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课-重点&难点
学习笔记链接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oknshBqsumXxFYsPTDe13A
提取码:y7e5
档案编号B00111-定解B01-012
本课重点
一
学习前行的要求
(一)要求
1、听闻:圆满传承
明白《大圆满前行》从头到尾到底讲了什么,每个词句的含义是什么,它所表达的意义自己能否做到,以闻思通达逐字逐句的内容。
2、修行:调伏自心
要修持《大圆满前行》,把它的内容贯穿于心,通过修共同加行和不共加行来调伏自己,使自己成为真正的修行人。
(二)如何实现这两个要求
1、发大心、发大愿
发大心、发大愿,心要坚强,克服一切困难。
2、祈祷三根本和三宝
时时以虔诚的信心祈祷本传上师、三根本及三宝:“请赐予我加持,愿我学这个法传承圆满,自相续与法完全相应,与往昔持明传承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
3、思想要开放
(1)学习过程中,不要束缚于“这是藏传佛教的法,我们汉传佛教的没必要学”或“这是宁玛派的法,其他教派的人不用学”等宗派之见,须知各宗派的教义互不相违。
(2)很多上师对各大教派的法义均能融会贯通。
A. 蒋扬钦则旺波既是宁玛派的也是萨迦派的,一生中接受了藏传佛教的各派传承,被公认为“七大教派之传承祖师”。
B. 法王如意宝对萨迦派、格鲁派、噶举派、宁玛派的教法,也都闻思过、修行过。
二
法王如意宝之序言
(一)《前行》涵盖了各宗派之教义
1、涵盖藏传四大教派的修法引导文
萨迦派的《三显三续引导文》、格鲁派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噶举派的《解脱庄严论》、宁玛派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
2、也包含了汉地不同宗派的教义
如以《弥陀经》为主的净土宗、《华严经》为主的华严宗、《金刚经》为主的禅宗、《法华经》为主的天台宗,其教义也包含在这里面。
(二)《大圆满前行》的教法圆融
对一个佛教徒而言,最初发菩提心、中间积累福慧二资、最后现前色身和法身,这方面任何教派都没有什么差别,所有纯洁清净的教法在究竟观点上是圆融的。
三
题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文
(一)正标题
题目释义
(1)大圆满
A. 谁能通达轮涅所摄的万法摄于自己心中,光明的心与空性的心无二无别,谁就证悟了大圆满。
B. 名称:大圆满的境界又称为“明心见性”、“无二智慧”、“大手印”等等。
(2)龙钦宁提
A. 大圆满的分类之一,是将布玛莫扎的《布玛心滴》、莲花生大士的《空行心滴》归纳起来的甚深窍诀。
B. 摄集《四心滴》、《七宝藏》的一切精要,是藏传佛教真正的如意宝。
(3)前行
趋入正行前必须具备的最初前导。
(4)引导文
A. 何为引导文
要想修持前行法门,则需依靠本论文字作指引,通过学习它的词句和内容,找到真正的解脱方向。
B. 本引导文具殊胜加持
a. 传播范围广,具殊胜加持
《大圆满前行》的传播范围非常广,在国内外请购数量都非常大,就连汉地很多人,对它的信心也特别大,这就是作者和传承上师的加持。
b. 谁看谁得益
(a)《前行》的内容是华智仁波切以殊胜智慧立成的文字,谁看了,都能得到不可估量的利益。
(b)金旺堪布:“且不论《大圆满前行》的所有法句,哪怕是短短一页内容,无论是依止上师、轮回痛苦,看起来虽是普普通通的语言,但其法义的加持不可思议,看后定会融入你的心,令你的相续迅速转变。”
c.谁修谁得益
(a)正面
Ⓐ 喇嘛罗珠和法王如意宝都视前行为终生最重要的功课,其传承下的老弟子,在任何违缘和障碍面前,都不会随随便便地改变。
许多长期在法王如意宝前听法的老弟子有比较扎实的基础,虽然他们表现得很谦虚,但实际上他们内心的修证深不可测,正行的境界也全部证得了。
Ⓑ 意科喇嘛十分注重让弟子修加行,对不重视加行的弟子严厉批评,被批评过很多次的人,最终证悟境界比较高。
(b)反面
有些上师直接传讲大圆满正行,通过直指让弟子体悟心性。依靠上师的加持,有些弟子似乎通达了密法或禅宗的最高境界,但由于没有稳固的前行基础,尤其是缺乏共同加行中的看破今世,以至于处处贪图暂时的名闻利养,这样下来,修行并不长久,最后有些出家人还俗了,有些居士生邪见了,很容易误入歧途。
(二)副标题:普贤上师言教
1、释义
(1)普贤上师
华智仁波切对自己的根本上师如来芽尊者有极大信心,认为上师与普贤王如来无二无别。
(2)言教
此引导文是依如来芽尊者口传教言,不增不减记录下来并汇集成文,是前行教言的一个备忘录。
2、想开悟,有捷径
只要将传承上师的加持与自己的祈祷相结合,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开悟。
四
顶礼句
(一)总顶礼
1、内容
顶礼一切具无缘大悲之至尊上师!
