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今日当精进 >> 《入行论广解》96课 * CC+笔记 Back

《入行论广解》96课 * CC+笔记


བྱང་ཆུབ་སེམས་མཆོག་རིན་པོ་ཆེ།།

菩提心妙宝

མ་སྐྱེས་པ་རྣམས་སྐྱེ་གྱུར་ཅིག།

未生者当生

སྐྱེས་པ་ཉམས་པ་མེད་པར་ཡང་།།

已生勿退失

གོང་ནས་གོང་དུ་འཕེལ་བར་ཤོག།

辗转益增长



本课科判坐标



本课总义归摄


🔹本节课继续宣说如何断除同恶懒惰。从意乐上生起精进之发心的关键是对“寿命无常”和“轮回痛苦”生起定解。其中思维“寿命无常”通常包括三个次第:生际必死(决定无常,95课及本课第1颂);死期不定(迅速死亡,本课);死时唯有正法有益(本论没有展开宣说,请参考《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相关部分)。上一课的最后,以比喻说明我们每天都在看到、听到其他众生死亡,却毫无警醒之心。

1. 本课接着前面的比喻来凸显凡夫的愚痴,如同即将宰杀的牛被屠夫关在牛圈当中一样,六道众生所有存活的通道都被死神封住,难逃一死,我们如何还能悠然自得地空耗时日?应当以精进闻思修行令此生具实义。(详见颂词1)

2. 仅仅对“决定死亡”有定解是不够的,还要进一步思维死期不定,所以接着“思维死亡迅速而劝勉”。凡夫往往会抱着一丝侥幸的心理:我肯定会死,但不会是下一秒或者近期。而这里就让我们认清死亡随时都可能会到来,应该要及时积累资粮,临死时再断除懒惰而精进就太迟了。(详见颂词2)

3. 死亡会随时、迅速到什么地步?任何时间段都有可能死亡,例如计划还未开始做的时候已经死亡了,或者刚开始做就死亡了,或者做了一半的时候就死亡了…死神随时都可能不期而至。因此一旦有修法的计划,绝不能拖延,要立刻付诸实施,即当下开始精进。(详见颂词3)

4. 再进一步描述临死时的场景:身心的痛苦,对亲友的不舍,对罪业的后悔,对阎罗狱卒的恐怖,对来世的担忧,等等。如果不积资净障,没有任何准备的话,到时候就会这样在迷乱痛苦中辞别此生。届时,拥有再多的金钱,再高的权力名望都没办法救护,唯有善法才是依靠。所以要趁活着的时候认认真真修行,为死亡做好准备。(详见颂词4)

🔹下一课将紧接着思维死后步入后世的痛苦。临死时的痛苦就已经难以忍受了,但后世堕入三恶趣的痛苦远过于此无数倍。(详见97课)


颂词详解及重难点分析



(颂词1)




通道遍封已,死神正凝望,

 此时汝何能,贪食复耽眠? 




颂词1-1

消文释义

通行之路普遍已被封锁,死神正在目不转睛地凝视着要杀的对象,此时此刻你如何还能爱恋吃吃喝喝、酣酣沉睡呢?如《本生传》中云:“诸道已被死主封,无所顾虑享极乐,置身如是处境众,无有畏惧真稀奇!”(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颂词1-2

本颂重点

1. 该颂词包含两层含义:

①必死无疑:对应前文的比喻,如同屠宰场里的牛羊,除了等待被宰没有别的出路。同样的,被囚禁在轮回生死狱中的我们,生存通道完全被封死,也必定逃不出死神之口。

②死期不定:死神既然正在凝望,那么它何时、何地、何种方式降临?都是未知数。以此衔接下文“思维迅速死亡”。

2. 在这种处境中的凡夫什么样?每天与死神面对面,却“人无压力轻飘飘”,还在贪执对解脱无益的世间琐事(本颂仅以“食”、“眠”为例)。作为修行人,应该时刻警醒自己,了知事态非常危急,应有紧迫感,抓紧时间以精进闻思修行、积资净障作为应对方案。

3. 仅仅从文字上、道理上承认无常的存在,而没有对无常生起真正的定解,就会认为自己的时间还很多。然而黄泉路上无老少,“明日即死”的概率有50%,如果我们的注意力放在另外不死的50%上,就会拖延懒惰;反之,就会有紧迫感。因此一定要通过再再串习观修对无常产生定解。


颂词1-3

相关公案

1. 麦彭仁波切的弟子单曲以磕头礼拜来对治睡眠,惜时如金。

2. 很多人哪怕为了短暂的今生都会断除懒惰(例如“头悬梁、锥刺股”,空想社会主义者克劳德先生),更何况修行人为究竟的解脱目标?


