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己二、佛遍知因果律 分二:一、遍知之理;二、遍知分类
现见实相→修习至究竟获得如所有智→现前尽所有智→遍知因果律
(一) 总示唯佛能说因果律
所谓的……唯由如来宣说,
(二) 能说之量
其中的道理是这样的……彻底现前后,
这些都是如如真理的不同表达。
由其彻证空性……此即尽所有智。
■ 庚二、遍知分类 分二:一、一切事物遍知;二、重大必要遍知
对此分为二种,即是一切事物遍知和重大必要遍知。
(一) 佛遍知的情形
1.遍知之事
其中一切事物遍知……大海的水滴,
以三事为例:
(1) 城中每家的粮食
(2) 山上每一粒灰尘
2.遍知之人
这些对于……悉皆现前。
(1) 提婆达多全然不知
(2) 佛现量照见而遍知
1.教证
有偈颂云……不能知。”
2.说明
因此……无有大的必要。
(1) 能令众生对佛是遍知发生信心。
■ 辛二、重大必要遍知
其次重大必要遍知,是指由于遍知轮涅二重因果,从而对于轮回因果的集与苦,涅槃因果的道与灭,此四谛的如理取舍普遍明知。
再来说明所谓的“灭因”为何者。
“灭因”:息灭因或停止因。
(二) 破除邪见
灭之理则上……不再生病。
1.邪见:不必止息因,就能止息果。
2.破除:譬如依饮毒生毒病的因果中,不停止饮毒而停止毒病不可能,因此,只有停止饮毒才能不生毒病。
(三) 建立正见
所以……烦恼与业。
■ 丁二、广示三士之道 分二:一、下士灭因之道;二、中士上士灭因之道
下士了知三恶趣苦,欲求解脱,以此欲乐希求善趣人天地位,随后断除十恶、修积十善,于此之上修习四禅、四无色诸不动业,如此便获得善趣人天上位。
认识善恶苦乐缘起律。
(1) 果:恶趣苦的情形;善趣乐的情形
(2) 因:恶业→恶趣苦;善业→善趣乐
2.等起
欲离恶趣苦、得善趣乐。
3.加行
断恶修善;修定。
4.果位
断十恶修十善→人、欲界天
断十恶修十善+四禅→色界天
此时仅是止息恶业,而止息恶趣;未能止息烦恼,而止息轮回。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免费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