2、释义
(1)解释一:华智仁波切的所有上师具足通达一切万法的智慧与利益一切众生的大悲,于这样的上师足下恭敬顶礼。
(2)解释二:“无缘大悲”代表观世音菩萨,这些上师与观世音菩萨无二无别,作者对他们恭敬作礼。
(二)顶礼三大传承上师
1、顶礼句
如来密意持明表示传,补特伽罗人中成善缘,循胜士迹究竟二利者,三大传承上师前敬礼。
2、释义三大传承
(1)如来密意传:佛陀以无言语、无表示的方式传授诸法,使如海眷属现前了实相密意,断证功德与本师成为无别。
(2)持明表示传:持明上师不通过语言、文字来传法,仅仅以身体的表示,比如直指虚空等,就能使弟子证悟法性,上师的境界全部融入弟子心中。
(3)补特伽罗耳传:莲花生大士来到藏地之后,依靠语言、文字来口耳相传,令弟子领受法义,依此实修而成就。
3、当对三传承上师生信心
自宗传承清净、圆满,后学者当对三传上师生起信心。
(1)自宗传承清净、圆满
A. 如来芽尊者曾说:“除了我之外,我以上的传承上师全部都是佛和菩萨的真实化现。”
B. 法王如意宝也说过:“除了我之外,我以上的传承上师都是住于持明果位的大成就者。”
(2)当对传承上师有感恩心
A. 传承上师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今生的快乐,而且是生生世世的快乐,有远见、有智慧的人要有强烈的感恩之心。
B. 磕头时应该把上师观为三大传承上师的总集来顶礼。
(三)顶礼无垢光尊者(龙钦巴)
1、顶礼句
法性界中证法身密意,光明界中见报身刹土,所化者前现化身利众,遍知法王尊者前敬礼。
2、释义
(1)“法性界中证法身密意”
从法身的角度,在无可言表的法性界中,无垢光尊者早已证悟了诸法不生不灭的法界密意。
(2)“光明界中见报身刹土”
从报身的角度,在显现的光明界中,无垢光尊者现见了具有五决定的圆满报身刹土。
(3)“所化者前现化身利众”
从化身的角度,在所化众生面前,无垢光尊者示现普通出家人形象,通过闻思修、讲辩著的方式度化无量有情。
(四)顶礼智悲光尊者
1、顶礼句
明智照见一切所知性,大悲光明现于所化界,开显深道顶乘教法者,持明无畏洲师前敬礼。
2、释义
(1)“明智照见一切所知性”:尊者的智慧,对一切世俗法和胜义法通彻无碍。
(2)“大悲光明现于所化界”:尊者的大悲光明,普现于一切所化众生界。
(3)“开显深道顶乘教法者”:尊者以其不共能力,开创了甚深密法的顶乘深道——“龙钦心滴”。
(五)小结
1、要经常祈祷上师
如果你没有其他祈祷文,可以念诵这几个顶礼偈,不断地祈祷三大传承上师、无垢光尊者、智悲光尊者。
2、祈祷之功德
相续中的烦恼通过上师加持即可遣除,智慧和大悲无形中会自然出现。
