堪布法本官方推广微信公众平台: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微信号:cichengluozhu2015  


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