颂词1-4

思维讨论

通过本颂的学习,能否在脑海中浮现出被“死神”凝视的感觉?一想到被死神盯住,是否现在除了修法什么也不做了?

提示:不堕两边地理解。永远保持一颗精进修法的心,那么所有的身语行为(哪怕是世间琐事)也会成为解脱的因。



(颂词2)




死亡速临故,及时应积资,

届时方断懒,迟矣有何用?




颂词2-1

消文释义

如果有人想:虽说必定死亡,但接近死时行善就可以。

正如《亲友书》中所说:“寿命多害即无常,犹如水泡为风吹,呼气吸气沉睡间,能得觉醒极稀奇。”我们很快就会迈向死亡,因而在有生之年要及时积累资粮,等到死亡临头时才断除懈怠已为时过晚,已经不是能行持善法的时候了,到那时才断除懒惰有何用呢?无有任何实义。(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颂词2-2

本颂重点

1. “死亡速临故,及时应积资”。这里承接上一颂,一个“速”字直接点明死亡的到来,不是以我们的意愿而转移的。死亡的时间、地点、因缘、方式都具有不确定性。老、中、青、少年都有可能死去,死亡面前人人平等。由此说明精进的紧迫性,只有“及时”精进积资净障,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有把握面对死亡。

2. 为什么“应积资(也包括净障)”?

因为死时唯有正法、善法才对我们的来世有益处。今世的亲友、钱财、地位、虚名等等这些,既不能作为交易,让我们免除死亡;也不能带到来世继续享用,“唯有业相随”。因此,应该把精力放在修行正法上,这样才可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面对死亡的关键时刻救护我们。

3. 为什么临死时“届时方断懒,迟矣有何用?”

凡夫无始以来已经串习了太久的轮回习气,没有平日善法的串习,一定是“以是善行恒微弱,罪恶力大极难挡”,这一生已经积累了无数罪业,同时并未忏悔往昔世所造之罪;并且到死亡的迷乱景象现前时,根本没有心力忆念善法,一定会随着业力而流转后世。


颂词2-3

相关法义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关于“死期不定”(死亡速临)有很多观修思路,如:生命在呼吸之间;生缘少死缘多等等。建议参考阅读。


颂词2-4

相关教证

1. 《因缘品》云:“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

2. 《法句经》也说:“若人寿百岁,怠惰不精进,不如生一日,励力行精进。”


颂词2-5

相关公案

两兄弟爬80层楼的故事(喻义:“来世”解脱的钥匙,或者说对死亡唯一有用的就是善法,要趁现在年轻自在时就精进修持,这样临终才有解脱的机会!)


颂词2-6

思维讨论

很多人觉得自己工作生活事物繁忙,现在没时间闻思,等退休了再闻思吧,实在不行死的时候反正有上师超度就行了。你怎么看待这样的说法?

提示:平时没有认认真真去修行,而把后世安乐的赌注都压在年老后或临死时,是十分愚痴的想法。且不说死缘多到可能活不到年老,即便寿终正寝,想要在临终时既能生起很强烈地往生极乐世界的正知正念,又能得人助念,这些因缘都具足的可能性非常低。因此,应在身心自主的此时此刻,精进修行。



(颂词3)




未肇或始作,或唯半成时,

死神突然至,呜呼吾命休!