编写师兄:定解B09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1001-定解B09-009
本课难点
一
圆满传承的必要性
(一) 缘起
1、缘起的规律
(1) 听法的过程中因为违缘而随便中断传承的危害
A. 即生中很多事情不能成功。
B. 生生世世也经常遇不到佛法,纵然遇到了,又会频频出现违缘。
(2) 举例说明
有些人很想圆满学一部法,但往往中间出现违缘不得不半途而废,这就是前世中断闻法留下的等流果。
2、 创造一个好的缘起
在行持善法的过程中,要斩断中断闻法的相续:首先要再三地考虑闻法过程中如何避免和战胜违缘;做出闻法的决定后,不要轻易改变。
(二) 法王如意宝的宗风
1、 法王如意宝非常重视这个问题
法王如意宝一辈子听过无数法,不管在什么样的上师前听,从来没有中断过。
2、索达吉堪布
不管是听哪一部法,从来没有因打瞌睡而断了传承,只要上师传过肯定有圆满的传承。尽管中间身体不好或是有各种情况,但因为自己(索达吉堪布)把法看得很重,什么样的疾病、烦恼、违缘都没有中断过传承。
(三)断传承的缘起到底是有多不好
1、总说
(1)为来世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2)在相续中种下不好的习气种子。
(3)增上罪业、增加痛苦。
2、有头无尾过患重重
(1)等流果和士用果
A. 等流果
所谓“等流果”,是指前世喜欢怎么样,后世也喜欢如此。断传承的恶习将感召来世也将屡屡退失誓言的等流果。
后世这种习气也会一直延续下去,乃至生生世世都很难遇到佛法;即使遇到了,每一次也会因各种违缘而断传承。
B. 士用果
士用果会使罪业不断增长。
上师如意宝说:“故意断一个传承,相当于毁坏一百座佛塔。”诸高僧大德也有这种说法。可见,这种罪业的士用果相当严重,将会招致罪业不断增长。
(2)异熟果
A. 异熟果会因罪业的严重程度,分别堕入三恶趣。
B. 即使获得人身,也会感受极其难忍的痛苦。
(3)他业卑劣
因为中断了这个法,其他修法也很难成功。
比如你在一个上师面前中断了闻法的传承,然后到另一个上师那里接受灌顶,虽然灌顶的功德不可思议,对自相续的加持也非常大,但因为前法的缘起被破坏,以致这个法的加持也难以获得。
(4)闻法之果卑劣
A. 闻法的果报十分善妙,但因为中断了传承,所以果报不一定成熟。
B. 即使成熟,时间也极为漫长,效果不太理想,根本不如圆满听受一部法的功德大。
(5)即生中圆满传承难以善终
A. 断了传承以后,如果想再接上将会十分困难,常因各种违缘而拖延,即生中不一定再有这个机会。
B. 一件善事没有圆满,其他善事也无法善始善终,终将一事无成。
二
各宗派的教义明明不一样,为何互不相违?
