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一脉心香 >> 索达吉堪布:实际上轮回和前后世决定存在 Back

索达吉堪布:实际上轮回和前后世决定存在

索达吉堪布 一脉心香 2015-05-25

现在很多人对前后世一片茫然,原因就是不懂佛教,不然,这方面的理论会相当丰富。其实总的来说,所谓轮回,就像陶师手中的轮盘、井中的水车、瓶中的蜜蜂一样,接连不断地旋转。关于轮回,《观佛三昧经》[ 《观佛三昧经》云:“佛告大众,三界众生轮回六趣,如旋火轮。”]将之喻为火轮;《佛说无常经》[ 《佛说无常经》云:“循环三界内,犹如汲井轮。”]、《入中论》[ 《入中论》云:“如水车转无自在。”]则喻为水车;《法句经》[ 《法句经》云:“舍身复受身,如轮转著地。”]、《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云:“业力故轮转,生死海中回。”]、《心地观经》[ 《心地观经》云:“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中比喻成车轮;《佛本行集经》[ 《佛本行集经》云:“众生流转烦恼海,犹如蜂在竹孔间。”]中喻为竹筒中的蜜蜂。就拿蜜蜂的比喻来讲,将蜜蜂关在瓶内,它只能在瓶中飞来飞去,同样,我们无论生于善趣或堕入恶趣,都超不出轮回的范围。善趣的人间天境如同瓶内上面的空间,三恶趣就像瓶内下面的空间,六道众生就像《俱舍论》中所言,以有漏的善业、不善业为因,连续不断地投生流转,为此叫做“轮回”。   

现在很多人修行时,根本没想过脱离轮回,只是每天念经参禅,却没有通达空性,也没以菩提心来摄持。这样行持善法是有漏的,以此为因,会周而复始在轮回中流转,时而快乐、时而痛苦。如《法华经》云:“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轮回六趣中,备受诸苦毒。”意即众生以各种欲望的因缘,有时候堕入三恶趣,有时候从三恶趣解脱,转生到三善趣中去,这样周而复始在轮回里流转不停,感受无边痛苦,即是轮回的一种本性。之所以把它叫做“轮回”,《宝鬘论》中用旋火轮无初、无中、无尾的比喻,也进行了说明[ 《宝鬘论》云:“三道之轮回,无初中末转,犹如旋火轮,彼此互为因。”]。介绍十二缘起时,大家会明白这个道理。   

因此,我们一定要超离这个轮回。就好比关在监狱里的人,虽然暂时吃得好、穿得好,但那里毕竟是牢狱,谁都希望有一天得到释放。同样,我们如今有吃有穿,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它毕竟不离痛苦的本性,因而每个人都要有向往解脱之心,否则就不叫真正的修行人。   


在这个轮回中,我们无始以来一直漂泊,众生彼此之间没有不当过父母、亲友、怨敌或平常人的。《大集经》云:“无有一众生,非我父母者。”《梵网经》也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方面的教证,佛陀宣讲得特别多。在噶当派、格鲁派、宁玛派的教言中,不管是观轮回痛苦,还是修菩提心,也都强调一切众生当过自己的父母。这并不是佛教故事,也不是神话传说,故对于前后世的存在,大家一定要深信不疑。佛陀在《菩萨本行经》、《本生经》、《六度集经》等经典中,皆说过他在因地时曾转生为婆罗门、上师等,佛陀是不说妄语的实语者,既然他也在轮回中当过各种各样的人,我们众弟子就更不用说了。只不过我们不知道前世当过什么而已,但实际上,轮回、前后世决定存在。   

佛经中说,假设把整个大地的土,抟成枣核大小的丸子,口里数着“这个众生的母亲是这个,那个有情的母亲是那个”,数一个就拿出一个丸子,那么即使土丸全部数完,众生之间互为母亲的次数也无法穷尽。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云:“地土抟成枣核丸,其量不及为母数。”《大般涅槃经》也讲过类似的道理[ 《大般涅槃经》云:“揣此大地犹如枣等易可穷极,生死难尽。”],有时间的话,大家应该尽量看一些大乘经典,多了解一下其中的比喻和内容。   

我们自无始以来,没有谁不是这样转生的,在此期间,因利欲熏心断过的头颅和肢体不计其数。不说投生为躯体庞大的众生,即便是生为蚂蚁、蚊子等小含生,将所有肢体堆于一处,也一定比须弥山王还高。佛陀在《杂阿含经》中云:“一人一劫中,积聚其身骨,常积不腐坏,如毗富罗[ 毗富罗:译曰广博胁山。在摩竭陀国,常人所见,故佛常常引之为喻。]山。”因口中无食、身上无衣,感受饥寒交迫等痛苦而哭过的泪水,若未干涸而收集起来,肯定远远多于汪洋大海。(尤其是女众特别爱哭,好多人也知道自己眼泪太多了,如果把这些泪水集于一处,不敢说堪比江河,但肯定比一盆水要多。)仅仅生在地狱时所喝过的铜汁铁水,也比四大海洋的水还多。   

所以,每个人没什么可傲慢的,就算你再有学问、再有财富、再有地位,但一想起自己前世曾生为各种各样的众生,傲气很容易就消下来了。纵然你是国家的一些大领导,假如不信因果而造下可怕恶业,来世也会转生为被众人践踏的小含生。   

对于这些甚深道理,多思维还是非常重要。表面上这些很简单,但作为一个修行人,具有如此定解不可缺少。倘若你能对此坚信不疑,一想起轮回的痛苦,必定会特别害怕。圣天论师也说:“若凡夫亦知,一切生死苦,则于彼刹那,身心同毁灭。”意思是凡夫人若像圣者一样,现量了知轮回一切生死诸苦,则于了知的当下,身心会因无法承受而崩溃。然而,我们不要说无始以来,仅仅是“今生死后来世会依善恶业而感受苦乐”,这么一个简单的理念,许许多多的人仍不相信。不信佛教的人倒情有可原,但信佛教的人若没有这种正知正见,那就太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