颂词3-1

消文释义

当这件事尚未做完或者刚刚开始,或者仅仅做到一半时,死神会突如其来,到那时不禁会想:呜呼!死亡摧毁了我,我命休矣!(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颂词3-2

本颂重点

1. 什么时候会死?以做一件事来形容,“未肇”、“始作”、“半成”,即任何时刻都有可能。因此不应该空有太多计划而不付诸实施。世人也说,计划没有变化快。越早开始,对死亡就越多一点把握。因此行持善法绝不可拖延。

2. 有什么能阻止死亡吗?权势、地位、财产、辩才、美貌,这些在死亡面前都无济于事,对于必然发生的死亡,药师佛亲临都无法阻止。


颂词3-3

相关公案

1. 一位出家人发心建造学院的桑耶佛塔,没有正式启动就离开了人间。(“未肇”)

2. 色达有位喇嘛嘉活佛(即香根活佛),他当时准备造一座三层楼高的佛像,有些建筑已经搞完了,佛像的部分肢体也运到了现场,但后来他突然示现圆寂。(“半成”)


颂词3-4

思维讨论

现今社会的死缘多还是古代社会的死缘多?

提示:有人说古代科技不发达,人得个病就会死亡,现今科技发达,不容易死亡。但古代交通工具简单,现今汽车、飞机多,开车在高速上很容易经历事故,恶性事故越来越多。再加上空气污染、水源污染,还有现今人的生活压力大和生活节奏快,其实都更容易面临死亡的威胁。



(颂词4)




因忧眼红肿,面颊泪双垂,

亲友已绝望,吾见阎魔使,

忆罪怀忧苦,闻声惧堕狱,

狂乱秽覆身,届时复何如?




颂词4-1

消文释义

由于即将与我分离的忧愁之心而导致双目红肿,泪流满面,亲友们都已断绝了我存活的希望,当我见到能将我引入地狱的阎罗狱卒的面孔,回想起自己的所有罪业,不由得忧恼万分,听到地狱的哀号声,想到我也会堕落其中,惊恐不已,不净粪不由自主地流漏,染污全身,被痛苦所迷惑之时,又能行持什么善法呢?根本不会行持。(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颂词4-2

本颂重点

临死时到底有哪些痛苦?

第一个“忧”,是担忧失去亲友及世间一切(留恋、不舍此生);

能见到“阎魔使”,标志着此人即将前往中阴(恐怖现前);

第二个“忧”,是忆起今生所造恶业而忧伤(后悔造业,后悔空耗暇满人身);

“惧堕狱”,是惧怕因为这些恶业感召的后世三恶趣果报(惧怕来世);

“狂乱”,是心识陷于迷乱,无法提起正念;

“秽覆身”,是因惊恐而失去控制力。

这样迷乱,忧伤,恐怖的场景,如果现在不积累资粮,临死时一定会现前。若能早日生起无常观,不过度贪恋世间八法,精进修持善法,临终可能就会“忆善”而清净往生。


颂词4-3

延伸开示

修行人应对死亡、轮回有正确的认识。所谓死亡,并非如灯灭一般一了百了,只要没有解脱,就必然会再次投生,因此死亡只是在轮回的漫长旅途中换个角色而已。《前行》中也以“密闭瓶中的蜜蜂”来形容轮回中的众生,无论上升善趣或下堕恶趣,都超不出轮回的范围。六道众生就这样以恶业和有漏的善业为因,连续不断的投生流转,无始无终。


颂词4-4

相关法义

关于生老病死中的“死苦”,《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分为临终时、正在死时、死后中阴期间,这几个阶段进行了详细描述。建议参考阅读,并依此观修。


颂词4-5

相关教证

印度的扎嘎达姆扎论师说:“我们的身体只是暂时借用的东西,在它未衰老也无疾病时,一定要利用它去精进修持善法,这样一旦遭到病痛死亡,就可以有不惧怕的把握。”


颂词4-6

思维讨论

设想一下,如果自己的一生只剩下最后一天的时间了,你打算做什么?

提示:很多时候不精进就是以为自己以后还有很多时间,通过思维死亡会速临,死时唯有正法对自己有利益,世间一切都带不走,慢慢串习就会升起修习正法的紧迫感。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往期回顾

《入行论广解》94课 * CC+笔记

《入行论广解》93课 * CC+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