(一) 根正苗红
在藏地雪域,有八大修传教派、十大讲传教派等,这所有教派都是同一位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法。
(二)各派异同分析
1、总说
吾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为适应不同众生的根器、意乐等,而宣说种种法门、宗派及解脱之道,诸教派虽暂时抉择的方法、修行的仪轨等不相同,但究竟之密意皆成一趣,因为各派大师实则同一故。
2、 详细分析
(1)祖师均是同一化身
A. 如宁玛的莲师、格鲁的宗喀巴大师、噶当的阿底峡、噶举的达波瓦、萨迦的萨班更嘎嘉村等皆为同一化身。
a.四世班禅乐桑曲坚说:“大智成就莲花生,化身具德燃灯尊(阿底峡),又化罗桑扎巴华(宗喀巴),我无其余皈依境。”
b.二世达赖格邓江措大师说:“成就持明莲花生,五百顶饰阿底峡,金刚持佛宗喀巴,异身游舞吾顶礼。”
c.文殊化现慈氏贡唐仁波切说:“雪域开创佛法莲花生,彼义如理修持阿底峡,于彼遣除邪说宗喀巴,三者无二以教量成立。”
d.《莲花生大师传》云:“能仁授记多康山,阿底峡化罗桑扎,彼士出世藏得乐。”
e.《无偏佛教史》引述夏嘎措周让卓之语说:“于前弘时期由释迦佛授记之化身莲花生大士照耀佛法明灯,后弘时期莲师化现燃灯尊者,其化为具德上师乐桑扎巴等出世无数化身。”
f.赛仓洛藏华丹所著《格鲁史略》亦有如是记载和详细论说。
g.大智者土官在智慧品书中说:“阿底峡尊者、无等达波瓦和法王宗喀巴,皆为莲花生大士之化身。”
h.《莲花生大士略传》云:“尔时上地名萨迦,父名文殊母度母,其二所生吾化身,子名更嘎嘉村者,彼将重建吾神殿。”此语授记萨迦班智达,是莲花生大士之化身。
B. 藏土诸大德皆证萨迦班智达和宗喀巴及龙钦巴(无垢光),三者皆为文殊菩萨化身。
华智仁波切亦说:“五明通晓开显萨班尊,显密善说之源宗喀巴,一切佛法教主龙钦巴,雪域三大文殊我顶礼。”
(2)祖师们所抉择之法要无有差异
大圆满、大手印、大中观、大威德及明心见性等在已证显空无别的瑜伽士面前无有差异的。
A. 全知刚夏让卓尔云:“大手大圆中观等,智者之前同密意,愚者对此舍法也。”
B. 麦彭仁波切的《定解宝灯论》云:“有说自宗大圆满,超胜大手印等法,未证无有道名言;倘若真实已证悟,则于同一之密意,无有合理之分类。”彼云:“远离戏论大中观,自性光明大圆满,义同名称不相同,此外无有更胜见。”
C. 三世噶玛巴自生金刚云:“远离戏论大中观,远离伺察大手印,此乃诸聚大圆满。”
D. 密勒日巴在《胜乐金刚明释》中云:“心性明空无别者,大手印谓无分别,大圆满谓法界性,波罗蜜多谓空性。”
E.《明心见性论》云:“大圆满之前半彻却修法,三空相印,即禅宗之见性,其后半之妥嘎,身化虹光,即禅宗之向上,得禅宗唯靠自力修证,无甚方便接引,收效甚慢,而密宗除自力外,复得佛加持力,并且方便接引,收效急速等。”
F.《般若经》云:“不可言思智慧到彼岸,不生不灭虚空之体性,各别自证智慧之行境,顶礼一切三世如来母。”
(3)诸派、诸祖师不离大圆满
此诸多甚深法要还与修行者前世因缘亦有关系,但很多宗派的祖师大德均与大圆满有密切因缘。
A. 诸祖师与大圆满有密切因缘
a. 庆哲王修之见歌云:“我学的是萨迦教典,而精通的是宁玛密法,此前世因缘真稀奇。我修习是密咒道果,而证悟是自现大圆满,此前世因缘真稀奇。我祈祷的是瑜伽自在,而唯有莲师赐予加持,此前世因缘真稀奇。”
b. 宗喀巴大师在宁玛大成就者业金刚前听闻大圆满,此事《闻录恒河》中有记载,而大师所著阐明大圆满见修之《甘露妙药》,如今在宗大师著作全集中。
c. 觉囊派、噶举派等诸大德听闻大圆满之经历,在各自传记及《格扎佛教大史》里均有详尽记述。
d. 尤其目前以汉地为主,国内外众多高僧大德、有识之士对一生能成就之无上密法大圆满生信且修持者日见增多。
B. 诸宗皆不得离开密法
如日本《密教纲要》引弘法大师空海白帝语云:“诸宗皆好,各有优点,但均离不开密,离密即无诸宗,以密乃诸佛心印,离佛心何有诸宗,故密实集诸宗之长,为最完善、最方便、最迅捷的法门,为三世诸佛成道必由之径。”
(三)我们怎么办
1、切不可以凡夫之分别心妄加揣测、偏袒、诽谤
汉地佛教有禅、净、华严等八宗或十宗之分,藏土亦有宁玛、格鲁等八个派别,而仅宁玛又分嘎多、竹庆、白玉等支派。但无论如何区分,都是释迦牟尼佛和普贤王如来等亲传续经之究竟观点,并经各派传承上师如理修持,时至今日仍有不断成就之大德,故我等切不可武断认定为一真一假进而一取一舍。若他宗教法与自己想法稍有不同时,不可轻易诽谤,因为凡夫不能直接衡量诸佛菩萨深奥善说之义。
(1)佛菩萨示现种种,凡夫人难以测度
A.《神变经》云:“嗟!如来子,为成熟诸有情。如来现示众多方便,依众生种种根基而说法。有众生以菩萨能调伏,有以声闻,有以缘觉,有以天人,有以龙王,有以神变,有以国王,有以禅定,有以闻法,有以神通能调伏”等如是广说其义。
B.《华严经》云:“善逝幻变即无量,为调伏一切有情众,现示彼色形色等。”
(2)若妄加诽谤、偏袒则有造下舍法罪、谤法罪等危险
以自己少有某方面的微劣理智,增上傲慢,贪执自宗,嗔恚他宗,互为嫉妒,显露痴暗,诋毁圣法,造罪无边,唯有堕入金刚地狱,故应谨慎。
A.《宝性论》云:“何者依止恶友嗔恚佛,杀害父母罗汉破僧合,彼若思维法性必解脱,何人意嗔圣法无解脱。”
B.《日藏经》云:“宁可吾身碎,不应谤善法。”
C.《月灯经》云:“若于赡部洲,毁坏所有塔,何人诽谤法,此过较其大。若于恒沙数,杀害阿罗汉,何人诽谤法,此过较其大。”
D.《般若八千颂》云:“造五无间罪,不及谤法像。”
E. 经云:“谁人诽谤法,俱胝千万年,感受地狱苦,又生旁生界,生人盲卑劣,诸根不具足,不闻三宝名。”
(3)若妄加诽谤、偏袒则有毁坏佛法之过失
麦彭仁波切之《三戒一体论》云:“自他偏袒之说法,即如有一父二子,其二子执为异父而诤论。”由此吾等作为佛教徒,纵然无力成办弘法利生之广大事业,但不能故意摧毁诽谤释迦佛传下的甘露妙法。
(4)与其出诽谤之言,不如闭口默言更好
如萨迦班智达说:“虽无能力弘佛法,而不应理损害法。”与其出诽谤之言,不如闭口默言更好。
(5)当发愿未来通达
《胜乐金刚续》说:“众生根基既无边,如来幻化亦无边,若于自宗不相同,即时不能作诽谤,应当发愿将来知。”
2、当观清净心
《父子相会经》云:“如来显现魔王形象来救度众生。”因此诸佛菩萨之化身在何处,吾等凡夫不可了知,故于一切恒时当观清净心。
3、以修学自宗为要
大恩上师法王晋美彭措亦经常向藏汉两地及国外众弟子引教证、理证,讲授诸教派互不相违之理,并谆谆教诫各宗派之观点虽不相违,但闻思修行时应以自宗为主,如此有传承加持。否则东奔西跑无有定准而行,始终不可获得究竟深妙之正见。
参考资料:《入行论广释》《不忘》《胜乘妙梯》
编写师兄:定解B17
审核师兄:定解B09
档案编号B07139-定解B19-008
点击
查看《前行广释》第1课阅读参考